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已报导,在脲或胍的作用下,肌酸激酶失活速度远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本文报导利用在变性剂存在下研究底物反应的方法对分子较小,由单亚基组成,并有五个二硫键使分子结构更加稳定的胰凝乳蛋白酶,在盐酸胍作用下的变性,失活以及相应的复性,复活进行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表明失活仍快于构象变化速度,复活慢于构象的恢复速度.实验结果还表明已经充分复活的酶和未经变性的酶在溶液中的构象存在着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2.
以田间环境释放条件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而成的转crylAb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杂交技术,在不抗虫转基因中8215株系后代中筛选到一个无Cry1Ab蛋白表达产物株系.分子杂交结果证实,转基因crylAb在中8215株系后代中发生了转录水平沉默,整合过程中基因重排使两个拷贝的ubiquitin启动子同时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甲基化分析证实ubiquitin启动子区域发生了甲基化,从而导致crylAb基因沉默.利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处理转基因沉默水稻种子,并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检测了其对沉默基因的复活效应,结果表明:5-氮胞苷处理使沉默的crylAb基因在灌浆期恢复表达活性,复活率约为8%~30%,且以低浓度(45 mg/L处理1,2 d)处理的复活率及恢复表达水平较高,复活基因表达的Cry1Ab蛋白最高可达可溶性总蛋白的0.147%.  相似文献   

3.
复活分子是指地层记录中一度消失、后来复现且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殊分类单元。本文将复活分子区分为狭义(穿越灭绝事件)和广义(平常时期)的两类;并认为不同型式灭绝事件后的复活分子存在差异,表明其与灭绝强度有关。本文再次讨论复活分子的不同概念及其意义,并对避难所提出新的认识,强调复活分子的实质是灭绝期缩减居群大小与分布的极端稀疏分类单元,识别其生物因素尤为重要。以华南奥陶-志留纪交界期的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的一个采样点为例,说明稀疏种对多样性的贡献颇为关键,只有依靠大量的采样与深入的系统古生物研究,才能识别;探索和发现复活分子的关键在于采样和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程度;建议应更加客观地认识复活分子的宏演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活分子是指地层记录中一度消失、后来复现且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殊分类单元。本文将复活分子区分为狭义(穿越灭绝事件)和广义(平常时期)的两类;并认为不同型式灭绝事件后的复活分子存在差异,表明其与灭绝强度有关。本文再次讨论复活分子的不同概念及其意义,并对避难所提出新的认识,强调复活分子的实质是灭绝期缩减居群大小与分布的极端稀疏分类单元,识别其生物因素尤为重要。以华南奥陶-志留纪交界期的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的一个采样点为例,说明稀疏种对多样性的贡献颇为关键,只有依靠大量的采样与深入的系统古生物研究,才能识别;探索和发现复活分子的关键在于采样和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程度;建议应更加客观地认识复活分子的宏演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荧光、紫外差光谱研究了根霉葡萄糖淀粉酶在盐酸胍变性后的复性、复活动力学。结果表明,该酶在小于4mol/L盐酸胍中变性是可逆的,其复性过程遵循一级反应方程。酶复活过程是由两个一级反应组成的复合反应,构象变化速度与复活过程中较快的反应速度相差无几,这可能是在Trp及Tyr微区的构象变化基本完成之后,酶活力恢复还没有完成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以田间环境释放条件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而成的转cry1Ab 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 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杂交技术, 在不抗虫转基因中8215株系后代中筛选到一个无cry1Ab 蛋白表达产物株系. 分子杂交结果证实, 转基因cry1Ab 在中8215株系后代中发生了转录水平沉默, 整合过程中基因重排使两个拷贝的ubiquitin启动子同时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 甲基化分析证实ubiquitin启动子区域发生了甲基化, 从而导致cry1Ab基因沉默. 利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处理转基因沉默水稻种子, 并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检测了其对沉默基因的复活效应, 结果表明:5-氮胞苷处理使沉默的cry1Ab 基因在灌浆期恢复表达活性, 复活率约为8%~30%, 且以低浓度(45 mg/L处理1, 2 d)处理的复活率及恢复表达水平较高, 复活基因表达的cry1Ab 蛋白最高可达可溶性总蛋白的0.147%.  相似文献   

