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球菌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耐药现状及耐药质粒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相互关系,对1998 ̄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健康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胞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抽提,分析耐药质粒的分布情况,选取NG4、NG31、NG43、NG70进行细菌的接合试验,以观察耐药质粒能否通过接合进行传递以及传递后受体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显示6.12%菌株对全部抗生素敏感,48.96%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共检出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质闰,7.4kb和4.2kb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9.16%和67.32%,质粒谱型12种,以7.4kg+4.2kg和39.5kg+7.4kg+4.2kg为主,占38.76%。在细菌的接合传递试验中,NG43可通过接合传递将其耐药性传递给淋球菌及大肠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及质粒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质粒图谱。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对167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用破裂解法分析160株菌的质粒图谱。结果:167株淋球菌检出PPN9株(5.4%),TRNG16株(9.6%),环丙沙星耐药率达78.4%,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160株菌其质粒谱型2.6Md 4.5Md(24.4%),2.6Md 4.5Md 24.5Md(20.6%),2.6Md 24.5Md(20.6%),4.5Md检出率(45%)24.5Md检出率(41.3%)。结论:表明了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质粒图谱,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于诊断为大肠杆菌病鸡的心脏、肝脏及健康鸡粪便的56个菌株进行了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质粒图谱分析、质粒酶切图谱分析及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生化试验鉴定了分离的菌株为大肠杆菌。对其中32株大肠杆菌做了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有耐药性,耐药比例分别为96.87%、81.25%、75.00%、84.38%。所分析的56株大肠杆菌均含有质粒,适于质粒分析。比较菌株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烧伤病室隔离区不动杆菌无硝生物型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烧伤病人创面本菌的定植或感染高达42.59%,均为耐药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花分别达100%、95.7%。通过质粒图谱及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分析确定流行株菌质粒为22K、b26kb两种、是通过手接触与空气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淋球菌营养型及质粒类型是其重要的生物表型。我们对93 ̄94年度在长春地区分离的98株淋球菌,进行了营养型分布,质粒微生态分布的实验研究,结果,属于原养型(Wr)38株,占38.7%;AHU^-型34株,占34.7%;Pro^-型17株,占17.4%;Ser^-型6株,占6.12%;Ile^-型3株,占3.1%,未见PAV^-型。所有菌株中,共检出四种类型的质粒,其分子量分别为2.6Md,4.5Md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从哈尔滨市五所临床医院分离的109株绿脓杆菌作了质粒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在哈尔滨市流行的绿脓杆菌呈六种质粒图谱型别,其中77.1%的菌株呈两种相似的质粒图谱型别,且均含有一个共同的75Kb质粒。另外,还证实绿脓杆菌质粒图谱型别与血清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耐药谱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长春、白城等地猪场母猪和发病仔猪肛拭标本中分离的75株大肠杆菌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质粒指纹图谱和染色体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并对质粒谱和耐药谱的关系作了分析比较。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7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100%,每株菌平均耐药7种,最多耐药11种,最少为3种,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因此多粘菌素B可望是治疗仔猪大肠杆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关系。方法 对17株5种来自微生态制剂的双歧杆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质粒检测,利用溴化乙锭消除其质粒;比较质粒消除前后耐药性的改变。结果17株双歧杆菌对氨基糖式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呈强抗性;除1株短型双歧杆菌B157存有2.7Kb和5.6Kb两种质粒外,其余菌株均未质粒,消除后持粒的B157株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未改变。结论 此17株双歧杆菌的耐药性与质粒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革兰氏阴性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株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2株临床分离的氟喹诺酮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耐药菌进行了多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82株耐药菌对5种药物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97.56%、依诺沙星96.34%、罗美沙星95.12%、氧氟沙星92.68%、环丙沙星87.8%。32株菌对FQNS存在较普遍的交叉耐药现象,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的多重耐药率也较高。82株菌中有43株菌携带质粒(52.44%)。质粒消除及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质粒与FQNS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的耐药质粒图谱、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湖南省株洲、益阳的四个猪场分离出9株大肠杆菌,进行质粒电泳图谱分析、用PCR法检测耐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 A、Par C和耐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 A、Tet B,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这9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18种抗生素)试验。结果:其中9株大肠杆菌含有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的质粒条带,且其质粒谱型均不相同;9株大肠杆菌均检测出4种耐药基因Gyr A、Par C、Tet A和Tet B;9株大肠杆菌对所选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7株大肠杆菌对10种或10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最高对13种抗生素耐药,氨苄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到88.9%,而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大观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耐药性与质粒条带数、耐药基因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猪大肠杆菌呈多重耐药之势,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时最好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淋病奈瑟菌质粒酶切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杭州市淋病奈瑟菌质粒携带及质粒谱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碱裂解法对门诊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分离的 2 0 7株淋病奈瑟菌进行了质粒抽提及质粒谱分型研究 ,并对菌株的青霉素耐药现象和耐药性质粒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2 0 7株淋病奈瑟菌中 194株 (93 .7% )检见质粒带 ,其中含一条质粒带的 112株 (5 4.11% ) ,含两条质粒带的 12株 (5 .8% ) ,含三条带的 70株 (3 3 .82 % ) ,尚有 13株(6.2 8% )未检测到质粒。