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智敏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1-32
人类的体细胞共有 4 6条染色体 ,其中 2 2对为男女两性共有的 ,为常染色体。另一对即为性染色体 ,所谓的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人类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 ,而且在精卵结合的一刹那间就决定了胎儿是男还是女。男性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变为 4个精子 ,其中 2个 X型精子、2个 Y型精子。而女性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变为 1个卵子和3个极体。所以女性只提供 1种类型卵子 (含 1个 X染色体 ) ,而男性提供两种类型的精子。若卵子与 X型精子结合 ,即形成 XX型合子 ,以后就发育为女性 ;如与 Y型精子结合 ,则发育…  相似文献   

2.
性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上可以识别而带有决定性别基因的染色体。在动物界普遍存在,植物界则较为少见。在藻类植物中,仅在一种欧非囊根藻(Saccorhiza polyschides) 中观察到形态上可区分的X染色体。该植物的雌配子体中的染色体大小一般为0.4—2.6微米,但其中有一个长达4—6微米的大染色体,而在雄配子体中则看不到该染色体,因而认为这个大染色体是X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类型和性染色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已发现异形性染色体两栖动物中,大部分物种Y或W染色体大于其对应的X或Z染色体,少数物种具有高度分化的Y或W染色体。同时两栖动物类群内基因组大小差异大,性染色体间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高频转换、偶然重组和染色体重排可能是两栖动物性染色体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机制。本综述通过对两栖动物性染色体进化的深入探讨,揭示其遗传性别决定的机理,有助于对两栖动物性别人工调控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1923年,潘特(Painter)首先提出人类的性别,决定于X和Y两种不同的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人类的卵一律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有一组常染色体);而精子却分为二类:一类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一类含有一个Y染色体(此二类精子也都另有一组常染色体)。卵与X精子受精,形成XX合子,则发育为女性,若与Y精子受精,形成XY合子,则发育为男性。潘特所提出的有关人类的性别决定方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不过,他所提出的人类染色体数目是48的  相似文献   

5.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也称"同型染色体".它是指细胞内形态、大小和结构都相同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根据此定义,人类的X和Y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虽然它们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都与控制人的性别有关,但两者的形态、大小、结构相差很大.X和Y染色体既然不是同源染色体,那么在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能否配对呢?如果不能配对的话,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何又能分开,X染色体到一个细胞,Y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性别决定     
雌雄性别是生物的一对差异明显的性状,受遗传物质所控制。性染色体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染色体,其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其余的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常染色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似,是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每对同源染  相似文献   

7.
家隅蛛的染色体(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珍  梁宁 《蛛形学报》1996,5(2):141-144
报告家隅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家隅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为43,雌体为46。性别决定机制是X_1X_2X_3O型。3个(对)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小的和次最小的。所有染色体几乎都是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一结论被对其C-显带标本的分析所证实。6~#~14~#染色体长臂末端有明显的结构异染色质。G-显带标本中,获得了清晰的带纹。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X精子和Y精子的DNA含量差别为基础的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方法。目前,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的速度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已提高了30多倍,以3000个/秒的常规速度分离X精子或Y精子的准确率可达到85%~90%。迄今,用分离精子人工授精已产下了数万头的动物后代,而分离人的精子也开始应用到了避免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的生殖医学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余红卫 《动物学杂志》2010,45(6):101-10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国绿螂(Glaucomya 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字型。细胞核呈长圆柱形,没有核前窝,具有核后窝。中段由4个线粒体环绕中心粒而成。尾部细长,为典型的"9+2"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双壳类精子形态结构的种属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仪原理及其在奶牛性别控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仪分离得到的定性奶牛精子,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或其他相关技术已经生产出许多预知性别的后代奶牛。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的原理是基于携带有X或Y性染色体精子的DNA含量不同。高性能的流式细胞仪可以达到每小时分离1.5~2×108个精子,并且准确率可达到90%。该项技术的应用使得奶牛的人工授精和低温保存技术更为便利,并且该项技术也可以用于其他养殖动物X、Y精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小麂、黑麂、赤麂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工作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小麂(Muntiacus reeuesi)、黑麂(M.crinifrons)和赤麂(M.muntjak)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yna ptonemal complex,SC)进行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SC的平均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同有丝分裂细胞相应染色体的数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SC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绘制了三种麂的SC组型图。雄性黑麂减数分裂前期形成一个复杂的易位多价体,意味着其核型的演化过程涉及两次染色体易位和一次臂间倒位。 2.在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同常染色体的有明显差异,如性染色体嗜银性较强,配对延迟等。XY的配对起始于早粗线期,在中粗线期,Y的全长均同X配对;XY-SC开始解体于晚粗线期。 3.在粗线期,X染色体未配对区域出现自身折叠,形成“发夹”状结构。这种“发夹”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在性染色体的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通过不对称易位得到的重复片段在减数分裂前期同源配对的一种细胞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双翅目,无缝组,食蚜蝇科麻眼尾蛆蝇成熟精子的超微构造。麻眼尾蛆蝇的精子与果蝇的精子基本相似,呈线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全长500—600微米。头部呈圆锥型,前端为单层结构的顶体,呈楔形插到核的侧面与核拼接。精子的尾部在头的后方,前粗后细,长500余微米。精子尾部内的微管排列为9+9+2的典型昆虫型。头部与尾部相接之处称为颈部,组合情况颇为复杂。本种精子尾的轴丝不直接与核相接,而是轴丝串联着基体(中心粒衍生物)隔着一层中心粒侧体与核相接。这种间接连接现象在果蝇未成熟的精子中可以见到,当精子成熟时中心粒侧体即行消失,核就直接与串联着基体的轴丝直接相接。麻眼尾蛆蝇成熟精子具有其他蝇类未成熟精子的性状,故可认为麻眼尾蛆蝇在蝇类系统发生中的地位较原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耳鲍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全长 41.6 μm.精子头部长 1.8 μm,头部由顶体、顶体下腔和细胞核组成,顶体电子密度比较均匀,呈圆锥形,长 0.6 μm,基部宽度为 0.65 μm,占头部长的 1/3;顶体下腔长 0.03 μm,宽为 0.65 μm,腔中含有中等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圆棒状,长 1.17 μm,核中部的宽度为 1.0 μm.精子中段较短,长 0.51 μm,宽 1.2 μm,主要由 5 个线粒体包围一对中心粒构成.尾部是一根鞭毛,从前到后逐渐变细,鞭毛是由细胞质膜包被的轴丝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 2"微管结构,即轴丝是由两个中心微管及均匀分布在中心微管周围的 9 对双联体微管组成.因此,耳鲍与其它鲍类精子的基本结构相似,形态结构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耳鲍精子的头部似圆锥形,长 1.8 μm,是目前已研究的鲍类中头部最短的种类;二是耳鲍精子顶体长比其基部宽要小,顶体电子密度比较均匀,顶体与核的电子密度差异不明显;三是耳鲍精子中段线粒体的数量为 5 个,没有发现 6 个线粒体现象的存在[动物学报 53(3):552-556,2007].  相似文献   

