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ISAAA信息     
<正>植物中发现类朊病毒蛋白美国马萨诸塞州怀特黑德研究所科学家确定一种参与花期的植物蛋白实际是朊病毒,这是一种在特定构造形式时拥有自我永存能力的蛋白质。它们能脱离DNA进行遗传。这是第一次在植物中鉴定出可能存在朊病毒。怀特黑德Susan Lindquist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显示朊病毒能引入进化有益性状,帮助有机体战胜环境胁迫。实验室鉴定了酵母中朊病毒,包括能够调节转录,翻译和RNA加工的朊病毒。研究人员筛查了拟南芥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科研快讯     
《科学》:证明朊病毒导致疯牛病假说最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生物学实验室马继延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用细菌表达的重组朊蛋白制备朊病毒》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研究首次将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朊蛋白转变成了具有传染性的朊病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中蛋白质折叠异常与朊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捷 《生命的化学》2001,21(1):59-63
在过去的两年中 ,有关朊病毒 (prion)蛋白结构的最新NMR数据不断扩展 ,这主要是在仓鼠和人体蛋白质中取得的。另外 ,两种朊病毒蛋白的折叠动力学机制亦被阐明。目前已经得到几种朊病毒的样品 ,它们可以在溶液中采取不同的构象。近来所做的有关朊病毒蛋白链分子基础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巩固了蛋白质独自致病的假说。通过对最小蛋白质片断的辨认 ,疾病与结构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 .引言在 2 5种被确证为由动物组织中变性蛋白质沉积而引起的病症中 ,只有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SEs)会产生传染性物质。可能朊病毒疾病最独…  相似文献   

4.
朊病毒的核酸帮凶--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病毒是一种遗传物质,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的极罕见的传染性致病因子,能引起蛋白质淀粉样变性。许多致命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退化症均与此有关。RNA的存在可能会促进朊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5.
<正>朊病毒作为一种病原体,因为能够引发包括疯牛病在内的退行性脑病而广为人知。如今,科学家首次在细菌中发现了这种病毒。研究人员发现,当被插入酵母和大肠杆菌后,一种蛋白质在肉毒杆菌(能够导致肉毒中毒的一种微生物)中的片段会表现得像一种朊病毒。研究人员在1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已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使突变型蛋白质从血液中过滤掉,这种蛋白质引起人型疯牛病.该新方法可能加强供体血的安全性.称为朊病毒的感染性蛋白质引起疯牛病、羊搔痒症以及人的变种克-雅氏病(vCJD).自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医生诊断出200例以上的人致命性疾病,其中大多数病例是因食用沾染朊病毒的牛肉所致.然而,有证据证明,至少3个人罹患该病是因为输入带朊病毒的血.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减少染上朊病毒的牛肉的危险性.美国和日本的研究者在2006年12月31日NatureBiotechnology上报道,他们研制出一种工程牛,它被去除引起疯…  相似文献   

7.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是一种常见的朊病毒体外扩增技术。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抗菌素。为了建立SMB-S15细胞中朊病毒的PMCA体系,并探索PMCA技术在评价白藜芦醇抗朊病毒作用的意义,本研究以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细胞匀浆为种子,健康小鼠脑组织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技术平台。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导入PMCA体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CA产物中异常朊蛋白(PrPSc)的生成和变化。结果显示:SMB-S15细胞中PrPSc可以在建立的PMCA体系有效地复制。新生成的PrPSc分子的糖基化特征与原始细胞中的PrPSc不同,其双糖基化分子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也有别于羊瘙痒因子139A和ME7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PrPSc分子。加入白藜芦醇后,PrPSc在PMCA体系中的复制明显被抑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其EC50约为4.616μM。这些结果表明:SMB-S15细胞中的PrPSc可以通过PMCA大量扩增,建立的PMCA技术可有效地反映白藜芦醇对PrPSc在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S.B.Prusiner)在研究羊瘙痒病时意外发现一种新型亚病毒粒子—朊病毒(Prion);也因S.B.Prusiner在研究朊病毒中作出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Prion是一种小型的蛋白质颗粒,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但是其毒害非常的严重,而且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引起人畜的脑组织等神经组织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朊病毒与正常的病毒最大的不同之处再与它是一种不含核酸(DNA或RNA)的病毒粒子,这也是对科学界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朊病毒的一些特性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及其讨论研究作出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9.
Prion是protein和infection的缩写,是一种蛋白质侵染因子,引发致命性的脑病如人克雅病、疯牛病等,它与类病毒不同的是纯由蛋白质因子组成而不含有核酸。也就是说,尽管此病原不含核酸,但仅是蛋白质分子即可引发疾病,故称之为朊病毒(Prion),它是一种科技创新的内含,这种蛋白质侵染因子(Prion)可被蛋白酶完全分解。Prion在我国最早音译叫普里昂,后科技名词委员会有关病毒学专家研究,将其译为朊病毒,而后多年引发争论不止。其实,普里昂和朊病毒均可,不用另立新词如朊粒等等。不过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把“朊”写成“肮”,在我国有些工具书如英汉生物学词典等将Prion译成中文名为肮病毒,朊与肮在汉字中是否通用,未做研究。  相似文献   

