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角固醇产生菌Torullopsis famata优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2株产麦角固醇的酶母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麦角固醇产量较高的酵母菌(无名球拟酵母Torullopsis famata),并对其产麦角固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角固醇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以蔗糖及复合氨源(黄豆粉+NaNO3)为C、N源,温度28℃,pH5.5,装量250ml三角瓶装20ml,时间96h。麦角固醇的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1.80%,平均产量可达74mg/100ml。  相似文献   

2.
麦角固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酵母发酵法生产麦角固醇的过程中,菌体生长、糖消耗、酒精生成与消耗以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动力学。提出了两段动力学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圆红冬孢酵母菌发酵产油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均匀设计和单因子试验法,系统考察了圆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toruloides)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产油发酵情况以及添加无机盐对产油发酵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软件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及单因素分析得知在培养基组成分别为葡萄糖70g/L,硫酸铵0.1g/L,酵母粉0.75g/L,磷酸二氢钾0.4g/L,七水硫酸镁1.5g/L,初始pH6.0,在灭菌(121℃15min)后添加ZnSO41.91×10-6mmol/L、CaCl21.50mmol/L、MnCl21.22×10-4mmol/L、CuSO41.00×10-4mmol/L。发酵摇瓶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培养基50mL,接种量为10%(种龄28h)。在上述条件下,30℃振荡(200r/min)培养120h,所得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6.1%,脂肪得率系数可达22.7。  相似文献   

4.
酵母菌C10产内切型菊粉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对筛选及诱变选育后得到的产内切型菊粉酶较高酵母菌株C10进行发酵工艺条件实验,得到一个比较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pH5.5,温度30℃,菊芋干粉5%,NH4H2PO40.5%。不同金属离子及不同诱导物对酶合成的影响表明,Mn^2 激活作用能显著,而Zn^2 、Cu^2 、Fe^2 有抑制作用,菊芋干粉为合成菊粉酶的最佳诱导物。  相似文献   

5.
以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催化合成麝香类香料—环十五内酯目前已备受关注,在一定条件下,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与脂肪酶的水解酶活有直接关系,酶活越高其催化合成环十五内酯的能力越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0.5%,淀粉0.5%,蛋白胨1.5%,K_2HPO_40.05%,MgSO_40.15%,(NH_4)_2SO_41%,茶油1.5%,菜籽油1.5%,pH=8,此培养基在28℃,18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27.53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3.74倍;其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为16.6%,是优化前的4倍。  相似文献   

6.
麦角固醇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初筛、单倍体分离、诱变及酵母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了2株麦角固醇产量明显提高的优良菌株YEF-21和YEF-29。并对YEF-21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YEF-21的生物量及麦角固醇含量的综合值分别为原始亲株YE227和YE180的1.54和1.55倍。经遗传稳定性分析,没有发现标记基因的分离现象,从而证明获得的融合菌株是遗传稳定的,是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麦角固醇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棕榈油酸的酵母菌的产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共青葡萄园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产高棕榈油酸的酵母菌。本文测试这株酵母菌产棕榈油酸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初筛、复筛,筛选到一株生物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46(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一株铁富集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173(Saccharomyces kluyveri)。然后以它们为出发菌,分别进行单倍体分离、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一株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融合菌株ZYF-15。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融合菌株生物量可达11.2g/L,细胞铁含量达24.5mg/g干细胞,细胞总铁含量分别比原始亲株ZY-46和ZY-173提高了2.6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9.
酵母菌的高密度发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高密度发酵是酵母工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限制酵母菌高密度发酵的可能的因素,并讨论了高密度发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高密度发酵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麦角固醇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一种改进的测定麦角固醇的方法对167株不同种属的醇母菌细胞的麦角固醇含量进行了分析,从中获得两株麦角固醇含量比生产菌高2—3倍的菌株。研究了培养条件等对细胞麦角固醇含量及细胞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酵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麦角甾醇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公明  刘娇  薛冬桦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862-1867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发酵可产生高端化工产品.本文主要探讨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及水解可发酵单糖,考察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产麦角甾醇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固液比10%,盐酸浓度1.5%,90℃水解反应3 h,还原糖含量达到53.3%,纤维素转化率79%.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米秸秆糖化液6.0°Bx,玉米浆4%,pH 7.5,接种量10%,28℃摇床振荡培养32 h,细胞生物量达8.5 g/L,麦角甾醇含量可达2.35%.同时对玉米秸秆发酵产麦角甾醇晶体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2.
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对酵母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含酵母菌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RE2编码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的DNA片段ARE21及仅含编码序列的DNA片段ARE22。分别以ARE2启动子,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启动子和铜抗性基因CUP1启动子及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HX2,pHXA2和pHXC2。表达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和以前通过细胞杂交构建的麦角甾醇高产菌株YEH56。通过营养缺陷互补和铜抗性筛选到转化子,质粒上的ARE2基因在YS58和YEH56中都实现了活性表达,使细胞内甾醇酯化水平升高,并导致细胞麦角甾醇含量的提高。对转化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化条件下,重组转化菌株YEH56(pHX2)、YEH56(pHXA2)和YEH56(pHXC2)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受体菌YEH56 的13、13和14倍。  相似文献   

