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伴有器质性病变,以心脏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差异大,可见胸痛、胸闷、心悸、头晕、出汗、恶心及晕厥等多种症状,伴心率时快时慢,血压偏低等体征,故疾病指征特异性差,易导致临床误诊及漏诊。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反射性张力增高抑制交感神经过度,而出现的"矫枉过正"现象。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检查技术也越来越多,其中以直立倾斜试验最为常用。治疗上有药物治疗和神经消融,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在周围神经肌电监测指导下行缩窄神经术降低痉挛性高肌张力,改善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关节强直患者术中在周围神经肌电监测指导下,在显微镜下行神经缩窄术,其中脑性瘫痪患者9例,脑炎后遗症患者2例,中毒性脑病1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1例,颈髓损伤患者1例,脑积水患者1例,烟雾病伴脑梗死患者1例。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 myo graphy,s EMG)及改良的Ashworth(Modified A shworth Scale,MAS)肌张力分级标准对强直肢体肌张力评定。结果:所有患者的痉挛肢体肌张力明显下降,症状显著改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术前与术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P值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5%(2/16),术后肌力明显减低发生率为18.8%(3/16),随访期间完全恢复。结论:术中在周围神经肌电监测指导下,显微镜下行神经缩窄术治疗痉挛性关节强直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Xue BJ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5):435-439
在36只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 观察了最后区内微量注射辣椒素(10 μmol/L, 50 nl)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最后区内注射辣椒素可引起 MAP、HR 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12.34±0.53 kPa、 328.52±7.54 bpm 和100±0% 增至15.17±0.25 kPa (P<0.001)、 354.81±8.54 bpm (P<0.001) 和156.95±7.57% (P<0.001);(2) 静脉注射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100 mmol/L, 0.2 ml) 后, 辣椒素的上述效应可被明显抑制;(3) 预先应用NMDA 受体阻断剂MK-801 (500 μg/kg, 0.2 ml, iv)也明显抑制辣椒素的兴奋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最后区微量注射辣椒素对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有兴奋作用, 而此作用由辣椒素受体介导并有谷氨酸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激发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IL-6、NMDA和JAK抑制剂ACA90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小脑脑片,利用离体脑片神经元单位放电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药物对小脑间位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间位核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1(NRI)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单独用12.5μmol/L和25μmol/LNMDA灌流,神经元放电频率均较基础放电频率增加;用不同浓度IL-6(50,100,200μg/ml)联合NMDA作用后,神经尤的放电频率出现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G490可部分阻断IL-6对NMDA兴奋神经元放电的抑制作用。与单独NMDA处理组比较,用IL-6联合NMDA处理神经元后,神经元的NR1磷酸化水平出现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G490可阻断IL-6所致的神经元NR1磷酸化水平的降低。结论:IL-6可抑制NMDA激发的小脑间位核神经元的放电兴奋活动;并同时下调神经元的NR1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受体在皮质酮(CORT)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前交感神经元快速效应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交感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非基因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方法观察CORT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作用,观察分别给予ACh受体拮抗剂阿托品(ATR)、筒箭毒(d-TC)或六烃季铵(C6)后CORT对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在RVLM共记录到33个前交感神经元,CORT能导致25(76%)个前交感神经元快速兴奋,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余8个前交感神经元没有反应;其中被CORT兴奋的10个单位微电泳ART后神经元的放电明显下降,但对CORT导致的兴奋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分别向7和6个被CORT兴奋的前交感神经元微电泳d-TC和C6后,单位放电没有变化,同时对CORT导致的兴奋作用无影响。结论:CORT对RVLM前交感神经元具有快速的兴奋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并不通过ACh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6.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被认定为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心力衰竭指南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为IA类推荐。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大型RCT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所占比率不高。新近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进行Meta-分析示: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未见有更多临床获益(即死亡率和住院率减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分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治疗中应用地位、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分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采用离体心房灌流模型,观察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对离体心房的变时变力作用,旨在探讨纳络酮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结果:①在15~12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纳络酮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右房的自发搏动频率,增加心房肌的收缩张力;②当α,β受体阻断或μ受体激动后,纳络酮对离体心房的作用仍然存在;③纳络酮可延长心房肌的功能性不应期。结论:纳络酮对心肌具有不依赖于中枢及交感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心脏可能是另一个不通过阿片受体即可对纳络酮发生反应的器官  相似文献   

8.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被认定为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心力衰竭指南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为IA类推荐。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大型RCT临床试验中,房颤患者所占比率不高。新近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进行Meta-分析示: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未见有更多临床获益(即死亡率和住院率减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分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治疗中应用地位、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分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扬  孙心德 《生命科学》1999,11(5):215-217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分为NMDA型和非NMDA型两类,其中NMDA型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NMDA受体的分子特性及NMDA受体五种亚单位NR1、NR2A、NR2B、NR2C和NR2D在动物出生后脑内的时空表达;NMDA受体亚单位在发育中的作用以及NMDA受体活性的胞内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变应性咽炎治疗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66例,对其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指标要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咽炎病患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典型恶性综合征患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因高龄、全身状况差、长期并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多种其他药物而诱发,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经过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盐酸金刚烷胺片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可无发热等典型表现,且可出现各系统症状,可能首诊于多个科室,各科临床医师均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在脑内兴奋性突触部位丰富表达。