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8.45 t·hm-2,年际波动显著。总体来说年凋落物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植被所处演替阶段及本身林分特征有关。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发生在雨季初期(4、5月)和雨季末期(8、9月)。与多数森林不同,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比例顺序为叶>花果杂物>枝。其中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 concinna) 4种优势种20年平均年凋落物量分别为1.86、0.50、0.26、0.40 t·hm-2,合计占凋落叶量的70%左右,它们的动态直接影响着凋落总量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调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量及其季节动态,并对现存凋落量和凋落物分解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小凋落物[叶、D(直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东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流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有明显的年限和季节变化。4年间平均凋落物流为9.363MJ.m^-2.a^-1,其中凋落叶占81.95%,1994年凋落物能流为7.357MJ.m^-2.s^-1,低于平均值21.4%。说明了影响我国常地林凋落物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年限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秀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德强  余清发 《生态学报》1998,18(1):96-100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秀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凋涂物层现存量及其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凋落物现存量与年凋落物总量相当,分别为8.74和.84(7 ̄11)t·hm^-2,系统养分循环速率参数为0.99,循环费品率强烈,说明枯枝落叶分解快,养分周转快;2)营养元素在凋落物层中的含量分布格局为:N、Ca、Mg、Mn元素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已分解层(Y层),P、K、Fe则是Y层〉F层〉  相似文献   

6.
七坪林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梁宏温  黎洁娟 《生态学杂志》1991,10(5):23-26,49
凋落物即来自林冠的落叶、落枝和落花果等有机残体。既是林木自身的代谢产物,又是森林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天然林凋落物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降水季节分配的变化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影响,在广东省鹤山国家野外生态观测站模拟干季更干(DD)和延长干季(ED)的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林年凋落物总量为9.24 t hm–2,在不同时期均以叶凋落物为主,约占50.7%~69.3%。DD处理显著减少了干季(10–3月)叶凋落物量(P0.01)。虽然DD处理下全年总凋落物量比对照降低了10.3%,但差异不显著。ED处理也减少了春季(4–5月)的叶和花果及总凋落物量,全年总凋落物量则比对照增加了11.3%,但ED处理对春季和全年凋落物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两种干旱处理对凋落物叶质量总体上影响不明显,但DD处理显著减小了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凋落叶的木质素含量。因此,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8.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及18种常见种的落叶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a平均凋落量为4.630t·hm-2·a-1.凋落物具体峰值出现的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年际变化,雨季的4~9月和旱季的10~3月各有一个高峰期.植物的落叶习性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反映,根据不同种凋落叶高峰出现的时期可将植物分为3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及其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凋落物现存量与年凋落物总量相当,分别为8.74和8.84(7~11)thm-2,系统养分循环速率参数为0.99,循环强度强烈,说明枯枝落叶分解快,养分周转快;2)营养元素在凋落物层中的含量分布格局为:N、Ca、Mg、Mn元素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已分解层(Y层),P、K、Fe则是Y层>F层>L层;3)元素贮量(kghm-2),N102.08,P4.33,K48.94,Ca17.38,Mg10.43,Fe54.87,Mn1.80,在各亚层中的分布有L层>F层>Y层(N、P、Ca、Mg、Mn),Y层>F层>L层(K、Fe);4)有机物质含量和贮量均为L层>F层>Y层;5)林下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一个养分释放过程,这一过程和营养元素及有机物质在各亚层的分布格局对林木生长极为有利。体现了作为顶极群落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本身在养分循环和利用效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森叶比例最大,它器官组分不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吕官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Tsoongiodendron odorum mixed forest)和杉木纯林(Pure C. lanceolata 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小,分解1年时以观光木叶的干重损失最大。各组分分解过程中N、P元素浓度增加而K和C元素浓度下降。混交林中各组分的养分释放速率大小为观光木叶>混合样品(等重量的观光木叶和杉木叶混合)>杉木叶>杉木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 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区系成分、种类组成、生活型、叶的性质和群落结构的分析,说明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羊草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动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理统计,建立了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积累模型。枯枝落叶的消失率为0.4065g/g·a,消失量比率的季节变化符合于logisitic曲线,分解活动在5—9月份最活跃,这段时间的消失量约占全年消失量的90%。 分解作用冬季基本停止。羊草草甸在现有情况下,积累量达95%稳定状态大约需要8年。最大积累量约为572g/m2,在分解过程中,枯枝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分解初期相比不断下降。氮、磷、钾较其它化学元素损失得快。纤维素分解较慢。各种化学成份损失的顺序是:K>P>N>Na>Ca>Mg>Fe>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年定位研究表明小兴安岭天然枫桦红松林年均凋落量有5.8t/ha(干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是随着气候变冷有一明显秋季凋落高峰期(9—10月)。凋落物每年养分的归还量:Ca、N、K、Mg、P,相应为67.0、56.9、14.8、9.5、和6.6kg/ha,总计155.0kg/ha。据测定阔叶树落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所有针叶的含量。尽管阔叶树的年凋落量仅占该混交林的年总凋落量的三分之一,阔叶树落叶仍有相当高的养分比例(43.4%)归还土壤。因此,红松林分的经营管理中,保留适当比重的阔叶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及其更新群落的凋落物产量动态、各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凋落物贮量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这两个林分的凋落节律的异同,并对凋落枝的收集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指出:“双凋落峰”和“由于台风影响而产生大量非正常凋落物”是尖峰岭热带森林的两个重要的凋落特征。本项研究对深入了解热带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对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也为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凋落叶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凋落叶分解后N、P均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P均发生了积累,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与凋落叶初始营养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年分解系数与凋落叶中的初始N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初始P含量则无显著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成熟叶的面积无相关性,而与其SLA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模型分析,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凋落叶分解95%需1~4年,平均是2.54年;分解率最高的物种为山鸡椒(Litsea cubeba),其值为6.280,最低的为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其值为0.558。凋落物混合对分解有很大的影响,虽在初期对分解有阻碍作用,但长期是促进的。若不考虑功能群差异,则可得出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分解的结论。功能群数目的增加在凋落物分解前期对分解起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随分解的进展逐渐减小。混合物种的特性往往是决定分解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暖温带地区两种典型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内树干茎流和穿透雨的收集,对其中N、P、K、Ca、Mg、S和Al等7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这些养分元素在树干茎流和穿透雨中的含量在年内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受元素在水分中的含量和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活跃程度等影响,甚至在不同的针叶林生态系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表现为明显的是N、K和S。  相似文献   

19.
薛立  薛达  罗山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359-360
对日本名古屋市的三个风景林-日本柳形(Cryptomeria japonica)林,日本米槠(Quercus cuspidata)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养分贮量进行了研究。日本柳杉林、日本米槠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309kg.hm^-2、5790kg.hm^-2和5325kg.hm^-2,日本柳杉林的主要凋落高峰发生在9月,次要凋落高峰发生在3月,而日本米槠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和11-12月。台风引起大量枝叶凋落。日本柳杉林、日本米槠林和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5种养分年贮量分别为224.22kg.hm^-2、119.33kg.hm^-2和133.21kg.hm^-2。凋落物养分中N、K和Ca的量大于P和Mg。凋落叶的养分量占养分年贮量的63.19%-79.06%。落叶树种凋落叶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大于常绿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