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降低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的风险,保证输注安全。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项目小组;制定操作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原因;进行措施改进。结果 2012年1~5月与前年同期比较,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vs 0.6%;0.6%vs 1.5%,P〈0.05)。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FMEA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趋严峻的医疗风险问题,如何识别和应对风险已经成为整个医疗行业共同面对的议题。文章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目前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未来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 目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分析控制C形臂X线机的使用风险。方法 成立FMEA 5人小组,运用现场观察和访谈的方法,识别C形臂X线机使用的潜在失效模式,并对其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计算失效原因的风险优先指数。结果 FMEA小组找出了必须优先解决的C臂机使用的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了改进措施,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结论 FMEA可以评估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的失效,并能排序优先解决的问题,不增加管理成本就能预防问题的发生,是有效的过程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医院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薄弱环节,探究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方法 采用FMEA法对血液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结果 分析得出血液科护理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输血风险、用药风险、职业暴露、针刺伤、坠床跌倒、患者投诉、压疮和医疗器械风险。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以用于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识别,在识别结果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结果 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以前瞻地有效地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系统的、前瞻性的、基于多学科团队的管理工具,能够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FMEA的原理及其应用步骤,并概述了FMEA在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为FME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改进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切实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皮肤科肿物切除门诊手术流程管理的问题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评估与改进。结果 准确分析出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存在的术后照护模式不当、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及门诊挂号流程复杂等问题,并针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术后复诊流程标示、完善门诊挂号方式及流程等建议。结论FMEA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的管理中,确保门诊手术流程的规范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9.
条形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在普通商品流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日用品包装上的条形码除了用于防伪外,还可以应用于产品出入库等物流环节的信息管理,提高了物流的工作效率,更能使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得到快速控制和召回。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药品生产包装时给其加印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药品条形码(即电子监管码),当药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只需对其进行扫描操作,就能将该药品的相关信息录入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实现对其流向的即时监控,在药品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医疗器械监管中,各地对条形码的应用方面也做了尝试,如:天津的骨科内固定产品标识管理系统、安徽的医疗器械行政许可网络查询软件系统、青岛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片组监管信息平台和上海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系统等[1]。通过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操作,实现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快速录入、查询、管理等功能。但是,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使用的条形码仍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完整、应用不完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医疗器械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家医院而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都应积极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尤其是要定期加强对医用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从而确保医疗器械可以保持正常的运作模式。本文对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管理现状和相应的维修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公路死亡效应、公路阻隔效应、公路回避效应和公路动物通道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公路路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6种方法:样线法/样方法、痕迹法(主要是沙床/雪踪)、红外相机监控法、GPS项圈法、标记重捕法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应用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6种方法在四大研究领域应用对策:1)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样线法系统调查公路动物死亡效应,在部分路段试点与公路养护部门联合开展公路野生动物死亡的统计工作;2)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痕迹法进行公路阻隔与回避效应的监测,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合作,引入GPS项圈法提高监测精度;3)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公路回避效应的监测研究,还可引入GPS项圈法从景观层面分析路网的道路影响域;4)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野生动物通道的监测,逐步引入GPS项圈、遗传多样性分析法进行景观层面的种群稳定性分析,科学评价动物通道效率。  相似文献   

12.
景天忠  李田宇 《生态学报》2018,38(10):3414-3421
森林昆虫种群表现出多样的时空模式,空间同步性是其中最常见的。回顾了森林昆虫空间同步性的特点、形成机制及研究方法方面的进展。森林害虫发生的同步性是广泛存在的,但不同昆虫种类的同步性大小不同。空间同步性常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还与时间尺度有关。Moran效应和扩散是解释空间同步性的两种主要机制,通常Moran效应的影响要比扩散大。从虫害发生数据的获取、同步性的度量及成因3个方面介绍了空间同步性的研究方法方面的进展。利用树轮生态学原理重建森林虫害发生历史的方法可在事后获取可靠的数据,很值得国内研究者借鉴和应用。在空间自相关度量上,空间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都是非常有力的手段,但由于不能处理多时间点数据而限制了其在同步性研究中的应用。在同步性成因研究中,利用变异分解将基于距离的Moran特征向量图(dbMEM)作为空间变量研究害虫发生的驱动力是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的重点度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作为医学进步的辅助手段,医疗器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PDCA循环圈理念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科学管理工具。运用其管理理念,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工作联络员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医院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筛查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难以鉴别其非预期效应和自然变异.从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发生机制、食用安全风险和遗传特性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发生机制及遗传特性方面的差异和特征,为设计减少自然变异干扰的非预期效应筛查模式和方案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集群分离分析法是一种检测位于特定染色体区段上的标记方法,常被应用针对植物极端性状进行功能基因挖掘。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提高和测序成本的降低,BSA技术在植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就BSA技术特点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测序的BSA方法在基因定位上最新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和概述。  相似文献   

17.
60 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诱变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从20项性状指标中提取出了3个诱变效应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96.3%。依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了生物学意义分析,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农艺性状与细胞学效应因子、抗性与品质效应因子和酶活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结合育种实际,认为第2主成分较全面反映了育种目标,为期望诱变效应,是魔芋诱变育种的主要参考性状组合。各处理组的第1、2、3主成分值计算结果表明,7 Gy处理组的第2主成分最大,为8.34,远高于其它处理组,且第1、3主成分值适中,为最适宜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使得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障部门都在采取不同措施,以期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制定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它与传统医疗护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患者本人能参与其中增加了患者知情权,而且提高了整个医疗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并改善医疗、护理的持续活动.临床路径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是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就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实施步骤等进行描述,阐明应用临床路径的意义,并对其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蛋氨酸是畜禽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饲料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从玉米胚乳中克隆高蛋氨酸蛋白基因(10kuδzein),与pHT4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入枯草芽胞杆菌中,IPTG诱导其表达,发现重组菌在26ku处出现了1条明显条带。HPLC检测蛋氨酸含量,重组菌的蛋氨酸含量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20.51%。该重组菌为以后将其做为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对患者安全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所有诊断的80~90%是基于实验室检验作出的。据报道,实验室差错发生率为所有试验结果的0.012-0.6%。患者安全是一个管理问题,其可通过实施积极的系统来识别及监控质量故障得到提高。这可通过包括事件报告随后的根本原因分析的反应方法得到促进。这可导致识别及纠正该系统中方针及程序的不足之处。另一种方法是前瞻性方法,如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或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本文的重点是整个检验过程,预测主要不良事件以及先发制人防止它们的发生。它可用于高风险过程的前瞻性的风险分析以减少实验室及其他患者医疗领域内出差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