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哺乳纲动物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哺乳纲动物实验以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作为哺乳动物的代表,教改后将家兔和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同时作为本实验的代表动物.在本实验中通过对2届本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通过家兔和小白鼠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的比较,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并且较好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一般观察和解剖方法,增强了独立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动物解剖实验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解剖技能是做好动物解剖实验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质.结合动物学实验教学实践阐述了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及培养学生解剖技能的方法,以便学生系统理解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限于目前各地学校的条件不一,对于课本中“实验七解剖家兔”,许多学校的学生只进行了观察,而没有亲自动手解剖,因此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动手解剖动物,他们兴趣高,心情急切蕴育着极大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剖技能能力的一堂课,应制订具体的教学目的,作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本科生在实验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设计了从胰腺癌细胞中克隆弹性蛋白酶(Elastase 3A,ELA3A)基因的综合性开放实验,该实验由学生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从效果来看,不仅使学生对分子克隆技术有了总体的了解和把握,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昆虫能适应几乎所有的栖息环境,这与它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完善有关。学生通过亲自解剖蝗虫的神经系统,能更好地体会昆虫虽仍为链状神经系统,但由于异律分节的出现,神经系统更加发达,并有向前集中、合并的趋势,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学习兴趣。解剖器剪刀、尖头镊子,5号昆虫针(或用大头针代),解剖镜,蜡盘。实验材料 5%福尔马林浸制的棉蝗。实验步骤 1.在学生做完棉蝗外形观察,摘除了口器各部、翅、足及其他内部解剖观察后(详看动物学实验指导),最后做棉蝗神经系统。因去除口器后的棉蝗更有利于分离或处置口后剪剩的消化管。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实验课是否可以进行考试?实验课考试效果如何?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剖鲫鱼”是初二动物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是在讲授教材内容“鲫鱼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后开设的,要求学生认识鲫鱼的形态结构,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实验前,我先播放了《解剖鲫鱼》的电视录像片。实验开始时,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解剖仪器名称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学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命科学及生物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并针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式和过程管理模式。为期12年的实践表明,开展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其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作用显著。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上好脊椎动物解剖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青蛙、家兔三种脊椎动物的解剖,在《动物学》的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好这三节实验课,不仅可使学生掌握解剖技术,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还可从中受到生物进化及生态学的教育。为此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实验中合理组织,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和前提。解剖脊椎动物,实验材料为运动力强的活体,如捉拿不慎,从手中逃脱,或麻醉时间不足,解剖时苏醒弹动,都会引起学生混乱,不利实验进行。在打开体腔后,不少同学又急于辨认器官,随意翻动,破坏了内脏的自然位置,致使不能按系统逐次观察。为此,采取了如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实验课中,我们曾试用学生自己边解剖边标注标本的作业方法,结果,实验效果很好。这个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实验前,先把该实验中要求学生解剖观察到的各部分向学生明确提出(可写板书或写于实验指导书中),学生在实验时,一面解剖观察,一面把所要求看到各部分的名称逐个写在硬纸标签上,把标本各部分的构造用标签标出来(如  相似文献   

10.
无齿蚌(Anodonta)又称河蚌,是瓣鳃类的解剖实验动物。由于河蚌体软,含水分多,解剖时肠易断,学生实验时,难于追踪解剖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肠的走向,可在肠及心脏注射带有颜料的填充剂,以显肠的走向,并制成标本,供学生解剖时对照观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与教学质量。下面介绍河蚌肠及心脏注射标本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威  王进军 《四川动物》2011,30(2):294-295
传统的普通昆虫学实验一般以形态解剖和昆虫种类鉴定为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针对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习、实验标本准备、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评分标准的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措施的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们在进行两栖类解剖课时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对蛙或蟾蜍的内外构造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初步掌握解剖蛙或蟾蜍的方法。本学期我们上解剖课时在原有要求上加了一条,就是解剖它们的胃,观察它们的食物,以明确对人类的关系。由于青蛙运动灵活,不易捕捉,学生们往往捕捉蟾蜍来作为两栖类解剖课的实验材料,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剖观察蟾蜍的消化器官同时解剖它们的胃(蟾蜍应是捉来不久的,胃里食物尚未消化,时间久了胃中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是提高其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增加实验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设计及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增加实验理论教学和对此进行的对比实验研究。2 实验理论教学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实验理论穿插于课堂及实验教学之中讲授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理论中有关的概念 ,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的应用。2 .1…  相似文献   

14.
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工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的方法与对师生的影响, 分析了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存在的问题。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促进本科生的专业学习, 提升本科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对“雌蕊一节”各概念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再辅以现场教学,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雌蕊的结构组成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解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突出实验课的重要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别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医学道德,改进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以及配合国际化医学发展,培养留学生的需要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药卫生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两大职能,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两者的关系存在失衡、融合度低等问题。本文从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及教学已存在的问题出发,主要从应用科研思政教育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结合科研实践开发实验项目、加强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树立科教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东生 《植物杂志》2010,(12):83-8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成为生物新教材的一大突出特点,这对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探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及教学成效。该培训体系分为5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题讲座和实验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该培训体系的训练,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操作、维护等相关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实验技能、严谨的实验作风、认真的科学态度,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品质,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楠  李冰  马晓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5):591-593, 597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实验诊断学重要的环节之一,医学实验室是医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保障医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生物安全培训至关重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设置生物暴露现场,带教老师负责教学组织的实施,学生角色扮演,针对生物安全的培训展开探讨,并在教学后进行总结与评估,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判别能力,有利于医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为今后临床工作做好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