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在住院药房进行品管圈活动推进工作,通过系统培训,按照品管圈活动的主要步骤实施,即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作业标准化等。病区对住院药房投诉频次由改善前的平均8.4次/天降到3.9次/天,病区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区对住院药房工作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软环境也得到了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2.
黄钊燕 《蛇志》2016,(3):356-35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法在静脉血标本缺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调查我科2015年3月16~29日静脉血标本1408例,其中缺陷标本20例;2015年7月8~21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血标本1463例,缺陷标本3例。运用品管圈方法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明确重点,拟定对策,进行改进。结果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缺陷率由1.42%下降至改善后的0.21%,进步率为85.2%。结论护士在静脉血标本质量控制中起关键作用,运用品管圈管理法可大大提高静脉血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减轻痛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信誉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活动为主题,分析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率低的原因,探讨并实施解决对策,改进随访工作,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电话随访率由改善前的60.0%提高到改善后的90%,患者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75.3%提高到改善后的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规范了护士电话随访的流程,显著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医院开展品冠圈活动,对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干预,探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5年1月我院参考其他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入住我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开展品冠圈活动,确定本次品冠圈的主题为"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分析跌倒存在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及具体措施,最终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0.020%(4/19876)低于0.070%(13/18567)。结论通过在院开展品冠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率,此做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流程中的作用,以及品管圈活动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实验失败率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医疗诊断。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规范自动免疫组化仪行原位杂交的流程,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原位杂交失败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活动前)以及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活动后)在自动组化仪操作的全部原位杂交项目分析原位杂交质量不佳或失败的原因,并对引起实验失败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原位杂交染色质量提高、失败率从5.54%降低到了2.33%。结论品管圈作为全面的质量管理的工具,能规范原位杂交工作流程,提高原位杂交成功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品管圈用于降低神经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10~31日150份病历(终末病历及运行病历各75份),2018年9月25日~10月14日150份病历(终末病历及运行病历各75份)。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品管圈活动前病历缺陷情况及其原因,制订目标,拟定对策并运作品管圈。比较活动前后病历缺陷情况以及圈员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活动前病历缺陷率为66%(99/150),活动后病历缺陷率为12%(18/150),活动前后病历缺陷率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91.1,P0.01)。圈员活动后沟通协调能力、品管圈手法运用、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积极性、活动信心、愉悦感、脑力开发评分及平均总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7.69、21.24、5.71、6.91、5.87、24.05、13.74、19.85、13.4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月香 《蛇志》2014,(2):191-1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21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置入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临床恶性肿瘤进食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进食困难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此期间我院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共49人;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情况、一般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吞咽能力均有所上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自评项目、功能尺度显著提升,单项测量项目和症状尺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进食困难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和营养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在理论知识达标率方面由培训前22.2%提高到100%,临床操作合格率由33.3%提高到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计划、分析数据,探讨品管圈管理提升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质量。(1)有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肿瘤病人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从70.48%提高到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活动前、后的QCC使用方法的掌握、护理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知识的学习、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6项进行自我评价的打分,得出结果呈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急诊科的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行QCC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改善情况以及既定目标的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改善情况以及完成既定目标的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实行品管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手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分析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由原来平均每台手术7.6次降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台手术的3.1次,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的次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速度准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静脉输液速度准确率为主题展开调查研究,针对要因提出方案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比,得出进步率为62.24%,高出预期完成计划。  相似文献   

14.
吴雪云  吴娓星 《蛇志》2014,(4):427-42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率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  相似文献   

15.
丁春宁 《蛇志》2016,(2):227-22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12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活动前的腔镜管理为对照组,将2015年1~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腔镜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腔镜器械的完好率、术前腔镜器械准备完善率及手术医生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观察组腔镜器械完好率、术前腔镜器械准备完善率及手术医生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保障了腔镜器械的完好性,提高了术前腔镜器械准备完善率及手术医生的满意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周明芳 《蛇志》2017,(3):359-36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予任何关于母乳喂养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活动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当天及术后1、2、3天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和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江淀淀  王自秀  刘剑梅  柯斓  张林波 《蛇志》2013,25(2):124-12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呼吸内科"品管圈"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第三方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不满意因子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88%上升至9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促进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倡感动服务,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病区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增加护士自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9例行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中,患者因素68例(68.69%),胃管因素24例(24.24%),疾病因素7例(7.07%)。结论患者自觉不适、不慎拔出或主观不配合等因素是导致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胃管固定不牢固等因素;责任护士应加强巡视与宣教,保持负压吸引器适度负压,降低患者胃肠不适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药房窗口差错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关防范措施,为药房窗口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80例发生药房窗口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采取相关防范策略。结果药师的违规操作或疏忽所致共40例(50.00%);医患沟通不足等因素引发医患纠纷所致共15例(18.75%);药师工作压力所致共17例(21.25%);医院及科室管理不当所致共8例(10.00%)。结论药房窗口差错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药师方面、患者自身方面及医院药房窗口管理方面;针对这些方面引发差错的现象,需从提高药师综合素质、满足患者需求、规范药品存放以及增强药房窗口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为药房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某肿瘤专科医院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与2015年1季度 DRGs相关指标,评价其住院医疗服务绩效发展情况,为科室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北京版DRGs分组器(BJ-DRGs)分组方式,运用DRGs组数、权重、病例组合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指标,对胃肠中心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的总权重较2015年1季度增加7.92%,DRGs组数减少6组,病例组合指数降低0.20,4个病区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但部分病区存在非手术治疗病例收治过多、费用消耗高等问题。结论 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较2015年1季度在收治病例数和住院服务总产出上均有增加,但须注意增加收治病种范围,严格控制非手术病例的收治,继续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