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录了海南岛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187种(不含兰科Orchidaceae和已公认灭绝的爪耳木Otophora unilocularis),隶属80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15种。将海南岛境内分布的桫椤科(Cyatheaceae)、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水蕨科(Parkeriaceae)、苏铁科(Cycadace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所有种全部列为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英德石灰岩地区有维管植物99科199属245种,数量优势科为大戟科、蝶形花科、兰科和凤尾蕨科等;科、属的地理分布均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有伞花木属Eurycorymbus、青檀属Pteroceltis等7个中国特有属;有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任豆Zenia insignis等15个石灰岩特有种;有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等珍稀濒危植物5科13属15种;植被优势种为龙眼Dimocarpus longan、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 var. microsperm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等。基于石灰岩生境的特殊性,建议加强对其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面踏查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海南文昌地区维管植物组成、区系成分、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昌地区共计有维管束植物201科777属1397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46属67种,种子植物170科731属1330种;野生种子植物634属1183种(包括珍稀濒危植物25种,海南特有种49种)。在属级水平上,文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亚热带成分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93.23%。在种级水平上,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分布种最多,占非世界广布种的47.26%;中国特有种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01%。此外,村落风水林保存了大量当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浙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浙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6种的地理分布和51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其结果如下: 1.本区存在较多的我国特有属,单型属、少型属的事实,说明浙江省的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相对原始性。2.根据51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其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56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它们与华中亚热带区系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武鸣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对其野生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武鸣县有野生种子植物2 542种,隶属于184科89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裸子植物贫乏。从科属组成上看,以大科、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体。科、属和种分布区类型丰富,含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兼具温带成分,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与邻近地区比较,武鸣县植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物区系成分与广西横县最相近。因此,武鸣县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地理成分多样、起源古老,同时聚集了一些特有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体现出北部湾植物区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165种,隶属于41科84属,优势科有7科,分别为水龙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叉蕨科、膜蕨科、鳞毛蕨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7属,分别为铁角蕨属Asplenium、卷柏属Selaginella、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鳞始蕨属Lindsaea、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鳞毛蕨属Dryopteris;根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96.6%、90.4%、72.2%,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本区蕨类植物的属内种类贫乏,含1种的属占63.1%,含2~3种的属占21.4%;生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土生蕨类、石生和附生蕨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水蕨Certopteris thalictroides、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椤Gymnasphaera podophylla、大叶黑桫椤Gymnasphaera gigantea是本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园林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丹炜  王文国  张翔  王胜华   《广西植物》2006,26(4):441-443,458
成都市园林种子植物成分十分丰富,有164科767属2479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成都市园林植物》及实地调查为依据,根据吴征镒(2003)划分分布区类型系统,分析成都市园林植物科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园林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复杂多样,包含15个类型和12个变型。有41科为世界广布,它们构成了成都市园林植物的主体;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相互渗透,形成明显的过渡性;区系成分中以国产科为主,引进科占有一定比例。建议在成都市未来园林建设中,积极选择乡土植物,构建多层次复合绿化体系,积极栽培特有植物及濒危植物,慎重引进外来物种及新品种,加强对引进种与新品种的栽培管理及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标本与野外调查,简要回顾了历史上记录的广州蕨类植物,阐明了广州目前分布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区系特点、生态与地理分布、以及珍稀蕨类植物的种类与保护现状.广州地区有蕨类植物37科82属176种,其中乔芒萁(Dicranopteris gigantea)、刺边膜蕨(Hymenophyllm spinosum)和裸果鳞毛蕨(Dryopteris gymnosora)为广东分布新记录.广州蕨类植物区系以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风尾蕨科(Pterid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没有本地特有种,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这176种蕨类植物中,约80%的种类生活在密林阴湿生境,约20%生活在疏林或灌草丛干旱生境,只有2种水生蕨类植物.在水平分布上,广州蕨类植物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约90%的种类汇集在广州东北部的从化山区,74种在广州仅见于该山区.从物种多度上看,个体数量多(Cop2)的有33种,尚多(Cop1)的有48种,稀少(Sp)的有53种,很少(So1)的有41种.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austrosbzicus)、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刺边膜蕨(Hymenophy llum spmosum)、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小黑桫椤(A.m etteniana)、黑桫椤(A.podophylla)、桫椤(A.spinulosa)、水蕨(Ceratopteris thdictroides)、羽裂叶双盖蕨(Diplazium tomitaroanum)、闽浙圣蕨(Dictyocline mingchegensts)、微毛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adscendens)、峨眉茯蕨(Leptogramma scdlanll)、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珠芽狗脊(Woodwardia prolifera)和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等15种被评估为广州的珍稀植物,它们亟待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孙启时 《植物研究》1995,15(4):485-490
本文分析了东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种的地理分布和26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1.东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少, 特有植物贫乏。2.根椐26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 其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而以北温带区系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丽水白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笑漫 《植物研究》2004,24(1):28-34