7.
李玉中  廖金铃  卓侃 《菌物学报》2016,35(10):1218-1225
为了研究野生担子菌对线虫的作用效果,从腐木桩上采集担子菌,应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丝,以全齿复活线虫作靶标,初步筛选到1株对线虫有高活性的菌株,应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的鉴定,测定了其对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的杀线虫活性,并测定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液对全齿复活线虫、松材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作用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谦逊迷孔菌Daedalea modesta,其菌丝在平板上能够迅速杀死线虫,平板菌落上接种线虫48h,菌丝对全齿复活线虫、松材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95.61%、85.75%和100%;其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发酵液25℃处理全齿复活线虫、松材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二龄虫24h线虫死亡率均达100%,发酵液稀释10×时,对爪哇根结线虫仍有致死效果。本研究为该菌株用于线虫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定期转种法和低温冷冻保存法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两种真菌保存方法,为比较两种方法保藏致病真菌活性的能力,本研究使用两种保藏方法对实验室689株致病真菌保藏5年后进行检测。定期转种法是将菌落接种于马铃薯斜面培养基并将其储存在4℃冰箱,每6个月转种1次。低温冷冻法是挑取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落于无菌10%甘油中,放置在-80℃储存。保藏5年后,将两种方法保藏的菌株转种复苏,比较菌株的复活率。对于念珠菌属Candida、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毛癣菌属Trichophyton、曲霉属Aspergillus和孢子丝菌属Sporothirix真菌,两种方法的菌株复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真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使用低温冷冻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高于定期转种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对于着色霉属Fonsecaea真菌,低温冷冻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低于定期转种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常见致病真菌的长期保藏,使用10%甘油作为保护剂的低温冷冻法优于定期转种法,但其不适用于着色霉属Fonsecaea真菌的长期保藏。  相似文献   

9.
《化石》2015,(3)
<正>随着好莱坞科幻大片《侏罗纪世界》的热播,活灵活现的恐龙形象一次次登上银幕,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通过近20多年培养起来的粉丝,一次次在恐龙的召唤下走进电影院。作为博物馆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活"恐龙对大众来说有多么强大的吸引力。已经绝灭的恐龙,留下的只有化石,无法真正复活。其实除了通过科幻电影的形式让恐龙"复活"之外,我们恐龙博物馆还有多种方式"复活"它们。创新科普活动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骨架和恐龙埋藏遗  相似文献   

10.
冻干菌种复活、保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湘 《蛇志》2007,19(1):84-84
药品检验用的标准菌株主要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al Culture Collection,CMCC),由这个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处于休眠状态,活性低,需经过复活才可作为工作用菌。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只有做好菌种的复活、保藏才能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保证菌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7-I0007
据新闻晨报报道,科学家在冰层中发现蛰伏近14万年的病毒毒株,全球变暖或将促其“复活”。  相似文献   

12.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 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 醋酸酐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醋酸酐对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催化pNP-NAG水解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 表明在醋酸酐浓度低于20.0 mmol/L, 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测得醋酸酐对酶抑制的IC50为9.0 mmol/L. 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醋酸酐与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结合平衡常数, 结果显示醋酸酐是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3.0、6.0、9.0、12.0 mmol/L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 结果表明醋酸酐对酶的影响是快速结合再缓慢失活的过程. 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 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醋酸酐溶液中, 酶将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3.
沉睡了数千万年的 细菌孢子复活 据美国Science1995年5月19日报道:科学家们已在多米尼加埋藏的琥珀中保存了2500—4000万年之久的、现已灭绝的蜜蜂的腹部包含物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的孢子。他们复活、培养并鉴定了这种孢子。在回收这种细菌孢子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实施了对琥珀的表面严格的去污染技术和无菌技术。有鉴于此,科学家们认定,这种分离出来的细菌孢子确实来源于远古,  相似文献   

