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清醒雄性大鼠中经静脉抽出血液总量的约50%,造成失血性低血压。对照组大鼠在失血后不予处理。刺激组大鼠在失血后半小时用低频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30min。刺激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在刺激肘和刺激停止后2小时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同时记录内脏神经放电的动物中还看到,刺激坐骨神经时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加强。这可能和血压、心率的恢复有关。在失血动物中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压效应不能被静脉内注射纳洛酮(8mg/kg)翻转;预先注射纳洛酮也不能阻断这种升压效应。在用水合氯醛麻醉的大鼠中,失血后刺激坐骨神经仍能引起升压反应。但如在刺激坐骨神经前静脉注射东莨菪碱(8—20mg/kg),则在多数动物中上述升压反应的幅度显著减小,甚至消失。实验结果表明,在失血性低血压的大鼠中,刺激坐骨神经可促进机体代偿反应,进一步加强交感神经活动,有利于血压的恢复。这一效应可能需要胆硷能递质参与,而内啡肽系统似乎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于猫瞬膜,猫及大鼠血压对麻黄碱的快速耐受性进行了系統研究。在猫对麻黄碱快速耐受性产生过程中发现:(1) 麻黄碱对瞬膜的积累作用(机率)与积累剂量(对数)呈直线关系,(2) 瞬膜对电刺激交成神经的反应减弱,(3) 血压及瞬膜对静脉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的反应增加。与其他实驗动物相似,大鼠連续注射麻黄碱8毫克/公斤,其升压作用也易于产生快速耐受性。大鼠血压对麻黄碱产生快速耐受性后,酪胺的剂量反应曲线被压低,但去甲腎上腺素的曲线并无显著改变。猫预先注射利血平后,其瞬膜对麻黄碱的剂量反应曲线中部(2.5毫克/公斤)被压低。在猫和大鼠的剂量-升压反应曲线中,最大也卽最后一剂麻黄碱(猫:12.5毫克/公斤;大鼠:8毫克/公斤)的反应由于快速耐受性而有所降低;但用利血平后可使这个反应较对照組显著升高。大鼠预先用不同剂量利血平后,麻黄碱快速耐受性的产生趋于延緩;并且第一剂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特别是在注射利血平5毫克/公斤,3—4小时后,有增强现象。切除腎上腺对上述結果似无影响。预先灌注去甲腎上腺素也可增强第一剂麻黄碱的升压作用,但与利血平化不同,对多数大鼠,反可促进快速耐受性的产生。大鼠产生快速耐受性后,灌注去甲腎上腺素可部分地恢复麻黄碱的升压作用。预先静脉注射可卡因2.5毫克/公斤可压低麻黄碱的剂量反应曲线。以上一系列实验資料提示麻黄碱快速耐受性的形成由于两种重要因素:(1) 麻黄碱直接作用的快速耐受性是由于受体的饱和,(2) 麻黄碱间接作用的快速耐受性是由于介质的耗竭。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激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工作观察到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出现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酮以及血糖,血脂的平行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微量注射至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可引起升压,加快心率及增强防御性升压反应,该作用可能是应激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机制可能通过对该区神经元的快速膜效应而实现,并与该区胆碱能系统活动的异常增强和钙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某些胃肠激素、胰腺激素以及脑内的激素可调制动物的摄食行为。最近发现,在下丘脑有一种胰多肽类似物——神经肽Y(NPY),可能在动物的摄食活动中起一定的调制作用。Clark等用大鼠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它们发现向饱食大鼠的第三脑室注入2~10μg的人胰多肽(hPP)和NPY,可使动物白昼进食总量明显增加,而且NPY比hPP更有效。它可在注射后诱导所有的大鼠进食,其摄食量比注射hPP多2倍、潜伏期短,而进食时间更长。实验中还观察到NPY和hPP在给动物第二次注射后,对于增加动物单位时  相似文献   

6.
