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超结瘤大豆和东引3号大豆生育期、形态特征及蛋白质电泳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生长发育期、形态特征以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的美国大豆携带的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30 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Kauf-mann et Gerdemann)。  相似文献   

3.
大豆属Soja亚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导管分子的演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豆属不同进化类型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离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相对长度、粗细差异较大,导管穿孔板形态亦不同。野生大豆导管分子保留了尾端,其它大豆导管分子尾端退化消失。大豆属植物导管的管间纹孔式多样,每种导管分子的形态代表了各自的演化地位,即:野生大豆原始→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瘤条斑蝇Rivellia basilaris(Wiedemann)是在广东增城发现的危害大豆根瘤的一种新害虫。准确鉴定该虫是开展调查、监测与防治等各项工作的基础。本文对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和危害状彩色图片,为该虫准确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土壤逐步干旱下大豆幼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且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胁迫初期,对干物质分配率的影响很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大;随着干旱胁迫天数和强度的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尤其是重度胁迫下积累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杨啸  赵奎军  王克勤  韩岚岚  杨帅 《昆虫知识》2012,49(5):1321-132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成虫的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成虫触角呈线型,感器包括毛型感器、耳型感器、刺型感器、腔锥型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型感器和Bhm氏鬃毛,共7种。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分布特点基本相同,但是种类、数量有差异,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9.
溴甲烷甲壤灭菌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溴甲烷田间土壤灭菌,研究灭菌对正茬、重茬大豆苗期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处理后重茬(连续种植3a)地大豆根系生长良好,根系形态明显改善,总根长、主根长、植株鲜重和根瘤数增加、孢囊线虫孢囊数为0。而灭菌处理后,正葜地大豆根系前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主根长、总根长、植株鲜重和侧根数有降低的趋势,但随时间推移,抑制幅度降低,溴甲烷处理促进大豆结瘤。灭菌后,重葜大豆与茬大豆根系生长差异减少。溴甲烷灭菌处理可作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问题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溴甲烷土壤灭菌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溴甲烷田间土壤灭菌,研究灭菌对正茬、重茬大豆苗期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处理后重茬(连续种植3a)地大豆根系生长良好,根系形态明显改善,总根长、主根长、植株鲜重和根瘤数增加、孢囊线虫孢囊数为0.而灭菌处理后,正茬地大豆根系前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主根长、总根长、植株鲜重和侧根数有降低的趋势,但随时间推移,抑制幅度降低.溴甲烷处理促进大豆结瘤.灭菌后,重茬大豆与正茬大豆根系生长差异减少.溴甲烷灭菌处理可作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问题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豆和蚕豆苗期根系生长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杨  李隆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112-2116
大豆和蚕豆是西北地区间套作生产中广泛种植的豆科作物,但二者在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时差异十分明显,蚕豆相对于大豆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从大豆和蚕豆的根系入手,研究了大豆和蚕豆在苗期根系生长发育和形态的差异.采用PVC管砂培装置,通过扫描仪扫描根系,用图像分析软件WinRHIZO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苗42 d时,蚕豆根表面积是大豆根表面积的2.61倍;出苗14 d时,大豆根系在整个砂层中均有分布,而蚕豆根系只分布在表层;大豆根较细,大部分根的直径为0.2~1.0 mm,相对于大豆而言,蚕豆根较粗,大部分根直径为0.5~1.5 mm.蚕豆根较粗,所以有更大的表面积,而且它的根系分布在上层的比例大于大豆,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吸收能力强于大豆,能更好地利用上层土壤养分.这是蚕豆竞争能力强于大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在改善肠胃道功能、抗肿瘤、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大豆低聚糖的研究,不仅能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低聚糖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酸雨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pH 2.5、3.0、3.5、4.0和4.5模拟酸雨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酸雨pH≤3.0时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作用明显,呈现抑制作用;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先随pH(≥3.5)的降低而缓慢升高,之后迅速降低。结论酸雨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及矿质营养代谢有抑制作用,且pH=3.0是酸雨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及矿质营养影响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北京、石家庄、三亚三个产地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三产地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产地转基因大豆的钙、钾、叶酸含量高于亲本大豆,但均在ILSI推荐的参考范围内;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与亲本大豆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属于自然变异;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和亲本大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在营养成分上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15.
以萌发初期大豆弯曲的子叶节为靶点,利用草甘膦(Roundup)点施鉴定法,分析了221份大豆微核心种质的草甘膦耐受性及其与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AG5601的差异,结果表明,草甘膦对不同大豆种质的抑制程度与点施的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00、1/10000时,草甘膦对大豆生长几乎无影响;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时,草甘膦显著抑制大豆生长,导致植株死亡;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0时,不同大豆种质对草甘膦耐受性差异显著,并鉴定出对草甘膦具有较好耐受性的种质10份。虽然大豆微核心种质对草甘膦的耐受程度远远低于AG5601,但不同大豆种质对草甘膦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利用转基因和杂交转育技术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受体或轮回亲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鹤岗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大豆属低产作物,单产较低,近年来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效益差,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减。本次试验根据鹤岗市地力评价结果,评价出适宜种植大豆的区域。从大豆不同适宜性耕地的地力等级的分布特征来看,耕地等级的高低与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及土壤质地密切相关。高中产耕地从行政区域看,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的乡镇,这一地区土壤类型以暗棕壤、草甸土、黑土为主,地势较平缓低洼,坡度较小;低产土壤则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耕地土层薄,质地差,地势起伏较大或者低洼,行政区域包括东方红乡、蔬园乡,土壤类型主要是白浆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27份中国和国外引进的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高于国外引进种质;中国南方的大豆种质抗病性较北方种质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不同省份大豆种质的总体抗病性差异明显;育成品系的抗性好于改良品种和农家种,但不同省份来源的农家种、品系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黑龙江材料抗病性最低,这也是该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豆籽粒脐色为黄色和褐色的材料中,抗病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危害我国大豆产量的重要刺吸式害虫,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是近年来在大豆田发生逐渐呈上升趋势的刺吸式害虫,蚜虫的发生动态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调查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种植模式对大豆田刺吸式害虫及其他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精准使用农药防控蚜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田刺吸式害虫以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在哈尔滨香坊农场进行马铃薯-大豆、大豆-玉米邻作的种植模式,对其大豆田中大豆蚜、茄无网蚜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天敌动态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田,2014年玉米-大豆差异更显著,2015年马铃薯-大豆差异性显著。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茄无网蚜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2014年8月温度低于2015年虫量相对高于2015年,虫量高时天敌总群动态也相对较高,达到调控作用。【结论】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能够起到减少大豆蚜和茄无网蚜的为害的作用,并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不仅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褐色种皮大豆与其黄色种皮衍生亲本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皮色在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选择过程中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因此,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无论是对进化理论研究还是育种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褐色种皮J1265-2大豆及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材料,通过SSR引物扩增片段,检验遗传背景的异同,同时对控制种皮的候选基因GmF3’H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种皮和黄色种皮材料不仅用161对SSR分子标记检测没有发现差异,其褐色种皮候选基因GmF3’H的编码区及起始密码子上游1465 bp序列也是一致的。因此,证明褐色种皮J1265-2大豆与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近等基因系,其控制褐色种皮的基因型与已报道的基因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