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秸秆酶水解正交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玉米秸杆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Rut C30)制备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其影响因素主要为pH值、温度、微量元素,考虑了上述三因素对酶解的影响,以酶解得率为指标来评价酶水解效果,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表明,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4.8,温度45℃,微量元素0.5ml。  相似文献   

2.
对汽爆玉米秸秆同步酶解发酵生产乙醇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Fractional Factorial设计法对影响乙醇产量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即反应温度、酶添加量、总反应时间,再以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即反应温度37℃,每g纤维素添加纤维素酶32u,反应时间87h,此时乙醇体积分数达到3.69%。新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在87h可达到3.76%,和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9h,乙醇体积分数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玉米、谷子秸秆为原料,使用碱性双氧水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再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进行水解,以水解液中总糖含量为指标,评估水解效果并进行条件优化。将3种作物秸秆水解液作为有机碳源,探究其用于培养小球藻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作物秸秆最佳水解条件为固液比1∶15、温度30℃、处理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玉米、谷子和小麦秸秆水解液总糖含量分别达1.677、1.412和1.211 g·L-1。采用3种作物秸秆水解液培养小球藻,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其中,玉米秸秆水解液效果最佳,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达到1.801 g·L-1和30.1%。表明利用作物秸秆水解液为碳源,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并促进油脂富集。研究结果为秸秆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高效转化利用奠定了基础,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利用秸秆水解液高效培养小球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分批补料获得高还原糖浓度酶解液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木质纤维素高浓度还原糖水解液的获得是纤维乙醇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在发酵工业领域,分批补料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研究途径。本研究采用分批补料法对获得高浓度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稀硫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液固比、补加量与补加时间对分批补料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高浓度酶解液条件的初始物料为20% (重量/体积),木聚糖酶220 U/g (底物),纤维素酶6 FPU/g (底物),果胶酶50 U/g (底物),在24 h、48 h后分批补加8%预处理后的物料,同时添加与补料量相应的木聚糖酶20 U/g (底物),纤维素酶2 FPU/g (底物),72 h后,最终糖化结果与非补料法相比,还原糖浓度从48.5 g/L提高到138.5 g/L,原料的酶解率最终达到理论值的62.5%。试验结果表明补料法可以显著提高秸秆水解液还原糖浓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水解糖液体培养灵芝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液体培养灵芝的发酵条件,提高多糖产量。方法:采用玉米水解糖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赤芝G22菌株液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多糖产量的发酵温度、摇床转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多糖高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基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144 h。结论:通过优化液体发酵条件,可显著提高灵芝多糖的产量。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液体培养G22菌株,灵芝总多糖产量由1.851g/L提高到2.439g/L,提高了31.0%。  相似文献   

6.
利用木霉323.6菌株的纤维素酶水解五种农副产品的天然纤维素得糖效果的顺序是:稻草>玉米秸>玉米芯>高梁穗轴>小麦秸,得糖率分别为20、18、11.8、10.8及5.6%。玉米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的酶水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进行了蛋白质酶水解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对混合蛋白质的亲和力最强 ,而 1398蛋白酶的亲和力最弱。也表明作用位点和亲和力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Km值和作用位点氨基酸含量比例的相关系数为 0 .90 9。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温度升高加速水解反应过程处主要地位 ;当温度较高时 ,酶失活过程处主导地位。在一定水解时间内的讨论最适温度条件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 ,从本研究的采用胰酶 (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水解 4h的条件下 ,反应温度控制在45~ 5 0℃之间最适  相似文献   

8.
采用玉米秸秆水解糖和玉米浆发酵生产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秸秆水解糖为碳源,不同氮源条件下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SF-9的丁二酸发酵产酸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浆可以替代酵母膏作为丁二酸发酵的廉价氮源。厌氧摇瓶丁二酸发酵单因素试验,得到在初糖浓度50 g/L时,玉米浆的较佳用量为20 g/L。在5 L搅拌罐上,考察了不同初始玉米秸秆水解糖浓度对A.succinogenes SF-9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初始秸秆糖浓度对琥珀酸放线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发酵60 h丁二酸的产量达到42.7g/L,丁二酸产率82.7%,生产强度0.81 g/(L·h)。丁二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较分批发酵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富含纤维素酶的饲料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的麸皮与秸秆比值、固液比和发酵时间三个主要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以上三个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秸秆:麸皮比值为1.32,固液比为0.68,发酵时间为6.1d.在优化的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活力为522.36U/g,比优化前的469.13U/g高了11.3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获得了米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饲料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0.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酶解特性,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米氏方程对酶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该玉米秸秆的水解反应在反应前3 h符合一级反应,可用米氏方程对其进行拟合。在转速为120 r/min、酶浓度为1.2 FPU/mL、pH 5.0、温度为45 ℃时米氏常数Km为11.71 g/L,最大反应速率Vm为1.5 g/(L·h)。确立了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在内的酶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适合温度为30 ℃~50 ℃。  相似文献   

