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Y抗原是由Y染色体编码的、雄性动物 特有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利 用抗H-Y杭体可以鉴别或杀伤早期的雄性胚 胎,从而达到控制动物性别的目的。但是,用常 规方法获得的H-Y抗体,产量很低,效价不高, 无法大量应用。为此,我们采用单克隆抗体技 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分析H-Y噬菌体Fab抗体特异性,筛选用于抗体亲和力提高的H-Y噬菌体Fab抗体阳性克隆.方法 以从噬菌体Fab抗体库中筛选到具有雄性特异性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A6、A8、E6为基础,通过C57BL/6鼠脾细胞为抗原的ELISA分析3株阳性克隆的特异性,镜下观察亲和力较好的A8阳性克隆ELISA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该克隆的抗体基因可变区序列和结构.结果 ELISA分析显示3株阳性克隆具有雄性特异性,其中A8阳性克隆具备较好的雄性特异性.A8克隆具有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结构,其重链、轻链可变区分别属于VHI和VκIV基因家族.结论 A8阳性克隆可用于后续的导向筛选和抗体基因改造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鼠源性抗雄性特异性抗原噬菌体Fab抗体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获得抗雄性特异性抗原的噬菌体Fab抗体,首次采用雄鼠脾细胞对鼠源性抗雄性特异性抗原噬菌体Fab抗体库进行3轮亲和富集和2轮雌鼠脾细胞吸附,对筛选后特异性噬菌体Fab抗体进行ELISA分析,重组率鉴定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5次筛选后的15个菌落中有9个能产生抗雄性特异性抗原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噬菌体Fab抗体的基因重组率为60%,E5克隆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序列分别属于VH1和VκⅣ基因家族,这为挑选出高亲和力的抗雄性特异性抗原噬菌体Fab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将推进雄性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研究进程,并为性别控制研究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Balb/c、C57和昆明鼠的消化道不同部位以人精子抗原免疫后,取其脾、肠系膜淋巴结、Peyer氏淋巴小结及子宫或附睾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培养。以ELISA法测定了这些部位的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以及免疫小鼠肠道冲洗液和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结果提示,Balb/c和昆明鼠抗精子免疫反应较强,而且雌性强于雄性。免疫部位以小肠及Peyer氏淋巴小结内注射的免疫效果较好,不仅可引起消化道局部免疫反应,而且子宫、附睾等生殖道组织也有淋巴细胞分泌抗精子抗体。  相似文献   

5.
天花粉蛋白是中药天花粉的有效引产成份,在应用中它偶尔也引起过敏反应。我们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一株分泌抗天花粉蛋白特异性Ig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在实验中,二次免疫的C57 BL/6 J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分别被用来同NSI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虽然在融合前动物血清IgE抗体效价仅为40~160 PCA滴度,但用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进行的4次融合都产生了IgE杂交瘤。阳性率为1.0-6.7%。对比之下,用脾细胞进行的另外两次融合却没有观察到IgE杂交瘤产生,统计结果说明差异显著(P<0.05)。该IgE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发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56℃热处理2小时能使该抗体诱导PCA反应的能力完全丧失,然而却不影响其结合抗原的能力。对该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的鉴定表明,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精制天花粉蛋白和结晶天花粉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同基因脾细胞和抗原在体外不断再刺激天花粉蛋白免疫过的C57BL/6J小鼠的T淋巴细胞,能刺激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在体外增殖并长期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增殖是依赖于同基因脾细胞的再刺激,C57BL/6J(H一2~b),B 10 ScSn(H-2~b)和129(H-2~b)小鼠的脾细胞都能引起它们明显的增殖,但对C3H/He(H-2~K)和Balb/c(H-2~b)小鼠的脾细胞很弱,说明识别的可能是H-2~b抗原。应用未经免疫的C 57 BL/6 J小鼠的脾和淋巴结T淋巴细胞,采用同样的体外刺激方法,未能引起它们对同基因脾细胞的增殖。从而提示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的一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在无外来抗原刺激时,它们可能是处于静止或不激活状态;在外来抗原诱发免疫过程中,它们也随了抗原特异的淋巴细胞一同被激活,并可能起调节作用。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主要经过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的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疾病。在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中,是一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病毒,必须进行定期监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实验动物质量。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鼠进行血清病毒抗体监测。实验动物计有昆明种、BALB/C、C3H、C57BL/G、615和NIH小鼠,均来源于成渝两地医学单位,开放环境中饲养;自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抗原细胞片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羊抗兔免疫血清由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羊抗鼠IgG荧光抗体购自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批号8901);…  相似文献   

