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PF鸡与普通鸡消化道主要正常菌群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微生态学方法,对SPF鸡和普通鸡嗉囔、腺胃、回肠、盲肠和直肠5个部位的梭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等9种主要正常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PF鸡嗉囔中真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高于普通鸡,其中真杆菌、梭杆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差异极显著(P<0.01);腺胃中梭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高于普通鸡,其中真杆菌数差异显著(P<0.05);回肠中真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高于普通鸡,其中类杆菌数差异极显著(P<0.01);盲肠中梭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数低于普通鸡,其中乳酸杆菌数差异显著(P<0.05);直肠中各菌数量都低于普通鸡,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给慢性腹泻病人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然后检测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患者服用药品后,葡萄球菌、酵母菌、消化球菌、真杆菌和小梭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有显著性(P﹤0.05),提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慢性腹泻病人的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影响、具有增殖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抑郁症人群肠道主要微生物群落情况,探讨在机体精神心理异常状态下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特点,从而为研究抑郁症人群及相关精神心理疾患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日本光冈法定性定量检测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科及酵母菌的菌群值,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抑郁症人群研究组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抑郁症人群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推测抑郁症的发生,有可能通过肠-脑轴的联系,使大脑情感中枢功能紊乱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更年期综合征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探讨该状态中的人群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状态及其特点,从而为研究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研究组和相近年龄同性别的健康妇女对照组,采用光冈法检测相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的菌群值,同时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相似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研究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较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1,P0.05)。结论更年期综合征人群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健康状态的下降,引起肠道有益菌群与腐败菌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5.
赵娟  王晓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26-1329, 1339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分型及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符合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依照罗马Ⅲ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腹泻型组(62例)、便秘型组(56例)、混合型组(34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ICAM 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ICAM 1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各亚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IBS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混合组患者血清ICAM 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低;腹泻型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高(均P<0.05)。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是IBS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肠道菌群可影响IBS患者分型,且肠道中部分菌群与ICAM 1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杭州地区健康青壮年及老年人群肠道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等)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计算并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方法采用光冈法 .结果老年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P<0.05, P<0.001);消化链球菌、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 <0 .001,P<0.05).结论在获得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同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断奶仔猪在不同生理状况下的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所测定的8种细胞数量都随肠段后移而逐渐增加,43日龄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以乳杆菌、肠球菌和梭菌占绝对优势,双歧杆菌次之;与健康仔猪相比,下痢仔猪肠道中肠球菌、梭菌和乳杆菌等优势菌群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饲喂了含肠球菌的活菌制剂的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和类杆菌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但肠球菌数量却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0只幼猴粪便正常菌群的测定,了解幼猴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为猕猴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幼猴粪便中正常菌群(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健康幼猴肠道中,双歧杆菌(10.02±0.25)、类杆菌(10.00±0.09)、韦荣球菌(9.96±0.31)、肠球菌(9.98±0.43)和梭杆菌(9.90±0.24)为优势菌群,而肠杆菌(7.32±1.49)、葡萄球菌(5.74±0.49)和酵母菌(5.42±1.47)含量则较少.结论该实验测出健康幼猴粪便内正常菌群值可作为健康幼猴肠道内正常菌群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3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和4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菌落计数,同时计算B/ E值来代表定植抗力。结果 抗Hp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 ,B/ E值明显下降( P<0 .0 1) ,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P<0 .0 5 ) ,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P<0 .0 5 )。结论 三联疗法抗Hp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厌氧菌群是人体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群。对机体的健康、营养、免疫及生物屏障(定植抗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儿童腹泻时,肠道厌氧菌群的变化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作者采用8种选择性培养基和1种非选择性培养基,应用形态学、常规生化反应、酶学反应、色谱分析及细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0名健康儿童和33例腹泻儿童的粪便菌群中肠杆菌、肠球菌、莆萄球菌及厌氧菌群中的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乳杆菌和难辨梭菌等8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同时对12例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菌群也做了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粪便菌群中8类菌活数范  相似文献   

11.
青岛地区成年人肠菌群正常值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6种选择性培养基和2种非选择性培养基,应用形态学,常规生化反应,酶学反应等技术,对青岛地区的30例健康青年人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粪便菌群中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群中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6种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显示:健康青年人粪便菌群中6类菌活菌范围是:肠杆菌9.21±0.39,肠球菌7.74±0.53,葡萄球菌5.13±1.57,拟杆于菌10.41±0.54,双歧杆菌10.84±0.48,乳杆菌7.84±0.49。健康老年人粪便菌群中6类菌的活菌范围分别是:肠杆菌8.61±0.48,肠球菌7.54±0.82,葡萄球菌5.46±1.77,拟杆菌9.41±0.37,双歧杆菌9.82±0.50,乳杆菌8.22±0.65(LogN/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以及服用拜糖平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冈法对糖尿病患者、服用拜糖平患者及正常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增加(9.0±0.5 vs 8.5±0.8,P<0.05),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减少(分别为8.1±1.2 vs 8.9±1.9和9.2±1.0 vs 9.9±1.4,P<0.05);服用拜糖平的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9.1±1.3,P<0.05),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有所恢复(分别为8.8±1.3和8.6±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3.
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盲肠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结果:过路菌群中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显著;原籍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十分明显,乳杆菌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类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SD大鼠盲肠出现了肿胀细胞,上皮细胞颈毛排列紊乱、稀疏。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态出现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劳文艳  邱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10-310,F003
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微生物存在 ,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 ,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 ,称为“正常菌群”。人体的肠道中其回肠下部至结肠 ,由于蠕动减慢 ,食物流速小 ,p H较高 ,Eh较低 ,致使微生物数量增大 ,也是厌氧菌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肠道中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等 ,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构成了正常菌群 ,其中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有益菌 ,在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人体中分离到的双歧杆菌有 :婴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小檗碱的代谢和小檗碱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小檗碱经肠道菌群转化的代谢产物;并应用浊度测定法测定不同浓度小檗碱对4类肠道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小檗碱主要被代谢为去甲氧基和氢化产物,混合菌群具有去甲氧基和还原作用,在所有检测的单株细菌中,Enterococcus sp.45去甲氧基作用较强;此外,小檗碱明显抑制病原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本实验对于小檗碱的体内代谢过程及药效的深入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曲1号、2号对脾虚小白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 (1)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脾虚自然恢复组),C组(神曲治疗组),D组(神曲1号治疗组),E组(神曲2号治疗组).(2)用神曲中筛选出的酵母菌、几种中药和其他配料制成液体神曲1号、2号,用于实验.(3)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4)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与一般状态观察.结果脾虚小白鼠给予神曲、神曲1号、2号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E组一般状态改善优于A、B和C组.结论神曲1号、2号对脾虚小白鼠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其对症状改善优于传统神曲.  相似文献   

18.
腹泻儿童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使用传统的稀释法和注射器金属棒磁力搅拌稀释法对30例正常儿童的粪便菌群进行五类菌群的分析,健康儿童每克粪便中肠杆菌数689±077,肠球菌数为619±057,乳杆菌数为736±201,而类杆菌数为929±045,双歧杆菌数为858±032,而腹泻儿童肠杆菌数为761±061,肠球菌674±058,类杆菌数为836±060,乳杆菌773±069,双歧杆菌为767±066,两者相比主要是原籍菌中双歧杆菌、类杆菌减少,而过路菌中肠杆菌增加,出现了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中药"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1.昆明小白鼠,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脾虚自然恢复组),C组(神曲治疗组),D组(丽珠肠乐治疗组).2.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3.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神曲水煎剂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神曲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较不同组人群5种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便秘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状况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可以改善便秘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对便秘人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