11.
《菌物学报》2017,(6):718-729
利用基础产酶培养基从保藏的9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漆酶菌株毛栓孔菌XYG422,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获得较高产漆酶能力,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对玉米秸秆的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条件下,XYG422产漆酶最适宜碳氮源成分为玉米粉和酒石酸铵,菌株XYG422发酵条件优化后产漆酶酶活显著提升,该菌株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玉米粉40g/L、酒石酸铵3g/L、温度30℃、pH 8.0、接种量5个直径1cm的菌饼、转速180r/min,诱导剂吐温-80和2,5-二甲基苯胺在低浓度时对菌株产漆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株产漆酶活性最高可达到41.6U/m L。该菌株表现出了对玉米秸秆较好的生物降解效率,培养60d后,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依次为83.54%、50.65%和19.53%。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及其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产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并研究其以玉米秸秆为底物时木素降解酶活性。【方法】本研究以愈创木酚培养基和苯胺蓝培养基从吉林省不同经纬度的自然朽木及腐朽玉米秸秆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并对其形态学鉴定,通过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秸秆固体发酵过程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酶的活性分析,选出高效秸秆降解菌。【结果】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秸秆的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命名为白囊耙齿菌W2(Irpex lacteus W2)。该菌株在4–8 d内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呈上升趋势,并且在8 d达到峰值86.31 U/mL,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最高酶活力45.86 U/mL相比,高出了88.20%(P0.01);该菌株的漆酶(Laccase)活力8 d时达到20.60 U/mL,比对照高40.76%(P0.05)。【结论】本研究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降解秸秆能力的真菌,初步鉴定为Irpex lacteus W2,具有较强的降解秸秆能力,其降解秸秆过程中产生较高的锰过氧化物酶与漆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菊粉酶水解菊芋浸汁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产紫青霉(PenicillumP.)F-7产生的胞外菊粉酶对菊芋浸汁进行了水解试验,37℃水解10h,得到含低聚寡糖74.7%(占总糖含量)的水解液;同时进行了菊粉酶水解的各项条件试验,摸索出了最适水解条件;pH5.0,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10h,有Mn^2 存在(0.001M)。  相似文献   

14.
北方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中国北方地区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果,将秸秆与猪粪混合来进行厌氧发酵研究.在接种物量为20%、总固体发酵物浓度控制为10%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25℃、35 ℃)、玉米秸秆与猪粪质量比(1:1、1.5:1、2:1)、秸秆粒径(<1 cm、1~3 cm、5~10 cm)对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温复配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还田秸秆腐解慢导致的出苗率降低及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探究外源促腐微生物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为低温秸秆降解复配菌系的大田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单菌株 Achromobacter deleyi(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A4)、Aspergillu...  相似文献   

16.
酶水解制备花生粕多肽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研究花生粕制备多肽的工艺。方法:采用酶法水解提取多肽、用总蛋白试剂盒(TP)双缩脲比色法在540nm处测定其含量。结果:用木瓜蛋白酶水解花生粕蛋白得到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 300u/g原料、温度45℃、底物浓度10%、酶水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红花油水解反应的时间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不同反应时间时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反应1h时的最适条件为35℃、n(水)/n(油)比35p、H 7.0、缓冲液浓度0.05mol/L、添加0.2?Cl2;反应24h时,最适条件为26℃、n(水)/n(油)比60p、H 7.6,缓冲液浓度及CaCl2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水解最佳条件随反应时间变化,应根据反应时间长短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8.
扇贝边蛋白资源酶法水解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扇贝边为原料,首先分析了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扇贝边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7.6%。然后用ASI,398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通过液体发酵对扇贝边蛋白资源进行了酶解条件优化,实验了酶解温度、酶的用量、酶水解时间和底物浓度等4因素对酶解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扇贝边的最佳水解条件:即酶解温度为50℃,蛋白酶的加入量为0.5%,即250U·ml-1,底物浓度为6%,酶解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H_2SO_4水解壳聚糖制备D-氨基葡萄糖胺硫酸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索提取时间(min)、提取温度(℃)、物料比(m L/g)和H_2SO_4质量分数对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得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对H_2SO_4水解壳聚糖制备的组分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_2SO_4水解壳聚糖制备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_2SO_4质量分数53.29%、物料比(m L/g)6∶1、温度88.31℃、时间6 h,在此工艺条件下的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得率为43.86%。影响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H_2SO_4质量分数、物料比。用HPLC-MS测定提取物,首次发现H_2SO_4水解壳聚糖可得到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葡萄糖胺和葡萄糖胺二聚糖硫酸盐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优势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从发酵0、1、3、5、15、30和60d自然发酵的青贮玉米(CK)和采用菌剂处理的青贮玉米(处理1)上取样,分别进行pH值测定和菌群总DNA的提取。总DNA经纯化后采用引物341F-GC和518R进行细菌16S r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并回收优势条带和变化明显的条带进行测序分析,了解秸秆饲料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现有青贮接种菌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菌剂处理的青贮玉米pH值下降更快,其优势细菌种类更丰富,且各优势菌的丰度比对照组中相应菌的丰度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