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5年Hughes等从猪脑中提取出脑啡肽(enkephalin),已先后发现十几种内源性阿片样肽。研究这些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阿片拮抗剂(如纳洛酮)去阻断阿片受体,以观察哪些功能发生了改变,进而推测内源性阿片肽本身的功能。纳洛酮阻断法有不足之处:用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后,所有阿片样激动剂都将失效。因此,不能区分究竟是哪一种阿片肽在起作用;纳洛酮对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有不同的亲和力,较小剂  相似文献   

2.
阿片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阿片肽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1962年中国学者提出脑内存在吗啡有效作用位点的创见。70年代期间,先后发现各类阿片受体以及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90年代初,各类阿片受体的基因 克隆成功,随后又发现了孤啡肽,当前阿片肽研究正在继续。阿片受体的基因剔除、计算机的模拟结构分析、阿片类物质的镇痛与成瘾机制、寻找新的阿片肽及受体的基因克隆等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3.
Maneckfee和Minna应用特异的放射性配基受体亲合实验,发现多种肺癌细胞株均可表达高亲合性的μ、δ、κ型阿片受体,也能表达烟碱和α-银环蛇毒受体。培养液内加入阿片肽和烟碱后,肺癌细胞的cAMP含量降低,说明这些受体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发现,肺癌细胞还能表达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阿片肽,如β-内啡肽、脑啡肽及强啡肽。在培养体系内加入1~100 nmol/L的μ、δ、κ阿片受体激  相似文献   

4.
 已经证明一些细胞象脾淋巴细胞、血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血小板存在有阿片受体。本文在骨髓细胞上的研究提示未成熟B细胞表面也存在有这类神经肽的受体,通过阿片肤类结合到细胞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效应。试验结果显示M-脑啡肽、L-脑啡肽和α-内啡肽对骨髓未成熟B细胞抗体生成反应的抑制分别为76.6%、68.6%和67.7%。相反,β-内啡肽增进抗体反应达78.0%。M-脑啡肽和两种内啡肽在未成熟B细胞上的效应能够被拮抗剂纳络酮所逆转,提示反应涉及阿片肽受体机制。  相似文献   

5.
心脏可自身合成和释放阿片肽物质 ,同时亦存在阿片肽受体 ,κ 阿片受体是心脏阿片系统中主要的受体亚型 ,κ 阿片受体激动后对心肌细胞内的钙转运具有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激活PLC/IP3和PKC/Ca2 通路 ,耗竭肌浆网中的Ca2 而降低电刺激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瞬变。不同的细胞外液环境可能会对受体介导的作用产生影响 ,为了解酸中毒或碱中毒对κ 阿片受体后效应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pH在κ 阿片受体介导的 [Ca2 ]i反应中的作用。1 材料与办法(1)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 SD大鼠 (2 0 0~ 2 5 0g)处死后 ,迅速取出心脏并将其浸入…  相似文献   

6.
吗啡的强效镇痛功能及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是几百年来药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其作用机理未能得到阐明。70年代初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以来,随之在脑内找到内源性阿片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接着又发现了β内啡肽、强啡肽等多种内啡肽(endophines),从而在学术界里掀起一股研究神经肽的热潮,对吗啡药理机理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各种阿片受体配体特性功能表达的差异,证明脑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类型。公认的主要有μ、三种亚型。要深入研究阿片受体亚型的结构功能,必须…  相似文献   

7.
阿片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阿片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对阿片受体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并先后发现了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随后发现了孤啡肽。如年代3种阿片受体的基因均已克隆成功,氨基酸序列表明它们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为7螺旋跨膜受体家族的成员,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功能包括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一些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作用等。阿片受体基因的克隆将有利于新型临床药物的开发以及耐受和药物成瘾性分子基础的研究。目前阿片受体基因敲除、计算机结构模拟分析以及寻找新型阿片受体基因的研究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袁孝如 《生理学报》1993,45(6):528-535
行为学研究指出,伏核是阿片奖赏作用,和阿片成瘾的关键脑区域,为了在细胞水平上分析阿片作用机理,本文在大鼠伏核脑片制备上,应用细胞内电流箝记录,于不同神经元上分别观察三种阿片肽对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试验的三种阿片肽均不影响神经元的膜电位和输入阻抗,却降低突触后电位;纳洛酮明显地翻转μ和δ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对Kappa受体激动剂作用翻转不完全。上述结果提示:在伏核内,阿片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发现了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多种内源性阿片肽。这些阿片肽虽然分子量大小不同,但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共同的N端氨基的序列:酪-甘-甘-苯丙,这种结构可能与其阿片活性有关。近来,西德Brantl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天然阿片肽(7肽)。其特点是具有不同的N端结构:酪-脯-苯丙-脯。由于此肽为β-酪蛋白(β-casein)的片段,可由酪蛋白裂解得到,因此命名为β-酪吗啡(β-caso-morphin)。作者对这一新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及各种生物学效应作了详细研究,发现此肽及其几个N端片段(β-  相似文献   

