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食品暴露风险,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纳入2017-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食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2017-2021年丰台区共采集612份腹泻临床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检测,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9.6%(120/612),其中GⅠ检出率为4.7%(29/612),GⅡ检出率为14.9%(91/612)。丰台地区全年均有诺如病毒检出,不同季度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8,P<0.05),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三季度。不同性别、年龄组和职业间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χ2=10.541,P=0.194)、(χ2=14.606,P=0.054)。出现恶心(24.35%,56/230)和呕吐(33.54%, 55/164)症状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苏浙闽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常见病毒及患儿临床特征,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至2014年苏浙闽地区多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 452例,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多重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HAstV),并用RT-PCR法对A组轮状病毒阳性的样本进行G和P分型。结果 1 452例患儿中由常见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患儿有707例,占总调查患者的48.69%。急性腹泻患儿常见病毒感染中单一病毒感染占90.10%(637/707),其感染病毒的构成以轮状病毒最多(47.52%,336/707),其次为诺如病毒(36.07%,255/707)以及星状病毒(2.40%,17/707)和肠道腺病毒(4.10%,29/707)。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中多重感染者共70例,占9.90%(70/707),以A组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多重感染者的68.57%(48/70)。226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G分型以G1为优势分型,占33.19%;P分型中则以P [11]比例最高,占38.50%;G、P型组合以P [11]G11为主(38.50%)。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诺如病毒次之,且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患者可合并多种病毒感染。不同地区腹泻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有差异,轮状病毒基因型表现则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进化规律,为该地区诺如病毒所致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自治区5个市的15家哨点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粪便标本和相关信息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扩增其聚合酶(RdRp)-衣壳蛋白(Capsid)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使用Sequencher 4.1.4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编辑,并用MEGA-X、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同源性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9-2020年共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358份,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44%(317/2 358)。主要为GⅡ基因群(285/317),其中,0~2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8.43%(188/1 020);60~7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3.36%(4/119),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年份、季节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Ⅰ基因群(32/2 358)以GⅠ.P13/GⅠ.3(75.0%)为流行优势株,G...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爆发与HBGAs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期间诺如病毒爆发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和志愿者唾液,采用凝集抑制实验法检测唾液中HBGAS血型物质;用EIA法检测NoV-VLP与HBGAs的结合特性;比较不同型别诺如病毒爆发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HBGAs分布差异.结果:在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中,并无患者是唾液非分泌型,提示非分泌型HBGAs受体不与G Ⅱ 24型诺如病毒毒株结合与OD450值测定结果一致.其中检出分泌型中A型1例(1.67%),B型48例(80.00%),O型3例(5.00%),AB型2例(13.33%),6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其本身的血型相一致.无论是分泌型还是非分泌型的分布比例,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患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人群,提示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类型多以分泌型B型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在儿童感染性相关疾病不同疾病种类、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差异情况,并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266例患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八组,分别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1例)、EB病毒感染(18例)、支气管肺炎(43例)、支气管炎(4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8例)、肺炎(19例)、粒细胞减少(37例)等,应用检验相关手段,对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算各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进行相关t检验,进而对不同疾病的检验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八种疾病相关检验的比较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其余七种感染性疾病在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沉的数据进行比较,其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疾病相关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段的分组比较中,异型淋巴细胞在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组比较中,白细胞在性别与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感染性疾病及不同年龄、性别相关细胞检查存在差异,各类检测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MICROSCAN系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用ELISA和多重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130例腹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17例,包括沙门菌属7例,志贺菌属5例,副溶血弧菌3例和嗜水气单胞菌2例.病毒检测中,单重感染30例,双重感染10例,三重感染1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B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C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5.4% (20/13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23% (12/130),星状病毒检出率为4.62%(6/130),札如病毒检出率为3.08% (4/130),腺病毒检出率为0.77%(1/130).结论 重庆地区成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学流行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41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培养结果,观察并总结患者体内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等常见致病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儿童感染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年龄为1月~3岁的患儿感染性腹泻细菌及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41例患儿中,细菌阳性23例(16.3%),病毒培养阳性94例(66.7%)。各种病毒感染与患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四季均较常见,病毒感染比例高于细菌感染比例,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EB病毒(EBV)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嗜中性粒细胞比值(N)、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嗜异性抗体和血清酶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确诊有EBV病毒感染且具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的患儿(A组)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及总结;并与37例HCM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B组)进行比较。结果与EB组(A组)比较,HCMV组(B组)感染患儿hs-CRP水平、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外周血WBC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较低(P〈0.05),嗜异性抗体常为阴性,两组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与H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不同,应重视IM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位变化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蝌蚪形态表型、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实验室内测定了水位恒定组以及水位快速、中速和慢速下降组37期蝌蚪发育至变态完成期的变态时长、身体大小和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位快速下降显著缩短了蝌蚪的变态时长(P <0.05),体长下降明显(P <0.05),体重和体宽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水位恒定组显著高于中速下降组(P <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水位加速下降导致登陆后幼蛙的个体变小,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代表的天然免疫能力变化趋势不同,应激反应能力增强,可能不利于幼蛙的存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6年夏季一起发生在某赴内蒙古旅游团游客中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分别采集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中两名患病游客腹泻症状发生后第3天、5天和7天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首先用荧光定量PCR扩增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分别用RT-PCR扩增病毒VP1基因和RdRp区域基因,通过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构建进化树确定进化同源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到两名患者的粪便标本均为诺如病毒阳性,提示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原为诺如病毒,进一步的RT-PCR扩增病毒基因分析显示检测到的诺如病毒为GII.P17-GII.G17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与2014~2015年度广州、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的病毒亲缘关系更为接近;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型与2014年以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较近,与2014年之前流行的毒株相比变异较大,氨基酸变异主要出现在主要衣壳蛋白的P结构域。提示GII.P17-GII.G17型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内蒙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11.
