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舌多糖结构修饰前后CD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舌多糖CF2a经15mmol/L10^-4h选择化,继以氯酸氧化、得修饰树舌多糖CF2am,其结构分析表明侧链氧化率为65%,以J-500C圆二色性仪比较测定CF2a,CF2a一刚果红复合物及CF2am在不同pH下的CD谱,结果表明紫外区中性多糖子整体修饰、即其与刚果红形成复事物时,除提供很强的外源Cotton效应外也提供了一些有序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
3.
树舌多糖Fb、Fc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树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另两个级分Fb、Fc经超速离心,电泳,SepharoseCL-4B柱层析等确定其均为质点、极性均一级分。经GC、IO4^-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及其产物GC、GC-ms分析,IR等分析确定Fb是由1→6和1→4甘露糖基构成主链,分枝点率及分枝率较少。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树舌水溶性色素多糖CF_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白山树舌子实体中分离色素多糖,其均一性检查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高压玻璃纤维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超离心分析等方法,用凝胶层析测定的分子量为18.5万。 均一的脱色多糖(CF_1a)分子量为14万。用红外光谱,G.C,~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等确定其结构为葡聚糖,其基本结构可能如下式: 总色素用次氯酸氧化法测定为24%。在色素多糖中的色素可能是聚合形式。色 素经薄层层析、紫外吸收性质检查等表明可能是新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树舌多糖CF2a溶液中构象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刚果红实验,不同NaCl浓度中分子量测定,不同NaOH浓度,不同pH下[a]d,CD谱及ηSD/C的变化,推测CF2a在纯水中为三股螺旋,在稀盐溶液2中为单股螺旋,在DMSO-H2O体系中,体积分数φH2O降至0.2后三股螺旋解离为单股螺旋。在DMSO中单股螺旋随脲浓度增加转为无序结构,脲,酸,碱等影响氢键因素对CF2a水溶液之[a]D,ηSD/C均有显著影响,表明维持CF2a在溶液中有序构象 相似文献
6.
7.
从树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另两个级分Fb、Fc,经超速离心,电泳,SepharoseCL-4B柱层析等确定其均为质点、极性均一级分。经GC、IO_4~-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及其产物GC,GC-ms分析,IR等分析确定Fb是由1→3甘露糖基构成主链,分枝点率及分枝率均较大;Fc由1→6和1→4甘露糖基构成主链,分枝点率及分枝率较少。 相似文献
8.
野生树舌多糖的脱色和脱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野生树舌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经乙醇沉淀后得多糖,并分别用活性碳,苯酚,DEAE纤维素,H2O2等4种方法进行脱色,并以酵母聚糖为标准品比较脱色效果,用紫外和可见光谱扫描法检测有色杂质的去除效果;用Zn盐,胰蛋白酶,有机溶剂,胰蛋白酶加有机溶剂等4种方法脱蛋白,以比较不同方法脱色,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75%的活性碳脱色后,有色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光谱吸收峰最接近标准品;单独使用有机溶剂的脱蛋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天然多糖分子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糖衍生物因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在多糖的分子修饰方法、多糖衍生物的药理学、结构与功能关系、临床应用上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糖的分子修饰方法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树舌胞内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微波辅助法提取树舌胞内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对多糖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极差分析确定了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0 min、液料比40∶1、提取2次。按此工艺多糖提取率为24.92%,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88.3 mg/g和78.47%。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16%、37.80%、27.97%,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应用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血内毒素含量测定。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升高。马齿苋多糖治疗7 d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外周血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外周血内毒素含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sIgA及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 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肠黏膜sIgA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sIgA含量下降、结肠组织有病理改变。马齿苋多糖治疗7 d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黏膜sIgA含量上升、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提高肠黏膜sIgA含量,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碱杆菌NX-3胞外多糖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株产碱杆菌NX-3分泌的可溶性胞外多糖(PS-238)经醇析、Sevag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得分析样品,酸水解后经TLC、GC以及化学法、IR和高碘酸氧化分析测得PS-238是由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杂多糖,糖苷键类型主要为(1→3)和(1→4)。此外考察多糖溶液粘度与剪切速率、溶液浓度、温度、酸碱度以及盐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糖水溶液的流体特征表现为假塑型,25℃时1%的水溶液粘度可达3,300cp,耐酸碱,在pH2~13的范围内粘度稳定;耐高温,在150℃内不发生明显降解;部分盐类对PS-238的增稠性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王文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89,(1)
在不经过任何特殊处理的常规生物样品中,高尔基体扁囊(Saccules)及囊泡(Vacuoles)中的内含物在电镜下常为低电子密度,而最近我们在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叶柄及叶片的表皮腺毛细胞中观察到带有高电子密度的高尔基体内含物。在扁囊中,这些内含物多呈波浪形(图版Ⅰ,图1)。这种特殊形态的高尔基体内含物以及这种未经任何特殊处理而显示出高尔基体中某些物质的现象是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本文就这种内含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其染色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腊叶标本研究、野外观察和文献考证,结合栽培试验,研究了香蒲科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花部结构特征,补充描述了该种丝状毛在子房柄上的着生方式、小穗不孕雌花数目等性状特征,观察了在成熟期不同阶段其孕性雌花柱头与小苞片的长度变异。结果显示,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呈宽披针形、匙形或条形,先端褐色,短于柱头,或与柱头近等长或稍长于柱头;子房柄上的丝状毛除少数散生外,多数基部合生呈鞘状或束状,在子房柄下部呈1~4轮排列;小穗不孕雌花常3(~4)枚。研究材料在7月中旬前后雌花小苞片明显短于柱头,随果穗成熟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长苞香蒲(T.domingensis Pers.)子房柄上的丝状毛形态和着生方式与水烛中的情况基本一致,但小苞片白色透明,小穗不孕雌花常1(~2)枚。这表明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和柱头的长度比例与不同成熟阶段有关系,不宜作为与长苞香蒲的区别特征,而小穗不孕雌花数目和小苞片颜色等特征对两物种的划分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Hashimoto M Tsushima T Murakami T Nomiya M Takada N Tanaka K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8,18(14):4228-4231
A novel γ-methylidene-spirobutanolide spirolephtoshol (1) was isolated from ascomycetous fungus Leptosphaeria doliolum as a cytotoxic compound. The relativ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NMR analysis involving the NOE experiments. Absolute structure of the bicyclic moiety wa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derivation followed by the CD analysis.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side chain was established by comparison of the 1H NMR spectra and the chiral GC chromatograms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 with the synthetic samples. 相似文献
20.
香蒲属(香蒲科)为多年生大型水生或沼生植物, 世界广布, 但主要分布于北温带, 全世界约24种[116], 中国记载有12种[1318]。香蒲属植物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良好材料, 在医药、编织、人工湿地应用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