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硅酸盐培养基分离荚膜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生物学通报》1995,30(2):39-39
用硅酸盐培养基分离荚膜菌李宏(重庆教育学院生物系630067)细菌荚膜的观察是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的基本内容之一。实验中用于观察荚膜的菌种常为圆捣固氮菌,而圆褐固氮菌在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上较长时间培养后,荚膜特征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查阅有关资料后我们...  相似文献   

2.
细菌荚膜染色制片效果的好坏,和选用菌在培养中荚膜的形成量有关。经试验,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只有在含糖量高,含氮量低的培养基中,方能形成大量的荚膜。下面就培养基配方及染色等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京君  王梦洁 《生物学通报》2007,42(2):53-55,F0003
采用泥浆点滴法和土粒撒播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圆褐固氮菌,同时选用6种常用化学除草剂在无氮培养基平板上进行了对圆褐固氮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除草剂以及不同的浓度对圆褐固氮菌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正确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离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s)无荚膜变异株Aw的营养缺陷突变株和不固氮突变株以及Aw的噬菌体。以Aw菌株为给体,Aw的各种突变株为受体,通过噬菌体转导,证明圆褐固氮菌噬菌体AC-5.1是一株普遍性转导噬菌体。通过AC一5.1的转导,这些突变株都能成为原养型并恢复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5.
三亲交配方法分别将载有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呈组成型表达的nifAC的质粒pCK5和肺炎克氏杆菌(Kldosiella pneumoniae)含有nifAc和nifA—ntrc基因的质粒pcK3.pSZ36和pSZ23-CA导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m)C58/pGV3850,所得转移接合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相似。在10mmol/L,NH4+浓度下,Western blotting测出A.Tumefaciens C58/pGV3850(pCK5)有固氮酶合成,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恢复分别为73%.24%,11%和62%。这些结果表明,褐球固氨菌和肺炎克氏杆菌的固氮调节基因对土壤杆菌同氮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其中.褐球固氮菌nifAc的调节功能最强(73%),其次是肺炎克氏杆菌nifA和nrrC的融合子(62%),肺炎克氏杆菌nifAc的调节功能较弱(24%。11%)。  相似文献   

6.
自生固氮菌活化土壤无机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亮  杨宇虹  李倩  吴叶宽  黄建国 《生态学报》2013,33(7):2157-2164
以土壤为磷源,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5株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 sp.)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利用.结果表明,自生固氮菌能释放大量的氢离子,使液体培养基的pH大幅度降低,氢离子的浓度至少提高58倍以上.自生固氮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与数量因菌株不同而异,这些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草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其中均能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在接种自生固氮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土壤无机磷总量则显著降低.由于土壤是培养基磷的唯一来源,故自生固氮菌促进了土壤无机磷的溶解释放.相关分析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土壤无机磷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n=6),与液体培养基中的无机磷和全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 =-0.850*;r=-0.918**,n=6),说明自生固氮菌分泌的氢离子可能是溶解土壤无机磷的原因之一.接种自生固氮菌显著降低土壤钙磷,土壤中的铁磷、铝磷和闭蓄态磷的降幅因菌株不同而异,其原因可能与有机酸分泌的数量和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细菌荚膜染色方法孙迅,王宜磊,朱陶(山东省菏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274015)本文推荐一种用淀粉作为背景衬托基质的细菌荚膜染色法。该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实验教学常用菌株如圆褐固氮菌等的荚膜染色。荚膜染色无论在实验教学还是在细菌学鉴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四川攀枝花钒铁矿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高乙炔还原活性的固氮菌,经鉴定为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在Asby's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黄绿色荧光、还原乙炔。当培养基中加入1μM NaVO_3时,生长旺盛,产生深绿色荧光,具有乙炔还原活性。实验表明,该菌株含有第二固氮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分析三株固氮菌PGPR性状特征及其对中国青菜产量和土壤酶活的影响。【方法】氮(N)-修复(固氮)细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的施氮方式。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出了30株根际固氮细菌:11株来自小麦根际,16株来自中国青菜根际和3株来自莲花根际。