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分别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观察缓和溶液外观、PH值以及脂质体粒径、包封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发现,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包封率会下降5%;而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5%葡萄糖住着也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以及包封率等并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不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对药效的发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其他输液(包括浓度分别为5%与10%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四种)配伍过程中具有的稳定性。方法:以当前的临床用药标准为依据,将四种注射液分别注入到一次性灭菌注射器中,随后分别往灭菌注射器中加入20ml的舒血宁注射液后摇匀倒置,在配伍8h内观察混合液外观性状、含量以及PH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在完成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盐酸胺碘酮的PH值与含量均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各项指标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溶液相对比较稳定。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将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保持溶液在常温下的一段时间内使用,可有效保证混合溶液的性质,药效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临床中常用16种药物配伍使用的稳定性。方法: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按照相应的比例与药物混合后,观察即刻、2h以及6h三个时间点配伍溶液的外观情况、PH值变化以及混合溶液微粒等情况,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液中盐酸氨溴索的含量。结果:观察实验发现,盐酸氨溴索在于碳酸氢钠注射液、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溶液配伍使用的时候,会立即产生白色浑浊;而在与替硝唑注射液、青霉素、鱼腥草注射液以及氨茶碱注射液配伍使用后,含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实验研究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混合使用后,溶液的微粒会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应当与氨茶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青霉素、碳酸氢钠注射液、鱼腥草、替硝唑注射液、头孢噻肟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与6中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炎琥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观察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炎琥宁注射液的含量以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将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注射液配伍6h后,混合溶液的PH值、含量并无明显变化,但是在配伍4h后,除去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符合临床应用规定外,另外的混合液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使用规定。结论:在临床中,将炎琥宁注射液与其他注射液配伍使用的过程中,应最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这样使用符合临床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五种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临床用药标准,将五种注射液分别注入到一次性灭菌注射器中,随后分别往灭菌注射器中加入20ml的舒血宁注射液后摇匀倒置,研究分析混合液在15min、30min、1h、1.5h以及2h后外观、微粒以及配伍后PH的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发现,混合液并未出现沉淀,且颜色均未发生改变;而舒血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后,混合液的PH值与微粒计数均有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还观察到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与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微粒计数比较高;而5%葡萄糖注射液各项指标并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结论:将舒血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配伍使用后,应当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完毕,其他的注射液应单独使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溶与临床常用的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临床常用浓度配制配伍液,将8种药物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溶解或稀释,将配伍后药液在室温下放置,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分别在0h、1h、2h、3h和4h测定配伍液的微粒、pH值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穿琥宁与阿米卡星、奈替来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与维生素B6针、辅酶A、地塞来松磷酸钠针、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针配伍后外观颜色澄清无变化,无气泡生成。4h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穿琥宁与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不宜配伍,与维生素B6钟、辅酶A、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针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布洛芬注射液与几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与不同p H输液配伍,考察24h内的配伍稳定性。结果:与p H=3.2的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检测结果不合格;与p H=4.5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检测结果靠近上限;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p H值对配伍稳定性无影响。结论: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应慎用,临床使用更推荐0.9%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考察疏血通等10种中药注射剂与5种不同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将10种中药注射剂分别与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质量分数0. 9%NaCl注射液、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质量分数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在配制0、1、2、4和8h后,分别观察性状,测定pH和不溶性微粒数。研究发现:上述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性状稳定,pH变化符合要求,不同溶媒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各有差异,且会随放置时间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上述中药注射剂与适宜的溶媒配伍,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结果可供临床调配使用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氟康唑注射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系统观察不同条件下氟康唑注射液的稳定性,条件分别为高温(40℃)、4500Lx强光试验观察10d,室温(25℃)、低温(4℃)试验各观察3个月。建立一个简单的HPLC法用于稳定性试验中氟康唑和降解产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氟康唑'往射液的含量和降解产物均无明显下降。结论氟康唑注射液在上述条件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的稳定性和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过加速破坏的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的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辅酶Q10和维生素E在24个月内未发生明显化学反应,辅料也未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毒理学试验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结论:辅酶Q10和维生素E配伍稳定,并且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5-二羟基维生素D_2纳米乳注射液含量。方法:采用C18-ST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流速:1.5 m L/min;检测波长:274 nm;温度:室温;进样量:200μL。