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被认定为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心力衰竭指南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为IA类推荐。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大型RCT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所占比率不高。新近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进行Meta-分析示: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未见有更多临床获益(即死亡率和住院率减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分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治疗中应用地位、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分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被认定为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心力衰竭指南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为IA类推荐。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大型RCT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所占比率不高。新近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进行Meta-分析示: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未见有更多临床获益(即死亡率和住院率减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分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治疗中应用地位、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分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β肾上腺素受体中的β1和β2亚型是调节心脏功能最重要的两种蛋白。在此将阐述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信号转导对心脏的生理功能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并综合介绍β肾上腺素受体系统中一些关键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心力衰竭的易感性、预后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关联。最后,将探讨如何应用功能选择理论和基因组学发现新的心衰治疗靶点和新药,为新药研发和个体化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疗效及心功能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LVEF水平提高幅度,HR、LVEDD及LVESD水平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黎红 《蛇志》2002,14(2):47-48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的治疗中 ,β受体阻滞剂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观点多主张从小剂量开始。我们采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较大剂量治疗 3 0例 ,并与小剂量治疗 3 0例比较。以探讨倍他乐克较大剂量与小剂量对重症 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病例均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风心。按 NYHA心功能分级 ,大部分患者平时心功能为 、 级 ,而入院时心功能均为 级的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3 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78例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心力衰竭组(n=54例)和非心力衰竭组(n=2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278例老年患者中有54例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19.4%);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收缩压(SBP)、发病至PCI时间、入院血糖、入院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酐蛋白I(c Tn 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TIMI血流、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至PCI时间、高血压、入院时血糖、NT-pro BNP、c Tn I峰值是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TIMI血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ACS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HF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积极制定相关护理干预策略以降低术后H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心血管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β-肾上腺素受体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是心血管药物最重要的靶点之一。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继洋地黄后药物防治心脏疾病的最伟大突破,其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再次授予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接受着细胞内调控蛋白的精密调控,不同调控蛋白介导着受体不同的生理信号通路和病理性信号通路。基于这些发现,近年来提出了受体功能选择性的配体药物,这也将成为未来药物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β-肾上腺素受体调节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综合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诊疗的过程质量。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AMI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对浦东新区7所区属公立综合医院随机抽取的97份病案进行评价。 结果 被调查患者中,到院即刻使用阿司匹林并有病史记录的占70.53%,24小时内接受了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占66.67%,患者住院与出院用药较一致;三级医院在左心室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血脂控制与健康教育等方面表现优于二级医院。 结论 浦东新区区属综合医院临床医师需遵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AMI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例如规范AMI住院患者的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记录,加强二级医院AMI治疗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Kobilka),以表彰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中的贡献。从Robert J.Lefkowitz最初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减敏机制时发现β-arrestin1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对β-arrestin在细胞信号转导中作用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β-arrestin参与β-AR的减敏、内化和降解;近年来又发现,依赖β-arrestin的β-AR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偏向激活"现象,并提示这种依赖β-arrestin的"偏向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被视为20世纪药物治疗学上里程碑式的进展,是药物防治心脏疾病的最伟大突破,很多心血管药物都以β-AR为靶点。但是,由于目前受体药物均是针对受体本身的调控,这样在阻断了受体介导的病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的同时,也阻断了受体介导的正常生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研发能选择性阻滞β-AR过度激活介导的病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的同时,保留受体介导的正常生理性信号通路和功能(如β-arrestin信号通路)的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受体功能选择性的配体药物将成为未来药物的研究方向。