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茎秦艽不同部位龙胆苦甙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栽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的含量,并与野生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龙胆苦甙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粗茎秦艽根、茎、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粗茎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子安  昌水平  刘庭恩 《蛇志》2014,(2):153-155
目的研究拔毒消炎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大黄、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斑点特征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大黄酚在0.061~0.30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1.39%。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黔产接骨草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福林酚比色法检测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方法;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接骨草中总多酚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时测定接骨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总多酚的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对接骨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同批次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叶全草茎根;接骨草中叶、全草、茎和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1.14、1.70、2.25、2.65 mg/m 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16、1.56、2.17、3.15 mg/m L,且活性大小与总多酚质量浓度呈现明显量效关系。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接骨草基于总多酚含量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4个不同药用部位中以接骨草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
以农林复合系统种植的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的色谱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含量,研究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化学计量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等方法进行化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滇龙胆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含量为(1.85±0.92)mg/g~(7.43±7.64)mg/g,獐牙菜苦苷含量为(1.03±0.17)mg/g~(1.58±0.50)mg/g,龙胆苦苷含量为(15.28±11.34)mg/g~(24.59±7.84)mg/g,当药苷含量为(4.10±1.64)mg/g~(31.67±22.70)mg/g,且叶片中4种活性成分的总含量高于茎;不同栽培系统中,与尼泊尔桤木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而与核桃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相同部位和不同部位间的环烯醚萜和裂环烯醚萜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指纹图谱相似度介于0.989~0.992之间、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88~0.996,相同部位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PLS-DA分析结果表明,茎和叶片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单作及林药间作的样品被区分为不同类群,不同间作模式下滇龙胆茎、叶化学成分具显著差异,叶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农林复合系统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及滇龙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配伍的化学内涵。方法:①薄层色谱法对比分析芍药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煎出率。结果:①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水提液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进行薄层色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成分在配伍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物质的产生;②高效液相检测结果表明,芍药配伍甘草能够促进芍药苷、甘草酸的煎出。结论:芍药配伍甘草不产生新的物质,但对其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的煎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配伍的化学内涵.方法:①薄层色谱法对比分析芍药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煎出率.结果:①芍药与甘草配伍前后水提液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进行薄层色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成分在配伍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物质的产生;②高效液相检测结果表明,芍药配伍甘草能够促进芍药苷、甘草酸的煎出.结论:芍药配伍甘草不产生新的物质,但时其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的煎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栽培杭白芷不同部位中5种香豆素的含量,为合理利用栽培杭白芷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250 mm×4.6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0.8 mL·min-1,柱温30℃;UV检测波长310 nm.结果:栽培杭白芷不同部位的5种香豆素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栽培杭白芷的根中5种香豆素的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并分析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中不同部位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该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根、茎、叶、花、混合样等部位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桃叶珊瑚苷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均有分布,含量均以根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表现分别为根叶混合样茎花、根混合样茎花叶,栽培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化血丹。(2)梓醇在栽培化血丹的茎中未检出,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其他部位均有分布,含量均以叶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分别表现为叶花混合样根、叶混合样茎花根,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梓醇的含量均高于栽培化血丹。(3)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在栽培和野生化血丹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栽培与野生同一部位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为该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选择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地上茎、叶与地下鳞茎部位总生物碱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鳞茎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裕民贝母新疆贝母黄花贝母托里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174~1.499倍。结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因品种及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不同采收期、栽培环境、抽薹前后和组织部位的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栽培白花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结果:前胡甲素及乙素含量累积规律是根>茎>叶;二年生前胡甲素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南坡前胡甲素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抽薹前后的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LATISIL ODS(250 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 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测得阿魏酸进样量在0.440~5.396μg/mL(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97.8%,RSD为1.79%(n=9).新疆阿魏胶、根、茎和叶中的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2600、0.0362、0.0225和0.0275 mg/g,胶中阿魏酸的含量远高于根、茎和叶.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薄层色谱(TLC)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技术鉴定了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肌肉中存在肌肽和谷胱甘肽,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肌肽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薄层层析采用的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酸:水(4∶2∶1),层析板为硅胶板。高效液相色谱利用Kromasil C18反相柱分析,流动相为10%的纯乙腈和90%含有0.05%三氟乙酸的超纯水。结果表明:通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了暗纹东方鲀肌肉中肌肽和谷胱甘肽,其中暗纹东方鲀肌肉中肌肽含量约213μg/g(鲜重),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约211μg/g(鲜重)。本法样品无需衍生,操作简便,适合于暗纹东方鲀肌肉中肌肽和谷胱甘肽的测定。本文为生物体内肌肽和谷胱甘肽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砂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朱砂根(Ardisia crenota Sims.)幼苗不同部位作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利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朱砂根幼苗的不同部位(胚根、下胚轴、茎及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都在45%以上,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2,4—D0.5mg L^-1和KT0.01mg L^-1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最好。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岩白菜素的能力,其中以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最高,为干重的0.076%,相当于原植物根中含量的1/9。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法精密度高,专一性好,能准确检测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中药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本文建立了香薷中总黄酮和3种主要黄酮的分析方法,探索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差异,为香薷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光光度法对香薷总黄酮测定具有专一性、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黄芩素-7-甲醚的方法在测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回收率在98.77%~102.13%之间,RSD均小于5%;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苞>尖>茎>根,且江西产香薷总黄酮的含量高于浙江产的香薷。这提示在工业生产上提取香薷黄酮类物质时尽量选择道地药材,同时可考虑弃去根部及茎的下端,以便提高浸提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建立的香薷中总黄酮和游离黄酮的测定方法准确、稳定,明确了香薷中总黄酮主要富集在花苞及附近,为进一步提高香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乌药块根及根,茎挥发油成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乌药块根及根、茎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挥发油含理及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判别,乌药根与茎不能充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安徽东至粗榧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药用部位粗榧药材的质量.以Kromasil C18为分析柱,用甲醇-乙腈(1:1)和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利用有效部位HPLC图谱辅助对共有峰进行指认,标示出13个共有峰,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不同药用部位粗榧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发现不同来源粗榧药材化学组成相似,其相对比例具有差异.通过HPLC-UV-MS/MS联用分析以及分离纯化鉴定两个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它们分别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干燥过程可能使它们发生转化.指纹图谱用于粗榧药材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方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不同部位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材料,分别取主根、须根、芦头、参皮、参芯、茎、叶、花序、果实和芽孢等不同部位为材料,以高效液相法检测其皂苷类成分。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各部位的皂苷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将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按照成分组成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Ⅰ型胶原蛋白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刘宇  魏泓 《氨基酸杂志》2004,26(2):35-38
从猪皮中分离纯化Ⅰ型胶原蛋白,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采用粗提法,高效液相色谱半制备法进行分离纯化,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同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定,并对所提取的胶原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致敏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显示所得样品为一单峰,理化性质测定结果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特征;通过整体水平的安全性评价,表明该方法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用高效液相色谱可制得高纯度且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Ⅰ型胶原蛋白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猪皮中分离纯化I型胶原蛋白,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采用粗提法,高效液相色谱半制备法进行分离纯化,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同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定,并对所提取的胶原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致敏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显示所得样品为一单峰,理化性质测定结果符合I型胶原蛋白特征;通过整体水平的安全性评价,表明该方法提取的I型胶原蛋白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用高效液相色谱可制得高纯度且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I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