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葱属(Allium L.)5个种6个居群的细胞学特征。这些种是太白韭(A.prattii C.H.Wright apud Forb.et Hemsl.),该种包括两个居群(Ⅰ、Ⅱ)。居群Ⅰ:K(2n)=2x=16=9m+1m(SAT)+4sm+2st,居群Ⅱ:K(2n)=2x=16=10m+5sm+1sm(SAT);天蒜(A.paepalanthoides Airy-Shaw):K(2n)=2x=16=14m+2sm+3B;多叶韭(A.Plurifoliatum Rendle):K(2n)=2x=16=14m+2sm+1B;合被韭(A.tubiflorum Rendle):K(2n)=2x=16=12m+2m(SAT)+2sm;峨眉韭(A.omeiense Z.Y.Zhu):K(2n)=2x=22=2m+18sm+2T(SAT)。所研究的6批材料均为二倍体,除合被韭的核型为“1A”型,蛾眉韭的核型为“3A”型外,其余4批材料的核型均为“2A”型。其中峨眉韭和多叶韭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天蒜和多叶韭的细胞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六种葱属植物核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葱属粗根组和根茎组6种1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结果如下:A.cyathophorum:
2n=2x=16=12m+4sm(2SAT)。A.przewalskianum:西藏察雅和四川理县居群分别为2n=4x=32
=28m+4st(2SAT)and 2n=4x=32=28m+2sm+2st(2SAT)。A. polyrhizum :2n=2x=20m+8sm+
4t(2SAT)。A.mongolicum:2n=2x=16=14m+2st(2SAT)。A.senescens:朝鲜郁陵岛和中国内蒙古
科尔沁左翼后旗居群分别为2n=4x=32=28m+2sm+2st(2SAT)and 2n=4x=32=24m+4sm+4st
(2SAT)。A.tuberosum:所研究的四个居群中,山西永济居群为二倍体,2n=2x=16=14m=2st
(2SAT),另三个分别来自四川的理县、汶川玉龙和成都三瓦窑的居群均为四倍体,2n=4x=32=28m
+4st(2SAT)。A.przewalskianum,A.polyrhizum and A. mongolicum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并首次
在中国发现了A.tuberosum的野生二倍体居群。此外,还讨论了栽培韭的起源以及A.cyathophorum,A.przewalskianum和A. senescens种内居群间的核型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葱属单生组4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葱属单生组Allium sect.Haplostemon Boiss.的4种8个地方居群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3个种的核型属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除在棱叶韭内同时具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居群外,所研究的其余种的居群均为二倍体。以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该组已有的细胞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单生组的染色体基数为8,在组内存在1A和2A两种核型类型;(2)组内随体染体类型丰富,在该组物种的生存适应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3)有些种(如薤白A.macrostemohn,棱叶韭A.caeruleum等)表明出现明显的种内核型分化,有的种甚至在外部形态上也有分化;(4)高度不育的三倍体(棱杏韭)和和五倍体(薤白)居群靠小鳞茎和珠芽进行无性繁殖,以此保持群的稳定和扩大。另外,从生境、繁育制度、多倍化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 在单生组中不同的生境有利于诱发染色体的结构作数目变异。多倍化和兼性无融合生殖繁殖制度并存,则有利于克服染色色体变异所带来的育性降低这一繁育障碍,同时使居群中所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得以保存,因此,多倍化和普性无融合生殖繁育制度并存是该组中多倍体类群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产葱属合被组植物的核型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国产百合科葱属合被组(Sect.Caloscordum)的长梗韭(Allium neriniflorum Baker)和合被韭(A.tubiflorum Rendle)共6个居群进行了调查和栽培实验,在此基础上,从细胞学、形态解剖学等角度对各居群进行了研究,通过核型分析及形态比较认为:将合被组置于葱属中更合理。种的划分可根据核型中随体的类型、小花梗的长度、植物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是否有明显的二次生长现象为标准来划分。每室胚珠的多少只能反映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区别,不能作为分种指标。本文有关合被韭的核型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葱属根茎组8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报道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国产葱属根茎组的8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发现染色体数目2n=16或32,核型属2A
或2B型,对称性较高。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Allium leucocephalum 2n(2x)=16=12m+2sm
+2st(2SAT); A,strictum 2n(4x)=32=16m+4sm+12st;A.ramosum 2n(2x)=16=14m+2st
(2SAT); A.bidentatum 2n(4x)=32=24m+4sm+4T;A.tenuissimum 2n(2x)=16=10m+4sm+
2st(2SAT),A.anisopodium 2n(2x)=16=12m+2sm+2st(2SAT);A.anisopodium var.zimmermanni
anum 2n(4x)=32=24m+4sm+4st(4SAT); A.condensatum 2n(2x)=16=14m+2st(2SAT)。多数种的染色体资料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5种25居群葱属根茎组植物进行核型研究,首次报道荒漠韭Allium tekesicola、蓝花韭A.beesianum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增补了一些根茎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结果表明:供试类群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类型为1A、2A或2B;高山韭A.sikkimense壤塘居群和荒漠韭具短臂随体,宽苞韭A.platyspathum的和布克赛尔居群、奇台居群具居间随体;野黄韭A.rude雅江居群和荒漠韭中各存在1条B染色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讨论了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随体染色体的多型性、B染色体的进化意义和该组植物的进化方式,探讨了天蓝韭A.cyaneum、齿丝山韭A.nutans的地理分布成因,得到了如下推论:(1)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x=8;(2)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核型进化趋势为:1A→2A→2B→2C;(3)中国根茎组植物的随体染色体具多型性;(4)多倍化和结构变异是中国根茎组植物进化的两种重要方式;(5)天蓝韭和齿丝山韭以多倍化和无性生殖来克服扩大新的生存空间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12种中国葱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细胞压片法,对采自中国西部的12种葱属植物的根尖有丝分裂中期进行了观察,其巾天蓝韭(A.cyaneum)、梭沙韭(Aforrestii)、昌都韭(A.changduense)、西川非(A.xichuanense)、野黄韭(A.rude)、野葱(A.chrysanthum)和真籽韭(A.eusperma)等7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供试类群中,峨眉韭(A.omeiense)和多星韭(A.wallichii)的染色体基数分别为11和7,其余类群的染色体基数均为8.