14.
星豹蛛Pardosa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_1X_2O型。X_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_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5.
五种蝽科昆虫的细胞分类学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5种中国蝽科昆虫的核型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并采用核型分析软件对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驼蝽Brachycerocoris camalus Costa、滴蝽Dybowskyia reticulata(Dallas)和红玉蝽Hoplistodera pulchra Yang3个种的染色体组成均为2n(♂)=14,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减数分裂行为比较一致,但在中期-Ⅰ时,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排列方式各不相同,可为蝽科昆虫的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提供有用的证据。二星蝽Eysarcoris guttiger(Thunberg)的染色体组成为2n(♂)=15,具有X1X2Y性别决定机制,进一步证明了在半翅目昆虫的性染色体进化中碎片化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黑斑二星蝽Eysarcoris fabricii(Kirkaldy)的染色体组成为2n(♂)=16,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后2种的核型结果,可为二星蝽属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10-616
本文研究了天牛科3亚科9族20种的染色体核型。在所研究的20种天牛核型中,染色体以10对为主,其性染色体决定机制以Xyp为主。这种性别决定机制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形式。Xyp,是大X染色体和小y染色体形成的降落伞状(parachute-like)的二价体。在细胞减数分裂中,雄性细胞呈现单倍体数目。研究发现,20种染色体中1/2种类其雄性单倍体数目为10,并且由Xyp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机制。生物活细胞在24 h内均能制作成核型玻片。由于不同生物种类间的核型差异显著,本文对应用核型检测方法检测和鉴定有害生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害鼠的5个种以及种内有明显变异的群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从染色体组型的角度探讨这些动物的分类地位。在本项研究的3个属的动物中,Y染色体均为末端着丝粒染色体,说明这些动物的Y染色体具有同源性,是科内动物的共同特征。 Mus和Bandicota两个属中2n、NF和常、X染色体形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基本证实了目前主要根据形态学所确定的这两个属的分类系统。但Rattus属中各种动物的NF及X染色体形态有差异。小家鼠与小田鼠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更可能是不同的亚种。黑型褐家型与褐型褐家鼠的核型有明显差异,很可能分化为不同的种。黄毛鼠与褐家鼠(褐型)的核型相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星豹蛛Pardos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震玲  王秀珍 《蛛形学报》1996,5(2):145-148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1X2O型,X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9.
用C-带和涂染技术检测棕色田鼠Y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 带技术和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探针检测棕色田鼠的Y染色体 ,结果如下 :棕色田鼠雄性个体C 带中期分裂相中 ,X性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在着丝粒处存在着强烈的C阳性带 ,而且在短臂的中间也有一条C阳性带 ,但是没有发现深染的Y染色体。用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探针涂染棕色田鼠的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 ,以小鼠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作为对照。涂染结果表明 :棕色田鼠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和间期核涂染信号检出率分别为 0 - 2 %和 3% - 5 % ,两者均呈阴性反应 ,而对照都呈阳性反应。根据实验结果 ,作者认为在棕色田鼠的Y染色体上及整个基因组DNA中不存在小鼠整条Y染色体特异DNA的同源序列 ,其Y染色体上可能没有决定雄性性别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研究X射线对东亚飞蝗精母细胞成熟分裂和精子分化扰乱的结果。 当蝗蝻进入五龄后12-24小时,用X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200,500,1000和1500伦。在照射后4—7天取睾丸作涂片,用佛来明氏和 FAA液固定,海登韩氏苏木精或孚尔根反应染色。有时也用相差显微镜对细胞作活体观察。 X射线对飞蝗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扰乱主要在引起染色体桥和染色体碎片;在大剂量照射后甚至使染色体粘着成团,阻碍了细胞分裂,或由于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分布散乱。 由精母细胞畸形分裂所产生的精子细胞带有许多染色体碎片,这些碎片中形体较大者形成各种大小的微核。 X射线对精子分化的扰乱在于产生各种畸形精子。在精子变态过程中,常见的变化有精子头部(胞核)后端分叉以及由第二次成熟分裂时子核不离开结果而形成的双头精子。 上述的染色体桥和碎片,微核及畸形精子——它们的数量都和照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作者曾用统计学方法作了分析,计算出经验公式,并分别作了配线。这些曲线都是属于指数型的,作者对它们的意义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