8.
周蕊  缪德强 《四川动物》1989,8(1):34-35
检测血吸虫抗原较之检测虫体的明显优点是可准确地估计虫荷以及判断是否活动性感染,有助于了解化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已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报道。使用高效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望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本文对单克隆抗体(McAb)I-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了初步探讨。有关本法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和病人血中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情况将另文报道。材料与方法McAb制备: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后获得3株分泌抗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海藻糖磷酸磷酸酶(TPP)诱导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方法 差速离心分离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卡介苗(BCG)的各细胞组分,通过Western杂交检测抗原TPP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BCG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分别用5×10~6CFU的BCG和50μg的TPP蛋白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TPP的IgG1和IgG2a抗体效价。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体外抗原刺激,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结果 TPP亚细胞定位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BCG的胞壁和细胞膜组分。TPP蛋白免疫后小鼠产生的TPP特异性IgG1和IgG2a抗体效价明显高于BCG免疫小鼠,并且IgG2a的抗体效价高于IgG1。体外抗原刺激TPP蛋白和BCG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都能诱导较高的IFN-γ分泌。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蛋白TPP能诱导小鼠Ⅰ型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作为抗结核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放射免疫沉淀自显影技术,对流感病毒 A/洛阳/3/57(H_1N_1)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工作。用流感病毒免疫 BALB/C 小鼠的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R/o)融合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此抗体经血凝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证明是对血凝素特异的。用蛋白 A—琼脂糖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后,再与~(35)S 标记的病毒抗原结合,解析后,进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后,图谱呈现二条主带与 HA_1、HA_2的位置相符,即证明此单克隆抗体是对血凝素特异的。本文还就蛋白 A—琼脂糖对 IgG 的特异性结合及避免杂抗原带的出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5年Kohler和Milsbein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动物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系,并能分泌与免疫抗原相应抗体之后,它已成为许多领域中比较理想的工具。白喉毒素是一个最早被发现的细菌性毒素  相似文献   

12.
小鼠对天花粉蛋白体内及体外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57 BL/6 J小鼠在应用弗氏全佐剂或铝矾为佐剂结合天花粉蛋白免疫后都能引起抗原特异的IgE类抗体的反应以及其它Ig类抗体的反应;IgE的滴度和总的抗天花粉蛋白抗体的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IgE类上升得较IgG等类抗体为慢,但上升的速度要快。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分泌抗体的动态变化也和血清并不完全一致。天花粉蛋白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抗原特异的增殖反应和ConA反应。这抑制并不限于增殖过程的启动。补充外源性的IL-2也不能消除这抑制作用。天花粉蛋白加热变性后丧失了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毒性,并能引起经未变性天花粉蛋白体内致敏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明显增殖。应用微量的天花粉蛋白为抗原,以及少量的无凝集素的conA条件培液等能在体外诱发致敏的B淋巴细胞产生二次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3.
用H—Y抗体在宫内处理植入前鼠胚对后代性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鹤 《动物学研究》1992,13(2):173-176
本文以C57BL/6J鼠分2组进行实验。实验组45鼠,对照组20鼠,与同品系雄鼠交配后,在3日龄胚期,通过腹部手术对实验组雌鼠每侧子宫腔内注入未稀释的H-Y抗血清与豚鼠补体(二者以1:2混合)3μl。抗血清是由C57BL/6L雌鼠用同品系雄鼠的脾细胞以2.5×10~7个/只的剂量,每周免疫一次,共免疫7次后制备。对照组的处理操作与实验组相同,但每侧子宫腔内仅注入补体3μl,未注入抗体。实验组中有42只产仔247只(每窝平均6只),雌雄比为2.7(180/67)雌性占73%;对照组20只均产仔共163只(每窝平均8只),雌雄比为0.92(78/85),雌性仔鼠占48%。实验组雌性仔鼠百分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据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很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4.
用炭疽保护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融合剂为PEG1000。用放射免疫方法筛选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经有限稀释法及再克隆选择单克隆细胞,获4株能产生抗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染色体组型分析,证明是杂交细胞。体外连续培养8个月,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抗体。其中,C17杂交细胞株,从它冰冻保存的第20代细胞复苏后,又传30多代,并接种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用正向间接血凝法测定其培养上清液及腹水,抗体滴度分别为1:256~512,1:4,096~6,144。  相似文献   