基于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小麦、中国青菜和莲花等植物根际中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主要固氮细菌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从这30株固氮菌中筛选出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细菌,分别命名为P-4、W-7和L-3,它们的固氮酶活性不但高于对照组(圆褐固氮菌),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两种或三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W-7还具有溶解难溶磷的能力,中国青菜在接种菌株W-7和L-3后,其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改变了田间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接种了菌株P-4对植物的生长和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中国青菜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同时,菌株W-7和L-3具有促进植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分析三株固氮菌PGPR性状特征及其对中国青菜产量和土壤酶活的影响。【方法】氮(N)-修复(固氮)细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的施氮方式。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出了30株根际固氮细菌:11株来自小麦根际,16株来自中国青菜根际和3株来自莲花根际。基于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小麦、中国青菜和莲花等植物根际中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主要固氮细菌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从这30株固氮菌中筛选出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细菌,分别命名为P-4、W-7和L-3,它们的固氮酶活性不但高于对照组(圆褐固氮菌),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两种或三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W-7还具有溶解难溶磷的能力,中国青菜在接种菌株W-7和L-3后,其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改变了田间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接种了菌株P-4对植物的生长和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中国青菜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同时,菌株W-7和L-3具有促进植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切取沙打旺无菌苗下胚轴接入固体M5培养基(MS 0.2 mg/1生物素 1 mg/1泛酸钙 1 mg/1 2,4-D 0.7 mg/1 BA 0.2 mg/l NAA)上形成愈伤组织,选用褐绿相间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CM2培养基(M5 1.3 g/l“1640”)中振荡暗培养。每隔15天换一次液,经过4次换液,用400目网过滤得到大量单细胞。取出单细胞进行双层静止暗培养,每隔7—10天加一次液,一个半月形成小块愈伤组织。然后转入固体M5培养基中增殖,20天形成大块愈伤组织,再转入分化培养基MF2(M5去掉2,4-D)中,一个月左右分化出苗,将苗转入生根培养基,长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2.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黑莓(Rubus spp.)品种'Kiow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枝条暗处理时间、防褐化剂以及光照度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基本培养基(MS、1/2 MS、B5、1/2 B5、N6和1/2 N6)中,在MS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37.78%)、腋芽诱导率最高(67.89%)且生长状况良好;褐化程度与外植体的木质化程度及取材部位均有一定的关系,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褐化率最低(19.67%)、腋芽诱导率较高(91.89%)且生长状况良好;接种前进行一定时间的暗处理对外植体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枝条暗处理3 d,防褐化效果最佳;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防褐化剂对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添加3 000 mg·L-1活性炭或200 mg·L-1 VC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度与外植体褐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1 500 lx光照度下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15.66%)且腋芽诱导率和生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防止黑莓外植体褐化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15 ℃暗处理3 d后,消毒并接种在添加了3 000 mg·L-1活性炭或200 mg·L-1 VC的MS培养基(含20 g·L-1蔗糖、5.6 g·L-1琼脂及0.2 mg·L-1 6-BA,pH 5.8)上,置于光照度1 500 lx的条件下培养.  相似文献   

13.
赤毒病严重影响麦类的产量和人畜健康。苯骈咪唑类化合物多菌灵(以下简称BCM)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此药品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分离抗麦类赤霉病菌的放线菌菌株,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在筛选抗麦类赤霉病菌菌株时,发现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BCM,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此类工作尚未见报道。 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和培养基 1.放线菌: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采集111份土壤样品,用弹土法将土壤接种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固氮菌为例,厘清"99%难培养"的概念,定量评价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的比例。