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生物学会召开第九屆学术年会及第二屆会員代表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于8月20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九屆学术年会及第二屆会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科学机关、生产部門和各高等院校的代表及列席代表200余人。在七天会議期間(26日休会),代表們听取了理事长孙云鑄、地貭部部长李四光等的发言,乐森璕、周明鎮、徐仁关于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动态的报告及会員学术論文报告。这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物学会三十周年年会于10月16—27日在京举行,这次会議是和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成立大会同时举行的,出席两个会議的二百多位代表,来白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植物学的十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于1965年10月26—29日在上海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議,参加会議的理事和邀请代表共十五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部于1965年12月15—30日在武汉召开了“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員会扩大会議”。会議的任务是制定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材的《参考提綱(草案)》,和编审教材的規划。植物生理学小組的代表和会議的全体代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老年微生态学组于1993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固老年微生态学术讨论会,同时举办纪念魏曦教授诞辰九十周年活动,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工作,于金秋时节,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老年微生态学组组长范志明致开幕词,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著名医学专家、教授表示感谢。国家卫生部顾英奇副部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白书令副部长在致词中,盛赞老年微生态学将对老年医  相似文献   

6.
(一)会議的基本情况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于1963年10月16—2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議的代表共86人,是由全国27个省市科协选派的。列席代表有120人。16日上午全体代表参加了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同日下午举行了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的开幕式。17日,代表们讨  相似文献   

7.
1962年11月15—22日,中国动物学会生态及分类区系学术討論会、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討論会同时在广州召开。两个会議的出席代表,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知名的动物学家和昆虫学家以及这方面的科学工作者百余人,还有各单位列席代表近百人;共收到論文六百余篇(动物、昆虫各三百余篇),其中青年科学工作者的論文約占半数,说明我国动物学和昆虫学研究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动物学会的学术討論会,分动物生态、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和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三組进行,在会上宣读的論文共90篇。生态方面以动物数量变动問題为中心,例如在魚类和水生动物方面,从食物鏈鎖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出了如何研究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途径;有关南海魚类羣落的研究,为生产部門推测捕捞对象組成,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辽东地区对中国毛虾的数量变动与漁获量預报的研究,摸清了发生規律,經过几年实地应用,驗证了預报  相似文献   

8.
根据动物学各門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国动物学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两次专业性的学术会議,已分別进行筹备工作,茲报导如下: 1.实驗动物学专业討論会——订于10月在上海举行,开会七天。会議內容包括論文宣讀、綜合性报告、专題座談等三个部分。已于4月下旬开始广泛征  相似文献   

9.
图书简介     
中国的侏罗系和白堊系顾知微著本书根据1959年全国地层会議关于中国侏罗白堊紀地层問題的学术討論情况,系統地总結了侏罗系和白堊系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书中首先通过大量的生物地层学資料着重論述了我国侏罗系与白堊系,侏罗系与三迭系以及白堊系与第三系的地层界綫問題。关于侏罗白堊紀地层分区和六十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学学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西北五省区以及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沈阳、上海、南京、云南等十三个省(区)市的69个单位的85名代表,包括动物生态、植物生态、农、林、牧、水利、气候、环保等专业。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马世骏、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仲崇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夏武平等著名生态学家以及中国科协学会部副部长王定华同志  相似文献   

11.
1962年12月10—1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南京召开微量元素研究工作会議。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江苏分院,以及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等有关的高等院校。到会的代表共約30人。会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四个部分:(1)国外微量元素研究工作文献综合評論;(2)国內近几年研究工作报告;(3)微量元素分析技术經驗交流;(4)制訂今后研究規划。国外微量元素研究文献综述有三个方面的工作:1)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系統地叙述了微量元素研究工作的发展,并重点讨论了在理论研究上的新成就;2)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詳細地介紹了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解决生产问  相似文献   

12.
今年(1957)2月6日至8日,我們在上海舉行了植物生長素工作座談會,這個會議由中國科学院植物生理所學術委員會根據國家科學技術规劃中的第2717、2719、4510等項任務,邀請了化學家、農學家、植物生理學家十餘人座談和討論植物生長素及各種植物生長刺激物質的應用、理論和今後研究方向等問題。 會議第一天,首先由植物生理所羅宗洛所長作簡短的講話,說明這次會議的意義;接着由楊石先、婁成后、李曙轩、湯玉璋等四位教授在會上分别作“植物刺激劑的化學研究”、“化學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兽医微生物学术讨论会。会议代表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113人,会  相似文献   

14.
张沅  张勤  张劳 《遗传》2012,(10):130
2011年5月12日,吴仲贤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塑像揭幕仪式在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柯炳生校长高度评价了吴仲贤教授的治学精神,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原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汝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寅生,中国农  相似文献   

15.
1963年4月3—5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举行了成立十周年紀念会。参加这次会議的除全所工作人員外,还邀請了十多位国內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参加。4月3日上午举行庆祝大会典礼。先致开幕詞并宣讀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的賀电以后,接着由罗宗洛所长作了“十年回顾和今后发展”的报告,最后来宾先后发言,祝賀植物生理研究所十年來的直大成就。 4月3日下午至4月4日上午,宣讀論文报告。会上共收到55篇論文,大多是該所1962年度的工作,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届全国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共160余人,来自全国25省、市、自治区,是我国真菌与地衣学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盛会。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主持。会议进行了大会与分组学术报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80周年,交流2004年75周年以来的新成果,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将于2009年10月19日—23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第四纪研究学术大会。会间并设立亚洲旧石器  相似文献   

18.
《遗传》2014,(9)
正第六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10月8~11日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华庭大酒店,校园内)召开。会议主题是:新技术与数量遗传学研究1、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承办单位:福建省遗传学会,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2、会议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通报》2005,40(3):54-54
序号 会议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l 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暨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7次会员代表大会 7月10一15日 600 广州 缪炜 027一87647679 2 第10届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11月 120 待定 孙青原 010一82627593 3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X)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 10月20一27日 120 南京 计翔、常青 025一3598459or55 4 第6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暨鸟类学分会年会 11月12一15日 巧0 海口 张雁云 010一58805399 5 贝类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9月下旬 130 太原 杨红生 0532一2898582 6 第10次甲壳动物学学…  相似文献   

20.
《微体古生物学报》1989,6(1):102-102
学术会议 中国古生物学会昆明组学术交流会-- 甲壳类学科组第二届学术年会 腕足动物学科组第三次学术年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第二届青年古生物工作煮学术交流会 花粉资源利用开发学术讨论会 大羽羊齿植物群及相关地层学术讨论会 华东地区地层、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交流会 古生物、古环境和沉积矿产关系学术讨论会!时.间_…_会议地色一一 1)J 3月 4月jJ 18一24日 9月 待定 待定 11)J 11)J昆明昆明宜吕武汉南京上海福建福建成都中国古生物学会1989年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