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3~6月,在广西西南部龙州县弄岗村(22°26′35.20′′~22°30′46.90′′N,106°57′46.35′′~107°03′32.99′′E),通过野外观察和自动温度记录仪相结合的方法对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的孵卵行为与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褐翅鸦鹃边筑巢边产卵,每2 d产1枚卵,卵长径和短径分别为(36.11±0.42)mm和(28.46±0.38)mm,卵重(16.35±0.51)g(n=44枚)。窝卵数3~5枚,孵卵期为(16.75±1.65)d(n=4巢),孵化率为45.45%(n=44枚)。孵卵期与窝卵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865,P0.05);2)白天双亲共同参与孵卵,夜晚则由其中1只负责。夜间亲鸟的在巢时间从19时左右持续至翌日晨6时左右;3)亲鸟采取离巢次数少和离巢时间长的孵卵策略。亲鸟日活动时间在700 min以上(n=45 d),日离巢次数为(8.82±0.34)次(n=45 d),平均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为(52.91±2.35)min(n=397次),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13,P0.05);4)巢内平均孵卵温度为(31.7±0.3)℃(n=4巢),随孵卵天数增加而增加,并与环境温度(最高温r=0.566,最低温r=0.537,平均温r=0.706,P0.01)和日活动时间正相关(r=0.506,P0.01);5)有延迟孵卵行为。延迟孵卵期间夜晚巢内最低温是22.1℃。在桂西南北热带气候环境中,高的环境温度是保障褐翅鸦鹃孵卵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春  吴毅  陈忠 《兽类学报》2006,26(2):211-212
在2004年的海南岛野外调查中,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N18°43′~18°58′,E109°43′~110°03′)和海口市(N19°57′~20°05′,E110°10′~110°23′)火山口地区的洞穴中分别采集到26只和1只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Thomas,1894)标本,其外形测量值如表1。本次采集到的标  相似文献   

3.
刘强  雷宇  刘慧 《动物学杂志》2021,56(1):72-72
2019年9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内(106°48′11″E,26°32′30″N,海拔1132m,挂网高度1.5 m)网捕到1只鹬科(Scolopacidae)鸟类,但因挂网时间过长而死亡.其体重105 g、体长290 mm、嘴长37 mm、翅长190 mm、尾长72 mm、跗跖57 mm.依据其趾间基...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北京动物园在陕西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采集血雉卵进行人工孵化研究。卵的保存及运输期为5~7d,卵保存温度17.14~18.66℃,湿度73.5%~87.1%,卵使用防震运输箱经34h运输后入孵,运输过程温度在16.38~25.95℃之间。孵化前使用碘氟稀释液擦拭卵表面。35枚受精卵中,19枚使用3台孵化机孵化,孵化温度37.4~37.5℃,使用14%~33%、40%~45%和60%~70%3个湿度梯度孵化;16枚卵使用乌鸡代亲孵化,袖珍温度记录仪测量乌鸡孵化温度在34.81~39.18℃之间,孵化环境湿度为23.4%~72.4%。记录孵化过程中的卵重量变化和孵化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血雉卵平均孵化率为76.5%,其中机器孵化率为84.2%,代亲孵化率为68.8%;平均孵化期为27d11h;卵失重率11.23%~16.54%,平均为13.77%±1.51%。  相似文献   

5.
厦门鸡屿岛白鹭几种繁殖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 2 0 0 1年 3~ 7月采用颜色标记法 ,记录厦门白鹭保护区内鸡屿岛白鹭 (Egrettagarzetta)卵产出和孵出的顺序和时间 ,并称重卵和雏鸟。有 91 4 %的窝卵数为 4~ 5枚 ,产卵期 7 0± 1 9d ,出壳期 4 2± 1 4d ;卵孵化时间与产卵顺序显著负相关 ;不同产出顺序卵重无差异 ;不同孵出顺序雏鸟早期 (≤ 5d)发育无差异 ,之后差异显著 ,第 4出壳的雏鸟发育水平和成活率较低 ,而第 5出壳的雏鸟最低 ;亲鸟在产卵期的孵化是非连续的 ,而产卵结束后相对连续。如此 ,可以调节孵化时间 ,进而调控异步孵化的程度 ,使雏鸟在生长阶段形成适当的等级差别 ,以获得最大的繁殖收益。  相似文献   