该文将回顾β-arrestin的发现过程,综述其与β-AR的相互作用,期望能为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钙拮抗剂(CCB)的发展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药物,以及CCB的作用机制,药理药效,CCB被称为"万能降压药",可以与多种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型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等。另外,对CCB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也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病因分布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11年37例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临床资料。结果:37例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55-82岁,平均68.25岁。病因分布为:心肌梗死29例,心衰3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电解质紊乱2例,Brugada综合征1例。治疗方法包括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利多卡因、电除颤等。其中,17例因反复发作室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除颤治疗无效死亡,余20例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临床病因多样,病情凶险,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积极针对病因及诱因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阻滞剂关于受体的概念、动力学、机制和研究方法已有综述。肾上腺素能受体分α和β两种。过去有人认为,在非常低温时,蛙或大鼠心脏的变力性β受体可转变成α受体,但这种假说缺乏实验证据。大鼠心有α受体,但在非常低温时似乎不能作为变力作用的媒介。α和β受体的浓度可以改变,但α和β受体不能互相转变。最近从大鼠肝中已经分离出α和β受体,其活性结合部位并非同时在同一个大分子上,因此更旁证α和β受体不能互相转换。在豚鼠、兔、猫与大鼠的心房与心室中可找到突触后有α受体。刺激这些α受体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无正性变时作用。在人的心房中也找到α受体。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然而在有些病例中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和急性心力衰竭。它有时也可以演变成进行性的慢性心力衰竭。近年的研究致力于阐明病毒感染后心肌务的复杂机制,这些研究证明心肌损伤是由免疫和病毒双重机制所介导的。急性心肌炎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它也可以是健康青年人的猝死原因。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α1-受体阻滞剂、卡替洛尔、维拉帕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应受到重视。临床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不明显,而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有意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得安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膜β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受体放射自显影术,以银粒数的分布与数量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对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治疗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心肌膜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一周引起心肌梗塞区内[3H]DHA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在非梗塞区亦降低.结扎LAD应用心得安(100ug/kg)治疗一周后梗塞区[3H]DHA结合位点数明显回升,而非梗塞区则进一步降低.引人注目的是,心得安治疗后,[3H]DHA结合位点数在梗塞区/非梗塞区的比值由LAD结扎时的0.24上升为0.87,接近于假手术对照组的0.97.结果证明,心得安是直接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可能还通过调整了梗塞区与非梗塞区β受体的平衡,改善了心室的顺应性和提高了梗塞心脏的收缩协同作用.从而对AMI的心脏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钙通道和β-肾上腺阻滞剂是治疗心血管疾患的两大类药物,它们能够缓解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律不齐、心绞痛和高血压等,因而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却至今不清楚。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这些药物可在人工双层脂膜上建立跨膜电场。可能正是这个跨膜电场与膜中带电的离子通道发生电作用,改变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因而触发一系列的生理学效应,这可能是这些药物发挥药理学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β-肾上腺阻滞剂都是局部麻醉剂,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采用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夜尿仍大于等于2次的患者20例,在继续服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加用百乐眠胶囊前和用药1个月后,分别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进行评估。结果:加用百乐眠胶囊1月后,IPSS评分表中夜尿评分从2.88降至2.41(P=0.03),OABSS评分表总分从6.31降至5.38(P=0.03),夜尿评分从2.63降至2.13(P=0.01),QoL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采用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夜尿仍大于等于2次的患者20例,在继续服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加用百乐眠胶囊前和用药1个月后,分别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进行评估。结果:加用百乐眠胶囊1月后,IPSS评分表中夜尿评分从2.88降至2.41(P=0.03),OABSS评分表总分从6.31降至5.38(P=0.03),夜尿评分从2.63降至2.13(P=0.01),QoL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美托洛尔对阿霉素心肌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李作坤,李隆贵,文芳(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630037)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的机制存在不同看法。本实验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形成过程中加用不同剂量的美托洛尔,以观察其血液动力学变化,探...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β(ERβ)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结构相似,是一类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分布于乳腺等多种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学意义。本文简要综述雌激素受体β的基因结构、剪接变体、转录调节机制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抗雌激素耐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Ⅲ,又称为β蛋白聚糖(betaglycan),是一种膜锚定蛋白。TGF-β受体Ⅲ是表达最为丰富的TGF-β受体,曾被认为是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激活素和抑制素等)的辅助受体。后来研究表明,它在介导和调节TGF-β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与TGF-β形成复合体来介导对靶细胞的作用。在没有TGF配体的情况下,TGF-β受体Ⅲ可以激活p38信号,表明这一受体可能与不依赖TGF-β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TGFβ受体Ⅲ还可以结合并调节抑制素的信号转导。TGFβ受体Ⅲ与抑制素A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高亲和复合物。体外研究表明,TGFβ受体III还结合抑制素B和强化抑制素与Ⅱ型激活素受体的关系。有关报道显示TGFβ受体Ⅲ在卵巢癌中具有肿瘤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上皮源性卵巢癌中,TGFβ受体Ⅲ 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或丢失,丢失的程度与肿瘤分级相关。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并调节该受体的表达,如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TGF-β1等,深入开展相关机制的研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