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瑜  王武  陈启蓉 《生命科学》2023,(2):140-147
多酚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中草药或植物性食物中的生物活性分子。大量研究表明多酚化合物对蛋白质构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如可通过疏水作用抑制蛋白质或多肽形成淀粉样纤维或解聚淀粉样纤维,或者通过其抗氧化性降低淀粉样纤维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草药或食物来源的天然多酚化合物体外抑制蛋白质或多肽错误折叠和淀粉样纤维形成,以及在动物疾病模型体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化合物预防和减轻蛋白质构象疾病的应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它们参与辅助蛋白质合成、折叠、转运以及定位等过程,并且在协调蛋白质水解、阻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异常聚积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异常折叠形成淀粉样斑为主要病理特征。研究表明HSP不但对tau蛋白的聚积/降解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抑制Aβ相关的毒性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分子伴侣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靶点,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有关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认为脑内过量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是引发AD的主要原因。针对Aβ的生成、聚集、清除及靶向治疗相关的药物开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就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最新研究进展及AD的预防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腹腔注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b1减少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的分子基础的了解进展迅速,特别是AD病人脑内空斑(plaque)和缠结(tangle)化学组分的鉴定和导致该病家族性形式的遗传突变的鉴定。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在AD中起重要作用,它产生β-淀粉样蛋白,后者是空斑的主要组分。已知编码APP的基因的突变使一些个体易感早发性AD。再者,APP基因位于21染色体;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患者有三条21染色体,他们30岁时就会犯AD。关于从APP生成β-淀粉样蛋白的生化基础的知识对了解阿…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A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学说众多,目前较为公认的仍然是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该学说认为,淀粉样斑块在脑组织的沉积是AD发病的关键病理机制。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 BACE1)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淀粉样降解途径中的限速酶,其降解产物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是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的主要成分。AD患者大脑BACE1浓度和活性增加,是引起AD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BACE1生成及活性调节的影响因素不仅对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开发AD的新治疗靶点也有重要意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蛋白质参与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广泛研究。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接结合和参与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在BACE1的转录、翻译、修饰与胞内运输等各个环节对BACE1进行调节,从...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老年人高发、伴有严重认知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Aβ)是在AD患者脑中发现的主要病理分子,其在AD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此提出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受到学界广泛认可。但目前针对以Aβ为靶点的治疗手段屡次失利,表明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已不足以全面描述AD的症状及发病机制,需要重新审视Aβ在疾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提出及其发展、Aβ在AD中的作用和靶向Aβ的治疗效果,以期全面认识Aβ,为A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与阿尔采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质网是调节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细胞应激反应和胞内钙水平的细胞器,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疾病与内质网功能受损有关。内质网是生成β-淀粉样肽(Aβ1-42/43)的主要场所,早老素也位于内质网上,突变早老素影响了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加工并导致Aβ1-42/43生成增加,此过程与钙稳态失调有关,Aβ毒性与内质网上半胱天冬酶-12介导的内质网特异性凋亡途径有关,进一步研究内质网对阐明AD的发病机制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Calsyntenins(Cstn)是一个独特的将胞外蛋白水解活性与胞内Ca^2+信号转导相连在一起的家族,属于钙结合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交流。它包括3个成员,分别为calsyntenin-1、calsyntenin-2和calsyntenin-3,皆为突触后膜蛋白,主要在脑的神经元中表达,但表达模式各自不同,而且其蛋白也表现出高度的结构多样性。Calsyntenin-1位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突触后膜,是一个突触后膜蛋白水解的蛋白质。有一个结合钙的胞质酸性结构域,是一个通过胞外蛋白水解来调节突触后钙的动力调节子。Calsyntenin-1调节突触后膜下或胞内Ca^2+储存库中的Ca^2+瞬变,从而参与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与学习和记忆功能紧密相关。尤其是最近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calsyntenins共同作用增加了β淀粉样蛋白(Aβ)的分泌,从而造成神经系统紊乱,促进阿尔采末病(AD)的发生,这对于AD发病机制的揭示和开发新一代治疗AD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损伤疾病,其特点是细胞外聚积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淀粉样斑块和细胞内异常高度磷酸化 tau 蛋白导致神经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基于上述特点提出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的高度磷酸化假说,仍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理和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目前,炎症小体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中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高度关注.因此研究AD患者中炎症小体如何激活、组装、并诱发细胞炎性介质的高表达,可能对深入研究AD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的突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加以简要的概述介绍.  相似文献   

11.