以 E.coli V5 17细菌质粒作分子量标准 ,测得这些分子量分别为 2 .6、4.5、和 2 4.5Md。质粒谱型以 2 .6 4.5 2 4.5 Md(3 3 .82 % )多见。结论 :杭州地区质粒酶切图谱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这将对该地区淋病奈瑟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淋病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开封市鼓楼区从业人员开展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调查。方法对2300名健康从业人员分离到2010株大肠埃希菌用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5.0%以上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氯林克霉素和红霉素耐药,80%以上对先锋V、头孢三嗪、头孢哌酮敏感。71.0%菌株呈多重耐药性,耐药谱以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为主。结论导致大肠埃希菌高耐药性的原因是:(1)本地区抗生素使用造成的选择性压力;(2)抗生素的滥用;(3)不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GBS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法从阴道和肛门拭子中分离B群链球菌(GroupB Streptococci,GBS),用标准的K-B法对常用的7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然后针对红霉素耐药菌株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B和mefA。结果 176株GBS对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虽然没有耐药但其中介率达到1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35.8%和6.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9.5%和12.5%。63株对红霉素耐药的GBS中有22株同时对克林霉素耐药(cMLS型),有41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M型)。在22株cMLS型耐药的菌株中有18株检测到ermB基因,2株检测到检测到ermA基因。在M型耐药的菌株中有32株检测到mefA基因,6株检测到ermB基因,1株检测到检测到ermA基因。结论青霉素是治疗本地区GBS感染的有效药物,但本地区GBS对红霉素的耐药比较严重。mefA介导的外排机制可能是是本地区分离的GBS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帮助临床选择用药。并对分离株进行质粒图谱分析以了解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质粒指纹图谱分析采用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哌酮、氧派酸、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多粘菌毒和头孢三嗪的敏感率在84%-100%之间。所有菌株对其他16种抗性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质粒DNA图谱分析显示,12株被检测菌株中有11株含有质粒DNA,其中8株含有23kb质粒DNA。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哌铜、氟派酸、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多粘菌素敏感;多数耐药菌株含23kb质粒DNA。  相似文献   

15.
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6例肺部感染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236例支气管肺部感染者,用纤支镜双塞保护法采样,病原菌培养结果。总阳性率74.6%。共分离到22种291株病原菌。球茵占16.7%、肠杆菌科占11.7%、非发酵菌占37.1%,厌氧菌占22.3%、真菌占12.7%,39.2%的病例为复合菌感染。还报告了8种带见病原菌对28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对近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谱型变化及复合菌感染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江苏部分地区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江苏省部分地区收集了117个沙门氏菌分离株,其中食物源和人源菌株分别有81株和36株。16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有111个分离株对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有耐药性,人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率比食物源的高,单一抗生素以链霉素耐药率(92.3%,108/117)最高。对5种或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分离株有59株(50.4%),其中对特定六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四环素和卡那霉素耐药(ACSSuTK,R型)的菌株有12株。设计18对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保守区的引物,对36株有不同来源和耐药特征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的检测,PCR扩增结果与抗生素敏感性表型一致。有30株细菌携带有I类整合子,大小为0.3、0.6、1.0、1.2和1.6kb,其中1.6kb(aadA5-dfr17)大小的整合子在25株细菌中分布(24/36)。接合试验表明,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四环素的耐药特性是由接合性质粒携带。结果显示,耐药基因多数由I类整合子和质粒携带,可以通过接合试验发生转移,可移动的DNA成分可能在耐药特性的转移和分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DM9227和乳酸杆菌DM8121质粒的检测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子克隆常规质粒提取方法(略作修改),对一株Bif.infantisDM9227及另一株Lacto.casie.DM8121进行质粒提取及分析,并用固体培养基药敏纸片法测定此两株菌对17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DM8121及DM9227中无质粒的存在。药敏结果显示,DM8121对强力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而对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耐药。DM9227对头孢菌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青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在医院空气中,有11.24%的细菌具有溶血能力。溶血性微生物超过500cfu/m3者占43.44%。在2091株溶血性细菌中,Gram’s阴性菌占93.6%,主要为葡萄球菌(1333株).Gram’s阳性菌占3.31%,均为不发酵杆菌。葡萄球菌分布于7个种,以中间型葡萄球菌(27.98%)和金葡菌(24.76%)为主,同时,还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18株。药敏结果的提示,葡萄球菌耐药率高,耐药谱宽。8重以上耐药株占52.29%。  相似文献   

20.
由鹌鹑分出的124株空肠弯曲菌,经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生长与抑制生长试验的特点等均与人源空肠弯曲菌基本一致,但半数以上菌株具有a型溶血性能。按Lion生物学分型,主要为Ⅳ型(占75.8%),其次是Ⅲ型、Ⅱ型(分别占17.7%、6.5%),互型缺如。研究证实,氯化镉对全部菌株均能抑制生长,而0/129无此作用。药敏试验表明,鹌鹑空肠弯曲菌依次对氟哌酸、麦迪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呈现高敏,但均有少数菌株例外;对青霉素类和菌必治则大多数菌株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