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针菇在淀粉工业废水中发酵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辉  何国庆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168-168
以经液化处理的淀粉工业废水作金针菇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球形态、生物量、pH总糖、还原糖、氨态氮、糖化酶、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描述了菌体的生长曲线,得到了菌丝体生长的动力学模型。第1~2d为延滞期,第3~8d为快速生长期,第8d后为衰老期。其中第3~6d菌丝体生长最为迅速,酶活力最高,基质消耗最快。发酵过程中pH呈上升趋势。对生理生化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产油真菌在甘薯淀粉废水中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低成本获取微生物油脂。方法: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发酵基质,进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油脂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刺孢小克银汉霉F7,生物量为19.375g/L,含油量为45.1%。菌株F7发酵第11天生物量达到18.140g/L,含油量达到51.2%,COD去除率87%。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NaAc和KH2PO4对生长、产油以及出水COD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NaAc2g/L时生物量提高了25.4%,含油量提高了4.4%,COD下降了52.0%,KH2PO4的作用稍次之。结论:资源化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同时降低废水COD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可以为生物柴油提供廉价油源。  相似文献   

3.
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废水预处理方式及添加营养因子对产油菌株FR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生长、产油及COD去除的影响。发现不经稀释的废水发酵效果优于稀释后的效果,采用淀粉酶液化处理、添加碳氮比、添加Mn2 均能够促进菌株FR生长、产油和COD去除,淀粉酶液化处理后的产油率可达45.3%,淀粉酶和糖化酶先后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66.3%。Mg2 的加入可以提高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食用菌深层发酵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条件。实验表明,在加水比为1:6,沸水提取4小时,进行三次抽提后,用4倍乙醇沉淀所获粗多糖得率最高。粗多糖经脱色去蛋白后以70%(V/V)乙醇分级可获得最高级分精制多糖。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优良品种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杂交育种的手段,获得了6个性能优良的金针菇杂交种。经液体发酵及菌丝体的营养分析,最终确定406号菌株为最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韩建荣 《菌物系统》1998,17(4):312-317
本文对4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和皱柄羊肚菌在玉米粉培养基或马铃薯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菌丝生物量之间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尖顶羊肚菌(M conica)、黑脉羊肚菌(M angusticeps)和皱柄羊肚菌(M. crassipes)在玉米粉培养基或马铃薯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菌丝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a-淀粉酶活力、淀粉降解率差异显著。4种羊肚菌中,尖顶羊肚菌的降解淀粉能力最强。在培养基中添加Ca2+和氮源以及将发酵时间从15天延长到25天均能显著提高羊肚菌的菌丝生物量、a-淀粉酶活力和淀粉降解率。在添加10%黄豆粉、0.1%Ca(Cl)225℃发酵25天的玉米粉和马铃薯粉的发酵产物中,尖顶羊肚菌对玉米淀粉的降解率可达到74.2%,对马铃薯淀粉的降解率可达到79.8%。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液体发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针菇菌丝体液体培养表明,淀粉、玉米粉是适宜的碳源,黄豆粉、酵母粉、蛋白陈是适宜的氮源。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最适浓度。除碳、氮源外,Vb1及K、P、Mg、S等元素也是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因子。适宜的碳氮比(C/N.)为21~24:1。本研究建立的有实用价值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玉米粉4.0、葡萄粉1.0~2.0、黄豆粉15、KH2PO40.1~0.15、MgSO4·7H2O0.05  相似文献   

