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和相关性分析,对2006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不良旅游行为及其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研究区采摘、践踏和乱扔垃圾三类不良旅游行为的发生概率分别为6.5%、10.3%和12.6%;采摘行为的发生概率主要与沿途的植被类型有关;重度践踏的面积与旅游者进入景区后的游览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研究区游客日人均产生的垃圾量为782 g,且桶外垃圾量占13.6%;研究区每周的日均游客量、每周游客量和每月游客量的波动性表明该区接待游客的季节性明显,旺季有连续数日的超负荷接待.超负荷接待导致不良旅游行为增多,景区水质由于排污设施完善而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游客行为特征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较高学历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客源主要来自本省辽宁,并以沈阳、本溪和大连的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度指数为35.71;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赏枫叶,出游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且半数以上为当日往返的短程游览者;游客偏好与家人一起出游的旅行方式,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驾车和旅游专车;游客的消费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费,占总消费的56.7%;游客对景区的喜好度依次为龙门峡景区月台子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鸣翠谷景区。总的来说,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9.1%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卫生方面。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 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法, 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 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 万人·d-1、1.42 万人·d-1、2.15 万人·d-1、1.16 万人·d-1; (2) 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 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 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 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 (3) 根据“木桶原理”, 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 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 万人, 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 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旅游服务管理和保障游客安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记录了2012-2014年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游客与猕猴的接触行为,并分析了景区医务室近两年的游客就诊记录,主要探讨:(1)哪些游客会参与人猴接触,及其游客的认识误区;(2)哪些猕猴会频繁参与人猴接触;(3)哪些原因会引发人猴接触行为。本文旨在了解景区内游客与猿猴的互动关系,探讨游客受伤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为完善野生动物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凯  甘畅  欧艳  刘浩龙 《生态学杂志》2019,30(1):266-276
旅游景区低碳行为直接影响世界遗产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有序发展.本研究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变量和38个二级变量的低碳行为绩效(LCBP)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市的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邦弗朗尼多重比较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等级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通过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 Permutation,提取能显著影响景区低碳行为绩效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研究区32个景区(点)的低碳行为表现总体良好(3.10);低碳设计、日常节能、节水管理、废弃物减量和低碳意识的绩效组均值分别为0.49、0.74、0.24、1.51、0.11;在所有被调查的景区中,黄龙洞景区低碳行为绩效独占鳌头(4.193),贺龙故居则排名垫底(2.400).5A、4A和3A景区(点)与非A景区(点)的低碳行为得分并未呈现显著的梯度差异,仅有11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景区投资者、景区管理处、游客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是景区低碳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以对植物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多及旅游宾馆酒楼释放的废气污染物的急剧增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植物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和伤害。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生长发育、体内化学物质成分及林木树干伤害等方面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调查分析了公园内受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接待区的几种林木叶内氟化物和SO2含量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速度的变化,同时还对游道两边树木受游客刻伤的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公园接待区杉木、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枫杨(Pterocarya hupehensis)叶片中氟化物及SO2含量较对照区增大了1.6~16倍;杉木的直径生长量较对照区降低了32.3%~57.1%;游客的乱刻乱划给金鞭溪、黄石寨等景区游道两边的林木留下了许多伤痕,这些伤痕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2~1.6 m的部位,受伤程度与树种、树皮光滑程度、树干与游道边缘距离及方位有关。为了保护公园内的植物,必须改善公园内的燃料结构,减少接待设施的数量,并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辉  陈秋华 《生态学报》2007,27(11):4686-4695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子模型,并对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测评,计算出1996年、2001年和2006年福州市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分别为0.053550、0.039537hm2和0.042167hm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游客量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2)影响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旅游流的数量与方式、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利用与经营发展水平等因素;(3)旅游饭店的能源生态消费实际上比建筑生态消费大,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高星级饭店需求的增加,这种规律有弱化的趋势;(4)旅游交通生态足迹一直是各年旅游生态占用中最大的部分,并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倡导交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安排,是减少旅游生态占用,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5)2006年福州市旅游者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10.59倍,超过当地生态承载力的26.41倍,城市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需求和消耗较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以丽江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明方  曹慧明  沈园  吴钢  邓红兵 《生态学报》2014,34(17):5096-5102
低碳旅游是不同于传统旅游产业的一种转型产业模式,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丽江市的游客关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低碳旅游的认知水平程度较高(68.5%),受教育程度、入住酒店星级和年平均旅游次数与认知程度显著正相关。91%的受访者认为公众意识是低碳旅游首先应被考虑的影响因素,大多数游客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旅游交通(87.5%)和住宿方式(57.5%)来减少旅游业的碳排放。(2)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意愿程度普遍较高(79.5%),入住酒店星级、年平均旅游次数和人均旅游花费与低碳旅游意愿显著负相关。定期旅行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最强,但行为的改变意愿却最弱。不经常旅行的游客则更愿意实现低碳旅游,但实际上对于旅游模式改变的影响也较小。(3)现阶段,低碳旅游的推行实际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46.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低碳旅游流于形式和口号,76%的游客认为目前我国景区的游客普遍缺乏低碳旅游的良好习惯。(4)从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磊  吴文智  李健  吴媛 《生态学报》2018,38(19):7135-7147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包含8个因子结构;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不仅对游客忠诚具有积极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存在间接影响,说明游客满意在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本溪青云山景区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基于生态环境要素和保护需要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本溪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间规划.结果表明:青云山景区内高敏感区占比9.2%,敏感区占比60.2%,低敏感区占比22.7%,不敏感区占比7.9%.依据青云山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景区分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三大板块,结合自然、人文等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制定了景区"二轴六区"的空间规划,针对各板块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林地型景区空间规划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