15.
人心肌肌钙蛋白Ⅰ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为抗原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及兔源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的特性。方法:以纯化的重组人cTnⅠ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鼠脾细胞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得能够稳定分泌抗cTnⅠ的McAb阳性克隆,并利用体内诱生法大规模制备McAb,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体;兔多抗制备以cTnⅠ为抗原常规免疫后取其血清;用间接ELISA和Western印迹鉴定抗体的性质。结果:经ELISA鉴定,筛选出5株能分泌cTnⅠ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即C5B2、C5B3、C5B4、C5B1、B1A6,效价最高的B1A6株分泌的McAb为IgG3型,纯化后效价为1∶10000,亲和常数为1.08×10-9mol/L,Western印迹鉴定表明cTnⅠMcAb有良好的特异性;兔多抗纯化后的效价为1∶8000。结论:制备了具有良好特性的cTnⅠMcAb和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6.
表达轮状病毒SA11株Vp4的抗原表位诱导病毒中和抗体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昆虫病毒Flockhousevirus(FHV)外壳蛋白为载体的外源抗原表位表达系统(FHV-RNA2载体系统).在重组杆状病毒和重组pET系统中构建和表达了SA11Vp4胰酶切割位点两侧和重叠切割位点3个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抗原表位A,aa223~242;抗原表位B,aa243~262;抗原表位C,aa234~251),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抗原表位能诱导动物产生抗同源氨基酸序列的抗体和抗同源病毒(SA11)感染性的血清中和抗体。研究结果提示:RVVp4胰酶切割位点区氨基酸序列除了具有胰酶切割增强病毒感染力外,还具有诱导动物机体产生血清中和抗体的能力,是RV重组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研究中重要的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7.
<正>用杂交瘤技术可产生具有所期望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在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对抗原变化(分化抗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工具。用小鼠脾细胞免疫大鼠后,偶然产生了这种类型的杂交瘤抗体,这种途径的可行性是明显的。血清学研究证明:能识别在早期鼠胚胎表达阶段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嵌合体水平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接种CT26大肠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l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l、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另设5只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为监测组,用来作嵌合体的分析,观察各组GVHD的情况。结果:经化疗预处理的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于移植3周后达完全供者植入,于移植后第10天左右出现纳差、倦怠、步态不稳、脱毛、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GVHD的症状。结论:化疗预处理联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CT26大肠癌细胞产生GVT效应,并伴随着GVHD及嵌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C17细胞所分泌的抗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固相放射免疫、放射性双扩散及硝酸纤维膜印迹实验,鉴定为阳性,能与此抗原特异地结合。经Protein A-SepharoseCL-4B分离提纯此抗体,再用兔抗鼠标准血清鉴定,其亚型为IgM。将此单克隆抗体偶联到Sepharose 4B上,将炭疽抗原过柱,然后把洗脱液进行电泳分析,证明C17分泌的抗体特异地针对炭疽保护性抗原中分子量为19,000道尔顿的组分。  相似文献   

20.
利用DEAE 离子交换和ATP 亲和层析法从热休克的大鼠肝脏中分离纯化了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用它做抗原免疫小鼠 ,通过分离脾淋巴细胞和细胞融合技术 ,得到了杂交瘤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了阳性克隆 ;经过多次亚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及分离纯化 ,得到了抗HSP70的单克隆抗体。用此一抗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C6 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中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