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压液色谱用于肠通透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肠通透性的可靠方法。方法 以甘露醇和乳果糖为探测剂,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对20例健康成人样品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进行检测。结果 20个样品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均被检测到,其最低质量浓度分别为0.2028mg/L和0.1930mg/L,回收率分别为98.2%和104.3%。结论 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尿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  相似文献   

2.
建立肠通透性改变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国产的气相色谱(SP-3400型)建立了肠通透性改变的测定方法,主要是测定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浓度,以确定肠粘膜致密结构情况,如出现甘露醇含量不变,乳果糖吸收增加,说明肠通透性增加,测定标准液中甘露醇和乳果糖,含量为50~500nmol和10~200nmol时,随进样量改变而呈线性改变,与shippee报告一致。此方法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烧伤病人及动物模型的肠通透性改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肠通透性改变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使用气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动物模型猪和烧伤患者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烧伤猪感染组在出现内毒素血症的同时,尿中乳果糖/甘露醇的分泌比率升高,提示烧伤后内源性感染与肠通透性改变密切相关。而烧伤病人乳果糖/甘露醇的分泌比率无明显改变,这些病人也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4.
肠通透性改变及探针测定方法的研究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胃肠粘膜通透性功能改变在引起内外科高危病人的脓毒症产生,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由动物外伤后感染的模型和许多临床病例已证实: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是通过胃肠粘膜通透性改变而进入体内的。也就是说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和毒素的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h、24 h、36h、48 h组,每组8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结果:腹腔感染后1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开始增加(P<0.05),血浆I-FABP含量也开始增加(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24 h达到最高值(P<0.01),血浆I-FABP含量在36h达到最高值(P<0.01).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与I-FABP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6,P<0.01).结论:腹腔感染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损,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与血浆I-FABP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肠黏膜屏障(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MB)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在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御细菌、内毒素及抗原的入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MB受损表现为肠黏膜通透性(intestinal mucosal permeability,IMP)增加以及跨膜电阻(transmembrane resistance, TR)降低,与消化、泌尿、循环、神经、代谢等机体多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利用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 SCC)记录系统或跨上皮细胞电阻仪(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ter)检测肠黏膜或肠上皮电阻,以及生化检测外源性糖分子探针(口服)或特定内源性蛋白分子跨肠黏膜或肠上皮通透量,是评价肠黏膜或肠上皮通透性的常用方法。本文简介IMB的组成及其功能,重点讨论IMP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的细胞膜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比较研究双歧杆菌1027株及肠致生大肠杆菌(EPEC)对体外肠上皮细胞Lovo细胞株粘附的细胞膜通透性,探讨它们对肠上皮细胞的不同生物学交谈2。结果表明,双歧杆菌粘附Lovo细胞后,宿主细胞释放LDH远较EPEC粘附的效果低,提示双歧杆菌粘附对主细胞膜通生影响不大,而EEC则可损伤宿主细胞膜而增加其通性。因此,双歧杆菌作为生理性细菌可与肠上皮细胞和谐共生,这与EPEC的粘附损伤  相似文献   

8.
