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自从 Chayen 用果胶酶分离植物细胞以来,接着 Cocking 使用纤维素酶从植物细胞分离原生质体的研究。植物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已经应用于细胞工程技术领域。但是在植物细胞培养和植物学教学工作中,通常需要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一定数量活的  相似文献   

2.
A.C.Cassells和D.H.Hurley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方法,预测从一块植物原料中分离的原生质体能否在体外隔离和培养条件下存活.该技术将使研究者们避免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分离那些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能存活的原生质体. 利用市售的测量设备,Cassells和Hurley已经测定了植物组织的叶绿素荧光鉴定法中与原生质体的能力相关联的变化,这些原生质体是从那些在离体条件下能够存活的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报导利用烟草叶中稳态(F_T)/荧光峰值(Fp)比率的变化,能够预测单独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简史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在植物学上指植物细胞通过质壁分离后 ,可以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后 ,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适当的培养方法 ,才能再生细胞壁 ,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 ,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和发育成苗 ,最终再生完整植株。其中 ,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始终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起源于植物单细胞培养方法。早在 190 2年 ,Haberlant通过实验就预言 :体外培养单个细胞可通过其分裂得到培养组织。直到 1954年 ,植物单细胞培…  相似文献   

5.
肖政  徐艳琴  罗念  周银 《广西植物》2020,40(4):576-582
植物原生质体是去除了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其具有细胞全能性,现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可以大大缩减实验周期,并有助于得到体内实验的实时检测数据。该文除了介绍植物原生质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外,还对国内外利用各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瞬时转化、亚细胞定位、细胞融合和大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等试验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植物原生质体还可用于基因表达模式的实时检测,并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受体细胞进行代谢物的体外生产。此外,还对当前该技术所面临的瓶颈进行了分析,为植物原生质体在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为技术的优化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植物原生质体就是除去细胞壁以后的裸露细胞。英国植物生理学家Cocking(1960)首先用酶解的方法降解番茄根尖的细胞壁,获得大量而完整的原生质体。植物原生质体可直接从植物各种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细胞中获得,也可以从培养细胞中获得。一般认为由叶肉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遗传性状较一致。而一般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培养在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及细胞的许多生理生化研究和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组织和细胞培养相比,松柏类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难度更  相似文献   

8.
秦明波  云月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6-27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换言之原生质体就是除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或是一个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植物原生质体由于失去细胞壁,更由于单个原生质体即包含一个物种的  相似文献   

9.
在极少伤害质膜和细胞质内含物的条件下,选择性地除去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释放出裸露然而完整的细胞(可称为原生质体),这种程序的建立可能是近二十年来植物生理学范畴中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植物原生质体结构上类似子动物细胞,因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植物原生质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原生质体作为理想的实验体系已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在植物育种及作物改良方面,也正引起植物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植物原生质体是被脱掉了细胞壁、仅有质膜包围、裸露而生活的植物细胞。质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例如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1.
植物防御反应与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脱壁酶分离原生质体操作过程中,植物细胞防御反应的发生及其对原生质体分离与早期阶段培养的影响;阐述了原生质作早期阶段培养的实质是遭受机械、生理损伤的植物细胞完成其自身修复的过程;并对改进原生质体培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近代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是从Power等人(1970)的工作开始的。如果把这十多年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不难看出它之所以能发展是基于植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两个试验途径的成就即:(1)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2)分离和操纵原生质体的技术。有了这些,才能使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细胞水平,能够在容器中用数以万计的细胞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寻求新的生物工程工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植物原生质体是迄今建立的较理想的生物工程实验系统,以往这方面的研究着眼点在于体细胞原生质体。最近几年,植物生殖系统中的原生质体开发和利用受到了日益关注,其中,植物精细胞的离体操作是当前植物生殖细胞工程高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已从十多种被子植物中分离出生活精细胞。  相似文献   

14.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的融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开始于动植物细胞,特别是Willin等报道了PEG有助于高等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以后,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动物细胞的融合。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融合和发育为研究细胞分化、膜结构与功能、定向育种等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原生质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细胞,仅有一层质模包裹着。通过两个原生质体的结合(joining)、或者一种原生质体与另一种细胞的任何成分的结合而获得遗传转化的一种工具,在植物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组织及原生质体培养951258大麻槿的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会,英]/Liu,D.…/Horts cience.一1994,29(7).一729[译伯DBA,1994,13(20),94-117182 由6种大麻槿栽培种开发了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方法。对于原生质体分离,水解酶最佳组合是用Cellulysin(1%w/v)和Macerase(1.5%w/v)在30℃、黑暗下消化24zb时。产量达到7.2 X 10。原生质俸/g叶组织。原生质体存活数为65"-'96%。不同的栽培种间原生质体产量略有不同,但生活力均在许可范围内。最初以10e原生质体/ml的密度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时,细胞分裂频率和植板率最高。开发了电融合法,以此…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一般都包被一层坚硬的细胞壁,除某些例外,细胞壁能阻止细胞质膜间的相互接触,因而细胞间不能融合。随着适用于溶解细胞壁的酶类的开发和无壁细胞(原生质体)的产生,现已能克服这一限制植物细胞融合的困难。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融为一体以创造新的体细胞杂种,这不仅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还为植物的遗传操纵提供了新方法,这在目前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现在已可以从一系列典型植物种和农作物种分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培养在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在原生质体培养研究中又取得重要进展,最近在国内外首次培养成功高粱、野生大豆和小米等一批完整再生植株。这一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工作的可喜进展,为进一步利用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操作和培育新品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植物原生质体,即除去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利用它可以导入外源遗传物质,开展细胞杂交等植物遗传和培育良种研究。国内外众多科学工作者,对重要禾本科和豆科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已引起很大重视。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组培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文中提出,培养基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一步发生细胞器重组或细胞重建,人工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使细胞壁强制性地降解后,植物原生质体失去细胞壁的包被后直接处于较酸性的环境中,可能会促使原生体出现酸性快速分裂.因此,植物细胞壁是控制植物细胞完成正常细胞周期的信号载体.  相似文献   

20.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初英国植物生理学家 Cocking首先用酶解方法降解细胞壁,获得了蕃茄根尖细胞的原生质体。由于酶解方法能获得遗传性状和生理性状较一致的原生质体群体,为从植物细胞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广泛采用。现用酶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