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玲 《工业微生物》2023,(5):125-127
文章对妇科炎症感染中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进行观察。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接收的150名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培养法开展微生物检验,B组采用凝聚法开展微生物检验,C组采用镜检法开展微生物检验,观察和比较各组的检验效果。发现在1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中,141例有外阴瘙痒症状,占比为94.0%;143例有外阴异味,占比为95.3%;135例有尿频症状,占比为90.0%;114例有尿急症状,占比为76.0%;138例存在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情况,占比为92.0%。A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4.0%,B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8.0%,C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2.0%,三组数据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A组检验满意度为96.0%,B组检验满意度为96.0%,C组检验满意度为98.0%,三组数据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在妇科炎症感染中,多采用培养法、凝聚法、镜检法等方法开展微生物检验,都能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上可通过联用多种微生物检验方法,来提升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  相似文献   

2.
阴道分泌物标本真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分泌物中各种真菌的检出率以及镜检法与培养法2种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每位在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采集2支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进~步鉴定到种,并将2种检查结果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和阳性率相等检验。结果阴道分泌物涂片真菌阳性率为26.29%(306/1164),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9.04%(338/1164),2种检验方法有相关关系(χ^2=870.50,P〈0.005),但2种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又存在非常显著性(χ^2=16.00,P〈0.005);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居首(87.8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7.69%)。结论念珠菌是妇女阴道常见病原菌之一,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占大多数,涂片镜检和培养2种方法既相关又有所差异,各具优缺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性阴道炎实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念珠菌引起。由于临床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易复发。临床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稠状、白膜状或豆渣状^[1]。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涂片的直接镜检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凝集法、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2]。为了适合门诊常规检验的快速和准确报告的要求,对现在常用的直接涂片镜检法和快速乳胶凝集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对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HPV感染患者(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以及炎症反应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HPV感染情况[高危型HPV感染31例(44.3%),低危型HPV感染为39例(55.7%)]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2例(2.8%),低危型HPV感染5例(7.1%)](t=38.314 0、33.345 0,均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微生态(乳杆菌为3 000±50、厌氧菌为1 050±100、需氧菌为800±65)明显低于对照组(乳杆菌为5 114±222、厌氧菌为2 334±100、需氧菌为1 500±100)(t=15.395 1、14.521 1、16.126 0,均P0.05);研究组阴道炎症发病情况[阴道毛滴虫阴道炎29例(41.43%)、念珠菌阴道炎为22例(31.43%)、细菌性阴道炎19例(27.14%)]明显多于对照组[阴道毛滴虫阴道炎11例(15.71%)、念珠菌阴道炎9例(12.86%)、细菌性阴道炎8例(11.43%)](χ~2=11.340 0、7.002 0、5.552 0,均P0.05)。结论临床上HPV感染很常见,患者多伴发阴道炎症,HPV感染患者阴道正常菌群变少,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非妊娠期妇女阴道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与其他阴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4例接受阴道微生物全面检查的非妊娠妇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阴部卫生习惯、性生活习惯及其他阴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下阴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 354例受试妇女共检出102例(28.81%)存在阴道真菌感染,分离出115株真菌,其主要构成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不同文化程度、内裤更换频次、卫生护垫使用习惯、阴道冲洗频次、口服避孕药应用史及阴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条件妇女阴道发生真菌感染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内裤材质、性生活频次、安全套使用习惯及阴道滴虫感染条件妇女阴道发生真菌感染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妊娠妇女阴道真菌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需对相应高危人群展开系统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重视对其他阴道病原微生物阳性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浅部真菌病1948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浅部真菌病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的病原真菌菌种进行系统分析,了解感染及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镜检、培养及真菌鉴定等方法对临床送验标本进行检验和鉴定,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结果 1948份临床送验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53.41%,培养阳性率40.28%,而镜检+培养的阳性率为66.98%。对上述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均〈0.005)。在培养的194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8个属,36种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2%、须癣毛癣菌16.48%、白念珠菌12.64%。结论 ①镜检结合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的镜检或培养的阳性率。②在患者即时的真菌镜检阴性时,应选择培养方法进一步检测,不轻易排除浅部真菌病感染可能。③皮肤癣菌居患者浅部真菌病致病菌首位,而白念珠菌及酵母类菌也是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念珠菌阴道炎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女性念珠菌阴道炎发病情况及耐药性。方法白带常规采用直接盐水涂片法;阴道分泌物培养按细菌培养常规法进行培养。结果白带常规检查中念珠菌阳性率为12.9%,滴虫阳性率为2.0%,线索细胞阳性率为10.3%,清洁度(Ⅲ~Ⅳ)为13.0%。