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壳动物中的桡足类,是淡水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中,可常年形成优势种群,生物量也相当大,所以它是淡水养殖鱼类的重要饵料。中剑水蚤和温剑水蚤属中的一些肉食性种类,是人体、家畜、家禽和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又可噬食鱼卵和侵害鱼苗,所以,桡足类与鱼类养殖和畜牧业都有密切关系。四川桡足类的研究,解放前仅由布雷姆(Brehm1923)报道了广东和四川的桡足类10种。1943年胡荣祖在重庆北碚及其附近水域采集了一些桡足类标木,经鉴定有8种。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四川省桡足类的研究仍然不多。1975年宋大祥等报道了…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桡足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云南省的桡足类区系,迄今只有Brehm(1921,1923,1930)报导了昆明滇池,大理洱海和丽江等地的桡足类9种Chappuis(1936)报导了云南Yungning附近的猛水蚤3种。张玺与易伯鲁(1945)曾记载了昆明滇池的桡足类21种。萧之的(1950)曾叙述了大理洱海的桡足类5种。至于本省其他地区的桡足类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3.
庄平  罗刚  张涛  章龙珍  刘健  冯广朋  侯俊利 《生态学报》2010,30(20):5544-5554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模式生物,采用生化测定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酸化胁迫对桡足类体内抗氧化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脂质过氧化(LPO)]、幼体发育时间、世代发育时间和产后代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可显著诱导桡足类的抗氧化性酶(SOD和CAT)的活性,而GST活性不受酸化影响,同时酸化可显著提高桡足类的LPO水平,可见该桡足类可通过SOD和CAT活性的提高来抵抗酸化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另外,酸化显著缩短桡足类的幼体发育时间和世代发育时间,并显著抑制其产后代数,提示酸化可以影响海洋桡足类的种群补充和动态;酸化引起该桡足类氧化胁迫的出现,继而对细胞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造成氧化损伤,最终影响到该动物的个体水平和种群动态(如缩短发育时间和抑制繁殖力)。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淡水桡足类哲水蚤目8个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尹文英、陈燕新等同志曾于1961年7月和10月间,先后两次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县新滘村代采桡足类定性水样十余瓶,同年12月我们又亲自去珠江三角洲以及西江沿岸各地采集,1962年秋季和1963年春、秋两季本所又相继去三角洲各地作了广泛的调查,迄今已累积了大量材料,经分析研究,在桡足类的哲水蚤目(Order  相似文献   

6.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2002年对南亚热带三座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公平水库和飞来峡水库敞水区桡足类进行了定性定量采样.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共检出桡足类4科10属14种,其中8种哲水蚤,5种剑水蚤和1种猛水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水库的我国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广布性种类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哲水蚤种类,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 opsboping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剑水蚤种类.水库的流域面积、滞留时间、鱼类捕食和营养状态是影响水库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与水库流域面积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库营养水平的升高,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大型哲水蚤的优势度降低,而剑水蚤和桡足类幼体的优势度上升.水力滞留时间很短是引起飞来峡水库桡足类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水库捕食性鱼类对甲壳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对桡足类种类影响较小,对桡足类成体密度影响较大.由于地区差异和鱼类捕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桡足类种类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桡足类数量分布与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年枯水期(2~3月份)、丰水期(8月份)、2000年枯水期(2~3月份)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桡足类采样调查,研究了长江河口桡足类的数量分布与变动.结果表明:1999年枯水期,桡足类在整个长江河口区的平均数量相对不大,为76ind/m3,但却占同期浮游动物平均数量的95.61%;1999年丰水期桡足类平均数量为254ind/m3,占同期浮游动物平均数量的84.29%;2000年枯水期桡足类平均数量为97ind/m3,占同期浮游动物总数量的84.46%.从优势度看,1999、2000年枯水期主要优势种为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1999年丰水期主要优势种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则在枯、丰水期均为优势种.从种类数看,桡点类在1999年、2000年枯水期均为14种,1999年丰水期为枯水期的近2倍,达25种.对于长江河口主要桡足类而言,华哲水蚤的季节变化明显,适宜生活在盐度较低水域.虫肢歪水蚤数量年际变化较大,其适盐范围比华哲水蚤较宽、较高.真刺唇角水蚤的适盐范围与虫肢歪水蚤相似且更高一些,但该种在枯水期数量较少,丰水期数量较多,变化显著,更适宜在较高温时生长.火腿许水蚤适盐范围宽,能适应很大范围盐度变化,枯水期数量少,丰水期数量大,较高温度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目刺网于2017年9—11月在江苏典型水域长江南京段、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及淮河江苏段采集湖鲚样品。