10.
罂粟中阿片依赖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为罂粟中的主要成分 ,阿片依赖性机制可能涉及脑内奖赏中心、多巴胺 (DA)通路、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肽及多种神经递质系统。阿片依赖性治疗主要包括脱毒治疗及防复吸治疗 ,防复吸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探讨阿片类依赖性机制以开发新药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内吗啡肽”的发现是阿片肽研究的一次突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an JS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37-239
早在70年代,人们即发现了内源性的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脑啡肽)和k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强啡肽),但一直未能找到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1997年4月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发现了两种内源性的α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分别命名为endomorphin-1(EM-1)和endomorphin-2(EM-2)可译为“内吗啡肽”。本文拟就内吗啡肽的发现过程及其与其它内阿片肽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阿片肽作为一类重要的神经活性物质发挥着许多生物学效应,近来已有研究证明类阿片物质有影响胰岛素释放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可以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因此这些结果将可能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天地,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阿片肽及其受体的生理功能,阿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以及阿片肽对胰岛素释放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苯二氮(?)(BDZ)类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大量证据表明,这类药物的效应是通过体内BDZ受体中介产生的。BDZ和吗啡均为机体的外源性物质;自从体内发现阿片受体后,又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阿片肽及非肽类吗啡样物质。在发现BDZ受体的同时,人们就开始寻找可能存在的BDZ受体内源性配体。先后在多种组织提取物中发现嘌呤,嘌呤核苷酸、烟酰胺,以及一些肽和分子量在1500至70000的蛋白质可与BDZ受体结合,但未见它们具有与BDZ相似或相反的药理效应。1980年从人尿中分离出β-卡  相似文献   

14.
蛋氨酸脑啡肽(MENK)是人体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其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表面。MENK与阿片受体相结合,通过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Ca2+-钙调蛋白、蛋白激酶C等多种物质的表达,参与到免疫细胞的成熟分化。进一步研究提示,适当剂量的MENK通过激活T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此外,MENK-阿片生长因子受体(OGFr)通路的过表达,直接抑制肿瘤发展与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5.
自1975年发现脑啡肽以来,十余年间已陆续发现了20多种阿片肽。在研究它们的功能中发现,内源性释放的阿片肽如果量大、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与外源性注射吗啡相类似的耐受现象。这种现象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体内是否具有内源性的抗阿片物质(AOS)与阿片肽相抗衡?在发现脑啡肽后不久,Terenius和Ungar等曾提出体内存在AOS的设想及初步的实验证据。我们实验室也从电针耐受的大鼠脑中提取出一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小肽。1985年,日本Kaneko等从牛脑中提纯了第一个抗阿片肽——血管紧张素II,此后国际上又陆续发现了十几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神经肽,它们多数是已知结构的神经肽,新发现其具有抗阿片功能,少数是新确定结构的小肽。近几年,关于抗阿片物质的研究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孤啡肽——新发现的内阿片肽及其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啡肽是最近发现的一个17肽,其结构与已知的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类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与经典的阿片受体结合能力很弱,而与阿片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结合能力很强,因而认为是该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脑室注射可使小鼠痛觉过敏,运动减少。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经典的阿片受体配基亲和力均很弱,该受体激活后介导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孤啡肽(Orphanin-FQ)是最近发现的一个17肽,其结构与已知的内阿片肽,尤其是强啡肽A类似;但具有明显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与经典的阿片受体(μ、δ和)结合能力很弱,而与阿片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nreceptor)结合能力很强,因而认为是该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脑室注射可使小鼠痛觉过敏,运动减少.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经典的阿片受体配基亲和力均很弱.该受体激活后介导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及其在痛与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阿片受体在痛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在体定量检测脑内相关分子参与神经信号转导的唯一途径。本文在简要回顾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的发现、生理功能及其脑内分布的基础上,对已应用或有望应用于人体的阿片受体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示踪剂及其在PET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阿片成像结果所反映的神经机制进行解读。鉴于脑内阿片受体在介导痛与镇痛中的重要作用,文中着重就近年来有关痛与镇痛的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二届世界神经科学会议(布达佩斯,1987年8月16~21日)的卫星会议之一,“阿片肽的调节作用”专题讨论会于8月14~1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参加者100余人,论文摘要76篇,其中口头报告27篇,墙报展出49篇。会议重点讨论了μ,δ和κ等不同类型阿片受体的结构与它们的配基、各类阿片肽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以及阿片肽和其它神经递质的关系。关于阿片受体的结构,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是以蛋白质化学的方法提纯受体蛋白,分析氨基酸组成;二是以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受体,从基因水平上搞清受体的结构。用生化方法提纯μ和δ受体的工作进展较快,κ受体的提纯进展较慢;但目前提纯的蛋白质还不完全符合膜蛋白的要求。作为受体蛋白,穿过细胞膜的部分应该主要由疏水氨基酸组成。如果纯化的蛋白质结构上没有这样的段落,就要怀疑其是否为膜蛋白。关于阿片受体的克隆工作,英、美两国各有一些实验室在全力进行,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的 E.Barnard,  相似文献   

20.
陈必义 《生命科学》1997,9(1):37-39
1992年克隆出阿片δ受体后,已从不同种属的动物克隆出阿片受体的三个亚型μ,δ,和κ受体。最近法国Kieffer实验室的Matthes等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敲出技术繁育成功了一个μ阿片受体缺陷的种系小鼠,这种小鼠除无μ阿片受体外,生长,发育,生殖和活动周期等正常小鼠无异,且小鼠的δ和κ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内源性阿片肽的表达和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都与正常小鼠无异。给予该小鼠吗啡,无镇痛,位置偏受和身体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