诺如病毒(noroviruses, NoV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诺如病毒属(Norovirus),是引起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每年约有1亿人由于NoVs感染而发病,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异常者均为易感人群,可导致患者产生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由于NoVs的快速变异,无法在体外培养人诺如病毒及缺乏用于口腔感染的小动物模型,这就限制了对NoVs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现就NoVs的病原学、病毒受体、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吴国平  黄晓辉  姚震  王光余  李红珊 《生物磁学》2009,(15):2879-2881,280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常规动态变化特点及长托宁的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长托宁治疗,分析了入院第1,3,5,7,9天患者血液的各种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长托宁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毒程度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了白细胞数量(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重度中毒患者中最高,而其他血液指标值在重度中毒患者中最低;对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分析显示:两者之间除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种血液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好,不同中毒程度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有无对血液指标有明显的影响,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理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非病毒性肺部感染对比,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临床实验检查及治疗效果,为经验性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已确诊存在甲型流病毒合并肺部感染(A组)及非病毒性肺感染(B组)各25例,对于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一周外,两组均正常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治疗天数、住院天数、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CT检查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天数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4/2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病毒性肺部感染常表现为血常规未见异常,常伴发不同程度炎症反应,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口服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可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有监护的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根据特征病情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或疑似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情感性精神病或疑似情感性疾病、其他精神障碍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骨折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与传染性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神病的好转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在治疗上一般较为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需采取针对措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瑛莹 《动物学杂志》2020,55(2):264-271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分别对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血常规进行分析,并对获得结果做比较分析,探究建立适合华南虎血细胞分析的方法。收集临床华南虎血液标本40份,分别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检法对红细胞、白细胞进行计数检测,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分析。如人工计数和仪器计数获得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性,否则应用非参数检验(两个相关样本: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 > 0.05);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率,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红细胞计数(r = 0.915)、白细胞计数(r = 0.832)、淋巴细胞比率(r = 0.832)、中性粒细胞比率(r = 0.481)应用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关性均较好。单核细胞比率(r = 0.283)、嗜酸性粒细胞比率(r = 0.309)、嗜碱性粒细胞比率(r = 0.146)两种检测方法相关系数都低于0.4,且P值接近或大于0.05,呈弱相关或极弱相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准确测定华南虎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计数具有准确、快速、可靠的优点;然而,该法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必要时人工与仪器结合方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实现华南虎血细胞快速准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应用CO_2气腹下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和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TNF-α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与术后1天相比,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气腹能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基因药物rAAV-shRNA-CDK2对人肝癌裸鼠血液系统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皮下接种人肝癌Hep G2细胞构建荷瘤裸鼠,10天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肿瘤组、NC组及rAAV-shRNA-CDK2组,每组雌雄裸鼠各6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定量给药,15天后取眼球血并处死裸鼠。检测血常规指标和骨髓细胞周期。结果:所有裸鼠平均血小板体积略高于该周龄鼠的正常值范围,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雌性裸鼠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rAAV-shRNA-CDK2组,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rAAV-shRNA-CDK2组(P0.05),但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组雄性裸鼠骨髓细胞周期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组雌性裸鼠骨髓细胞G2/M期比例明显高于rAAV-shRNA-CDK2(P0.05),但两组其他周期骨髓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AV--shRNA-CDK2并未对人肝癌裸鼠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传统感染检测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1月59例血培养显示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血培养阳性组,选取同期63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为血培养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比较PCT、WBC和NEU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患者WBC、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WBC和NEU(均P<0.05)。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5.2%。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模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炎症程度的关系,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麦氏浊度为2.73约为1×109CFU/m L大肠埃希菌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ICR小鼠感染模型44只、空白对照4只及阴性对照4只。实验组按1、3、6、12、24、48、72、96、120、144和168 h,共11个时间段,每次取4只小鼠,抽取外周血800μL,利用SYSMEX2100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ICR小鼠感染组1~24 h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降低(0.01P0.05),第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至第7天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第7天时略有回落;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在感染12 h到第7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照组为0.06±0.03,感染1 h为0.07±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6 h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12 h开始到第7天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7天时为最高值(1.52±0.38)。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大肠埃希ICR小鼠感染模型组中判断小鼠感染状况敏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能为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状况提供更灵敏的诊断参考数据,且易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粒细胞降低率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量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粒细胞降低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总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