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奥吉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化学领域提出了配位场理论,在生命起源领域提出了RNA世界假说,尤其在生命起源领域的研究为推动人们对早期生命诞生有了新的理解,撰写此文能够使大家对该科学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是一本以“生命”为中心话题的科学杂志。生命是一个看似简单.清楚却又复杂.宽泛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理解。那么《生命世界》将从什么角度和层次来关注生命呢?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即便是一个不懂科学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思索着生命起源的问题,思索着在地球上最初生物是怎样出现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那怕是最起码的世界观。自古以来,生命起源问题就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也曾有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和学者在这方面付  相似文献   

4.
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是当前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难题。本文在讨论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后,评介了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基于N-磷酰化氨基酸自组装的蛋白质和核酸共进化的模型。在有核畜存在时;磷酸化氨基酸自组装提供了一个能把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偶联起来的最小的分子模型。同其他生命起源学说相比,这一模型更符合生命的基本特征(自复制、生长、变异和进化),以及Eigen“超循环论”的自组织和进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自然科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自然界;另一个部分是物理学和化学等,研究的对象是无生命的自然界。这两部分的自然科学都是重要的。就生物科学来说,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两方面,一个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是各行各业都应该支援的农业,另一个是保护劳  相似文献   

6.
王亚辉 《生命科学》1998,10(3):111-114
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是当前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难题。本文以讨论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后,评介了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基于N-磷酰化氨基酸自组装的蛋白持和核酸共进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多系演化的概念对于理解生命起源问题是适用的和重要的。很可能,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在一个长达约二十亿年的时期里,生命的前体和生命的早期类型共存。这么长时间的共存意味着从生命的前体向早期生命转变是多系的。在这一时期里,在不同的地方,生命连续地或间歇地多次发生。除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命前体之间进行的生存斗争外,在先后不同时间里从生命前体发生的各种生命类型间也有生存斗争。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有无数的生命前体和无数的早期生命类型解体。但是各种类型的生命前体和早期生命类型反复地解体和重新形成,必然导致各类型向更高阶段进化以及在地球上生命发生终于成功。  相似文献   

8.
周俊 《化石》1996,(4):9-13
外空生物学──关于地外生命的科学探索周俊早在公元前400年前后,古希腊先哲梅曲罗多罗斯就曾说:在宽阔的田野里仅长一棵小麦,在无限的宇宙中仅存在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这是违反自然的。公元16世纪,意大利僧侣布鲁诺提出宇宙中有无数个行星可产生生命,17世纪,...  相似文献   

9.
高等生物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但它们不是细胞简单的集合,而是一个由各种分化细胞、组织和器官等结构层次形成的、有高度组织结构的复杂系统,可视为一个高度分工和整合的细胞社会。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生命是生命系统整体的属性。生命活动是通过系统内部,各部分(子系统)之间,以及组成这些子系统的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并且各部分的活动还受到整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是一本以"生命"为中心话题的科学杂志。生命是一个看似简单、清楚却又复杂、宽泛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理解。那么《生命世界》将从什么角度和层次来关注生命呢?首先,作为一本科学杂志,《生命世界》将追踪生命科学——这一当前自然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学科——的动态变化和最新进展,把该领域新近的并有可能对我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活动和研究发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认为,婴儿出生、种子发芽是新的生命开始,然后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生命即终止。从表面上看,生命是短暂的,但如果深入一步看问题,则生命是连续的,新的生命是旧的生命一部分的继续。自从第一个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命大概已经存在了40亿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不可想象,地球上假若没有生命会是什么样子。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无疑是地球上最精彩的部分,人类文明则是地球生命长河中最辉煌的闪烁点。只有人类,这些具有意识和思想的理性动物才梦想着驾驭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小方舟,去巡视宇宙海洋中的万千景象,去探索重重天幕后面的惊涛骇浪,考察其每一个疑点,试图揭示那宇宙深处的奥秘,并真诚地期待能发现什么。宇宙茫茫,生命的确是个奇迹,然而这一奇迹仅仅发生于地球吗?在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是否还存有其它生命或别的文明世界?早在公元前约400年,古希腊一位先哲就曾说:“在宽阔的田野里仅长一棵小麦,在无限的宇宙中仅存在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这是违反自然的。”公元16世纪,意大利僧侣布鲁诺提出宇宙中有无数个行星可产生生命。17世纪,克里斯琴·惠更  相似文献   