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微生物学报》2001,41(3):386-389
本文综述了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及在胞内酶测定、胞内酶 蛋白质提取、细胞代谢产物分泌及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应用。1 细胞通透性的改变为了克服由于细胞壁、细胞膜存在而形成的渗透壁障 ,人们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细胞壁、膜的通透性。通过以上处理 ,渗漏细胞通常仍保持其形态上的完整性 ,但由于其细胞壁、膜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对低分子量物质的渗透障碍被部分或完全解除。细胞通透性改变因不同的微生物类型而有所不同 ,即使对于同一类型的微生物 ,也会由于细胞壁、膜的组成和结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另外近期对Yarrowialipol…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和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组(n=20),造模第4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模型组(n=10),柔肝固肠方组(n=10),并开始灌胃给柔肝固肠方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取材前3.5 h各组以10 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取材后检测:1)血清AST、ALT活性变化;2)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3)小肠组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4)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5)小肠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固肠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AST水平(P<0.05);2)柔肝固肠方可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小肠通透性,柔肝固肠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电镜结果显示柔肝固肠方可显著改善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喂养大鼠小肠黏膜表面微绒毛局灶性减少、变短、稀疏,排列不规则,同微绒毛相连的细胞终末网变性模糊等病理改变;4)柔肝固肠方可显著升高酒精饲料喂养肝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及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柔肝固肠方通过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鸡肠中氨基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柱前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并对方法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流动相pH6.40时测定的RSD值最低,为0.59%,样品经微波水解7min(300W功率),且稀释液加入5min后进样方能得到最佳结果。用本法对鸡肠中氨基酸进行了分析,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4.9%,具有可开发利用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The absorption of phenolsulfonphthalein (phenol red) was used as a measure in vivo of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anesthetized rats. A chelating agent, 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 (NaEDTA), placed in the lumen evoked a fivefold increase in membrane perme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mucosal content of magnesium and calci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aking either magnesium or calcium available to the luminal surface of the membrane in isotonic solution restored normal permeability and brought the cation contents above the original levels.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tissues treated in vivo with NaEDTA revealed (a) rounded swellings on the microvilli in the area of the junctional complexes between adjacent epithelial cells, (b) widening of intercellular channels particularly in the region of the intermediate junctions (zonulae adhaerentes), and (c) loss of architectural detail in the region of the desmosomes (maculae adhaerentes) with separation of their dense borders. All of these alterations in fine structure could be reversed by in vivo cation replacements which reinstated normal permeabilit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on mechanisms of fluid transport across epithelial membranes are discussed, and a working hypothesis for the role of divalent cations in membrane permeability regula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低聚果糖体内外对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低聚果糖 (FOS)体内外对肠道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科菌的增殖作用。方法 :FOS 1g/ (kg· bw· d) ,灌服 (ig)小鼠 ,连续 14 d后 ,取粪便 ,选择性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各菌群。体外试验中 ,按 1%的 FOS添加到各人肠道分离菌培养液中 ,培养 2 4h后测其吸光度 A值和 p H值变化。结果 :ig FOS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是 9.16± 0 .67和 8.3 3± 0 .70 (log10 N CFU/ g) ,高于对照组(P<0 .0 5)。 FOS体外对各肠道分离菌均有增殖作用 ,依大小分别是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 ,其 A值分别增加了 0 .8~ 1.192、0 .80 2和 0 .198~ 0 .461,其 p H值分别降低了 1.5~ 1.68、1.2和 0 .2~ 0 .58。结论 :FOS体内外有相对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 ,对类杆菌和肠杆菌也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净月潭地区土壤螨类及其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卜照义 《生态学报》1990,10(4):355-361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184例健康人肠道菌群值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北京地区184例7-69岁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中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6种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表明:肠杆菌607±180、肠球菌613±145、拟杆菌457±177、产气荚膜梭菌406±152、双歧杆菌832±096、乳杆菌782±086(LogN/克便);男性和女性相比,除产气荚膜梭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外,其余5种菌均无显著性差异;7-18岁年龄组肠杆菌极显著地低于平均值(P<001),61—69岁年龄组双歧杆菌明显低于平均值(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之比B/E值,7-18岁年龄组是61-69岁年龄组的575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变化以及G^-杆菌消长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水平的关系,本实验选用SD大鼠,应用无菌Zymosa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MODS模型,并对MODS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对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中的内毒以及肠道游离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MODS状态下肠道细菌微生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肠杆菌和肠球菌等肠道内需氧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双歧杆菌和乳酸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给肝硬化病人服用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丽珠肠乐,结果表明:服用丽珠肠乐一个月后,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P<0.01),白蛋白合成增多,门脉压力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利于腹水消退,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