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00例.观察组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致死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快速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等方面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分别为8.3%、1.7%,对照组分别为23.3%、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降低致残率、致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出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黄秀琴 《蛇志》2011,23(1):76-7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是减少死亡率、赢得进一步治疗的关键。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率、血糖、溃疡愈合时间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数、医疗费用、血糖和溃疡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水平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救护车到达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柳州市120急救中心下属分中心2010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为1.46:1,年龄(49.284-22.26)岁,院前急救各月份出诊量最高为12月份,最低为5月份,每日院前急救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诊症状及体征、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居院前急救疾病谱前6位;30~59岁组男性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更易患创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1)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降低创伤发生率。(2)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普及全民急救知识,降低致残率、死亡率。(3)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排序,对指导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培训和开展院前急救有重要意义。(4)关注30~59岁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创伤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徐平  汪佩玲  廖力 《蛇志》2021,(1):68-70,76
目的 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第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围术期全面性的护理。并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手段后,发现实验者患者在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开裂等方面,都比对照组要占有优势,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面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为研究组,30例实施院内急救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和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5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急诊颅脑外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原广西医科大学西院心内科拟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200例为实验组,选择东院心内科同期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即从患者入院第1天起至出院的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介入诊疗患者在通过救护车转送完成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四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何云梅 《蛇志》2014,(3):313-31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白内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90.91%的患者掌握白内障相关知识,7.58%的患者基本掌握,观察组患者对白内障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相比传统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覃秀旺 《蛇志》2014,(1):122-12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处置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7~45min,平均(19.8±5.6)min;现场急救后返院时间为10~40min,平均(15.3±4.1)min。评价预后情况显示,预后良好16例,占25.40%;中残26例,占41.27%;重残14例,占22.22%;死亡7例,均为接诊时患者已出现脑疝、脑干受压不可逆,死亡率为11.11%。结论院前急救及时、处置方法正确有效、生命通道畅通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就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自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4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期间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蛇志》2016,(2):191-19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健康知识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健康知识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