9.
10.
杀虫素48号产生菌株最适液体营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杀虫素 48号产生菌株为研究对象 ,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 ,对其最适液体营养条件进行了筛选 ,其组成为 (% ) :可溶性淀粉 3 ,葡萄糖 2 ,花生饼粉 4,蛋白胨 0 6 ,(NH4) ) 2 SO40.3 ,K2 HPO40.10。进一步通过在最适配方和原始配方营养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在最适配方营养条件下 ,该菌株生物量提高了约 5 9% (P <0.01 )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菌丝体的深层培养及多糖制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阿丽  王凤云 《生物技术》1996,6(6):41-44,46
从20株金针菇菌株中筛选出适于液体发酵的94B2株。该菌种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3~24℃,pH6.5,接液体种量10%,装液量≤50ml/500ml瓶;不同的间歇振荡形式对菌丝球产量和形态有显著影响。深层发酵工艺相似于抗生素发酵。发酵期间发酵液pH变化幅度很小,总糖、还原糖、氨基氮与菌丝生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发酵酵的菌丝产量可达47.5g(湿重)/100ml、胞外多糖达174.7kg/100ml发酵液上清、胞内多糖达338.1mg/100g湿菌丝体。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3%、酵母粉1%、KH2PO40.1%、MgSO4.7H2O 0.05%。同时利用此配方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pH、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变化很小,培养末期略有上升;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氨基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玫烟色拟青霉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营养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蛋白胨为该菌生长的最适氮源,C/N为10∶1~20∶1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25℃2、4 h全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和产孢均有利。接种后144~168 h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分别为31.72 mg/mL、24.62孢子/mL,为黑暗条件下的1.5倍和18.3倍,因此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168 h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purified a fibrinolytic enzyme from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mycelia by ion exchange an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ies, it was designated as F. velutipes protease (FVP-I). This purification protocol resulted in 18.52-fold purification of the enzyme at a final yield of 0.69%. The molecular mass of the purified enzyme was estimated to be 37 kDa by SDS–PAGE, fibrin-zymography and size exclusion by FPLC. This protease effectively hydrolyzed fibrin, preferentially digesting α-chain over β-and γ–γ chain. Optimal protease activity was found to occur at a pH of 6.0 and a temperature of 20 to 30 °C. The prote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 by Cu2+, Fe2+ and Fe3+ ions, but was found to be enhanced by Mn2+ and Mg2+ ions. Furthermore, FVP-I activity was potently inhibited by EDTA and EGTA, and it was found to exhibit a higher specificity for chromogenic substrate S-2586 for chymotrypsin, indicating that the enzyme is a chymotrypsin-like metalloprotease. The first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 FVP-I were LTYRVIPITKQAVTEGTELL. They had a high degree of homology with hypothetical protein CC1G_11771, GeneBank Accession no. EAU86463.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产量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配方为小麦淀粉水解糖100.83g/L(还原糖含量为24%)、酵母粉18.70g/L、玉米浆11.01g/L、KH2PO44.59g/L、MgSO4·7H2O1.5g/L、pH6.0,在30℃、160r/min的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振荡培养120h,生物量可达19.80g/L。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是低温结实型菌类,原基形成需要低温诱导,子实体发育也需要较低的温度,因此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对金针菇菌丝体和原基进行RNA-Seq分析,筛选得到7 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原基形成后,有4 025个基因上调表达以及3 910个基因下调表达。通过GO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可推测冷诱导形成原基的代谢调控为:当金针菇菌丝细胞接受到冷信号后,糖分转运相关的基因表达量下降,导致碳源摄取效率下降,因而糖酵解途径大部分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进而导致三羧酸循环的底物乙酰辅酶A(乙酰CoA)合成量减少,整个细胞能量产出下降。此负反馈信号使细胞内储存的脂质进行氧化代谢的基因表达上调,产出乙酰CoA以供三羧酸循环产能。此负反馈导致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基因表达上调,以调节细胞流动性;同时磷脂和鞘脂代谢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大多上调,合成增多,细胞膜的组分因此改变,因此细胞进行重构进入另一种状态。与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均大部分上调,表明了原基形成时细胞正处于增殖旺盛时期。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金针菇原基的形成伴随着能量来源的转变,各个代谢途径的相互调控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为有目的培育高温型金针菇新品种,减少栽培能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营养物质对桑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桑黄深层培养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r/min、发酵时间为10d的条件下,以桑黄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或葡萄糖、酵母粉或酵母膏、KH2P04或MgSO4·7H2O;菌丝生物量分别达到1.51、1.31、1.69、1.52、1.52、1.36g/100mL;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ZnSO4·7H2O,胞外多糖产量分别达到0.49、0.45、0.22g/100mL。  相似文献   

18.
四种重金属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铅、镉、砷、汞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的富集和迁移,为金针菇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铅、镉、汞、砷栽培金针菇,测定其在各栽培阶段培养料、金针菇子实体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金针菇子实体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培养料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金针菇子实体中4种重金属主要是来源于培养料,但金针菇子实体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对汞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最高达到7.590,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汞>镉>砷>铅。  相似文献   

19.
钙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aCO3粉末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子实体的富钙作用。结果表明,钙能显著刺激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和子实体含钙量。这些生理生化变化与钙浓度密切相关,低质量分数(0~5%)和高质量分数(5.5~10%)的CaCO3粉末造成了相似的变化。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金针菇细胞内存在两种不同的钙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挖掘高表达基因的特征信息,以金针菇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金针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发育阶段高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顺式元件分析。分析表明,金针菇高表达基因表现出较强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其偏好密码子多以胞嘧啶(C)结尾,此外在高表达基因中存在6种氨基酸的最优密码子较为保守。在进化过程中,金针菇高表达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较大。功能注释分类表明,高表达基因多为核糖体通路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翻译和生物合成相关。顺式元件分析表明,高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域大多存在MeJA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及MYB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金针菇异源表达效率和挖掘强启动子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