脑室注射纳洛酮对大鼠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太鼠的迷走-加压反应和脑室注射纳洛酮对大鼠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其结果为:1.刺激大鼠迷走神经向中端,可出现迷走-加压反应;2.脑室注射纳洛酮15—20分钟左右,大鼠迷走-加压反应显著抑制;50分钟左右抑制效应解除,迷走-加压反应开始复现。以上事实提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大鼠的迷走-加压反应过程,对迷走-加压反应可能起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5-HT)受体参与电针(EA)内关穴对大鼠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BK)组、BK+EA组、BK+麦角新碱(Methysergide)组、BK+EA+Methysergide组、BK+EA+溶媒(Vehicl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BK组心包内间隔40 min注射0.2 ml BK共3次;BK+EA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BK+Methysergid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鞘内注射10 μl Methysergide;BK+EA+Methysergid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结合鞘内注射10 μl Methysergide;BK+EA+Vehicle组心包内注射0.2 ml BK联合电针双侧内关穴结合鞘内注射10 μl Vehicle。通过心包内注射BK建立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模型,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痛反应的观测指标。结果:①心包内间隔40 min连续3次注射BK诱发背斜方肌EMG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BK组相比,电针内关穴显著抑制EMG反应(P<0.05);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心包内BK诱发的EMG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EA+BK组相比,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部分反转电针内关穴对EMG的抑制作用(P<0.05);然而,鞘内注射溶媒后,电针内关穴对EMG反应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5-HT受体参与电针内关穴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抑制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给乌拉坦麻醉六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动脉血压、心率和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同样剂量的SP静脉注射后却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预处理不影响SP的开心率作用。预先脑室注射0.25,4,64μg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SP的升压效应有剂量依赖式对抗作用。以上说明脑室注射SP 引起的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及外周血管紧张性增加的结果,并提示SP的中枢升压效应可能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谷氨酸兴奋下兵脑腹内侧核(NVM)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L-谷氨酸(Glu)兴奋NVM、P物质(SP)注入背内侧核(NDM)室旁核(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均引起升压反应;②NVM升压反应可被双侧NDM、NPV或PVL内预先注射[D-Pro^2,D-Phe^7,D-Trp^9]-P物质(SP拮抗剂)衰减,但RVL内注射阿托品无此效应;③酚妥拉明(i.v.)也能使NVM升压反应减小,而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i.v.)对该升压反应无影响。结论:兴奋NVM可通过NDM(SP受体),作用于NPV(SP受体)升压区和RVL(SP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升压反应。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不参与该反应。  相似文献   

10.
调制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持续放电的体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三觉  翁志成 《生理学报》1990,42(5):428-436
利用复合致痛剂引起大鼠皮肤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PMN)持续放电的模型,发现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对 PMN 持续放电有显著的抑制或先易化后抑制效应。通过交叉灌流,刺激供血动物的坐骨神经也可对受血动物的 PMN 持续放电产生类似的效应。注射刺激坐骨神经动物的血清,可显著影响 PMN 的活动。大部分单位的抑制效应不被纳洛酮翻转。对吗啡耐受的动物,刺激坐骨神经仍可引起抑制效应。预先利血平化,则使刺激的易化效应基本取消。结果证实,躯体神经传入冲动诱发体液因素调制 PMN 的持续性活动。其中参与抑制效应的因子可能有阿片类与非阿片类,参与易化效应的因子可能是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11.
重度急性失血(30%总量)可使麻醉家兔防御性升压反应明显降低(P<0.05)。吸入低氧(含10%~14%氧气)混合气1~2min可使防御升压反应轻度增加(P<0.05)。持续低氧10~20min则使防御升压反应明显降低(P<0.01)。失血状态下侧脑室注射纳洛酮50~80μg/100μl,可使基础血压和防御升压反应明显升高(P<0.01)。提示重度失血时,防御升压反应明显降低可能与中枢缺氧及失血时脑内阿片样物质的释放抑制心血管中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硝普钠造成犬低血压时电针升压作用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观察到给清醒犬静脉内匀速注射扩血管药硝普钠可造成稳定的急性实验性低血压,电针相当于“足三里”或“内关”穴部位对此实验性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作用,而对心率和呼吸频率无明显影响。在麻醉动物身上,电针对此类实验性低血压仍可产生显著的升压作用。电针产生升压作用时,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而肠系膜上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变化不显著。还观察到电针可使实验性低血压部分的血压-心率曲线右移,斜率增大。实验性低血压时,静脉注射纳洛酮不能阻断电针的升压作用,而注射阿托品或东茛菪碱后给予电针不再出现升压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对舒血管药物造成的急性实验性低血压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此升压作用仍可在麻醉动物身上产生,并与电针时中枢内胆碱能系统的激活有关,而心输出量增加和肾血流量减少在电针升压效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T-迷宫,以S-D大鼠在直跑道内的钦水跑速及大鼠在饲养笼内的饮水量作为指标,观察ANP对AugⅡ及禁水引起大鼠饮水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脑室导管将100ng AngⅡ注入第三脑室后,立即引起已饱水大鼠快速奔跑的饮水行为。iCV.注射2μgANP3min后,再注射AngⅡ,大鼠即失去快速奔跑饮水行为。禁水24h后,大鼠放入迷宫内亦出现快速奔跑饮水行为,icv.注射ANP 3min及20min时,跑速明显减慢。观察同组实验动物的饮水量变化,与跑速比较,两者变化方向和程度基本一致。本实验证明,ANP可以使AngⅡ或禁水致渴的大鼠饮水动机减低,跑速减慢,饮水量减少。由此可见,ANP不仅具有利钠、利尿、降低血压作用,还可以影响神经性致渴机制,抑制饮水行为,是机体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调节物。  相似文献   

14.
大鼠侧脑室注射精氨酸加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痛阈仅增加41.6%~71.0%。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和抗强啡肽A血清并不阻断AVP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工作的结果提示,脑内AVP参与针刺镇痛,这种作用与脑内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关系不甚密切。  相似文献   

15.
