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江 《昆虫知识》2007,44(6):820-820
2007年9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与挪威奥斯陆大学Nils Stenseth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千年历史上蝗灾发生程度与气候冷暖变化密切有关:蝗灾在冷期的发生量要显著地大于暖期,与过去的观点刚好相反。该发现的科学意义在于气候因子高频(短周期)和低频(长周期)信号可能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生态效应;气候变暖未必对所有的生物灾害发生都是有利的。文章发表后,随即引起科技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贵州、湖南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所述的珊瑚化石和地层资料,是1957年林英铴同志与作者在贵州南部独山县及湖南中部湘乡、邵东等地早石炭世地层内搜集的。在进行整理和鉴定过程中,蒙导师俞建章教授热情指导和帮助,并详细审阅和修改文稿;外文节要由导师和孙云铸教授代为修改;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地质部博物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和长春地质学院代制薄片和照相,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3.
本书作者葛培根教授系美籍华裔学者,是国际上著名的光合作用专家,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长期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光合作用研究中心 Kettering Research Laboratory 主持光合作用研究。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光能转化的机理——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即光子、激子、电子、质子、离子与光合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光合作用研究中最富于挑战的领域。葛培根教授几十年来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光合作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我们对当时在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大学的Oxnard教授一本装帧精致的专著——《人类所在的动物目》——作过介绍(见本刊,第三卷,175—181页,1984年)。时隔不久,它的姊妹篇——《化石、牙齿和性别:对人类进化的新透视》——又和读者见面了。从本书的标题,可以知道它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起源有关的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并从这些材料中探讨性别二态问题,进而得到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解释。本书作者对于现生的和化石的灵长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它们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对我国云南禄丰出土的古猿类牙齿化石和广西柳城出土的巨猿牙齿化石表现了特殊的关注。因此, 贯穿本书的思维结构及其达到的结论都是值得我国人类学工作者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对赣、湘、鄂三省昆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63,(3):376-381
赣、湘、鄂三省,旧称华中,其自然条件基本相同。根据马世骏教授的建议(详见“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湘、赣应归属于东洋地区的江南亚热带稻茶区,而湖北大部分则应划入古北地区黄淮温带粮棉区的范畴(仅西南部归东洋地区)。作者近几年来,曾对这三个省的主要农业昆虫分布情况,作过一些调查,并承三省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书刊评介     
本书的第一作者,伊奥夫教授是苏联当代颇有名望的蚤类专家,他从事蚤类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同时也作出很大的成就和贡献。本书的第二作者斯卡伦教授也是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蚤类专家。本书是他们总结过  相似文献   

7.
<正> 西斯门 (L.E.Sissman,1974) 曾为书刊评论家定下二十戒,首戒即是:"切莫为朋友的书写书评."其理由很简单:褒奖多了难免有"偏爱"之嫌,稍加批评则足以得罪朋友(据著名地质书评家皮卡得教授 [M.D.Picard,1975] 称:再婉转的批评也很难令作者接受).然而,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它的两位编者,一位是我的师妹 Kathryn Flanagan 小姐,同时我们又是每日见面的室友;另一位则是我的严师益友 Jason Lillegrayen 教授.更糟糕的是,我也是文集中选文的作者之一,而书中绝大多  相似文献   

8.
一代地学宗师千古国际友人———纪念葛利普教授逝世50周年安太庠(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作者原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6年6月10日不幸因病逝世。本文是作者生前在“纪念葛利普教授逝世50周年大会”(1996,北京)...  相似文献   

9.
灵芝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中部地区的灵芝属Ganoderma一新种:鸡油菌状灵芝Ganoderma cantharelloideum M.H.Liu。作者参考了赵继鼎教授等人以及其他学者的重要文献,并根据赵继鼎教授(1979)的分类系统将本新种置于灵芝亚组Subsect.Ganoderma内。新种模式标本保藏于作者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10.
作者系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本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泰安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一、引 言 关于丰年虫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Shen)的生活及其孵化条件,作者曾于1953年作过报告。在杭州郊区所产的丰年虫,贝时璋教授早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中间性的存在。以往,徐凤早教授曾就南京所产的丰年虫,作过关于形态解剖及其发育生长的报告。本报告乃叙述1948年春间开始至1956年5月为止的杭州地区丰年虫之自然群体及其性比率,並对于各类型丰年虫之间的实验室中交配培养结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2.
麻雀脊蚤幼虫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雀脊蚤(Ceratophyllus passerinus)为李贵真教授于1951年在贵阳麻雀窝内发现而定为新种。作者于1952年秋,在成都北教场第三军医学校任教时,从校内六个麻雀窝内检获该蚤230余个,幼虫300余条,蛹、卵各若干。作者承柳支英、李贵真二位教授鉴定,确认该蚤与李氏在贵阳发现的同属一种。李教授并慨赠作者地模标本,作者将所获标本按李教授的论文及所赠标本对照,认为所得之蚤皆属  相似文献   