10.
铜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关系,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该疾病相关的两种蛋白质可以与铜结合,从而发生代谢途径和构象的变化,表明铜与该病的形成和发展有某种联系,朊病毒是一种蛋白感染因子-可能引起转移性神经退行疾病,近来的研究表明铜在朊病毒蛋白构象变化中发挥着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或朊病毒疾病是一类致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的错误折叠而引起,影响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朊病毒蛋白由宿主基因PRNP编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不仅没有致病性和感染性,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错误折叠后则会转变为具有感染性的朊病毒(prion),能够使许多哺乳动物患病。但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报道兔、犬、马可以抵御朊病毒疾病。由于种群内自然病例的缺乏和朊病毒感染动物实验的失败,这三种哺乳动物被公认为具有朊病毒抗性。现简要介绍朊病毒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对抵御朊病毒感染的兔、犬、马可能的抗病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与展望当前对朊病毒疾病有特殊抗性物种的研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徐亦力 《生命的化学》2005,25(5):429-431
Prion是感染性蛋白质,能引发疯牛病等海绵状脑病。朊病毒是其被广泛沿用的中文译名.暗示prion是某种病毒。实际上,prion是蛋白质,不是病毒。朊病毒这个名字与实际不副,可能误导人们对prion的认识.也会误导对海绵状脑病的防治。因此,朊病毒不宜继续沿用下去,而应另起名实相副的新名。  相似文献   

13.
朊病毒是一种由体内正常朊蛋白转化形成的传染性蛋白质,朊病毒病是由朊病毒引发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虽然尚无治疗朊病毒病的方法,但是大量的研究者已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近期有关传统化学药物、基因治疗方法、免疫学治疗方法和同源朊蛋白的朊病毒病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新型靶向细胞内信号通路药物以及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线粒体相关朊病毒胞内作用信号通路,旨在为朊病毒新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朊病毒病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1982年,Prusiner等发现,在感染瘙痒病的仓鼠脑中有一种异常蛋白,名其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Prusiner用prion(现译为朊病毒)这一名词把这类病原体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其它已知的病原体区分开。后来发现这种蛋白质能够自我催化复制,且有两种构象,即正常态的PrPC和感染态的PrPSC。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同:PrPC能溶于非变性洗涤剂而PrPSC不溶;PrPC易被蛋白酶消化而PrPSC则具部分抗性。在酵母中,朊病毒不…  相似文献   

15.
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点,而植物蛋白质组是此研究领域的一块奇葩。这主要归功于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的成就。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大豆、水稻、大麦、小麦、玉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最后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您(们)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向贵刊求教。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有关介绍朊病毒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简单地介绍这类病毒的特别结构和复制增殖方式的。但在对其复制的方式上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例如贵刊在2002年第37卷第3期第54页的一段材料中说朊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其宿主的DNA中,它的复制过程符合遗传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由核酸到蛋白质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但是在贵刊2002年37卷的第6期第52页和第12期第35页的两则材料中,又指出朊病毒的复制倍增不是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从朊病毒自身蛋白质为模…  相似文献   

17.
亚病毒     
亚病毒(subviruses)是一类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亚病毒包括三个类群:类病毒(viroid),拟类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virino)。(见表1) 亚病毒作为病毒学的一个新分枝,是198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亚病毒病原:类病毒和朊病毒”国际会议上才正式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是一类具有致死性、传染性和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朊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着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这很有可能在朊病毒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对朊病毒感染是否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选出两种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以一定浓度作用于朊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系,并观察细胞活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itoquinone(MitoQ)和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朊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上调ATP5β的表达水平,提示这两种药物对朊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朊病毒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戴秀玉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3):173-175
院病毒(prion)是一种能引起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即一般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E)的病原因子。这些疾病包括人类克雅氏病忙reutrfeltJocob)、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羊瘙痒症和疯牛病等[1].1982年美国科学家Prusiner从感染了瘙痒症的叙利亚老鼠脑中分离出具有传染性的蛋白因子,并首先提出朊病毒这一名词,以与病毒、类病毒相区别。朊病毒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含核酸。现已知道朊病毒(prionprotein,PrP是由宿主染色体基因PrP编码的一种正常细胞蛋白,在非患病个体中以低水平存在。这种蛋白在细胞内质网上合成、高尔基小体中…  相似文献   

20.
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国际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朊病毒蛋白的无细胞测定法;这种蛋白是牛海绵状脑疾病和绵羊及山羊疯痒病的感染动因。这种测定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正常脑蛋白PrP~c向感染性朊病毒蛋白PrP~(sc)的转变。 由于需要超过PrP~c50倍以上的PrP~(sc),使上述新系统受到限制。因此难以检测出少量新产生的朊病毒。但是,这种测定法仍是前景乐观的。如果成分中的一种能被固定,或能用其它途径降低所需PrP~(sc)的量,则这种测定法将成为了解朊病毒病致病机制的关键所在。 刚刚在酵母中发现了朊病毒样系统。长期以来,研究酵母遗传学的研究人员对两种蛋白[URE3]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