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中华按蚊室内自然交配传代试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为了对其抗药性及种型与疾病关系等研究创造条件,我们于1964年7-9月在室内对大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进行了自然交配传代试验。 材料及方法 1.实验室为一间砖墙、水泥地面的房屋。向北有  相似文献   

2.
在饲养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过程中,发现雌蚊吸一次血后致倦库蚊产卵时间很长,中华按蚊产卵时间较短,为了搞清楚这两种不同属的蚊虫产卵习性的差异,我们于1992年进行了这两种蚊的产卵习性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劣按蚊在实验条件下交配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实验室建立了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种群之后,对其交配习性进行了观察。饲养初期,养蚊笼大小对其交配有一定的影响,在大蚊笼饲养交配受精率高,反之则低,饲养23代以后,两者已无明显差异。在同笼内,雌雄蚊的比例,以1:1.5者交配受精率高;1:1者低;1:2者则处于不稳定状态。大劣按蚊羽化至少在48小时后才能进行交配,随着蚊龄增长,交配受精率逐步增加,初步认为21天的蚊龄仍有交配行为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 关于丰年虫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Shen)的生活及其孵化条件,作者曾于1953年作过报告。在杭州郊区所产的丰年虫,贝时璋教授早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中间性的存在。以往,徐凤早教授曾就南京所产的丰年虫,作过关于形态解剖及其发育生长的报告。本报告乃叙述1948年春间开始至1956年5月为止的杭州地区丰年虫之自然群体及其性比率,並对于各类型丰年虫之间的实验室中交配培养结果,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红铃虫性诱剂的防治效果,并从理论上进行阐述,我们对红铃虫交配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作一报告,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棉红铃虫性引诱剂的试验研究工作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红铃虫的交配习性和性引诱剂试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红铃虫的交配习性,更好地为测报和防治工作服务,我们于1974年对红铃虫的交配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从6月6日到9月26日共解剖雌蛾4,658头。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有性棉蚜交配和产卵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锦华  傅强 《昆虫知识》1994,31(4):217-219
有性棉蚜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时间平均为41分钟。雌蚜寿命为28.1±6.0天,产卵前期为3.0±1.2天,产卵历期为15.3±3.8天,产卵后期为9.7±3.4大,每雌产卵8.1±1.6粒,卵的产出率平均为88.4%。群体产卵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分别在羽化后3~4天、7~8天和15~16天。未经交配的雌蚜在产卵方面有明显的负效应,产出的受精卵也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8.
9.
每年立秋以后,即8月中旬到10月中旬前后,正是蝗虫交配、产卵的季节。我们组织初二动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山坡、沟沿捕捉蝗虫,个体大者为雌蝗,小者为雄蝗,放入大玻璃缸内,准备进行以下观察。交配雄蝗不停的在蝗群中爬来爬去,以  相似文献   

10.
1959年我们在浙江临海县涌泉公社的涌泉大队进行中华按蚊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实验区的自然情况 临海县在浙江省东南海滨,位于北纬28°。实验灭蚊区的涌泉大队在临海东南40公里,为一山间平原,南面为灵江,江面宽约0.5—1公里,东、两、北三面均为高山环绕。平原略呈圆形,直径约2公里,全部面积约稍小于4平方公里,中央为涌泉镇,其余几个较小  相似文献   

11.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 Peyton & Harrison,1979)是东南亚和我国海南岛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其生物学特性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由于大劣按蚊是野栖蚊种,分布和栖息于山区森林中,所以较难在自然界中观察到该蚊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我们在实验室建立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种群之后,对该蚊的郊配、产卵时间进行了观察,这对疟疾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媒介的防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华按蚊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传疟媒介,研究中华按蚊的生态学,对于疟疾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理年龄及生殖营养环的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按蚊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分析其传疟的作用,作为防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1至1962年冬季在江苏吴江县震泽公社观察小型中华按蚊卵越冬的初步结果。观察结果证实了小型中华按蚊在自然情况下以卵越冬,卵的越冬场所主要是冬季多草的茭白田。  相似文献   

17.
微小按蚊实验室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室于1977年开始进行微小按蚊(Anophcles minimus)在实验室养殖的研究。迄今国外关于微小按蚊养殖的研究仅有依靠强迫交配繁殖传代的报告。我们经过将近3年的养殖研究,终于成功地能使微小按蚊在实验室自然交配连续传代,大量繁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鲁柏 《昆虫学报》1964,(4):581-586
1.中华按蚊不同类型在长江下游各省极为普遍。贵州虽深居内地我们也发现中华按蚊有宽卵型、中间卵型、窄卵型与最窄卵型,把贵阳按蚊包括在内,共有5个类型。 2.从成虫的形态来看五个类型,可依腿基节白鳞片丛的有无分为二大类。基节外侧面有白磷片丛的一类,除这个特点外,个体比较大,腹部腹板的三角形白斑极明显,第七腹节腹板上的棕色鳞丛大。贵阳按蚊、宽卵型中华按蚊、中间型中华按蚊属于这一类。腿基节上无白色鳞片丛的一类,除这个特点外,个体较小,腹部腹板的三角形白斑不明显,第七腹节腹板上的棕色鳞丛小。窄卵型及最窄卵型中华按蚊属于这一类。 3.经比较后认为我俩的中华按蚊各类型与马来亚的、日本的和菲律宾的类型有所不同,它们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 4.对贵州五个类型的雌成虫作了简单的描述,并列了一个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自从Gahan及其合作者(Gahan et al.,1945)、Kenneday(1947)、Muirhead-Thomson(1947)等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中发现了DDT对蚊虫的刺激作用,并有致使接触的蚊虫飞离处理表面或处理房屋的现象以来,研究这类氯化烃物作室内滞留喷洒的作用,显然巳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毒效试验,必须进一步观察处理对于夜晚侵入蚊虫各项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它们所引起的行为的改变。这样的观察近年来已引起了有关学者的重大注意(如 Bertram,1950;Davidson,1953;Muirhead-Thomson,1950;Wharton,1951;Reid & Wharton,1956;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