13.
正黏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世界提供给人类的一个独特类群。Myxomycetes:Biology,Systematics,Biogeography,and Ecology是迄今为止全方位、多视角展示黏菌生物学的第一本巨著。由美国阿肯色大学Steven L.Stephenson教授等活跃在当今黏菌各研究领域的,以及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29位国际知名黏菌学者共同完成。全书按照领域和专题分为13章,由不同作者分别编写,中国工程院院士、《菌物研究》主编、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工琦教授和刘朴教授是"第六章黏菌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4.
试谈人体正常菌群问题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自从1950年魏曦与康白二位作者发现抗生素(青霉素与链霉素)治疗1例鼠咬热患者引起的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的学术论文发表以后,在国内曾掀起了对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问题的研究热潮,到60年初期,微生物学与临床学有关专家都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在当时有许多知名专家都在呼吁要展开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进行研究.最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余之在<解放日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谢少文在<光明日报>,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原大连医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魏曦在<中华医学杂志>分别著文论述微生态学的重要性.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本刊特将余之教授在<解放日报>1965年6月25日发表的文章摘要发表如下,作为微生态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志、蛛形纲、蜘蛛目、园蛛科》,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由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尹长民教授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本书极大部分内容是根据作者自己实地采集标本和数十年的科研工作积累,包括自己所订新种,精心编著而成,是一本蜘蛛分类学的优秀专著。 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前五个章节,从园蛛科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意  相似文献   

16.
自从 195 0年魏曦与康白二位作者发现抗生素 (青霉素与链霉素 )治疗 1例鼠咬热患者引起的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的学术论文发表以后 ,在国内曾掀起了对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问题的研究热潮 ,到 6 0年初期 ,微生物学与临床学有关专家都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在当时有许多知名专家都在呼吁要展开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进行研究。最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余之氵贺在《解放日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学部委员 )谢少文在《光明日报》,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 (原大连医学院教授 )、中科院院士 (学部委员 )魏曦在《中华医学杂志》分别著文论述微生态学的重要性。为了了解这段历史 ,本刊特将余之氵贺教授在《解放日报》196 5年 6月 2 5日发表的文章摘要发表如下 ,作为微生态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胞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细胞内繁复的生化反应通过膜性与非膜性细胞器组织起来,而细胞内亚结构之间又通过膜运输等方式进一步组织成一个整体。对细胞内组织原则的探索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方向,每一个对细胞组织方式的新认识,都会催生大量的新发现。在这个综述系列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胡俊杰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的李丕龙教授及其共同作者概述了细胞器互作及相分离这两个近年来细胞组织方式方向上的重要的概念性突破,并探讨了这些突破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中国南部奥陶纪头足类鹦鹉螺类化石,首先经俞建章教授系统地描述,并且奠定了该区动物羣研究的基础,1957年张日东又描述了长阳扬子贝层中的不少种属。本文材料是由全国地质博物馆采自湖北宜昌及陕西汉中一带扬子贝层中。作者研究结果,共得下列8属16种(其中5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另有Bathmoceras 一属详细研究后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第33卷第2期发表研究论文靶向TTF-1转录因子诱导肺腺癌干细胞表型分化,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疏忽,上述论著在发表过程中遗漏了作者段友容。段友容教授作为上述论著第一作者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实际参与了本研究计划的制定并  相似文献   

20.
一.中华按蚊在自然情况下传染马来丝虫的研究 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三等奖。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虫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冯兰洲。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首先发现马来丝虫在我国的分布,详细研究了它的形态和在蚊体内发育变化过程。在传染媒介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作者证明了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