白云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境内,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 植物种类丰富, 据统计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7 科、421 属、831 种。其中10 种以上的科有21 个, 498 种, 233 属, 构成了白云山植物区系的主体。本区系历史起源古老, 区域单型属与寡种属共计405 个, 占属总数的96.2%;我国特有分布贫乏, 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地理成分复杂, 可划分为14 个分布区类型13 个变型, 泛热带成分丰富, 温带成分优势明显, 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四川茂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在茂县第3次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茂县县域内药用种子植物共130科582属1 342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3科568属1 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科37属57种。15个大型科(科内种数大于20)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8.45%、56.56%,处于主导地位;小型属(含2~4种)共507属783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87.11%、58.35%。茂县药用种子植物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56.52%),而属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68.11%);茂县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比剑阁县和盐边县呈现更为明显的温带性,而较澜沧江源区与错那县的热带成分更为活跃,揭示纬度和海拔可能是决定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温带性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茂县可视作研究横断山脉地区南北植物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在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江苏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科属构成、生活型、濒危现状和中药学特征以及重点药用维管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共有药用维管植物164科620属1089种(含种下等级),分别占江苏省药用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8.2%、87.3%、81.0%,其中,蕨类植物25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32科574属1023种;在科属构成上均以包含单种和寡种的小科、小属为主。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生活型看,以草本最为丰富,有734种;乔木和灌木(含木质藤本)较少,分别有125和230种。从所在的植被类型看,阔叶林数量最多,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人工植被,针叶林数量最少。从地理分布看,与同区域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从珍稀濒危状况看,该区域现存中国特有属14属、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维管植物18种、江苏省省级保护药用维管植物32种。从中药材上看,有道地药材17种和重点药用维管植物130种,但各种类的数量总体上较少。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中药学特征看,在药用部位上以全草(株)类、根和根茎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2%和24.0%;在药性上以平性最多,占30.9%;在药味上以苦味最多,占40.0%;有毒的药用植物占12.9%,其中小毒种类最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其中,道地药材占有一定比例,但重点药用维管植物数量有限且分布频度总体较低。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乌江河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江河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共有维管植物69科187属302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9科176属285种。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其次是灌木。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在科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和4个变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和10个变型,在种级水平上有15个类型和13个变型。地理联系较为广泛,与北温带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泛热带植物区系和东亚植物区系。科、属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该河岸带植物区系呈亚热带性质,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高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临武西山位于湖南西南边境,境内特殊的沟谷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初步统计西山共有维管束植物212科、787属、1730种;其中种子植物174科、699属、1516种。文章在科属种三个不同水平上对西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属亚热带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为华南、华东、华中、滇黔桂植物分布的交汇渗透区。西山位于南岭山地,南岭山地特有成分物种众多,保存的珍稀濒危植物富集。建议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禁止各种采伐、开垦和挖取药用植物等的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统计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种类构成及其科、属、种层面的具体组成,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濒危物种、药用植物和水生植物状况。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共有维管植物169科650属1 061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45科613属1 002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5.80%、94.30%、94.44%;裸子植物9科20属36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33%、3.10%、3.39%;蕨类植物15科17属23种,科、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88%、2.60%、2.17%。(2)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的优势科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有29科653种,占总种数的61.55%,其中菊科最多(有63种),禾本科次之(有60种);研究区有单属、种的植物442种,表明单种或少数种的科在研究区维管植物中占大多数。(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种子植物154科,分属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区类型有60科,所占的比例最高(55.56%),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特性,其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4)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9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6种),药用植物702种,水生植物150种。研究表明,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应特别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山西汾河源头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河源头地处山西吕梁山北段的管涔山系腹地,暖温带北部.据调查,汾河源头共有种子植物94科398属87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1科391属863种.种子植物科、属、种各类分布型占总数百分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科、属、种的区系成分特有现象不平衡.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40科,温带分布30科,没有中国特有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264属,北温带成分处于显著地位,中国特有属4属,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共501种,其次是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成为构成汾河源头地区森林植被和灌从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4科44属6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50科589属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  相似文献   

18.
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峰 《植物研究》2003,23(4):478-484
翅果油树是国家2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山西分布于中条山的翼城、绛县和平陆,吕梁山南端的乡宁、河津和稷山,约当110°36'~111°56'E,34°52'~36°05'N。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449属9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93科447属901种(双子叶植物78科312属714种,单子叶植物15科135属191种)。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具有暖温带性质。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优势和有相当比例的热带成分,前者共有276属,占总属数的68.66%(其中北温带成分138属,占总属数的为34.33%);热带成分共有106属,占总属数的26.38%,它们在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或指示意义。在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达369种,占总种数的41.65%,它们是构成山西翅果油树分布区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如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橿子栎、翅果油树、黄刺玫、虎榛子、白刺花、连翘、蚂蚱腿子等。此外,还提出了翅果油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