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相关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抽查我院儿科病历252份,填写“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表”,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7%,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为15%。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达64.68%,其次是青霉素类达17.06%、大环内酯类达10.71%。结论:抗生素在我院儿童住院病人中被广泛使用;但主要是几种经验药,抗生素的科学使用性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表现。方法对983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儿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发生AAD分为两组,AAD组共有76例患儿,未发生AAD的对照组有907例患儿。分析AAD组患儿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AAD患儿抗生素使用种类进行分析,发现导致AAD的抗生素主要有三类,其中美洛西林/舒巴坦使用率最高,为18.4%,其次为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均为14.5%。并且,AAD的发生与性别无关(P0.05)。但是AAD在体重较轻、低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和抗生素联用患儿中多发(P0.05)。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并出现重要器官损伤现象。结论儿科病房中抗生素的使用要合理科学,尽量减少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997-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KPN)在儿科及新生儿科临床感染中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及新生儿科1997-2010年临床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633株,分析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分析2005年以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根据14年来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西林及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可达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各年有波动,但总体无明显变化(分别约28%、34%).对儿科临床限制使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年来尚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KPN.2005年以后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7% ~38.7%),且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普通KPN明显增高.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儿科限制使用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产ESBLS菌株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4.
细菌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促使细胞壁缺陷的因素颇多。但许多细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细菌壁起作用的抗生素,能诱导它们转变成细菌L型的现象,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某院儿科收治一过敏性紫癫,紫癫肾病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后诱导院内L型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实现临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对现今医疗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结果:进过调查发现,医院各科室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的频率为42%~89%,隐藏着滥用抗生素情况。结论:为保障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医师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要慎重,这样才能实现抗生素在医疗中使用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的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以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00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我院临床上常见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与细菌耐药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最大的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头孢菌素类。金葡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DDDs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呈负相关。结论:抗生素的用药频率与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相关性,并且,单一的抗生素并不能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而会同时影响其他类型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血培养主要检出菌的耐药性及近年变迁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Bact/Alert 120型血培养仪对该院儿科送检的血标本进行增菌培养,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K-B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03年至2006年该院儿科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约占50%以上,居首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CNS(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分别占80%和60%以上,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5.0%以上,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而对呋喃妥因、呋西地酸、米诺环素、达福普汀等较为敏感,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肠球菌比例有所升高,由2003年的7.1%上升到10.4%。结论该院儿科血培养以G+球菌为主,CNS居首位,且多重耐药严重。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区域性和时段性,临床选用抗生素应根据细菌耐药性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儿科医院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儿科院内感染发病情况、发病诱因及病程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5.28%,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病、抗生素相关.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5%,其次变形杆菌占28.4%,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结论: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病、抗生素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大家已注意到在医学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时,容易导致二重感染。其在消化道的主要表现是腹泻或肠炎。有许多证据表明专性厌氧的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这种抗生素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我们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难辨梭菌检出的关系做了调查,并对其可能的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1999年5月~2003年4月儿科住院病人中所发生的院内感染共249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皮肤黏膜、消化道是儿科院内感染的最好发部位.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院内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细菌采取多种方式应对环境中抗生素的威胁。除了广为人知的抗生素耐药性(resistance)之外,细菌还能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tolerance)和持留性(persistence),严重影响抗生素的临床疗效。鸟苷四磷酸(guanosine tetraphosphate, ppGpp)和鸟苷五磷酸(guanosine pentaphosphate, pppGpp) (本文统称ppGpp)是细菌应对营养饥饿等不利环境时产生的"报警"信号分子,其能够在全局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使细菌适应不利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pGpp与细菌应对抗生素胁迫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细菌中ppGpp的合成与水解及其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了ppGpp介导抗生素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整肠生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徐靖徐兵程平张虹程传勋我院儿科于1995年7月~1996年12月对来院就诊的婴幼儿腹泻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3.
对安贞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感染菌中,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必要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该院分离的医院感染菌株中,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中前5位细菌,对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增高。大多数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在85%以上。结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交替使用抗生素可能是降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宏观控制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自从青霉素临床应用以来,抗生素在防治有害微生物、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已作出了卓著的贡献。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由于各种抗生素在抑制或消灭体内致病菌的同时,也对人体内正常菌群有抑杀作用,特别是儿童大量使用抗生素后,肠道中正常菌群遭受严重损害,从而破坏正常的菌群平衡,造成菌群  相似文献   

15.
了解、评价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运用的合理性,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自行设计有关问卷,通过对10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问卷调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根据"3R"原则评价患者抗生素运用的合理性。100例患者来院就诊前已使用抗生素者89例,7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对抗生素知识了解也存在许多误区,抗生素使用随意性大。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大干预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常乐康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严重程度临床差异很大 ,轻者常常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很快缓解 ,而重者常需治疗[1] 。近半年来我们采用常乐康 (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 )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 0例病儿选自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为因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或治疗后发生腹泻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6岁以下 35例 ,~ 12例 ,~ 16岁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各 2 5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 …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科临床益生菌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科医生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提供帮助。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1627024张,并将2月、10月含益生菌制剂的处方9173张按临床诊断进行分类,统计益生菌制剂使用情况,使用制剂,用药年龄,用药科室及疾病,益生菌制剂间的联用及与抗生素联用。结果1627024张门诊处方中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为54950张,占总处方数的3.38%。54950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含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处方最多,为19052张,占34.67%(19052/54950);用药患者年龄≤1岁的处方43163张,占78.33%(43163/54950);来自感染消化科的处方31048张,占56.50%(31048/54950);2种益生菌制剂合用的处方765张,占1.39%(765/54950);与抗生素联用的处方13641张,占24.82%(13641/54950)。2月、10月共9173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用于消化道疾病5717张,占62.32%(5717/9173);呼吸系统疾病2389张,占26.04%(2389/5717);新生儿黄疸541张,占5.90%(541/5717);过敏性疾病525张,占5.72%(525/5717)。结论儿科门诊常用双歧杆菌为主成分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治疗肠道疾病,1岁以下婴儿为主要施治对象,符合微生态制剂药理机制;医生对微生态制剂的成分和耐药益生菌情况不够清楚,造成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联用较普遍,并存在组成菌相同或类似的益生菌制剂联用。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和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中的作用,旨在为小儿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行性证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诊治的病毒性感染患儿200例(手足口病)为A组,同期选取我科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患儿6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为B组,对比两组患儿的首次外周血常规检查的NLR,并观察扁桃体炎患儿治疗前后的NLR情况。结果首次外周血常规检查时,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NLR显著高于手足口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治疗后的NL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见的儿科细菌感染疾病中,化脓性扁桃体炎的NLR显著高于手足口病,治疗后化脓性扁桃体炎的NLR显著降低。NLR可作为基层儿科门诊运用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对金双歧预防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利用金双歧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崇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展的"金双歧辅助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疗效研究"科研项目中试验组患儿85例,观察其在住院期间(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和出院后期间(口服抗菌药物期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两期间均口服金双歧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果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8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9.41%;口服抗菌药物期间1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1.18%。两期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16)。结论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比口服抗菌药物对金双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影响大,使金双歧预防继发性腹泻的能力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武器"。然而,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并广泛传播。细菌耐药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经济问题,涉及公共卫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本专刊从临床耐药与流行病学、动物及环境耐药、细菌耐药机制、抗菌药物研发和耐药防控策略等角度对细菌耐药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和探讨,为全面认识细菌耐药现状、深入开展耐药机制研究并制定综合防控策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