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10年来发现的与人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难于在细胞培养或器官培养中生长。这些病毒包括轮状病毒、副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群、腺病毒、冠状病毒及其它小圆病毒如星状病毒、萼状病毒等。ECHO病毒和Coxsackie病毒虽较容易分离培养,但它们与急性腹泻关系不大。因此,细胞培养法在腹泻病毒研究方面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腹泻病毒的分类鉴定主要是靠电镜法。  相似文献   

2.
1987~1988年在沙市165份婴幼儿急性腹泻标本中,用PAGE法检出轮状病毒37株(22.4%),其中3株为少见的轮状病毒,此种病毒经电镜观察,具有典型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ELISA证实该病毒不具有A群和B群轮状病毒的群特异性抗原。RNA电泳分析表明,其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电泳图型特殊,呈4:3:2:2的排列模式。上述试验表明,该病毒为世界上罕见的C群轮状病毒。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病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提示该病毒是腹泻病儿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从3例急性成人腹泻患者粪便中,经电镜观察,成人腹泻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DRV-ELISA)、普通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ota-ELISA),猪抗C型(组)轮状病毒和鸡抗D型(组)轮状病毒血清分别与本病毒的免疫电镜试验以及RNA电泳等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新轮状病毒,该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普通轮状病毒(Rotavirus)、成人腹泻论状病毒(Adult Diarrhoea Rotavirus,简称ADRV)极为相似,但抗原性与普通轮状病毒(A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C型轮状病毒(C组),D型轮状病毒(D组)显然无关。基因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但其RNA电泳图型具有独自的特点,与目前公认的A组、B组、C组、D组论状病毒韵RNA电泳图型均不同,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表明该病毒可能是腹泻病人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正>人轮状病毒发现后不久,即已查明在病毒颗粒内衣壳层中具有所有轮状病毒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197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Zissis等和英国伯明翰Felwett等首次报导了轮状病毒的不同血清型。布鲁塞尔报告中中最初采用的是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电镜法,后来美国比塞大Yokan和布鲁塞尔Zissis用ELISA法来鉴别。在英国伯明翰的报导中用免疫荧光灶中和试验法(NIFF)测出血清能中和细胞培养中人粪便轮状病毒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用电镜技术可以对轮状病毒感染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但这种技术需要有一台电子显微镜,需要有技术熟练的人员掌握使用电镜并对电镜图象能正确地辩认和解释,另外,只有当病毒颗粒完整可辩时,才能用电镜得到诊断结果。 由于上述限制,人们就想到寻找一些不需要电镜的新方法来诊断轮状病毒,其中大多数都是免疫学方法,因为实验室已经可以用实验动物来制备特异性抗轮状病毒的抗体。虽然人轮状病毒与动物轮状病毒在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别,但目前所有已知轮状病毒都具有一种共同特异性的群抗原(group antigen)。用一种轮状病毒毒株制备的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致人及动物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原,从Bishop等用电镜从粪便中发现了该病毒以来,相继出现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由于轮状病毒的基因组是具有11节段的双股RNA,因此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的RNA在电泳中形成了11个片段的迁移区带图,称为电泳型(electropherotype),不同种型的轮状病毒其电  相似文献   

7.
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自行构建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G4型LH9株在Vero细胞中传代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将基因重配LH9毒株接种于Vero细胞上从7代传至17代,经电镜检查、病毒滴度测定、病毒基因组RNA电泳图谱分析、基因序列测定分析、轮状病毒型别鉴定及其它相关检定,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证实该毒株为A群G4P〔12〕型轮状病毒,在Vero细胞传代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疫苗研制提供安全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野毒株的分离方法、组织培养适应条件及相应生物学性质.方法:对收集的样品采用胶体金、PCR、PAGE进行轮状病毒定性检测.阳性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并进行组织培养分离,对不同传代样品做基因组图谱、基因序列、病毒增殖动力学分析评价,采用轮状病毒P[8]G1型阳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鉴别试验.结果:通过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基因组为4∶2∶3∶2排列,基因分型G1P [8]型,在MA104细胞中传代后转至Vero细胞上适应培养可观察到CPE;电镜观察可见典型轮状病毒形态.毒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到第10代,复制稳定,且感染性滴度达到7.25 log CCID50/ml,增殖高峰为96h.中和鉴别试验证实病毒培养液只包含轮状病毒,无其他病毒污染.结论:从腹泻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人源轮状病毒毒株,命名为ZTR-68株,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组织培养适应性,遗传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质和疫苗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幼兽腹泻粪便分离出的轮状病毒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只5 ~ 11 月龄的断奶大熊猫幼兽先后患一种急性传染性、顽固性腹泻病,1 只大熊猫幼兽在发病4 d 后死亡,相同饲养条件下由母兽哺育的同龄大熊猫幼兽未见发病。取发病大熊猫幼兽粪便、血液以及呕吐物进行细菌学和寄生虫学检查,未检出病原;用轮状病毒粪便抗原ELISA 快速诊断,受检的8 只大熊猫幼兽腹泻便都多次检出阳性结果。采集发病大熊猫的病料进行病毒病原分离,从腹泻大熊猫幼兽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颗粒,通过电镜形态、理化特性和中和试验鉴定,确认分离病毒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新疆巴里坤县的22份绵、山羊羔腹泻粪样中,检出11份具有B组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型,联合电泳表明,绵羊羔与山羊羔的B组轮状病毒电泳图型完全相同,电镜观察表明,该病毒与典型轮状病毒(A组)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易降解破碎,口服接种剥夺初乳的绵羊羔和山羊羔,经11~13小时羔羊发生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ELISA检测,不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但经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它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从而证实我国存在与国外报道相同的羊B组轮状病毒,既感染绵羊羔也感染山羊羔。是引起绵,山羊羔急性腹泻的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罗军 《蛇志》2011,23(3):290-292
