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实验"为例,从发现疑问、确定拓展方向、设计拓展方案等方面拓展传统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其一般验证性实验具有了综合性和设计性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在小实验中发现大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以教材实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原型,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用一种材料完成了"叶是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大小能够影响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率"等多个实验,并让学生获得了一材多用和多材一用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创新、合作交流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改进并拓展实验、得出结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人教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专题实验进行拓展,设计灵芝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成菌培养等实验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基本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通过灵芝培养实践,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关于水污染的拓展创新实验,学生积极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发现问题、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再到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实现在教材基础上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进初中生物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教学设计,将单纯的观察实验拓展为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方案实施、实验"败因"分析、实验拓展延伸、核心概念建构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消化,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中,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实验探究策略进行概念构建教学。改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流程,节约实验时间,增设实验结果分析与拓展实验环节。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充分利用创新的拓展实验环节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思考。用事实和证据构建光合作用相关概念,为理论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相似文献   

9.
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一节为例,从优选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拓展探究内容等方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中《生命科学》第1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一个可拓展探究的实验,从色素的提取方法、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了尝试,通过实验学生充分体会生物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选择多种植物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作为材料,设计并实施2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发现实验效果较好的实验材料,拓展实验设计思路,为教学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在器材选择、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克服了原有实验器材难配备、现象不明显、实验条件易受天气影响等缺点,设计了知识准备实验,并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并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最终认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倡导的STSE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本地资源特点,优化"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材料并进行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生活疑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设计性实验课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模式。方法通过卡氏肺孢子菌的动物模型建立,设计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菌及相关免疫低下指标的检测,使学生通过课堂指导,课后自己查找资料设计相关实验。结果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结论该设计性实验为病原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对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改进。主要是对观察青霉的改进,包括取材方法、培养材料和培养方法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16.
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进行改进与优化,主要涉及材料多样化;将比色计和移液器使用的微课与实验课教学巧妙融合;泡菜等样品与标准曲线的数据分组测定,现场生成标准曲线,提高效率;对实验方法批判性思考,提出猜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实施。  相似文献   

17.
向群 《生物学通报》2006,41(2):52-52
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实验在教材中的设计方法单一, 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维的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加证实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特改进了以下3种方法,现将教材中的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焦亮  刘雪蕊  王圣杰  董小刚 《生态学报》2019,39(14):5317-5325
空间拓展是克隆植物响应环境的生态适应和权衡维度,以内陆盐沼湿地典型代表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库距离远近和芦苇种群的密度与盖度,设置了近水区(500 m)、过渡区(1500 m)、荒漠区(2500 m)3个不同的采样梯度,研究了环境异质条件下芦苇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策略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芦苇克隆构件在异质环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初级根茎条数、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分枝角度呈现"同增同涨"的协同进化关系(P0.01),而与分株数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P0.01)。(2)且随着种群的密度降低,芦苇在空间拓展过程中呈现从"密集型"转"游击型"的生存策略。(3)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水分、pH值、盐分是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各层土壤水分、深层土壤pH值和盐分是芦苇空间拓展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明晰内陆河湿地芦苇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策略及主要的环境驱动力,能为干旱脆弱敏感区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激发本科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拓展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我们探索了"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同步训练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首次将研究生引入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并在教学方法、手段、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试验,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主动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了制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实验顺序与实验内容,拓展实验应用范围,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论证了实验调整的可行性与意义,对实验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若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