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浸润型肺结核的CT诊断方式及其使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通过CT检查入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这30例患者都经过临床病理诊断分析证实患有肺结核病,女患者13例,男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3~66岁之间,年龄平均43岁。结果:在经过进一步的CT检查后,30例肺结核患者可确诊患有肺结核。结论:CT不但是对肺结核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而且CT影像还可对肺结核的确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陈文 《蛇志》2001,13(1):56-57
目前 ,基层医院误诊和延误诊断肺结核比较严重。在缺乏先进检测手段的情况下 ,如何早期诊断不典型肺结核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作者在基层医院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一些体会浅述如下。1 病史中不能忽视的几个问题  做好肺结核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是在临床工作中要经常想到肺结核仍然是常见病 ,尤其是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糖尿病、矽肺、结缔组织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应注意询问结核病史 ,以减少误诊和漏诊。1 .1 对初次咯血患者不作轻易否定肺结核的诊断 早期结核病变大都范围小而分散 ,或易被肋骨遮盖 ,不易被 X线显示 ,对…  相似文献   

3.
朱向红 《蛇志》2017,(1):105-106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征象特征,并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提高诊断效果。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弥散型10例(43.48%),节段型4例(17.39%),孤立结节型9例(39.13%)。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表现较为复杂,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熟悉各型特征,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韦日宇 《蛇志》1999,11(2):68-69
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肿瘤的5%~17%[1],因其形状常与甲状腺其它病变相似,给临床及影像学定性诊断造成较大困难,本文总结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癌的CT表现,对其CT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993年1月至1998年9月23例经CT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及3例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3例,无深分叶征和毛刺征.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例为"爆米花"样钙化.4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3例肺错构瘤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轻度增强(5HU-16HU).6例T2WI呈高信号中夹杂分隔样低信号.结论:钙化(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和MRI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类型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包含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B组包含肝转移癌患者28例,C组包含肝血管瘤患者41例。采用CT全肝灌注扫描模式对三组患者占位病灶组织、病灶周围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占位病灶组织,B组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最低,C组患者HAP最高;A组患者门静脉灌注量(PVP)最低,C组患者PVP最高,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总肝灌注量(TLP)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灶周围组织HAP及HPI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PVP及TLP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正常肝脏组织CT灌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血管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2例和单纯肺结核患者39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陈旧性肺结核28例、活动性肺结核4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29例、非经典部位3例,合并鳞癌11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3例;10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不同侧、13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同侧不同叶、9例结核病灶于肺癌病灶同侧同叶。单纯性肺结核组胨旧性肺结核36例、活动性肺结核3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34例(上叶尖段11例、后段9例、下叶背段14例)、非经典部位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以及棘状突起比例高于单纯肺结核组,而空泡影比例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斑片条索影、结节影以及空洞或空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向红 《蛇志》2017,(2):243-24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且接受临床治疗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存在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情况,其颈部淋巴结大多为椭圆形、圆形,发病部位则以胸锁乳突肌及其周围组织为主,其中43例为单侧发病(74.14%),15例为双侧同时累及(32.61%)。多排螺旋CT检查可见颈部淋巴瘤表现为颈内静脉深淋巴结肿大,CT增强扫描后周边强化不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症进行诊断鉴别时,能清晰显示疾病情况以及相应的病理特征,对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肝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及不典型CT表现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经过对我院20例患者进行病理学分析证实的、并通过CT扫描发现有不典型小肝癌的症状,对他们的22个病灶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最终在20例患者中发现呈不典型表现的病灶共计有22个。11个在动脉期强化比较明显,在延迟期与门静脉期为相等、中心斑点状强化或略高密度强化,2个在门静脉期及动脉是等密度,延迟期降低,6个在三个时期都是处在低密度,3个动脉期边缘有明显强化,其他两个时期也在持续强化。结论:小肝癌的不典型在CT中有多种表现形式,病理学基础及病变组织的血运因素造成了不典型表现的产生,掌握了小肝癌不典型表现和其他病变的区别可以有效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技术在肺结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利用CT技术提供的影像学特征,及时准确的诊断肺结节疾病,从而更具体更全面的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确诊的符合相应临床诊治标准的肺结节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CT扫描分析其具体的特征表现。结果:在所选的48例中,纵隔淋巴结增大45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44例,胸部淋巴结增大患者48例。肺部病变者33例,其中单发结节患者2例,多发结节患者2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14例,磨玻璃样影案例者9例,实变案例5例。