通过胃含物鉴定以及测定摄食率、平均饱满指数、食物选择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水域湖鲚的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域湖鲚皆为浮游动物食性,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偶尔出现轮虫和小型鱼虾;在摄食强度、食物选择性不同水域湖鲚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食物组成上差异明显;洪泽湖湖鲚食物种类最多,高邮湖次之,长江最少;长江、洪泽湖、骆马湖水域湖鲚食物中,桡足类占优势,高邮湖中枝角类占优势;桡足类中,长江、高邮湖、洪泽湖水域湖鲚食物中以剑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为29.2%~70.1%),骆马湖则以刺剑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45.4%),淮河以剑水蚤、温剑水蚤为优势种(数量百分比18.6~18.9%);枝角类中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淮河水域湖鲚食物中象鼻溞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76.9%~100.0%,长江水域湖鲚则以溞为主(数量百分比81.5%)。聚类分析表明,根据食性差异,5个不同水域湖鲚可以归为长江种群、高邮湖洪泽湖种群以及骆马湖淮河种群3个种群。  相似文献   

9.
广东湛江口的桡足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雷州半岛鉴江口与湛江港的桡足类,作者曾于1963年作过报导。当时在鉴江口共分设三个采样站,经测定,各站的盐度均不相同,桡足类在各站的数量分布也不尽相同,可按站次分析出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三种不同的组成部分;湛江港只在港口设立一个站,至于港内桡足类的组成与分布情况如何尚无资料可查。为了便于把这两个河口地区桡足类的组成与分布进行比较,故于1963年6月到1964年5月在湛江口共分设6个站,作了为期一年的补充调查。根据定性与定量材料的分析结果,共得桡足类27种(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桡足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类群,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休眠卵是桡足类的重要生存策略,在抵抗不利环境、维持种群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河口近海桡足类休眠卵种类组成及其分布、休眠卵存活时间、休眠卵萌发率和沉积物中休眠卵丰度以及对水体的潜在补充量及其影响因素等.对河口近海桡足类休眠卵生态学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坝前段蓄水前后桡足类种类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坝前茅坪至归州的西陵峡段由激流型河流生态系统演变为相对静水的水库型生态系统。桡足类是河流、湖泊、水库中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浮游动物的研究中备受重视[1—7]。20世纪50年代三峡水库论证时也曾对其淹没区小水体的桡足类进行过调查,并对建库后的桡足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预测,但当时在未成库区干流中没有采集到桡足类[8]。作者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前段(茅坪至归州)的桡足类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系统中桡足类的演替、水环境管理、第二和第三阶段蓄水后桡…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海洋桡足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艺  黄小平 《生态学报》2010,30(4):1042-1049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初级消费者,重金属污染对其影响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海洋生物甚至人类。综述了近20 a来重金属对桡足类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重金属对桡足类的毒性和生理效应,重金属在桡足类体内蓄积及桡足类体内重金属的食物链(网)传递。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桡足类体内致毒重金属的存在形式,重金属食物暴露对桡足类生理生化影响机理,以及重金属对桡足类生活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西北沿岸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昌江沿岸海域生态系统的现状, 探讨海域环境因素对浮游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海南西部昌江沿岸水域21个测站、4个季度月调查所获的浮游桡足类样品数据, 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调查共鉴定出桡足类44种, 隶属4目17科24属, 其中秋季25种, 冬季23种, 春季22种, 夏季23种。本次调查共发现优势种6种, 分别是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椭形长足水蚤(Calanopia elliptica)和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 优势种以近岸暖水种居多。浮游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最高, 达409 ind./m3; 秋季次之, 为144 ind./m3, 春季为55 ind./m3, 夏季最低仅为17 ind./m3。其丰度的平面分布显示: 秋、冬季节分别在海区中部和南部形成明显密集区, 春、夏季节则大致呈现由外海向近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桡足类的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春、夏季的均匀度指数(J')明显高于秋、冬季。本调查反映出该海区的桡足类群落具有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 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 桡足类种群受海域水温和硅藻的影响明显, 受盐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东北三省的淡水桡足类,曾有(1923,1928)记载过哈尔滨的桡足类23种,兴凯湖的一新种,Kiefer(1932)记载沈阳的一种剑水蚤,Ueno(1934)记述辽宁皮口一地下水种类,菊池健三(1940)报导了东北三省的桡足类计15种。