通过催化谷氨酸受体和众多突触蛋白磷酸化,CaMKⅡ调节磷酸化蛋白在基础或细胞兴奋时的转运、分布和功能。谷氨酸NMDA受体是CaMKⅡ的直接底物,有证据表明CaMKⅡ直接与NMDA受体胞内C末端相互结合,催化一特定丝氨酸(S1303)的磷酸化。CaMKⅡ也加强谷氨酸AMPA受体的磷酸化,通过磷酸化AMPA受体C末端特定的丝氨酸(S831),CaMKⅡ增强AMPA受体的功能。此外,CaMKⅡ可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亚型的胞内C末端结合,促进一特定苏氨酸(T871)的磷酸化,从而促进受体兴奋后脱敏。CaMKⅡ在正常状态下与mGluR5受体结合以储存于突触内,刺激mGluR5受体时,CaMKⅡ与mGluR5受体分离,转运至NMDA受体,以介导mGluR5信号对NMDA受体的增强作用。总之,CaMKⅡ与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改变受体磷酸化水平,参与受体的数量和功能以及突触传导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Li S  Sun CK  Ji XC  Zhang 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3):305-308,I0003
目的:观察不同制型的银杏叶提取物(GBE)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并比较其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NMDA激活电流,比较加药前后电流幅度的变化。结果:大部分受检细胞(81.8%,90/110)对外加NMDA敏感,引起一去敏感的内向电流(INMDA)。此电流可被NMDA受体特异阻断剂(MK-801)所阻断。预加不同制型的GBE均能明显抑制NMDA激活电流(P<0.01),但制型不同抑制效应不一,GBE纳米制剂(nGBE)对INMDA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微米型(mGBE组),抑制率分别为64%±15%,40%±17%(n=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加GBE能抑制NM-DA-激活电流,从而对抗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脑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nGBE对NMDA受体的调控作用优于mGBE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针刺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MDA R1 mRN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针刺穴位为治疗手段,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NMDAR1 mRNA,探讨单纯缺血,缺血加电针治疗后脑内NMDAR1mRNA的变化,并用谷氨酸或MK-801兴奋或桔抗NMDA受体。观察对便塞灶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脑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谷氨酸能显著增大脑梗塞面积,电针能明显缩小梗塞面积,MK-801与电针作用相似,也能缩小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电针组和MK-801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缺血侧海马及大脑皮层NMDAR1 mRNA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治疗后,NMDAR1 mRNA无过表达现象,海马及大脑皮层缺血侧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组(P<0.01)。以以结果表明,谷氨酸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是通过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的,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预防和治疗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地分为加用或未加用200 mg西洛他唑负荷剂量组。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30天时检测和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PRU、ARU及P2Y12%inhibition值均较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和两联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给药时间(第一次投药至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0.2小时(95%可信区间:7.4-13.1小时)和7.8小时(95%可信区间:4.5-11.2小时),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术前HPPR(83.3%和46.7%,P=0.003)、术后24小时(36.7%和13.3%,P=0.018)及术后30天HPPR(40.0%和16.7%,P=0.045)的发生率均较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30天的随访观察期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并进行了血运重建术;无1例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次要终点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两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附加200 mg西洛他唑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应激对大鼠海马Glu-NMDA受体通路的影响及锌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电应激对不同锌水平大鼠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能力及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容量和亲和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光-电刺激建立大鼠应激模型。观察实验动物旷场行为变化。以^3H-L-Glu作为放射配体进行海马NMDA受体结合反应,以放免法测定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能力。结果:缺锌动物在旷场中活动较少,海马NMDA受体容量减少、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能力显著下降;与相应非应激组比较,各应激组动物在旷场中停留时间延长,水平和垂直运动呈现减少趋势、海马NMDA受体容量均有增加趋势而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能力有下降趋势,但以上各项指标仅缺锌应激组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光-电应激可导致大鼠在旷场中的行为异常,在缺锌情况下,实验动物出现更严重的异常反应。表明,海马NMDA受体容量及突触体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变化参与了应激反应过程,推测其机制与海马Glu-NMDA受体通路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京都大学的Shigetada Nakanishi研究小组克隆了大鼠NMDA受体蛋白的基因,而美国堪萨斯大学的Elias Michaelis则克隆了一种NMDA受体蛋白。NMDA受体是脑中的重要神经元膜蛋白,是谷氨酸受体中的关键因子。这两个小组的成功将使他人较易于检测用于控制NMDA受体、治疗与谷氨酸有关的疾病的药物。这类疾病包括退化性脑失常、中风、癫痫及记忆丧失。 Nakanishi及其同事在Nature杂志上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工作。Michaelis则在最近一次神经科学学会议上介绍了自己的工作。自1989年12月以来,已克隆了12种不同的谷氨酸受体,其中,NMDA受体被认  相似文献   

19.
秋水仙素对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陈启熙 《生理学报》1991,43(3):236-242
在不均匀牵拉法固定的离体大鼠膈神经膈肌标本上,用秋水仙素探讨了突触后膜的微管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兴奋中的作用。秋水仙素使小终板电位的幅度下降;使串刺激(10Hz,50Hz)诱发的平均终板电位幅度和平均量子含量减少;并使有神经支配的膈肌终板区乙酰胆碱电位幅度降低;但不影响膜电位、小终板电位的频率及终板电位和乙酰胆碱电位的时程。结果表明该药对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兴奋有抑制作用。而其同分异构体光化秋水仙素则无此作用。据此本文提出突触后膜下的微管可能参与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称哮喘)是我国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998.10~2003.10,我院采用综合措施治疗50例哮喘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发生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8岁;病史最长28年。最短3个月。发作持续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48小时,不足3小时者10例,超过24小时者8例。2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分别单独或联合应用茶碱类、抗胆碱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H1受体拮抗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