6.
正墨脱弯脚虎(Cyrtopodion medogensis)隶属壁虎科(Gekkonidae)弯脚虎属,为中国特有种(赵尔宓等1999)。目前已知该种分布于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及朗县东部。墨脱弯脚虎夜间活动,白天藏匿于石下,属夜行性动物。截至目前,有关墨脱弯脚虎的生物学资料极少,有关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数据缺失(赵尔宓等1987,1999,李丕鹏等2010)。2015年5月30日在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29°36′14.72″N,94°24′35.17″E,海拔2 970 m)采得墨脱弯脚虎数尾,解剖其中2只雌性个体,腹内分别有卵1枚和2枚。2015年8月29日,在米林县卧龙镇(29°8′17.2″N,  相似文献   

7.
笼养褐马鸡的繁殖行为与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1985年、1990年对褐马鸡在人工饲养下的发情、交配、产卵、繁殖等进行了观察,6只褐马鸡平均产卵为22.5(15—28)枚。14枚褐马鸡卵孵化天数为26.17(26.13—27.00)天,1—7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9克,8—14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15—21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3克,22—26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8克,褐马鸡卵从孵化到出雏平均水分散失为6.9克,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褐马鸡卵在人工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以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两种雀形目鸟类孵化行为对子代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高寒草甸地面营巢的小云雀 (Alauda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 (Acanthisflavirostris)繁殖方式的研究表明 :①小云雀孵化异步性较弱 (1d) ;平均卵重与产卵顺序不显著相关 ,但最后 1枚卵最重 ;出壳顺序与雏鸟生长率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出壳顺序对幼鸟的雏期和离巢体重无显著影响 (P >0 0 5 )。②黄嘴朱顶雀孵化异步性较强 (2~ 3d) ;平均卵重与产卵顺序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最后 1枚卵最重 ,第 1枚次之 ;出壳顺序对雏鸟生长率、雏期和离巢体重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果分析表明 ,2种雀形目鸟类都选择了异步孵化和加强窝雏数对策的繁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颈斑蛇属(Plagiopholis)辖4种,中国分布有3种,颈斑蛇(P.blakewayi)、缅甸颈斑蛇(P. nuchalis)及福建颈斑蛇(P. styani)(李德俊1986,赵尔宓2006,Zhong et al. 2015)。福建颈斑蛇是小型穴居无毒蛇,已知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陈壁辉1991,赵尔宓2006)。2016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108°5′~108°24′E,26°15′~26°32′N)采集到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HS16154),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颈斑蛇属福建颈斑蛇(图1),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红嘴山鸦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建勇  韩团元 《生态学杂志》1996,15(5):27-30,40
红嘴山鸦(Coraciapyrrhocorax)又称红嘴乌鸦,为典型的山地鸟类。有关该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见有寿振黄(1936)、郑作新(1963)、赵正阶(1985)、刘焕金(1987)等。但资料较零星。1985~1991年的3~12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红嘴山鸦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全区总面积为103×105hm2,主峰孝文山海拔2830m,其地质、地貌、森林、植被、气候、农作物等见文献[1]。…  相似文献   

11.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达镇半边箐(23°28′11"N,105°35′59″E,1 442 m)。其尾毛长而稀疏,尾长变异大,后足宽大,后足足底和掌外侧垫突出、聚集且呈圆形,这些特征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吻合。其线粒体Cyt b与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为1.6%。采集地生境为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和落叶季雨林。  相似文献   

12.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6月对红翅薮鹛滇西亚种卵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10枚, 受精9枚,受精率为90%; 出雏4羽, 孵化率为44%; 孵化温度为37.7℃, 相对湿度为45%~60%; 平均孵化期为15 d; 平均卵失重为0.91 g,平均失重率为19.43%; 孵化期卵的实际重量(y)与卵孵化期天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是y=4.792-0.054x (P<0.01).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03,(1)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 :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 (兼作产卵设备 ) ,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 2 0层以上 ,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可孵化龟鳖蛇卵 1 0 0 0 0枚以上。可节约平面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80 %以上 ,可节约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60 %以上。可节约基建投资 ,节约增温能源 ,省却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的麻烦 ,减轻劳动强度。每一枚卵都可单独安放在一个无毒透明塑料孵化套内 ,孵化过程可随时方便地观察到每一枚卵的发育状况。出苗后不能自动爬出。可消除沙土孵化法中易感染霉菌…  相似文献   