13.
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摇瓶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过程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以及培养过程中补加L-蛋氨酸时间对S-腺苷-L-蛋氨酸的产量、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在30℃、180 r/m in的培养条件下,得到最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酵母粉11g,(NH4)2SO412g,K2HPO4.3H2O 5g,KH2PO410g,MnSO4.H2O 0.09g,ZnSO4.7H2O 0.14g,MgC l20.5g,CaC l20.3g,CuSO40.005g,自来水定容至1L。摇瓶中优化后的S-腺苷-L-蛋氨酸产量可以达到0.9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0%。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5L发酵罐中间歇培养,24h后一次性补加24g/L葡萄糖和1.0g/L L-蛋氨酸,继续培养24h后产量可达2.66g/L,生物量23.4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已筛选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芽孢杆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20 g/L,氯化铵2 g/L,KH2PO46 g/L,K2HPO42 g/L,MgSO4.7H2O 0.3 g/L,NaCl 2 g/L,CaCl20.08 g/L,EDTA 0.4 g/L。培养条件为4%接种量,种龄16 h,初始pH7,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48 h。优化发酵条件后,发酵液表面张力由初始67.5 mN/m降低至24.8 mN/m,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达到1.08 g/L。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变异株A6产色素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继志  张颖 《生物学杂志》1999,16(2):29-30,26
本文对红曲霉变异株A6进行了产红曲色素发酵条件试验,发现在以6%饴糖为碳源,以03%NaNO3为氮源的培养基,初始pH40~45,接种量为15%时产色素浓度最高。同时,考察了整个发酵过程中pH,残糖量与色素生成浓度的关系,认为发酵周期拟控制在80~85hr为宜。本试验还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饴糖有利于产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16.
在7L静态厌氧发酵罐下,使用"非粮"作物木薯替代玉米淀粉开展丁醇发酵。无论是传统发酵还是油醇萃取发酵,木薯粉丁醇发酵的性能均远不及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时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发酵产酸相向溶剂生产相的转型严重迟延或无法转型、发酵时间长、丁醇生产效率低。实验结果表明,当发酵相转型迟延出现后,添加2.5g/L的酵母浸粉,可以刺激丁酸/乙酸向丁醇/丙酮的转化、转型延迟时间缩短10~30h左右。在此条件下,传统和萃取发酵方式下的丁醇总产量分别达到12.95g/L和29.81g/L,丁醇生产效率与使用玉米淀粉为原料时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对离子束诱变所获得的突变菌株021120进行了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研究。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对生物量和芽孢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磷和钾的影响较小;添加CaCO3和增加氧通量显著促进芽孢的形成。发酵培养基的理想配方为:2%淀粉、0.4% 酵母、0.1% K2HPO4、0.1% MgSO4·7H20、0.5 %CaCO3,pH 7.5。种子菌经二级扩大培养后,按6%的接种量接入70 L发酵罐,在32℃进行发酵,氧通量2.0-2.5 vvm,培养周期38-42 h,芽孢量达到9.80×108 cfu ml-1。通过以上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有效控制了多糖荚膜的产生,并促进了芽孢的形成,获得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8.
腺苷蛋氨酸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腺苷蛋氨酸具有转甲基、转硫和转氨丙基等重要生理作用 ,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研究了腺苷蛋氨酸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 :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值为5.0 ;最佳发酵温度为 30℃ ;最适底物浓度为 1 % ;8%蔗糖为最佳碳源 ;0.5 %的NH4NO3 为最佳氮源 ;无机离子的最佳组合为 0.01 %MgSO4·7H2 O、0.03%CaCl2 、0.04%FeSO4·7H2 O和 0.01%LiCl。  相似文献   

19.
一株寡营养细菌胞外多糖的摇瓶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的寡营养环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离到一株寡营养细菌Azotobacter sp.(1~15mg碳/L培养基),通过进行Azotobacter sp.菌的单因子优化培养基的试验、摇瓶培养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值、溶氧量),确定了菌种生长与营养需求等主要因子与胞外多糖产量、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摇瓶发酵的最适宜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碳酸钙含量为2g/L,初始pH值为7左右,种龄72~84h,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的含量分别为0.3g/L、0.1g/L,接种体积分数15%,于37℃摇瓶培养72h,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在适宜条件下粘多糖的产量最大可达到1145.94μg/mL,粘性可达9200 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