阴道分泌物培养情况如下:念珠菌阳性率为26%,细菌感染阳性率为45%.今珠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占90%,光滑念珠菌占7.8%,热带念珠菌占2.2%。念珠菌药敏结果分析:制霉素敏感度大于80%,是治疗念珠菌阴道炎最理想的药物。结论念珠菌阴道炎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以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检验时间的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2106例患者在不同检验时间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时间血培养标本、非呼吸道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第二时间(10.23%/6.25%、35.16%2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一时间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明显低于第二时间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28.92%/3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时间粪便标本阳性率相同,均为2.40%。结论: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应尽量做到立即送检,以减少微生物繁殖、厌氧菌的过度生长等对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要加强临床检验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包皮龟头炎患者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镜、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对包皮龟头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58例患者中153例直接镜检阳性,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共157株,念珠菌培养阳性率为33.4%(153/458),其中白念珠菌116株,占73.9%(116/157),非白念珠菌41株,占26.1%(41/157);120例对照组中有17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率为14.2%(17/120),其中白念珠菌6株,占35.3%(6/17),非白念珠菌11株,占64.7%(11/17)。包皮龟头炎患者组念珠菌的培养阳性率和白念珠菌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χ2=10.72,P均0.05)。157株致病菌株对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率均90%,分别为97.5%和93.0%,对氟康唑敏感率为79.6%,而对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33.8%。结论念珠菌感染是本地区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感染的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分离的致病性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HPV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HPV筛查、阴道菌群检测以及阴道微生态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 IL-10和IL-17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和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HPV共检出9种亚型,主要以HPV 16和HPV 18为主。研究组患者阴道乳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pH>4.5、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Ⅱ~Ⅳ级和微生态失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中乳杆菌与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与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HPV感染患者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而且Th17/Treg细胞、IL-6、IL-10和IL-17水平均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TD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取STD门诊疑似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然后用ATB ID 32C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3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50份标本中检出306株念珠菌,占32.21%,其中白色念珠菌226株,阳性率为73.86%;光滑念珠菌37株,阳性率为12.09%;热带念珠菌24株,阳性率为7.84%;近平滑念珠菌13株,占4.25%。药敏结果显示: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耐药率〈6%;近平滑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FCZ)、伊曲康唑(ICZ)耐药率依次:9.29%、11.06%,光滑念珠菌药耐药率依次为37.84%,67.57%,热带念珠菌药耐药率依次为8.33%、12.5%。结论STD门诊患者阴道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妇科门诊患者,检出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生殖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高,对唑类药物有耐药菌株。因此,念珠菌鉴定和药敏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对阴道微生态的改变所致妇科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妇科门诊3 988例阴道分泌物进行五联检检测及Amsel法的检测.结果 五联检法检测3 988例阴道分泌物的结果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BV)为30.1%,念珠菌为40.1%,滴虫为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类型,为患儿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院诊治260例腹泻病患儿相关资料分析,对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患儿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1-5个月阳性率为60%,6-12个月阳性率63.92%,1-3岁阳性率为66.67%,3-6岁阳性率为52.94%,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轮状病毒比率为39.23%,大肠埃希菌比率为18.46%,沙门菌属比率为14.23%,志贺菌比率为6.54%。结论:临床上加强病原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定位到致病微生物,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恰当药物治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脲体(UU)的结果进行评估,以选择更为快速、准确、实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共采集18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尿液及2份拭子样本,一份拭子样本用液体培养,另一份拭子和尿液样本用 SAT 检测.结果:液体培养和尿液 SAT 检测阳性率均为61.1%,拭子SAT 检测阳性率为63.3%,其中16例拭子培养和拭子 SAT 检测结果不一致,18例拭子培养和尿液 SAT 结果不一致,但与拭子培养比较,拭子和尿液 SAT 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0.75).