14.
对培养过程优化的基础上 ,利用絮凝技术将己酸菌细胞的 80 %以上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 ,其分离浓缩液的浓度达 8.0× 10 9cell/mL。菌体造型的粒径 0 .5mm× 1.0~ 2 .5mm ,在流化床上干燥 ,进气温度 6 5℃ ,出气温度 4 8℃ ,干菌体复活率达 8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方法将73株病原性丝状真菌经过纯化后,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分别在4℃和-80℃冷冻管保存,均用10% (v/v)的丙三醇作为保护剂.结果经过1 a左右的保存,将菌株复活,发现4℃斜面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100%,-80℃冷冻管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98.6%,有些毛癣菌属...  相似文献   

16.
通过荧光探针、酶的活力测定及对金属硫蛋白(MT)分子中金属与巯基配位键的特征吸收检测,比较研究了锌诱导兔肾不同亚型ZnMT使脱金属碳酸酐酶(ApoCA)复活的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不同亚型ZnMT对ApoCA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MT1比MT_2对于AnoCA的复活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此结论与我们在研究不同亚型MT清除自由基时的结果相一致。这两种亚型MT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异,很可能与其在生物体内功能上的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化石》2015,(3)
<正>作为地球上曾经主宰一切的霸主——恐龙,留给人类唯一可以触摸到的物证,是冰冷僵硬的化石。恐龙究竟长什么样?生存的环境又如何?近一百多年来,古生物学家悉心研究,谜团逐步解开;而最终让恐龙"复活"的,却是画家。正是有了科研人员与美术工作者的结合,恐龙才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形象。自贡恐龙博物馆二级美术师余勇,就是让恐龙"复活"的人之一。画家梦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在恐龙馆人的眼睛里,恐龙绘画不同于一般  相似文献   

18.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一句古话,可是科学家居然提出了挑战,有的冷冻死人为将来有朝一日复活做准备;有的深入研究起绝种动物猛犸的复活问题来了,而且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猛犸能不能复活呢?现在可以这样说:有可能性,但目前还不行。事情要追溯到5年以前,在苏联马加丹省科累马河上游挖掘出一头保存得极完整的小猛犸。几年来,许多部门的专家共同对这头小猛犸进行了研究,几乎使用了现代科学的一切手段。研究成果丰硕,已出了专家,书名就叫《马加丹的小猛犸》。使用放射性碳测定法测得的结果证明,这头小猛犸约死于4万年前。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貌学和古生物学知识,可以复原当时的生活环境,小猛犸生活时气候条件和现在差不多,有原始森林和森林冻土带。当时的草原和现在的高山草原相似。野生动物群落中有野马、披毛犀、  相似文献   

19.
胍变性肌酸激酶复性复活过程中构象与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经3M盐酸胍变性的兔肌肌酸激酶复性和复活的动力学过程,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以期从量的关系上研究酶的构象与催化活力之间的关系。从萤光和紫外差吸收光谱的变化看,复性过程基本上是变性过程的逆转。变性肌酸激酶复性遵循一级反应方程,以萤光强度变化为标志的速度常数k=2.2×10~(-3)秒~(-1)。酶复活过程却表明由两个一级反应所组成,其速度常数分别为k_1=0.97×10~(-3)秒~(-1),k_2=0.17×10~(-3)秒~(-1)。可见构象变化速度与复活过程中较快的反应速度相近。这说明在反映色氨酸及酪氨酸微环境的构象变化基本完成之后,活力恢复的过程还没有终结。可以认为兔肌肌酸激酶的构象与活力密切相关,酶的构象完整是催化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发动态     
科学家在现代生物体内观察5亿岁基因进化在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5亿岁的基因复活后注入现代大肠杆菌中,观察其超过1000代的进化过程。研究人员成功地测定了古代延伸因子EF-Tu的基因序列(EF-Tu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