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和吗啡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经典镇痛药吗啡的反应,了解缰核的痛觉属性.方法:实验在浅麻醉下的成年大鼠进行.通过脑室插管微量注射,或经五管微电极电泳吗啡、纳络酮、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等,并记录缰核内痛相关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结果:在内侧缰核、外侧缰核记录的痛相关神经元放电,又可分为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在缰核微电泳吗啡后,痛兴奋性神经元以抑制反应为主,痛抑制性神经元以兴奋反应为主.微电泳纳洛酮可以翻转吗啡对缰核的作用.在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LHb痛相关神经元表现为镇痛效应的数量远大于MHb痛相关神经元的,表明外侧缰核受吗啡的作用程度高于内侧缰核.对吗啡耐受大鼠脑室注入CCK拮抗剂后,再由腹腔注射吗啡,可减弱对吗啡的耐受程度.反之,在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10 min后,侧脑室注射CCK-8(15 ng/10μl),CCK-8可拮抗吗啡对LHb的镇痛作用,但对MHb的拮抗作用不明显.结论:缰核的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对伤害性(痛)刺激敏感而不易发生适应.其中外侧缰核神经元对吗啡的敏感性高于内侧缰核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应用家兔作急性实验发现:(1)脑室注射50微克β-內啡肽,可使血压下降12.2±2.0毫米汞柱。此效应可被脑室注射鸦片受体阻断纳络酮所拮抗。(2)在出血性和中毒性休克时,脑内鸦片样物质的活性显著升高。其中以脑干部位升高得更为明显。(3)脑室注射80微克纳络酮可以部分桔抗出血性和中毒性休克的低血压效应,延长中毒性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4)脑室注射100微克的5-羟色胺可以逆转纳络酮的抗休克作用,使休克低血压效应加剧。这些实验结果提示:中枢鸦片样物质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鸦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防治休克低血压效应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志国  冯杰  顾蕴辉 《生理学报》1989,41(3):255-263
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 胞体兴奋剂L-谷氨酸钠(Glu)注入尾侧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PAG)引起明显的加压反应,(2) 该效应可被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RVL)加压区内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衰减,但不受阿托品注入RVL影响;表明此升压反应是通过RVL及其内的α-及β-受体实现的。(3) RVL内注入心得安也可衰减电刺激腹侧臂旁核(NPV)的加压作用,却不影响Glu注入NPV的升压效应;结合以往的实验结果,提示尾侧PAG腹外侧部的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可能一方面路过臂旁核直接作用于RVL内的β-受体,另一方面可能在臂旁核内换元,然后作用于RVL内的α-受体,而起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绍年  王绍 《生理学报》1990,42(1):82-88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动脉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在刺激电极同侧缰核(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LH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38.9%,心率增快反应可被阻断44.4%,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LH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40.7%,心率增快反应可被阻断41.2% ,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阻断电刺激LH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电刺激大鼠Hb,动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无明显改变,在刺激电极同侧LH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Hb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63.2%,双侧LH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Hb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62.6%,单侧或双侧LH内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阻断电刺激Hb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本实验提示Hb与LH在调节心血管活动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以刺激“怒叫中枢”引起的叫反应作为痛反应指标,在麻醉猫上观察到侧脑室注射下丘脑激素(缩宫素、加压素和后叶素)对叫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些激素的作用,在清醒猫上进行类似的实验。在“怒叫中枢”及侧脑室分别植入刺激电极及注射套管。手术后10—15天,开始实验。用给药前的叫反应作为对照,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叫反应进行比较。在7只猫上进行的25次观察的结果表明:脑室注射这些激素对动物的叫反应和行为如怒、攻击、逃避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些动物在实验期间和实验后显得比较安静,甚至呈瞌睡状态。在这些激素中,缩宫素对叫反应的抑制作用出现早,作用强而持久,加压素的抑制作用除出现稍晚外,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均与缩宫素相似。后叶素作用出现虽早,但作用弱,持续时间也短。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对动物的叫反应及行为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下丘脑激素在清醒动物发挥的镇痛作用与急性实验相似,说明下丘脑视上核区域的镇痛效应很可能与这些激素的分泌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汪锦林  宋愉  朱文玉 《生理学报》1986,38(6):643-649
本工作用新生大鼠体外分离的胰岛,观察了前列腺素E_2(PGE_2)对四氧嘧啶降低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离体胰岛与14mM四氧嘧啶共同孵育15min,使随后由16.7mM 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的释放明显减少。(2)16.7mM 葡萄糖和2.8μM PGE_2与离体胰岛预孵育15min,可以明显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素释放的降低。PGE_2的这种预防作用在28nM—2.8μM 范围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cAMP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也可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素释放的减少,且茶碱与PGE_2 联合使用有相互加强效应。(4)Ca~(2 )整合剂EGTA对PGE_2 作用无明显影响,而细胞膜Ca~(2 )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则使PGE_2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PGE_2可以增强B细胞的抗损伤能力,PGE_2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内 cAMP水平及改变Ca~(2 )跨膜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