结论:SAT 检测 UU 可以尿液为样本,检测效能与液体培养和拭子 SAT 基本相当,但尿液 SAT 法取样方便,检测快速,适临床实验室对 UU 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关系,进而为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宫颈病变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宫颈病变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阴道菌群检测,同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微生态失调发生率为63.6%,对照组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滴虫感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念珠菌、线索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PV阳性率分别为76.1%和26.1%,观察组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显示,HPV感染、乳酸杆菌与微生态失调是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状况,主要表现为乳酸杆菌检出率降低,伴随有HPV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 100例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1 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白带分泌物标本涂片以及显微镜检查。并分析对比不同年龄、不同月份以及不同清洁度妇女的阴道感染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的盐水检测以及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检测,分别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中患者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结果 35~54岁妇女阴道感染发生率为53.21%(298/560),高于20~34岁的40.00%(144/360)以及≥55岁的29.44%(53/180),而20~34岁又高于≥55岁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9月份妇女阴道感染发生率为61.03%(260/426),高于1~3月份、4~6月份、10~12月份的24.83%(37/149)、39.22%(100/255)、35.56%(96/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洁度Ⅰ~Ⅱ的真菌、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4.44%(78/540)、3.89%(21/540),低于Ⅲ~Ⅳ的40.00%(224/560)、27.14%(15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盐水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为31.36%(345/1100),低于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的43.82%(482/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阴道感染的情况,以及不同清洁度真菌感染、滴虫感染的情况通过采用常规盐水涂片法检测及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检测对比,发现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盐水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阴道微生物群、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评价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我院首次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21例为研究组。全部患者行病理活检,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3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5例。随机选取同期筛查无宫颈病变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对象同时进行阴道微生物群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和雌、孕激素水平检测,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宫颈病变组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异常率(82.6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00%),其中乳杆菌阳性率(28.9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1.00%),阴道菌群密集度异常率(55.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0%),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率(66.1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00%),HPV感染率(72.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宫颈病变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杆菌减少、HPV感染和雌激素水平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物群失调(阴道菌群密集度异常、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阴道优势菌改变、HPV感染),雌、孕激素水平改变与宫颈病变有密切相关性;同时阴道乳杆菌减少、HPV感染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力低下患者178例作为研究资料,各收集痰标本2份,其中一份用于PCR扩增,另一份经培养后若观察到真菌或可疑菌落,则提取后在此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3种方法对真菌的检出情况、真菌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78份痰标本经平板培养可观察到107份真菌生长,其余71份未见真菌生长。挑取真菌及可疑菌落行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15、63份。对痰标本直接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24、54份。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仅3份是曲霉菌感染。内对照扩增验证结果显示有1份阴性标本存在扩增抑制现象。3种方法的真菌阳性率: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方法诊断效能总体趋势: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其中直接PCR法与痰培养后PCR法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直接PCR法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结论: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直接PCR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现代微生物检验在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2年7月救治的210名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段尿培养后分离攻击210株大肠埃希氏菌,并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的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并且还能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结论:现代微生物检验是疾病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预防并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进行三种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6例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同时用培养鉴定法、DNA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及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SAT)法三种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培养鉴定法作为对照组,对比RT-PCR及SAT方法对解脲脲原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培养鉴定法、RT-PCR、SAT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7%、35.5%、43.6%,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RT-PCR,具有显著差异(χ~2=4.35,P=0.0362);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2.89,P=0.0982),有较好的一致性(K=0.890,P0.05);药敏结果显示,解脲脲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97.6%。结论对男性疑似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建议选择不同检测方法诊断以保证阳性检出率,可以更好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