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我们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与HBcAg基因不同位点进行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经ELISA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PreS2和HBcAg两者的抗原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强启动子能使表达水平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_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乙肝前S2抗原决定簇串联体与核心抗原的基因融合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前S2(HBVPer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改造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基因(将PreS1区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21-47aa)编码基因融合到S蛋白C端223位残基下游),构建了一系列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上有效表达了分泌型的、具有S+PreS1双重抗原性的融合蛋白颗粒。用上述质粒DNA肌肉免疫C57BL/6J小鼠,成功地检测到了抗-HBs和抗-PreS1抗体,加强免疫能显著改善免疫效果。本研究还建立了检测抗-PreS1的竞争抑制法和羊抗人HBsAg封闭法,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6%,但后者更为敏感。用羊抗人HBsAg封闭法测得抗-PreS1滴度最高可达1:12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合蛋白制品,为研究融合蛋白免疫原性并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肽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梁雨  田淑芳 《病毒学报》1996,12(3):193-199
运用改造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基因(将PreS1)区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21-47aa)编码基因融合到S蛋白C端223位残基下游),构建了一系列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上有效表达了分泌型的,具有S+PreS1双重抗原性的融合蛋白颗粒,用上述质粒DNA肌肉免疫C57BL/6J小鼠,成功地检测到了抗一-HBs和抗-PreS1抗体,加强免疫能显著改善免疫效果,本研究还建立了检测抗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preS抗原决定簇与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preS抗原决定簇片段与核心抗原进行融合,分别构建了在核心抗原中间对应第75~83位氨基酸之间的融合及在核心抗原羧端对应第156位氨基酸处的融合,并在tac启动子的控制下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均被表达,其单体分子量大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和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测定都表明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其密度略小于天然的HBc颗粒。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preS1抗体,表明PreSl(21~47)在核心抗原elloop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脂蛋白在CTB—pres2抗原基因的融合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采用基因融合方式,在乱毒素B亚基-乙型肝炎病毒Pres2抗原融合基因的5‘端引入编码大肠杆菌脂蛋白信号肽及N端九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分别置于ctb及lac启动子下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分泌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均定位于膜上,并且可以和GM1、抗-CTB抗体及HBVPreS2单克隆抗体结合说明该融合蛋白保留了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及CTB、PreS2抗原的抗原性,^3H-棕榈酸标记实验证实该融合蛋白发  相似文献   

9.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酸结构及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分别从2例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为10^14和10^13拷贝/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编号为56和2-18)血清中扩增、克隆了HBV全基因组,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两株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BsAg水平基本相同,但#56毒株表达的HBeAg约为#2-18株的3倍,Southerm印  相似文献   

10.
HBsAgpreS1(21-47)肽参与乙肝病毒与肝细胞受体的结合。我们用固相法合成了HBsAgpreS1(20-47)28肽,并用此肽与BSA的偶联物免疫家兔;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高活力及专一性的抗HBsAgpreS1(20-47)多抗,它能成功地用于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及病人血清中的PreS1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霉素B亚基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  相似文献   

12.
郑一敏  皮国华 《病毒学报》1995,11(2):107-113
将切去3'端穿膜序列的EB病毒膜抗原(MA)基因,插入pSV2-dhfr质粒的SV40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SV2-dhfrGPTR,使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分别调控M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将该重组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阳性克隆,用氨甲喋呤加压扩增,建立了表达EBV-MA的克隆细胞系。Western bolt分析证明,所表达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新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BeAg-GFP双功能融合蛋白。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BV的e抗原活性,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将切去3’端穿膜序列的EB病毒膜抗原(MA)基因,插入pSV2-dhfr质粒的SV40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SV2-dhfrGPTR,使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分别调控M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将该重组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阳性克隆,用氨甲喋呤加压扩增,建立了表达EBV-MA的克隆细胞系。westernblot分析证明,所表达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340kd和220kd。经过细Sepharose2B琼脂糖凝胶层析初步纯化的抗原与福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2周后小鼠血清中出现明显的gp340/220特异性抗体,表明切去嵌膜区结构的EBV-MA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具有同天然膜抗原相似的分子量大小、糖基化程度、免疫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可望成为EB病毒人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5.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相似文献   

16.
岳莉莉  齐义鹏 《病毒学报》1998,14(3):234-239
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新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BeAg-GFP双功能融合蛋白。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BV的e抗原活性,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用含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基因的pGex-2T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含HCV核心区部分基因片段(约122个氢基酸)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C27经测定占菌体总蛋白的30%,C27纯化后,用我国HCV诊断试剂第二代血清参考品为标准与G11核心抗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相同的总体检出率和近似的抗原活性。因此,推测表达的部分区段基因可能是核心区重要功能区域。另外融合蛋白对提高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和分离纯化等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RSET或(和)pGEX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了覆盖庚型肝炎病毒(HGV)C-NS3或NS5区的多段基因。CE1、E2、NS3、NS5及NS3-NS5嵌合基因等的8段基因均有高效表达,各重组蛋白产量与菌体总蛋白之比在10% ̄35%之间。对以上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学筛选,证实其中7个重组蛋白均具免疫学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重组HGV抗原表位的分布,为HGV的血清学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  相似文献   

19.
转化了乙肝病毒preS2-2基因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经甘油培养基充分增殖,然后转移到甲醇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破碎细胞并提胞内蛋白,经ELISA和WestenBlot检测证明有4株GS115/HI^+MUT^+表达了HBV M蛋白。  相似文献   

20.
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45抗原化抗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定点突变,在抗HBsAg单克隆抗体重链V区产生一个XhoI位点并插入编码HCV核心蛋白免疫优势肽AA32 ̄45的互补寡核苷酸片段,构成抗原化VH基因。抗原化VH与人γ3恒区cDNA拼接成嵌合重链基因并与嵌合轻链基因共同构建成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移载体,经共转染筛选到重组病毒BacHL-E1和BacHL-E2,感染Sf9细胞分别表达Ig-E1和Ig-E2。Ig-E1与正常免疫球蛋白分子一样能形成四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