15.
正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隶属游蛇科(Colubridae)翠青蛇属。国内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Deuve 1961,赵尔宓等1998,赵尔宓2006,杨大同等2008)。赵尔宓等(1998)记载解剖个体具8~10枚卵,橙黄色,卵径(14~17)mm×(37~38)mm。2019年7月初,自浙江省丽水龙泉山附近采集到一条怀孕翠青蛇(采集号:HSR19282),体重82 g,头体长524 mm,尾长160 mm。带回黄山学院实验室饲养。2019年7月20日,此翠青蛇产卵8枚(图1a)。雌蛇产后体重59 g。卵白色、粘连,卵总重22.1 g,平均卵重2.76 g,卵长径(23.0±1.4)mm,短径(13.0±0.3)mm。卵置于孵化盒内孵化,孵化基质由水和蛭石(1︰1)组成,环境温度(26±2)℃,相对湿度85%±5%。2019年9月1日14:00时左右观察到一条蛇已出壳,至9月2日中午,另7条陆续破壳,其中,6条成功出壳(图1b,c),1条出壳未成功死亡。孵化期45 d。初生幼蛇头体长(164.6±8.5)mm,尾长(38.3±4.0)mm,平均体重(1.67±0.16)g;身体绿色,体背前段在脊两侧各有一列稀疏的黑色斑点,斑点不甚对称,往后逐渐变小,到身体中段前后消失(图1e)。个别个体斑点较少且模糊,仅颈后1对黑色斑点清晰可见(图1d)。幼蛇出壳10 d左右第一次蜕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年夏季、2016年夏季与2017年夏季3个航次的黄海近岸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采用服从Tweedie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对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短吻红舌鳎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4°00′—35°18′ N,119°30′—121°30′ E)、苏北浅滩(32°18′—34°00′ N,120°18′—122°00′ E)海域范围内,而山东半岛南部海域(34°42′—36°48′ N,119°30′—122°00′ E)鱼卵数量较少。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及海水表层温度均显著相关,与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其最适水深、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15~26 m、29~32 ℃、22~25和0.10~3 mg·m-3。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其产卵场分布较为稳定,但表层温度较高的年份可能存在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y-Bienko卵孵化的影响,本实验选取棕钙土、黑土和砂土等3种土壤,在恒温28℃条件下设置5%、10%、15%和20%等4个土壤含水量,研究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前期、孵化历期、累积孵化率以及相对孵化率。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类型与土壤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亚洲小车蝗卵孵化率影响极显著,而对卵孵化前期影响均不显著,卵孵化历期只受到土壤类型的显著影响。亚洲小车蝗卵在棕钙土中孵化率最高(42.5%~61.4%),其次为黑土,最低为砂土;孵化历期在棕钙土中(3.6±0.2 d)显著短于黑土和砂土。在棕钙土中,10%~20%含水量处理的卵孵化率(60.3%~61.4%)显著高于5%处理(42.5%);在黑土中,15%~20%处理的卵孵化率最高(49.8%~42.7%),其次为10%(28.4%),最低为5%处理(13.5%);在砂土中,5%处理的卵孵化率(38.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2.9%~19.8%)。在3种不同土壤处理下,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均集中在前3 d,相对孵化率达到73.1%~98.0%;砂土的相对孵化率在第1天达到高峰,但与棕钙土和黑土的差异不显著;棕钙土和黑土的相对孵化率在第2天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砂土。因此,10%~20%含水量的棕钙土最适合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孵化率高,孵化历期短,孵化时间更为整齐;其次为黑土;最次为砂土。  相似文献   

18.
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个体。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巢高34.6±0.8m(n=11),巢间距908.8±1039.4m(n=6)。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提高乌梢蛇的人工繁殖率,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乌梢蛇的自然资源。方法采用重复实验法、观察法和对比法等方法对乌梢蛇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乌梢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7~16枚(平均为11枚);最佳孵化温度为28~32℃,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0%~85%,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为75%6~100%,平均为83.84%。结论只要能满足乌梢蛇卵孵化温度和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等条件,就能够使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2021年3月3日,笔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105°54′48″E,37°45′34″N)拍摄到1只白头鹤Grus monacha与1群灰鹤Grus grus混群,在芦苇丛包围的浅滩湿地觅食(图1),其喙肉粉色,全身的体羽灰褐色,脸部为白色,头顶至颈部为白色,尾部深褐色,腿部灰色.查阅《宁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