胸膜病发患者13例。结论: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胸部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形式的肺结节病例诊断较容易,无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诊断较为困难。因此我们认为利用CT技术诊断肺结节疾病具有特异性意义,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CT扫描检查对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普通CT结果显示胰腺形态和大小未改变,胆总管无扩张现象,增强CT扫描显示胰腺内有均匀的低密度影出现。观察组增强CT的动脉、静脉、延时期的扫描值分别为(68.19±2.01)、(44.34±3.52)、(36.28±4.96),对照组分别为(90.39±4.67)、(83.37±6.02)、(66.08±5.9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普通CT结合增强CT扫描检查可以准确诊断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的发病,能够较好的对该病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CT结合AI诊断系统对疑似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及对结节类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358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放射科医生根据CT扫描结果,通过人工阅片分析记录检出结节数量和影像特征),观察组(将CT扫描结果导入AI辅助诊断系统,经AI运算得到结节检出数量和影像特征)。AI辅助系统IMsight用于肺结节的图像分析和自动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定结节的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AI和CT结合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最后确诊结节数量736个,恶性结节139个(18.89 %),良性结节597个(81.11 %)。观察组诊断结节数量717个,检出率97.42%,对照组诊断出结节数量603个,检出率81.93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漏检率和假阴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当结节小于10 mm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对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位于胸膜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AUC(P<0.05),表明AI系统下的结节检出准确率高。ROC曲线显示观察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9%和89.68 %,对照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4 %和82.34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P<0.05)。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及漏检率,值得在肺结节CT检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并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的症状及体症呈复杂多样化,变化迅速。肾移植后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混合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真菌、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尤其是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感染逐渐增加。从临床表现判断肺部感染病因的诊断较困难,病原学检查需要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肺泡灌洗及保护性样本刷取样,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早期CT检查更有意义。为了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因学,患者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大鼠原位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5只,实验组B组35只。B组大鼠经尿道膀胱内灌注MNU每两周一次,每次2 mg,共4次。A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以同样的方法灌注。于第14周末对两组大鼠进行膀胱CT扫描诊断,并且处死后取膀胱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B组28只大鼠CT扫描膀胱均见明显异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突起或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密度不均,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A组13只大鼠经CT扫描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组织。结论MNU可以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的建立。CT扫描可作为大鼠原位膀胱癌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肿瘤的化疗或放疗等后续实验提供更好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isher判别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CT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GGO患者80例,对结节主要CT形态特征进行评价,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以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为判别指标行fisher判别,采取刀切法估计误判率。结果:80例GGO分为两组,良性者29例,恶性者5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恶性GGO结节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病灶界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其为判别指标行Fisher判别,所得Fisher判别公式为Z=-1.864X1+1.434X2+2.091X3+1.154X4+0.492X5+0.996X6+0.677X7-1.008,误判率为13.7%,敏感性达91.7%,特异性78%,准确率86.3%。结论:Fisher判别模型诊断GGO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患者血细胞结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肺结核的诊断及观察预后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对新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血常规标本400份及以上患者出院前血常规标本400份,使用M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结果:新住院400例肺结核患者中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92例,占23%。92例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患者中,除9例贫血患者外,83例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都不低于参考值,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呈现不一致性,即针对血红蛋白量而红细胞计数偏高,体现出小红细胞少量增多,这种情况在83例中所占比例为86%。出院前400例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5例,占1.2%。结论:由于肺结核患者大多数伴有营养不良,导致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小红细胞少量增多,增多的小红细胞被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到血小板计数里,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这个指标在肺结核诊断中意义很大,为肺结核的诊断探索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