观察发现,随体杂合和多侪性现象在供试类群中很普遍.分析推测:(1)随体和倍性的变异在葱属某些类群的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随体的类型在葱属具有重要的分类意义;(2)多倍化和地下走茎的无性繁殖方式可能是天蓝韭(A.cyaneum)的进化策略;(3)西川韭(A.xichuanense)、野黄非(A.rude)和野葱(A.chrysanthum)有密切的亲缘关系;(4)真籽韭(A.eusperma)与多籽组在核型上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八种国产葱属植物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国产葱属Allium 8个种的14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其染色体基数均为x=8,其中7个居群为二倍体(2n=2x=16),6个居群为四倍体(2n=4x=32),1个居群为多倍体复合体(2n=4x=32,2n=6x=48,2n=8x=64和2n=9x=72)。并发现随体染色体十分活跃,在多倍体中其数目并不都与其倍性相对应,并有“串状随体”现象出现;在有些类群中其形态变异较大,而随体染色体杂合形式的多态现象也较普遍。本文重点讨论了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在葱属进化中的作用,认为随体染色体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的出现是葱属中遗传变异的重要源泉之一。并对葱属中的染色体基数及种内多倍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北方几种小浆果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悬钩子属、醋栗属、越桔属、沙棘属、接骨木属和五味子属等6属12种小浆果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绿叶悬钩子、牛迭肚和刺果茶Biao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截止目前,关于小浆果植物的核型资料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2.
葱属根茎组8种21居群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葱属根茎组Allium sect.Rhiziridium的8种21个地方居群的核型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该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机制提供依据。贺兰韭A.eduardii和阿拉善韭A.flavovirens2个种的核型以及辉韭A.strictum的六倍体核型均属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贺兰韭A.eduardii、阿拉善韭A.tlavovirens、北韭A.lineare、蒙古韭A.mongolicum和滩地韭A.oreoprasum的各居群均为二倍体,核型类型为Stebbins的2A型;韭A.tuberosum和野韭A.ramosum的各个居群均为四倍体,核型类型为2A型:辉韭A.Jtrictum的4个居群均为六倍体,核型类型为2B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推论:(1)该组植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多倍体或多倍体系列,染色体数目变化与物种进化具有密切相关性,多倍化可能是根茎组植物核型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2)随体染色体多为st或t染色体,均位于短臂末端;(3)可以认为辉韭是以增加倍性来克服该物种扩大新的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困难;(4)现今栽培的韭可能是由野生的二倍体韭和四倍体韭经过长期人工驯化而来的,现今栽培的三倍体韭可能是二倍体韭和四倍体韭杂交而来,并且以无性繁殖方式保存三倍体类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葱属合被组植物的引种栽培及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葱属合被组(AlliumSect.Caloscordum)的长梗韭(A.neriniflorum)和合被韭(A.tubiflorum)进行了引种栽培实验及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将原野生状态下生长的这2个种转为人工条件下栽培,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显示,长梗韭四个居群均为二倍体2n=2x=16,合被韭的一个居群为二倍体2n=2x=16,另一个居群为四倍体2n=4x=32,所不同的是长梗韭染色体带有一对中间随体,而合被韭染色体则带有一对或二对末端随体。此外,首次发现合被韭存在有二次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东北柴胡属细胞分类学研究I.6种柴胡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国产6种柴胡的核型,发现在肇东五里木存在一种与日本产三岛柴胡B.falcatum具有相同核型特征的柴胡,暂称其五里木居群。柞柴胡B. komarovianum Lincz. 2n=8=2m+6sm(2SAT).红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2n=12=10m(2SAT)+2sm。北柴胡B. chinense DC. 2n=24=14m+10sm(2SAT). 相似文献
16.
17.
五种蚂蚁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种蚂蚁染色体核型研究杨秀芝,王俊森,柳劲松,王鑫(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系161006)关键词蚂蚁,染色体,核型STUDIESONTHEKARYOTYPESOFCHROMOSOMESIN5SPECIESOFANTS¥YangXiuzhiWangJun... 相似文献
18.
鸟类核型研究Ⅻ.省形目12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省形目8科12种鸟类染色体核型,其中阔嘴鸟科、河乌科的两科是世界上首次报道核型的科。比较研究表明:臂间倒位以及微小染色的相互副合在所描述的类群染色体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对几种野生与栽培种葱属植物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几种葱属植物因种类和栽培方式不同,营养成分含量也不同。大蒜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33%、1583%,比其他野生和栽培种葱属植物高;韭菜嫩茎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2314%;棱叶蒜鳞茎的粗脂肪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其他野生与栽培种葱属植物高,分别为1583%、16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