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7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6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7个地方绵羊(Ovis ari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并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品种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2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78个等位基因,Ne 在2.1288-13.3924之间;以等位基因频率为基础,得出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在0.0629-0.5903之间,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3633-0.4489之间。26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在0.6628-0.8712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巴音布鲁克羊遗传关系最近;然后与白藏羊、黑藏羊聚为一类;湖羊和晋中羊聚为一类。各绵羊品种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6个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我国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哈萨克羊、阿勒泰羊、滩羊和藏绵羊 6个地方绵羊品种 17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以探讨其遗传多样性、起源分化及群体间的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不同位点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群体间多态信息含量 (PIC)、近交程度 (Fis)和观察杂合度 (Obs .Het)差异不显著 ,但基因多样性 (genediversity)和期望杂合度 (Exp .Het)差异显著 (P <0 0 5 )。所研究的我国 6个地方绵羊品种与欧洲品种具有相似的遗传多样性 ,但具有较高的近交系数。个体和群体的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可能起源于两类祖先。群体间的聚类分析结果还表明 ,蒙古羊与乌珠穆沁羊分化不明显且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 ,蒙古羊与藏绵羊间分化明显且具有较远的遗传亲缘关系。滩羊、阿勒泰羊以及藏绵羊间也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所研究的我国 6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分化 (Fst)与西班牙绵羊品种接近 ,但明显小于欧洲其他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8个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为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主要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新疆北疆地区8个品种、1个杂交一代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采用邻结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同时根据等位基因频率,利用PHYLIP(3.6)分析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白举检验估计系统树中结点的白引导值,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绵羊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I824、MAF65为低、中度多态外,其余8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所有绵羊群体的平均PIC(0.5631)、h(0.5721)和E(2.9)均低于国外其他品种的绵羊,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新疆本地土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和巴什拜羊与国外引进绵羊品种及混有外血的本地培育品种遗传距离较远,他们聚为不同的两类,各绵羊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青海省高原型藏绵羊的遗传变异情况。实验采集了高原型藏绵羊4个地理群体共计380份样本,使用微卫星多态性评估高原型藏绵羊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各微卫星座位具有较高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其中,TJJ群体(天峻九社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个,TJS群体(天峻十一社群体)为11个,ZD (治多群体)群体为10个,MQ群体(玛沁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个。(2)高原型藏绵羊4个群体MQ、ZD、TJJ、TJS的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64、0.68、0.69、0.71;0.66、0.61、0.65、0.67;0.60、0.66、0.66、0.68。表明青海省高原型藏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可为保护和利用青海省高原型藏绵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2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东省内原有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来自4个品种共71个种群的164只绵羊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67个,有效等位基因占49.59%,不同微卫星基因座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差异大于品种之间的差异;发现特有等位基因123个,优势等位基因43个.在所有微卫星基因座中,89%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有50%属于中性基因座.不同品种的微卫星基因座多态信息含量呈高度多态(PIC>0.5),Shannon指数较高(I>1.5),平均观察杂合度(范围0.454~0.560)明显低于期望杂合度(范围0.831~0.849),证明4个地方绵羊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遗传基础,但品种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近交.聚类分析表明,山东地方绵羊品种遗传进化关系明确,可划分为鲁西地区的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鲁东地区的山地绵羊和洼地绵羊两大类群,其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距离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7个地方绵羊品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26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7个地方绵羊(Ovis ari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并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品种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2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78个等位基因,Ne在2.1288-13.3924之间;26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在0.6628-0.8712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巴音布鲁克羊遗传关系最近;然后与白藏羊,黑藏羊聚为一类,湖羊和晋中羊聚为一类,各绵羊各种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8)
本研究利用1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广西境内德保猪、隆林猪和石头猪3个品种的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通过计算它们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3个品种猪的遗传结构变异。结果显示:德保猪、隆林猪和石头猪3个品种的61个个体共检测到了199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19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7 5,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15 2、0.800 9、0.794 2,表明其皆含有丰富的多态信息及较大范围的遗传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分别为0.461 6、0.322 6、0.278 2,遗传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630 3、0.724 3、0.757 2,表明3种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为广西地方猪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虹鳟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14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虹鳟的6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 2.89~4.2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 为2.15~2.78,平均观察杂合度Ho 为0.4801~0.6786,平均期望杂合度He 为0.5052~0.621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 为0.4298~0.5762;其中渤海站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最多、多态信息含量最高,有效种群最大,通过基因型的P值发现6个群体只在位点AF375034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其他位点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平衡,同时对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了估算,聚类分析发现挪威群体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5个地方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大额牛(Bos frontalis)为外群,应用16对微卫星DNA标记结合荧光-多重PCR技术,评估了5个中国地方牦牛(Bos grunniens)(帕里牦牛、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品种间遗传关系。6个群体的16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其中有33个等位基因为5个牦牛品种所特有。6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2.2043-3.2754之间,平均杂合度(H)在0.4858-0.6153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230-0.5711之间。5个牦牛品种的微卫星座位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大额牛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贫乏。5个牦牛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27,表明牦牛亚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采用邻近结合法构建聚类图和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个牦牛品种分为两大类,其中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帕里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一大类,九龙牦牛为一类。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地方牦牛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2个微卫星标记研究了5个福建省地方鸭品种(金定鸭、连城白鸭、莆田黑鸭、山麻鸭和番鸭)和2个对照品种(北京鸭和卡基康贝尔鸭)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特性.结果表明:32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鸭品种中检测到3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有11.719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22,有效等位基因数在5.141~6961,基因杂合度变化范围在0.512~0.700,杂合度较高;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将金定鸭、莆田黑鸭、连城白鸭、山麻鸭和卡基康贝尔鸭聚为一类,而北京鸭和番鸭各自聚为一类.所得聚类图与种群的真实关系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2.