13.
谁说现代游泳馆不是体育的奇迹:它有大脑、有神经、有心脏、有新陈代谢、有恒定体温……当我们真实感受到这一切时,就会发现它仿佛是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磷脂及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切生命活动或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过程都是有条不紊地在一个有序的结构中进行的。在这种结构中生物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特别是作为生命活动与其环境的一个界面,任何一个外界刺激,首先是由细胞膜接受,然后经过传导、放大等一系列过程,最后才作出反应。因而在研究环境与生命活动关系中,生物膜的作用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基因"是一个外来词,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从英文"gene"翻译过来的,这是一个绝妙的翻译,中英文在读音和词意上都非常贴切,基因——生命的基本动因。在生命体中,不同的基因行使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维系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不同的物种包含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类型,它们成就了物种独特的生命特征。地球上纷繁复杂的生命世界皆拜基因所赐。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基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双螺旋结构模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起源问题,是生命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提供的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信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进行启发式教学,我的做法和体会如下。1教学过程展示版图(1),让学生回忆旧知识,思考回答图上各种物质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然后教师进行概括并指出,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要问,生命是怎样由非生命物质起源?当今地球上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生物哪里来的?以上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学习第六章知识。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先学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横线上…  相似文献   

17.
要拍摄到生态的作品,拍摄的主体首先要具有生态意识,自己首先要是一个生态的人。只有怀着对生命最初的感动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被拍摄的对象。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不依赖于人类价值评判的生态价值。生态摄影人的使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到地球的美丽和生命的可贵,生态摄影入要始终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用尊重生命的情感拿起相机。不管是为了助生态保护一臂之力、还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摄影水平,或者仅仅为了自娱,都不应该成为生态的破坏者。那些为了拍摄到理想的画面不惜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破坏生境的做法都是应该受到鄙视和谴责的。让生物自由自在地存在,让读者看到生物自在的生活状况,是每个生态摄影人的责任。好的生态摄影作品应该可以涤荡入的内心,所以在拿起相机之前,别忘了带上满怀的爱意.就算在采光、构图上有所缺憾,也依然会感动人心,因为爱,是生命最初的感动。  相似文献   

18.
原生动物属单细胞生物,它们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却代表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原生动物的细胞膜在其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测定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来探索这变化与其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可能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活的?     
“地球是活的”。这是现任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学系访问教授J.诺沃诺克提出的几乎与当今所有知名学者都不同的新见解。诺沃诺克及其助手们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特大有机体,或者说是有生命的机体与无生命的地球紧密配合的一个能自动调节的巨大统一体。生命在改变和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和调节着环境,使之愈来愈适宜于自己的生存与繁衍。正是由于生命的存在,才使大气、海洋和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状态逐渐变得如此适宜和舒适。归根到底,是地球上的生命对大气、海洋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而改变着环境,使之适合于自己,而不单纯是生命去适应环境或被环境所选择。这一见解无疑与由环境决定生命的传统观点和现代理论(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相悖。诺沃诺克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了他的这些见解,他把它称为“盖娅假说”(盖娅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名)。最初的观点,按他的原话就是“生命,或生物圈,以最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在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30多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动植物的分野。它们的分野极大地加速了生命的进化速度,使生命进入一个熙熙攘攘、多彩多姿的新世界,使生命圈由海洋扩展到海、陆、空的三维空间。那么,动植物的分野始于何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