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埋植裉黑激素对貂,貉促进毛皮生长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自然条件下,利用MLT,人工埋植标准色淘汰成年雌貂、貉和幼龄雄貂,设做试验群。埋植期各在6月初和6月末,使用剂量为貂10mg、貉30mg。同时设对照群,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手段,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2.
间种蔬菜对甘蔗地生态环境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 4 5 33× 10 6ha[1] ,甘蔗的前期生长比较缓慢 ,行间有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到6月下旬~ 7月上旬才进入迅速生长期并逐渐封行。有研究表明 ,在甘蔗园间种玉米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 ,而合理间种豆科作物 (黄豆和花生 )不仅不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发育 ,还可以增加甘蔗的产量[4 ,6] 。但间种作物对甘蔗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未见报道 ,我们于 1997- 1999年在桂西北开展了甘蔗园间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作物的试验 ,并对间种甘蔗园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以欧美杨(Populus canadensis)南杨1号和南杨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生长、细胞超微形态结构和离子分配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低盐(75mmol·L^–1NaCl)胁迫对南杨1号生长的抑制显著高于南杨2号;高盐(150mmol·L^–1NaCl)胁迫对2种品系生长的抑制则差异不显著。低盐胁迫下,南杨1号叶片细胞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南杨2号;南杨2号根中所有细胞,新生枝条表皮、皮层及木质部细胞,叶片上表皮、栅栏和海绵组织细胞均维持较低的Na+含量,同时叶片栅栏和海绵组织细胞维持较高的Mg2+含量,从而表现为向枝条和叶片的Na+流量显著偏低。维持细胞内的离子稳态可能是南杨2号耐盐性高于南杨1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念珠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念珠藻的生长周期、固氮特性、生长条件等生长特性.得出本实验念珠藻可以固氮;磷能有效制约其生长;需要长时间的光照等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麦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稳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作物生产中,不但要高产,稳产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作物种植者处在易变多样的环境中。生产实践证明,在易变多样的生态系统中,靠单一基因型作物种群来达到既高产又稳产的目的是很困难的。根据生物多样性稳态学原理可知,若将同种作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纯系品种或品系按一定的比例组成混合种群,肯定能够提高作物群体产量的稳产性。有关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稳产效应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但大多为抗病稳产方面的研究,有关其它逆境方面的稳产效应研究报道较少。1989~1993年我们利用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山东省鲁北地区的盐碱土地上…  相似文献   

6.
蚧镰孢菌孢子萌发及产孢的最适温度是 2 8℃ ,菌生长的适温是 2 4℃~ 2 6℃。孢子萌发受 pH值影响较小 ,菌生长以 pH6.5~ 8.5为最适 ,而 pH8.5时产孢最多。菌的生长也可以调节培养液的pH值 ,使其达到最适生长的 pH范围。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及产孢也有一定影响。蚧镰孢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 ,也能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 ,但生长很差。Ca2 、Fe2 等金属离子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叶酸等维生素的加入可使产孢量增加 ,而维生素的作用更明显。该菌的产孢高峰期一般在 2 1天左右 ,而且在相同条件下 ,接种量越大 ,产生最大量孢子所需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7.
PaGLK基因银中杨抑制表达株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呈现黄色(命名为金叶银中杨),以转PaGLK基因的银中杨为材料,测定其叶色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分析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转PaGLK基因的银中杨使叶片颜色发生改变,抑制表达株系整个生长期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WT(P<0.05),叶色亮度显著高于WT(P<0.05),并且在生长发育期叶片一直呈现深黄绿色。抑制表达株系中的Y2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量(GD)高于对照株系,苗期株高不受影响。而过表达转基因银中杨的当年高生长都显著低于对照株系 (P<0.05),其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量均值(GD)也低于对照株系,其均值为对照株系的22.19%。PaGLK抑制表达株系在城市园林绿化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生产是群体系统的生产 ,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作物群体生产系统 ,才能获得高额高效的经济产量。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优化群体结构系统 ,作物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实 ,作物优化群体结构系统的建立途径有多种 ,其中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构建利用 ,我们认为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并进行了研究。本文为我们过去多年对作物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研究结果[1~ 8,15] 和对几个问题的讨论 ,供有关者参考。1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生态效应研究资料表明 ,作物种内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生态效应表现在 :①通过多环境、多年份、大面积稳定均…  相似文献   

9.
不同居群盾叶薯蓣生长、叶形态及皂苷元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引自湖北武当山、湖南南部和西北部的12个居群盾叶薯蓣的生长状况及叶形、叶色、叶长、叶宽、叶基、叶张角等12个形态指标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分析,并测定了各居群的叶和块茎中的皂苷元含量。结果表明:1)在置信水平λ=8.0340时,11个居群可划分成2大类型:①长叶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片长度大于宽度,中裂片相对较长;②宽叶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片宽度大于长度,中裂片相对较短;2)不同居群盾叶薯蓣花序数、叶片总数、开花时间、花期长短、茎干重、叶干重等存在显著的差异;3)不同居群皂苷元含量差异也较显著,居群块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达3.98%(3号)、最低(7号)仅0.33%,而居群叶中约莫皂苷元含量最高达4.27%(4号)、最低(2号)为0.98%。  相似文献   

10.
有关鱼类耳石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多个研究层面上深入开展,但年龄与生长至今仍然是鱼类耳石研究的主要方面。本文分别从耳石的年轮、日轮和重量方面,介绍了当前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我们认为,对耳石日轮的研究仍将会是耳石研究的重要方向;相关研究将会逐渐由个体尺度向种群尺度发展,并可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量量热法研究酸奶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及最佳生长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酸奶菌种保加利亚孔杆菌、嗜热链球菌及二者混合菌在乳中生长的热谱图曲线,确定了各菌种及混合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计算出了各菌种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常数。用计算机拟合k-T方程,求出各菌种的最佳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