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阐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之一,即脑内过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促发AD的核心因素.因此,靶向Aβ形成、聚集和清除等关键环节的药物开发是目前药物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AD新药临床试验屡屡失败,至今尚未得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局限性和痴呆期患者疾病进程的难以逆转,可能是临床试验反复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借助AD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将药物干预的时间窗口前移,重视痴呆前期病理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可能是研制延缓AD发生和发展有效药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库     
1.绿茶中非多酚部分的脱镁叶绿素a和b的作用绿茶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过去的报道认为,茶叶中多酚部分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而非多酚部分的药理性质则研究很少。作者最近发现绿茶(Cameliasinensis)中的非多酚部分能抑制测试细菌中各种基因毒素诱导...  相似文献   

13.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弦  许华曦  张云武 《生命科学》2008,20(2):159-164
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是在神经细胞外形成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淀粉样斑(amyloidplaques)。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procursor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产生AB和APP胞内结构域(APP intrace Uulardomain,AICD)。现在已经知道AB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ICD可以与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而且AICD在基因转录、细胞凋亡以及APP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均有调节功能。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并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目前,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AD免疫治疗的关键靶标。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以Aβ为靶标,研制其疫苗和中和抗体来阻断其功能,可能是AD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我们对近年来AD的免疫治疗策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以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累积和神经纤维缠绕(NFTs)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胰岛素降解酶(IDE)是人体内最主要的Aβ降解酶之一。因此,IDE在AD进程中的作用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大多数研究显示,AD的病理进程伴随着脑中IDE编码基因的表达和IDE活性的下降。IDE敲除动物也能够表现出AD样表型,同时已有研究尝试靶向于IDE进行AD的治疗。本文通过总结IDE在AD患者和AD模型动物脑中表达情况的变化,以及IDE敲除动物的表型,对近期IDE在AD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病人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指出,Aβ在脑实质的沉积是最终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关键步骤。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高度聚集的Aβ,可溶性的Aβ低聚物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更强。血红素(heme)的代谢在AD患者大脑中发生了改变。近来发现heme可与Aβ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Aβ-heme,该复合物拥有显著高于heme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比heme更强的催化蛋白质酪氨酸硝化的能力。这个结果提示,Aβ-heme可能是联系Aβ与AD中大量蛋白质发生硝化的关键分子。同时,Aβ与heme的结合改变了heme催化蛋白质硝化的位点选择性。这些研究对于阐明Aβ和heme在体内可能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忍冬木层孔菌是木层孔菌属的一种药用真菌,目前对它的研究少有报道。以液体培养为基础,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外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胞内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菌丝体生物量在培养168–216h时达到最大值(8.33g/L);胞内多酚和胞外多酚含量分别在216h和168h时达到最大值(15.60mg GAE/g和106.76mg GAE/L);液体培养胞内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正相关,多酚含量高时提取物对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自由基的抑制率也高。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信号系统受损是加速AD发病的危险因素,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在糖代谢异常促使AD发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调节β淀粉样蛋白降解和清除之外,还可能通过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协同载脂蛋白Ee4(ApoEe4)及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等参与AD的发病机制。本文就IDE生物学特性及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神经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病理基础之一。高脂血症是AD发生的高危因素,可导致脑组织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增高。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type 9,PCSK9)是一个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酶,但有研究显示其与AD发生可能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PCSK9在介导ox-LDL促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阐述高脂血症导致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 首先用不同浓度ox-LDL(0、25、50、75、100 mg/L)处理PC12细胞24 h,油红O染色检测PC12细胞脂质蓄积,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ELISA检测PC12分泌的β淀粉样肽(amyloid β-peptide,Aβ)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REBP2、PCSK9和LRP1的表达。然...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对家族性AD的动物模型和个别AD患者死后脑组织的研究中发现,除了A1342水平升高外,神经元内Ca2+信号失调,并且Ca2+信号蛋白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改变。淀粉样蛋白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是AD的后期标志,它们的共同点可能是破坏神经元钙离子信号。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提高在功能上与淀粉样蛋白斑、早老素突变、tau缠结和突触功能障碍相关,基于这些研究,产生了AD的Ca2+假说。主要介绍神经元内Ca2+失调与AD的关系以及钙拮抗剂作为AD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