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当前生态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投入更大的力度进行林业管理以及植树造林等工作。因为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所以做好当前的植树造林、林业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措施,从而让林业资源产生的生态以及经济效益能够实现统一,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通过自然的森林环境来调剂精神、解除疲劳、开阔视野。通过对阿勒泰森林旅游资源的分析、论述,提升发展森林旅游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使林业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得以管理和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林业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林业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时代。现代林业,要想跟的上时代发展,也应该不断创新林业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了创新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当前林业创新技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  管东生 《生态科学》2006,25(3):266-270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新方法。以惠州市2002年基础数据为依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惠州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33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0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25hm2。从出现生态赤字的角度来看,惠州市目前人地关系呈现紧张趋势,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承载力发展度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对惠州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综合评价表明: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惠州市在资源利用上效率较高,其发展潜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起来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方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当代和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本文首先指出目前通化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出生态环境建设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个体微小、面积大,适应性强、易变异,吸收多、转化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性决定了微生物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发挥作用[1]。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微生物对生态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微生物对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社尧 《生态科学》2004,23(3):252-25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全新生态创新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所谓生态创新是指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出发,通过生态技术的创新、绿色制度的形成,生态观念的改变不断地解决各种生态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成功的过程。生态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生态观念创新是生态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名词说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其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如何能使生态环境中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业在这个21世纪已经成为一项公益事业,林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经济生产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很重的位置,林业也是林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生物资源。林业对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是颇有裨益的。但是,在当下的新形势发展中,林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为充分的发挥出其在改善生活、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其中,适当的调整林业工作并且再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彭建  吴健生  蒋依依  叶敏婷 《生态学报》2006,26(8):2716-272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明确、评估结果全球可比与模型方法简便、资料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的最新进展,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6点:①弱可持续性评价,难以完整反映系统的可持续性状态;②静态模型,缺乏预测功能;③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研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④全球平均生产力的相对性,导致评估结果的非绝对性;⑤过于强调土地的数量,而忽略土地的质量;⑥假定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互斥性,忽视兼业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态位的扩充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类生态位的扩充与可持续发展朱春全雷静品(中国林科院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91)ExpansionofHumanNich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ZhuChunquan,LeiJingpin(TheFores...  相似文献   

13.
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观与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1];或者说是指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前提下,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向前发展,即做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纵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背景。1 可持续发展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处在开化状态和社会向前发展的集中体现[2]。人类结束生物进化进入文明演替至今,已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3个阶段,如今又开始了后工业…  相似文献   

14.
孙元敏  朱嘉  黄海萍 《生态科学》2015,34(6):124-129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是评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现场调查与调研资料, 对湄洲岛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 2012 年湄洲岛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510 hm2, 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16 hm2, 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494 hm2, 反映出湄洲岛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对其它区域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旅游距离和交通方式是决定湄洲岛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鼓励短途旅游和低碳出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确保海岛旅游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口不断的增加,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与日剧增,林业经济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非同凡响。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向,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启英 《生态科学》2005,24(3):286-288
面对广东林业新的发展机遇,以最新的资源数据,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通过对广东林业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广东林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适合广东实际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对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实现广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森林对于人类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的作用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已逐渐为人们所理解。从人类社会产生到现在,地球上已有近2/3的森林消失了。即使今天,全世界每年也有1.8×10~7—2.0×10~7ha 的森林被毁掉。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恶化,限制了经济深入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森林对经济增长、社会繁荣、改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经济与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成为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8.
徐苡珊  赵文武  韩逸  胡宝清 《生态学报》2022,42(21):8935-8939
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年学术论坛于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论坛共吸引1700余人次参与线上线下研讨。论坛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9个专题展开,分别是:(1)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3)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4)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乡村发展;(5)山地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6)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7)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8)喀斯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9)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启示有:(1)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生态文明建设;(2)深化多源数据和多模型耦合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评估;(3)建立健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方创琳  张小雷 《生态学报》2001,21(7):1163-1170
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干旱区生态系统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技术、成功经验、政策与管理措施等的分析中得出如下进展;世界各国都在普遍推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普遍把生态重建转变成一种政府行为;采用了一系列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法;初步建立起生态重建与经澌刘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始加强生态预报,建立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开始研究国家生态安全地理定位,并制定国家外部生态安全战略;涌现出了一系列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这些进展将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通化县林业产业发展实际,论述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的重要性,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