在上述作者所发表的种类中,除去重复与同物异名者外,归纳共计33种。我们于1963—1965年间,先后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采集水样390号。经鉴定计有桡足类40种,包括3个新种,3种我国的新纪录以及10种东北地区的新纪录。笔者前已报导了其中的2新种和2新纪录(1965)。兹将全部调查结果作一补充记述。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分2个航次采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首次研究珠江口海域桡足类的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结果显示:该海域桡足类休眠卵呈不均匀分布,2011年7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1.7×105—1.0×107卵/m3之间,平均值为2.1×106卵/m3;2012年8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8.9×104—4.3×106卵/m3之间。呈现防波堤外深水区防波堤内养殖区防波堤外浅水区的分布格局。统计分析显示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和沉积物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水深和沉积物含水量是影响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的重要因素。休眠卵不同冷藏时间萌发结果发现:萌发持续时间介于10—36d之间,休眠卵萌发类型均为同步萌发型。萌发休眠卵种类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和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表明沉积物中休眠卵是上述两种桡足类水体种群的重要补充。筛绢网孔径50—200μm之间休眠卵萌发量占总萌发量的93%,表明采用50μm和200μm筛绢网来分离桡足类休眠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群落组成与季节变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1984年2月至1985年2月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的群落及优势种数量季节变动的调查结果.在淀山湖共获得11种浮游桡足类,隶属2目5科10属;根据各种类出现的月份,可以把这儿种桡足类划分成4种类型,终年出现型、夏秋季型、冬春季型和畏严冬型;在湖泊敞水区的浮游桡足类,年数量变动曲线有春季、夏季以及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季、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中华窄腹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近邻剑水蚤这4个优势种制约了桡足类群落总数量的季节消长。浮游桡足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动有4次高峰,春季及秋季高峰出现时间迟于总数量高峰,其原因是数量高峰期桡足类群落中含有约80—90%的幼体,幼体成长之后方能达到生物量高峰期。本文还就影响浮游桡足类群落数量、生物量的生态因子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8年4—5月参加了武陵山区鱼类寄生虫的调查工作,收集到一些寄生桡足类标本,经整理,发现了一种以往文献未记载过的狭腹鳋新种,现报道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的鸟类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地区过去交通极端不便,对本地动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不多,到19世纪末叶,才有一些外国人进行考察,其中有俄国人(1875—1888),嗣后复有(1899—1901);德国人W.Beick(1926—1933)及Schafer与de Schauensee(1939)等人,先后到达柴达木盆地、祁连山、青海湖及黄河上游等地区进行过采集。我国学者在本省进行考察,直到解放后才开始。1958年,中国科学院甘青综合考察队首次在本省进行工作,其中也包括动物考察;1959—196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本省建立工作站,进行较深入的动物调查。本文是在几年来所获得鸟类标本的基础上并综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加以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桡足类区系的特点由于四川的地形复杂,桡足类的种群繁多,目前已知53种,占全国已知206种的25.73%,占全国纯淡水种类的33.76%。凉山荡镖水蚤为我省特有种。53种桡足类中,以广温性种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南方热带性种,北方寒带性种较少。这与四川地跨东洋界和古北界,全省气候比较温和有关。哲水蚤目虽是浮游性种类,但可能由于它的躯体较大,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因此地域性较强。如我省特有种只在雷波马湖采得,其他地区还未发现。但也有一些分布延伸的现象,如近方蒙镖水蚤,原仅发现于西藏和新疆,海拔高度在1040—4000米,现在我省南溪县的池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北盘江大峡谷流域内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情况,于2017年10月对该流域进行浮游生物调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浮游植物共有7门40属61种、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分别为21种、19种和12种,分别占到34.43%、31.15%和19.67%,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 298.33(375~9 500)ind./L,Shannon-Wiener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1和2之间;浮游动物3门12属21种,其中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分别为11种、5种和5种,各占到52.38%、23.81%和23.81%,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36.11(55~1 437.5)ind./L,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1和2之间.本研究结果该地区水生生物资源积累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