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们通常把某一区域的物种丰富程度称为物种多样性,它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环境最为复杂、最具吸引力且与人类最息息相关的系统,正是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造就了这颗蓝色星球的勃勃生机. 要准确得知某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需要调查清楚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所有物种的种类与数量,这在实际操作上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考虑了一类受有毒物质影响的两物种非自治离散Lotka-Volterra系统.在平均增长率意义下,得到了其中一种物种灭绝的充分条件,证明了另外一种物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 《化石》2002,(4):21-23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 ,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全部灭绝 ,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 ;二是野外灭绝 ,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 ,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 ;三是局部灭绝 ,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 ;四是亚种灭绝 ,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此外 ,关于灭绝还有一种说法 ,即在过去50年内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在令人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灭绝动物名单上 ,有爪哇虎、亚洲猎豹、白狼、阿拉斯加棕熊、花袋鼠、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鸟类特有种亚种分化的保护优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中国鸟类特有种为代表,基于鸟类物种分化程度来探讨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本文参照105种中国特有鸟种的分化等级来制作物种地理分布图。依据生物种的概念,给单型种赋值“1”,对具有n各亚种分化的物种赋值“n”。利用GIS叠加与制图功能对物种的分布做图以反映不同区域的物种分化等级。结果发现分布中心赋值很高并以同心圆形式向周边递减,反映了物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至秦岭高度分化的地理格局,并由此向外递减。作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的横断山区,可能不仅是物种种级而且是种下级多样性的热点。因此,该地区的多样性保护优先性,不仅要考虑目前物种多样性分布的格局而且要考虑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童森林植被的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天童森林群落样地的数据,分析了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能单纯以物种多样性的高低来判断某具体群落的稳定性,使用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来衡量群落的稳定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根据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建立的物种多样性分配方法,提出分异度系数,对天童森林公园内不同森林类型的树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的多样性只有小部分归功于样方内多样性,而多样性大多分配在样方间、亚群丛间或群丛间,例如在木荷-栲树群丛中,样方内只贡献了20.3%的物种丰富度.而在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中,多样性大多分配在样方内.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后两种指数不仅考虑了物种的存在与否,也考虑了其在样方内的多度.同时比较分析了加性分配与传统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要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植物群落学和植物种群学的研究方法,从数量和质量 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⑴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组成差别较大,彼此之间的物种相似性水平低;⑵相对于低地雨林而言,该地区的山地雨林物种数量较多,物种均匀度较高,主要优势种的优势程度较弱;⑶在优先考虑物种稀有性的前提下,根据各物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分布情况,可将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分为珍稀濒危种、特  相似文献   

8.
东灵山辽东栎林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对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在不同样地环境梯度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梯度的辽东栎林乔灌木物种α多样性逐步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简单。不同样地梯度内辽东栎林乔木物种的β多样性的二元属性测度与数量数据测度结果反映出乔木物种和灌木物种对整个辽东栎林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数量数据β多样性测度综合地考虑了物种数与物种数量对β多样性变化的影响,适于对单优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在中海拔样地梯度,辽东栎林乔灌木物种各样地对之间的β多样性数值较小,表明辽东栎林内物种替代速率较低,物种组成相对稳定,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林型。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探讨不同研究尺度下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的物种多度不仅受物种分布面积大小的影响,还受其聚集程度的影响.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即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无论是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还是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通过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来预测物种多度的准确度都在下降.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预测物种多度的结果要好于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这表明该区大多数物种是聚集分布的.由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不同物种多度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也不同.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考虑不同物种的生活史特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答: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那么如果此物种是二倍体如某玉米植株基因型是Aa.其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两种,当用秋水仙素加倍以后.生成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两种纯合子;但如果此物种为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等偶数倍多倍体时,如某马铃薯植株基因型为从aa时,则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12,自引:4,他引:108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总和 ,主要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个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 ,也称区域物种多样性 ;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常常是从群落组织水平上进行研究 ,也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1] 。本文所涉及物种多样性即为群落组织水平上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其它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的基础 ,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相继报道 ,也有一些综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某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Magu…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利用谱系独立比较法(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s,PIC)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39°54'N,116°12'E)中的84个物种170株个体的传粉方式和果实类型对木本开花时间和结实时间的影响,其中Wilcoxon秩和检验法检验的结果作为PIC检验结果的参考。结果表明:(1)传粉方式显著影响植物开花和结实时间,风媒花植物比虫媒花植物开花和结实早;(2)果实类型对结实时间的影响在考虑和不考虑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时表现不同,当不考虑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时,肉质果实植物结实时间比非肉质果实植物早;(3)不同的传粉方式间以及不同的果实类型间植物的花果间隙期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肉质果实植物结实时间比非肉质果实植物大约早20d。由此推论:(1)植物固有属性,如传粉方式和果实类型,会影响植物繁殖物候,且不同的属性影响强度不同;(2)与某一特定物候期或繁殖器官相关性大的属性对该物候期的影响可能更大,如传粉方式对开花时间的影响可能大于其对结实时间的影响,而果实类型对结实物候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议。为探究自然群落中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3个样地的自然植物群落分别进行了不同取样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取样样地和取样尺度均对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 取样样地而非取样尺度对群落地上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样地进行取样, 其单位面积生产力并不因取样面积的增加而提高, 而是保持恒定的, 尽管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有明显增多。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回归关系因样地与取样尺度不同而不同, 有U型、单峰型、正线性相关和无相关性, 其中无相关性出现的最多。据此推测, 亚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不存在某种确定性关系, 或者说, 亚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4.