【方法】直接提取土壤中所有微生物DNA,同时,利用传统微生物富集技术获得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第一代和第二代菌体及其DNA,高通量测序nifH和16S rRNA基因,通过系统发育分类方法,明确固氮菌富集物的物种组成及可培养比例。【结果】文献分析表明,"99%难培养"并未有严格的定量实验证据,是"平板计数异常"的同义词,即采用显微计数法的微生物数量远高于平板计数法。针对典型旱作潮土中的固氮菌,微生物属水平的nifH基因分析发现,可培养固氮菌占比为(22.4±4.5)%–(28.4±6.3)%,而16SrRNA的结果为(31.6±3.4)%–(41.4±13)%。nifH基因分析发现土壤中固氮菌共67属,其中39属可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形成菌落,但仅有4属得到显著富集,固体培养基富集了Proteobacteria门Azotobacter属,相对丰度高达(98.2±0.94)%;而液体培养基极显著富集了Firmicutes门的Paenibacillus和Clostridium属,相对丰度高达(76.7±3.9)%和(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自玉米根表分离的一株根系联合固氮菌——肺炎克雷伯氏菌A_(0221)株,对其荚膜形成与菌体生长的时间关系,不同碳源及同种碳不同用量对荚膜形成的影响,有机氮与无机氮源不同用量对荚膜的影响,在碳氮源都丰富的情况下,磷、钙盐的用量对荚膜的影响作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玉米根际和土壤中分离具有高产吲哚乙酸较强的泌氨能力的巴西固氮螺菌。方法:分别通过半固体NFb培养基、CR培养基、LB培养基分离培养固氮菌株,并经过一系列菌落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测定等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10株固氮菌,并鉴定均为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其中菌株R7在甘油半固体培养基上能分泌约14mmol/L的氨,在添加了色氨酸的培养基中能够合成58.8μg/ml的吲哚-3-乙酸(IAA)。结论:成功筛选得到一株既高产吲哚乙酸又有较强的泌氨能力的巴西固氮螺菌。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脑膜炎球菌必须在含有天然动物蛋白(血液、血清、腹水及鸡蛋)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我们用黄豆代替动物蛋白用于脑膜炎球菌培养和鉴别,结果满意。培养基制备方法分离用培养基(黄豆—玉米淀粉抗菌素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g):胰胨6、胨6、牛肉膏3、氯化钠3、葡萄糖1、琼脂25、蒸馏水800ml,加热溶化。(2)玉米淀粉液:玉米淀粉3g(或玉米粉5g),用10ml蒸馏水拌成糊状,再用90ml煮沸的蒸馏水边倒边搅拌,微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氮素转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耕作方法影响土壤N素转化细菌的组成和数量.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固氮菌和厌氧固氮菌数量在铁茬处理土壤中较少,而在免耕与翻耕土壤中较多,免耕厌氧固氮菌数量明显地高于翻耕和铁茬,而铁茬最低,这种趋势特别在0~0.1m和0.1~0.2m土层中表现明显.土壤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表层土壤中较少,三种耕作方法相差较小,但在0.1~0.2m,0.2~0.3m土层中,翻耕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免耕和铁茬多,而铁茬最少.不同耕作方法间氨氧化细菌数量相差不明显,免耕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数量较高,动态变化趋势不规则.0~0.1m土层中免耕亚硝酸氧化细菌数量高于翻耕和铁茬,0.1~0.2m土层免耕与翻耕亚硝酸氧化菌数较多,而铁茬较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杨酸、萘乙酸及青霉素对大白桩菇、褐环粘盖牛肝菌及野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大白桩菇,水杨酸的致死浓度不大于1.94×10-4g/mL,培养基中浓度大于1.07×10-4g/mL抑制大白桩菇菌丝生长,浓度在(5.6×10-7)~(5.6×10-5)g/mL范围内能够促进菌丝生长,浓度小于5.6×10-8g/mL则没有明显影响。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培养基中水杨酸浓度大于4.76×10-6g/mL有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致死浓度不大于1.90×10-4g/mL。培养基中水杨酸浓度在大于5.6×10-6g/mL条件下对野蘑菇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养基中萘乙酸浓度在0.056 6~2.264 mg/L范围内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萘乙酸浓度在0.95~4.75、0.056 6~1.132 mg/L范围内分别对褐环粘盖牛肝菌、野蘑菇菌丝生长基本无影响。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在(4.57×10-7)~(4.57×10-3)g/mL范围内对褐环粘盖牛肝菌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较低时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起促进作用,浓度大于1.88×10-3g/mL时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而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在(1.88×10-7)~(1.88×10-3)g/mL范围内对野蘑菇菌丝生长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枯枝牡丹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植物名称:枯枝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材料类别:(1)采用盐城卞仓的枯枝牡丹植株的腋芽,于消毒后剥取长约2—3mm的茎尖。(2)将枯枝牡丹种子无菌萌发后,切取上胚轴,长约3mm。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腋芽茎尖的诱导培养基.附加BA2mg/L(单位下同),NAA0.2,LH500,蔗糖50g,琼脂粉5g;(2)胚轴的诱导培养基:附加BA2,NAA0.2,LH500,蔗糖80g,琼脂粉5g;(3)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AA1,IBA1,蔗糖20g,琼脂粉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