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锡海 《化石》2001,(4):18-19
人类是从37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即由森林古猿经过西瓦古猿〈siv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进化为人类。人类起源的原因 ,即由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 ,迄今仍众说纷云 ,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固然很复杂 ,很多 ,至今尚无充足的证据将其证实 ,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是其进化为人类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在人类起源中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有利于其向直立行走方向进化人与古猿的重要区别之…  相似文献   

2.
非洲早期人科化石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99,18(2):147-160
尽管南方古猿作为早期人科成员(最早的人科成员之一)已得到学术界广泛承认,但日益增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古猿还只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较晚的类型,应当还存在比现有的南方古猿更早一些的过渡阶段的早期类型。这些早期类型的人科成员已基本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相似文献   

3.
《化石》1975,(2)
人是由古猿转变来的,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大约两千万年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古猿由于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而进一步分化,其中一支通过长期劳动萌发了自觉能动性,发展为人类。近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人类骨骼化石和石器,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完全正确。现已发现的和人类进化有关的化石大致有:人类的早期祖先——拉玛猿类,大约1500-1000万年前生活在亚、非两洲;南方古猿类,能直立行走,某些类型已能制造工具,生活在一、二百万年前,主要发现于非洲与亚洲;直立人(或称猿人),已能用火,生活在约100-20万年前,发现于亚、非、欧;约20-5万年前广泛分布于旧大陆的古人以及大约在五万年前出现的新人(现代人)。  相似文献   

4.
龚缨晏 《化石》1996,(2):8-9
人的双脚是怎样开始直立行走的龚缨晏在现代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才采取双脚直立的行动方式,这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双脚直立行走的产生,是人类起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现有的材料而言,约400万年前出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人材...  相似文献   

5.
李愉 《人类学学报》2004,23(4):255-263
生活于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行走方式一直是古人类学家关注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标本露西(AL288)保留有大部长骨和盆骨,使得研究者有可能对其全身形态结构进行复原。从形态结构出发,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这一标本所代表的个体在直立行走方面的能力,仍有很大的歧见。本文以露西的人体测量数据为基础,辅以现代人及黑猩猩的身体质量分布数据,建立起一套露西的静力学模型,并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各种可能行走方式的运动方程“驱动”静力学模型,由此分析各种静力模型/运动方程组合导致的生物力学特征。最初结果显示,若露西以现代人运动方程直立行走,髋、膝、踝关节的能量消耗较小,且分布比较合理。但深一层的分析显示,包括露西在内的南方古猿股骨标本均表现了较强的在矢状面的抗变形能力与以屈膝屈髋方式行走的露西的力学需求相合,显示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早期人如何行走的新探索据英国路透社最近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早期人类在400万年前从树上下来时起就直立行走,而且不是传统认为的那种半蹲姿势。罗宾、克朗普顿博士说,利用新的计算机模拟进行的三年研究已经表明,早期人类不可能用屈膝的蹲势行走。利物浦大学这...  相似文献   

7.
高虹 《生物学通报》1997,32(7):24-26
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人由古猿演变而来的见解得到公认,但此演变的若干中间环节当时还不清楚。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补上了这些缺失的线索。从20年代到70年代人类学家在东部非洲发现了最古老的人类—一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分别有南猿非洲种(A.africanus)、南猿粗壮种(A.robustus)、南猿鲍氏种(A.boiscei)和南猿阿法种(A.afarensis)。南方古猿身高1.2m左右,脑容量440~500ml,已能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活动在400一200万年前,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类。南方占猿演化出早期人类——人属(Homo).人属的演化分…  相似文献   

8.
孙毅 《化石》1997,(1):2-4
1989年初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上登载了一幅“人类的进化”的漫画,画的上排是猿直立行走,逐渐进化成了人,下排是现代人坐着,逐渐又变成了猿。当然,这是讽刺现代人坐着按电钮办事的漫画,但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达尔文的人类起源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进化学说的基础。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的“一祖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由四足运动转变成两足运动,有的认为是环境因素促成。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破坏,它们不得不走出大森林,进人亚热带大草原。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  相似文献   

9.
刘武 《化石》2003,(4):14-19
阿法盆地 -人类的摇篮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 35 0公里的阿法盆地地区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而闻名于世。 1 974年在这里发现了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 32 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1 976年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古老型智人的Bodo头骨化石。在此之后 ,又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出土了从距今 5 80万年到距今 1 0余万年的大量古人类化石 ,其中包括在Aramis地点发现的距今 5 80万年的地猿始祖种、在Hata地点发现的距今 2 5 0万年的南方古猿惊奇种、在Bouri地点发现的距今 1 0 0万年的直立人及新近公布…  相似文献   

10.
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这是目前大多数人所公认的。那么古猿为什么从树上下到地面呢?流行的说法是由于气候变冷、变旱、森林稀疏。个别人甚至说是由于冰川的逼迫。但是所有这些说法都得不到任何事实的支持。迄今所发现的一切有关的科学资料都在无声地反驳这些说法。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探讨。古猿下地时的气候目前一般认为,腊玛古猿可能代表人类的祖先刚从树上下地生活的阶段。这类化石至今已在亚洲南部  相似文献   