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好,平均回收率99.96%(RSD为0.63%,n=9);溶液在冷藏(2~6℃)保存24 h稳定(RSD=0.98%,n=7);在0.06μg/m L~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201098 X-8412.5(R2=0.999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该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有效期内细菌污染情况,并总结其合理的使用方法及时间。方法:收集我院各个科室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96瓶,启封后分别在不同使用时间和保存温度下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本实验中96瓶启封后有效期内的生物胰岛素注射液中,共有10瓶细菌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10.41%。其中7d之内启封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全部呈阴性,其余各组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及存在菌落,随着启封时间的延长,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上升,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保存温度2~4℃的细菌培养全部呈阴性,其余各组的胰岛素注射液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及存在菌落,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上升,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有效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升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及菌落数量上升,临床使用时要应尽量在7d内使用完,并且尽量保存在低于25℃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张筱英  黄锦源  谭洁英  蒋三元  黄莉婷 《蛇志》2010,22(1):15-16,2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粉针剂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将5%、10%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调整为3.3、3.6、3.9、4.2后,再分别加入灯盏花素粉针剂,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6 h内的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含量。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在溶液pH值为3.3时,含量下降很快;pH值为3.6、3.9时,含量下降变缓;pH值为4.2时,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结论影响灯盏花素粉针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稀释溶媒的pH值。当pH值在3.3~3.6时,灯盏花素易产生浑浊沉淀现象,故建议临床不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灯盏花素粉针剂的稀释溶媒为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供临床直接使用的大容量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采用苦参碱浓配,葡萄糖先浓配除热原、后稀配混合苦参碱溶液、精滤、灌封、灭菌等制得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表明:试制3批样品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稳定性考察未见明显变化。研制的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处方及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右布洛芬脂肪乳注射液并建立分析方法,对右布洛芬原料药稳定性及原辅料相容性等进行研究以筛选处方。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右布洛芬含量及杂质。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照条件考察原料药及原辅料混合物的有关物质特性。制备含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Kolliphor HS 15)不同浓度的右布洛芬脂肪乳注射液,考察剂型的质量。结果发现:线性范围为2.0~50.0μg/mL(R~2=0.999 9);原料药对热不稳定,原辅料混合物有关物质均小于1.0%;含Kolliphor HS 15 0.5%的右布洛芬脂肪乳注射液溶液稳定,有关物质小于1.0%。本研究不仅建立了适用于右布洛芬测定的分析方法,还确认了右布洛芬与所选择辅料无配伍禁忌,筛选的处方可满足质量要求,为产品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吴新荣  张宏亮 《蛇志》1993,5(2):29-30
蛇毒注射液为眼镜蛇混合蛇毒制剂,是一种很有效的神经镇痛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腰腿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尤其对风湿痛疗效更为显著,且副作用小。其含量一直是用 Folin 氏法测定,此法除费时、繁琐,易造成系统误差外,还可因 Folin 氏法为蛋白类物质的共同反应而引起测定结果不准确。曾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虽方法简便省时,但考虑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00±1nm 处,属于末端吸收,影响因素较多,故也可能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干扰。为此,本文探讨了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蛇毒注射液含量,结果比较满意。1 仪器与试药:紫外分光光度计:英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剧烈运动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及其氧化应激因素。方法:健康青年人服用维生素C和芦丁后作5km/20min越野运动,测试运动前后血清SOD-1、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不服用药物运动前后以上指标相对照。结果:运动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血清胰岛素升高(P<0.01),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之运动前下降(P<0.01);服用药物者在运动后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不服用药物者升高(P<0.05)。结论: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运动中过度氧化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 ,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 ,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 :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还原法 ,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 4 0mg/kg灌胃 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及槲皮素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 ,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素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吸收峰 ,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 :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 ;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 ,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头孢类抗生素与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发生情况,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以13种头孢类抗生素分别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体外配伍实验,肉眼观察外观变化,有无沉淀,测试酸碱值,并进行回收试验,将结果与对照品进行对比。结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绝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均有配伍禁忌,但无沉淀,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转为微黄,与头孢呋辛配伍无明显变化;配伍后8h,抗生素含量(96%)、盐酸氨溴索含量(98.5%)均低于对照品、单独药液回收率(均在99%以上),配伍后8h PH(6.1)均高于配伍时(5.9),头孢呋辛配伍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氨溴索与绝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存在配伍禁忌,虽无明显沉淀,但确实发生反应,可能产生新的易溶碱性化合物,与头孢呋辛无配伍无明显变化,但仍不考虑联用。  相似文献   

20.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棘刺,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果为肉质花被管包围,浆果核果状,近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种子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10月。研究方法(一)采样:定位、定株、定期。由于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用定株,按不同成熟时期,分近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三个时期采样。另外,为了探讨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果实的颜色深浅与维生素 C 含量的关系,另在不同地区采样。(二)测定维生素 C 的方法:主要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个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