六个中国固有绵羊品种遗传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5对微卫星引物对哈萨克羊、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同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共6个中国固有绵羊品种基因组进行了扩增, 对扩增结果用7种聚类方法(欧氏距离、欧氏平方距离、夹角余弦、皮尔逊相关、车贝雪夫距离、街区距离、明考夫斯基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绵羊品种哈萨克羊、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先聚在一起, 相对分布于中原地带的同羊、小尾寒羊和西北部的3个品种间距离较远,同羊和小尾寒羊之间距离也很远,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之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关系, 此结果与《中国绵羊品种志》中记载的情况基本一致.同时, 本研究结果也说明7种聚类方法均适用于微卫星标记资料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布氏罗非(Tilapia buttikoferi)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50个尼罗罗非鱼特异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5个布氏罗非鱼个体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有27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54%,其中16个多态性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出5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6之间,平均每个座位为3.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2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2,表明布氏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结构处于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四川8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四川省8个地方鸡品种:峨嵋黑鸡、泸宁鸡、旧院黑鸡、米易鸡、石棉草科鸡、凉山崖鹰鸡、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8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各鸡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629~0.681,最高的是泸宁鸡(0.681),最低的是旧院黑鸡(0.629)。据分析可能是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家禽品种的多种多型,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8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Ⅰ类:峨嵋黑鸡、米易鸡、泸宁鸡、旧院黑鸡聚为一类。米易鸡、泸宁鸡先聚在一起,然后又与峨嵋黑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然后再与旧院黑鸡聚在一起;Ⅱ类:石棉草科鸡、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聚为一类。兴文乌骨鸡、沐川乌骨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然后又与石棉草科鸡在较近的距离聚在一起;Ⅲ类:凉山崖鹰鸡独自聚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比较广东地方猪、华南野猪(S.s.chirodontus)和引入品种白细胞抗原复合体(Swine leukocyteantigen complex,SLA)的遗传多样性,为猪的抗病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SLA区域内选取18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SLA-MS),分别对皮特兰、杜洛克、大花白、蓝塘猪以及华南野猪进行遗传分型。结果表明,SLA不同区域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SLAⅡ(He=0.628,PIC=0.581)>SLAⅠ(He=0.530,PIC=0.474)>SLAⅢ(He=0.526,PIC=0.458);5个群体间分子多样性指数(MDI)依次为华南野猪(0.716)>蓝塘猪(0.614)>大花白(0.559)>皮特兰(0.550)>杜洛克(0.507)。总体看来,SLA-MS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华南野猪>广东地方猪>引入品种。基于Garza-Williamson指数(GWI)分析,杜洛克和大花白相较于华南野猪瓶颈效应严重;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蓝塘猪和华南野猪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大花白聚为一大类,而皮特兰和杜洛克则单独聚为一支。文章为广东地方猪种质资源的保护、抗病选育和配套系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用于我国粘虫Mythimna separa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从分子水平揭示粘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已报道的微卫星标记及本实验室粘虫转录组测序的SSR序列,采用PCR产物荧光标记与自动扫描分型方法,分析各位点在我国河南、陕西、山西3个省份的7个粘虫地理种群200头试虫中的扩增稳定性和多态性。【结果】7个粘虫地理种群有7个位点能稳定扩增且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7个位点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4.167~12.402,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640,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75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7~0.884;各位点均存在无效等位基因且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所有成对位点不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情况。【结论】从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的7个不同粘虫地理种群中成功筛选了7个能稳定扩增的SSR位点,且在这7个不同的粘虫地理种群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用于我国粘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粘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交流阻止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群体间分化,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很低甚至不存在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鲮鱼的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在鲮鱼中进行扩增,结果在24对引物中,13对引物能成功扩增,且在鲮鱼中的扩增产物表现稳定,其中11对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之间,扩增的条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随后利用筛选的微卫星座位对鲮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鲮鱼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观测杂合度在0.25与0.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61±0.2 ,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8±0.09 ;群体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0.1。相比之下,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都低于野生群体,分别是0.59±0.2、0.75±0.1。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774、遗传距离为0.2518。研究表明用其他鱼类分离出的微卫星引物可以快速筛选到适用于鲮鱼遗传分析的微卫星座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刺叶苏铁、葫芦苏铁、海南苏铁的SSR引物,在仙湖苏铁中进行种间转移扩增,筛选得到7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特异带,其中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为验证微卫星的真实性,扩增产物切胶回收后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复单元的数目变化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主要来源.运用筛选出的3对 SSR标记对4个仙湖苏铁野生种群进行遗传结构研究,等位基因数从2~5,杂合度从0.000~0.667,期望杂合度为0.000~0.610.种群两两遗传分化系数从0~0.382.总体上仙湖苏铁遗传多样性水平低,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4个野生种群可被分配到3个假想的遗传簇.BOTTLENECK 分析结果表明种群近期没有遭遇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9.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 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 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 ± 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 ,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洞庭(DT)、黄河(HH)、黄沙(HS)、日本(RB)以及洞庭(DT)与黄河(HH)的杂交子代(DT♀×HH♂)绿卡(LK)5个中华鳖群体的15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818。5个种群相比,绿卡(LK)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分别是2.3969、0.5274、0.5545和0.4660。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黄河(HH)和洞庭(DT)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为0.0233,而洞庭(DT)和日本(RB)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大,为0.0969。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黄河(HH)和洞庭(DT)及其子代绿卡(LK)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黄沙(HS)和日本(RB)的亲缘关系较远,最远的为日本(RB)群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