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R.F.Bishop在电镜下于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发现上皮细胞内存在大量球形病毒颗粒,根据其类似车轮状形态,1975年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非复制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重组腺病毒,初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含野生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穿梭质粒pshuttle-NSP4,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经同源重组后在Ad-293细胞中包装获得pAd-NSP4重组腺病毒颗粒。电镜、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病毒特征及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肌肉注射及滴鼻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其中和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滴度为108.25CCID50/ml的重组腺病毒pAd-NSP4,免疫荧光检测到特异性目的蛋白的表达。二次免疫后肌肉注射和滴鼻小鼠的ELISA血清平均效价分别为1∶320和1∶1436.8;中和抗体效价1∶45.3和1∶71.8。结论:表达轮状病毒NSP4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鼻途径比肌肉注射可更加有效地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非复制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重组腺病毒,初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含野生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穿梭质粒pshuttle-NSP4,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经同源重组后在Ad-293细胞中包装获得pAd-NSP4重组腺病毒颗粒。电镜、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病毒特征及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肌肉注射及滴鼻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其中和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滴度为108.25CCID50/ml的重组腺病毒pAd-NSP4,免疫荧光检测到特异性目的蛋白的表达。二次免疫后肌肉注射和滴鼻小鼠的ELISA血清平均效价分别为1:320 和1:1436.8;中和抗体效价1:45.3和1:71.8。结论:表达轮状病毒NSP4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鼻途径比肌肉注射可更加有效地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越地区包括越南和我国广西,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突出,该地区蝙蝠资源丰富,且越南境内的蝙蝠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毒.为了监测桂越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蝙蝠病毒引发新发传染病,掌握该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本底和重要病毒遗传进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桂越边境采集蝙蝠样本并对其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了49个科的病毒,包括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噬菌体.根据病毒宏基因组学结果,对注释到的嗜肝DNA病毒、博卡细小病毒、A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弹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进行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星状病毒广泛分布,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他病毒则呈局部分布,其中嗜肝DNA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与各自参考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为这些病毒的变异毒株;而博卡细小病毒和弹状病毒与已知病毒具有很明显的遗传差异性,可能为病毒新种;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蝙蝠轮状病毒与广西当地人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病毒的跨种传播和基因重排.本研究获得了桂越边境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本底数据以及部分重要病毒在该地区蝙蝠中的流行情况和遗传进化特征,为监测蝙蝠病毒的跨境传播、防范新发病毒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苏浙闽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常见病毒及患儿临床特征,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至2014年苏浙闽地区多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 452例,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多重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HAstV),并用RT-PCR法对A组轮状病毒阳性的样本进行G和P分型。结果 1 452例患儿中由常见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患儿有707例,占总调查患者的48.69%。急性腹泻患儿常见病毒感染中单一病毒感染占90.10%(637/707),其感染病毒的构成以轮状病毒最多(47.52%,336/707),其次为诺如病毒(36.07%,255/707)以及星状病毒(2.40%,17/707)和肠道腺病毒(4.10%,29/707)。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中多重感染者共70例,占9.90%(70/707),以A组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多重感染者的68.57%(48/70)。226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G分型以G1为优势分型,占33.19%;P分型中则以P[11]比例最高,占38.50%;G、P型组合以P[11]G11为主(38.50%)。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诺如病毒次之,且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患者可合并多种病毒感染。不同地区腹泻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有差异,轮状病毒基因型表现则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正>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广泛传播。在秋冬季节,占急性肠道疾病发病率的36—70%。除此之外,在医院内轮状病毒感染是在儿童间传播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这些原因,采用实验室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经知道,在粪便中检查轮状病毒或它们的抗原的不同方法:直接电镜、免疫电镜、免疫扩散和酶免疫方法,以及分子杂交法。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专门的,价值昂贵而又操作繁重的设备,大多数实验室达不到这种要求。在粪便中,借助于凝集反应查明轮状病毒抗原的快速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只要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经济,简易可行,即可很快地得出结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轮状病毒HRB-0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生腹泻患儿粪便中取得标本 ,用MA10 4细胞传代培养 ,传至第4代时 ,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 ;其RNA电泳型为 4∶2∶3∶2型 ,属A群轮状病毒。对其蚀斑特性和血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把这株轮状病毒地方株命名为HRB 0 2株。为研究该株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从而研制诊断性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尚没有人H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H,RVH)的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人H组轮状病毒的免疫荧光方法,为研究轮状病毒感染以及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培养MA104恒河猴肾细胞,感染人H组轮状病毒J19毒株,对病毒进行培养;原核表达纯化病毒VP6蛋白,用纯化的VP6蛋白制备antiVP6抗体;以anti-VP6作为检测抗体,应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J19病毒在MA104细胞中的定位;并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J19病毒的荧光灶形成单位(Fluorescence focus units,FFU),对病毒进行定量。本方法为进一步检测和研究人H组轮状病毒感染机制提供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