11.
当你步入博物馆大厅,参观璀灿的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时,都会被那尊尊栩栩如生的不同时代的远古人类塑像所吸引。正是因为这些,才使我们一睹几百万或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尊容,从中探知人类体质的进化历史。然而,这些复原像又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扼要地将禄丰古猿的复原过程加以介绍。禄丰古猿化石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禄丰县,这是生活在距今800万年前的、向南方古猿和非洲大猿方向进化的一种猿类。丰富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提供了可靠的复原依据。有关学者对这些化石进行过十余年的  相似文献   

12.
王娜 《化石》2012,(2):24-26
距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已经过去150多年了,该书早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深受大众欢迎,进化论也已经深入人心。可能大众说不清楚进化的具体细节和机制,说不清古猿进化成人的具体演化阶段,但一般都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人也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化石》1974,(1)
哺乳动物中有一类叫灵长目,其祖先是原始树鼩。灵长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树上生活,发展了(?)趾与其它各趾对握的能力与双眼立体视觉,提高了动作的灵活性,锻炼了大脑。到二、三千万年前的古猿更有了一定程度的手脚分工,这些都为以后从猿到人的转变准备了适宜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100多年前赫胥黎提出人、猿同祖论,随后达尔文又从进化论出发提出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理论以来,科学界一般都承认从猿到人的理论,虽然至今围绕着这个问题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与宗教的激烈斗争。人和现生的猿确实有着共同的祖先。现生的猿类共有4种。小型的猿类只有1种,即长臂猿,它生活在亚洲;大型的猿类有3种,即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大猩猩和生活在亚洲的猩猩。这些猿在动物分类上都是  相似文献   

15.
正260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开始,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动物必须不断适应新环境。许多哺乳动物都灭绝了,但灵长类却练就了直立行走的新技能,从此开启了地球上最辉煌的"人类时代"。从猿到人,脑容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一具时代相当早的人科“粗壮”头骨的发现,复活了关于我们自身人种和近亲的进化的讨论,并否定了某些以往的观点。该头骨是由理查德·利基的野外队在1985年发现的,并于1986年在伦敦的一次报刊会议上公布于众。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亚科的一个成员。粗壮型南方古猿最好的头骨是在1959年由利基的母亲——玛丽发现的,并因该标本颌骨和牙齿的大小而得绰号“Nutcracker人”。但是新的头骨,不仅更完整,而且其时代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比“Nutcracker人”早七十五万年,这表明粗壮南方古猿类是人科的一个成功而生存时间长的分支。新头骨更增加了人们这样的信念,即非洲在二百万年前是人科早期几个种的故乡,这些种中只有一个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并且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与人类  相似文献   

17.
1964年在陕西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骨的形态比周口店直立人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直立人原始,其厚重的骨壁及较小的脑量,落入了早期人属成员的变异范围。最新测年结果将蓝田人的生存年代从原先普遍接受的距今115万年提早到大约163万年前,接近能人和南方古猿生存年代变异范围的下限,蓝田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有确定年代数据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本文采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蓝田人的颞骨岩部进行了扫描,对骨性内耳迷路进行了3D虚拟复原,通过与和县直立人、欧洲古老型智人、早期人属成员、南方古猿非洲种、粗壮傍人和现代人内耳迷路的21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蓝田人内耳迷路的测量数据与南方古猿非洲种最接近,其次为现代人和欧洲古老型智人,而与早期人属成员和粗壮傍人相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蓝田人内耳迷路与早期人属成员、欧洲古老型智人、南方古猿非洲种及现代人都有重叠区域,距离最近的是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5,其次为和县直立人和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19,而与粗壮傍人距离较远。本文研究提供了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数据,为进一步探讨蓝田人体质特征演化上的意义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两三千个民族,有两三千种语言。每个人从学会说话起,一辈子不知讲过多少话。人类从学会说话起,已经说了起码有几十万年的话了。语言和人类,已经到了须臾不能离开的地步。如果全世界的人没有语言,那将是不可想象的。那末,语言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 一、人类语言的前身人是由古猿变化而来,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古猿的动物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古猿的动物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前奏。现代的类人猿已经开始半直立了。它们的手在坐着或站着时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放,这就为手势  相似文献   

19.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 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 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 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 只有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 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 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 但非"超厚"类型, 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期人属; 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 (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 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化角度推测, 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 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 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古人类学家相信,人脑的扩大和人脑结构的发展是在直立行走之后。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地区发现的距今300多万年的“露西”化石及其同类虽然已能相当好地直立行走,但其脑子仍是象猿那样大小。 最近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人类化石脑结构的霍洛韦教授(Ralph Holloway)说,虽然“露西”的脑并不比猿的大多少,然而却显示其结构已有向人的方向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