半世纪以来,物种概念的定义备受关注,不同研究方向的生物学家提出24种不同或至少有分歧的物种概念,根据其不同的物种概念,物种的界定和物种的数量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人们普遍认同:物种是进化分离的微居群谱系,但把谱系分离过程中获得的特征如生殖隔离、可鉴定性、单系统发生等视为鉴定物种次级特征却有不同的声音。该文提出统一的物种概念,把谱系进化分离作为物种界定的唯一而又必要的特征,把谱系分离过程中获得的次级特征作为界定谱系分离的证据。鉴于此,物种概念间的分歧就会化解。其一,物种概念化与物种界定明显分开,不再混淆;其二,谱系的次级特征只与物种界定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为谱系分离提供证据;第三,若能把合理解释的任何一个特征作为某物种客观存在的证据,这样更多的特征更能确定谱系分离;最后最重要的是,统一物种概念使我们解放思想,扬弃传统的物种界定标准,探求物种界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迄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主要在物种组成随机配置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进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研究较少, 且未考虑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利用模型拟合的方法, 探讨亚热带次生林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和次生林恢复时间(林龄)对生物量、生产力、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不考虑环境因子时, 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与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先增加后减少的驼峰型)。当考虑环境因子时, 个体密度和土层厚度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 而环境因子对生产力并无显著效应。在坡度较陡、坡向朝南及土层较厚的环境条件下, 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在坡度较缓、坡向朝北及土层较薄的环境条件下, 物种丰富度不影响生物量。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 生产力随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驼峰形状), 而在其他环境条件下, 生产力均不响应物种丰富度。以上结果说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系存在差异, 且其相互间的关系依赖于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刘建全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04-1386
已有的各个物种概念对物种的认识类似盲人摸象, 只包含了物种的某一个方面; 而一个分化后期的成熟物种应涵盖了所有的物种概念。但是, 尚未到达分化后期的物种往往又已开始新一轮的物种分化; 自然中存在的多数“物种”处于分化路上。这种循环往复连续分化产生的物种, 存在种间生殖隔离不彻底、基因流频繁发生、网状进化突出等现象。此外, 对于不同的物种对, 最早开始分化的基因以及不同物种概念所要求的条件的分化顺序不是统一的, 而是随机的。定义一个适合所有“分化路上的物种”概念存在较大困难。但是, 应采用尽可能多的物种概念来界定分化路上的物种、发表新种和进行分类处理; 也应承认种间可能广泛存在不完全的生殖隔离和有限的基因流, 即有不属于两个物种群体的杂交或回交个体的存在。这样划分的物种比只依据一个物种概念认定的物种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半世纪以来,物种概念的定义备受关注,不同研究方向的生物学家提出24种不同或至少有分歧的物种概念,根据其不同的物种概念,物种的界定和物种的数量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人们普遍认同:物种是进化分离的微居群谱系,但把谱系分离过程中获得的特征如生殖隔离、可鉴定性、单系统发生等视为鉴定物种次级特征却有不同的声音.该文提出统一的物种概念,把谱系进化分离作为物种界定的唯一而又必要的特征,把谱系分离过程中获得的次级特征作为界定谱系分离的证据.鉴于此,物种概念间的分歧就会化解.其一,物种概念化与物种界定明显分开,不再混淆;其二,谱系的次级特征只与物种界定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为谱系分离提供证据;第三,若能把合理解释的任何一个特征作为某物种客观存在的证据,这样更多的特征更能确定谱系分离;最后最重要的是,统一物种概念使我们解放思想,扬弃传统的物种界定标准,探求物种界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植物群落学和植物种群学的研究方法,从数量和质量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天然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 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组成差别较大,彼此之间的物种相似性水平低;(2)相对于低地雨林而言,该地区的山地雨林物种数量较多,物种均匀度较高,主要优势种的优势程度较弱;(3) 在优先考虑物种稀有性的前提下,根据各植物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分布情况,可将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分为珍稀濒危种、特征种和普遍种等三种主要类型。最后,对如何保护该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a的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和施肥(尿素7.5 g m~(-2)a~(-1)+磷酸二胺1.8 g m~(-2)a~(-1)、不施肥)控制实验,研究了种间性状差异(33个物种13个性状)和物种均匀度(所有物种)对物种多样性(所有物种)与功能多样性(33个物种13个性状)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它们与多性状种间差异负相关,而与物种均匀度正相关。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这是因为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多性状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功能多样性增加,SD-FD正相关;(2)功能多样性指数(FD_(Rao)和FDis)随物种多样性指数(H')减速递增,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但尚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3)功能多样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二元线性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二者对ANPP的影响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但由于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物种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属性集合来定义物种,对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个体,各种属性所表现出的强度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一个物种而言,它具有的某方面功能是由物种的不同属性体现于这方面的能力所共同决定的.本文对具有环状捕食结构的三物种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各物种的每个属性对和捕食逃逸能力的贡献方式为基础,将属性分为四类.讨论了四类属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从所得的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伸,三物种可以稳定的共存;另外,对物种捕食和逃逸有利的属性在平均意义下是进化的,而对捕食和逃逸无作用的属性却无法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