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扬子鳄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运动及吞噬能力。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其长短径之比值超过3.0。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多种未成熟型血细胞;进入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普遍已分化到一定程度,但有的仍须在外周血液中完成其最后的发育;单核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幼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的过程,并描述了从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嗜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到成熟粒细胞的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粒细胞各个发育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特征,并讨论了嗜天青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3.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4.
烟草腺毛发育过程中叶绿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烟草叶面腺毛的叶绿素荧光和叶绿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腺毛发育初期,腺头细胞叶绿素荧光明显,叶绿体类囊体结构清晰;随着腺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叶绿素荧光逐渐增强,叶绿体数目逐渐增多,类囊体发达,嗜锇颗粒产生;在腺毛发育成熟以后,叶绿素荧光减弱,类囊体膜降解,嗜锇颗粒增多;随着腺毛的分泌活动增强,叶绿体完全降解,磷脂双层膜消失,嗜锇颗粒扩散到细胞质中,并最终聚集在细胞质膜附近.  相似文献   

5.
应用六氰酸铁钾和锇酸双染色法的透射电镜技术,对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配子体是一渐进发育的单核、惰性(团块样、虫体不活跃)虫体,其核旁有一个由扁平囊和泡状小体极性排列组成的细胞器——高尔基体(Golgi complex),虫体被膜下有嗜锇小体。其雌性配子体的结构特点是核质较致密、内质网丰富和被膜下嗜锇小体多;而雄性配子体却是核质较疏松、线粒体发达、内织网和嗜锇小体少。结论是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形成与裂体增殖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明显差别,雌雄配子体在结构与发育上明显的差异,都具有特定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殖齐口裂腹鱼外周血细胞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殖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外周血经瑞氏染色液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少量进行无丝分裂的红细胞,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还可观察到3个阶段的嗜中性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为圆形或近圆形,胞浆呈淡粉红色,量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红色的细小颗粒,胞核呈肾形;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核较中性晚幼粒细胞的凹陷更强,呈"S"、"C"等形状;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胞体近圆形,核至少分成两叶,多达五或六叶.血栓细胞呈圆形、近圆形、梨形、纺锤形、杆状等多种形态,一个或多个聚集在一起.外周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数量最多,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卵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卵发生过程中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可将卵发育过程分为幼卵、中期卵和成熟卵3个阶段.幼卵阶段,卵细胞、腹沟细胞及颈沟细胞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但卵与腹沟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很快退化,幼卵细胞内具大量透明的囊泡,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发育中期,突出特征是卵细胞质内产生嗜锇性的脂滴,位于囊泡中,与此同时,腹沟细胞退化,其细胞质内产生大型囊泡,囊泡内分泌物与卵细胞外的物质类似,呈PAS反应阳性,表明该物质应为多糖类;卵成熟时,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完全退化,卵细胞外包被大量粘性多糖类物质,卵细胞核表面不规则,产生明显的核外突,众多的小泡围绕着细胞核,脂滴聚集成簇,卵细胞内其他细胞器不易区分.卵发育过程中,质体不含淀粉粒,线粒体退化,高尔基体相对发达.地钱卵发育的这些特征显著区分于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8.
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该星虫体液中含有红细胞、颗粒细胞、桑椹胚样细胞和卵母细胞。可口革囊星虫的红细胞数量较多,红细胞呈盘状,从一边或两边略凹陷,最典型的是从三边发育的二裂片内陷,直径为24μm-32μm。圆形红细胞,核位于中央,细胞内很少有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嗜锇的血红蛋白。体腔液内含有两种类型的颗粒细胞。Ⅰ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小颗粒,是典型的变形细胞,细胞质里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最典型的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各种形状不一的小池。Ⅱ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嗜锇细胞质。在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含有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和形成包囊期间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并产生由这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膜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柱虫类包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龙葵“四叶一心”期时叶片及茎表皮的腺毛的种类、分布,探究了不同类型腺毛的起源、生长、成熟、分泌、衰老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龙葵腺毛成分、分布,为龙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龙葵腺毛分为单细胞头腺毛和多细胞头腺毛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和叶上下表皮,后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的单细胞头腺毛之间、叶脉及叶边缘;(2)龙葵腺毛发育起始于表皮细胞突起,单细胞头腺毛行顶端生长,具1-4个柄细胞,四种类型;多细胞头腺毛可再分为一层、两层与三层多细胞头腺毛,另具三种特殊类型;(3)龙葵成熟腺毛具分泌能力,通过皮下空间的物质积累导致腺毛头细胞表面形成突起、包块、破口,最终释放分泌物;而头细胞与柄细胞随即皱缩、衰老。(4)超微结构显示,腺毛头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极为丰富,合成代谢及分泌活动活跃,产生大量包裹嗜锇物质的囊泡,囊泡与细胞壁融合,进而将嗜锇物质转移至细胞壁并积累,随后储存在角质层下的皮下空间直至分泌释放;(5)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腺毛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多糖。头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中性多糖;柄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  相似文献   

11.
漆树(Rhus verniciflua)乳汁道分泌细胞含有丰富的质体、内质网和嗜锇物质。电子显微镜的现察结果表明,嗜锇的生漆成分合成的可能场所是质体和内质网,并且通过内质网分子和小泡群与质膜相互接触并融合以及质膜内褶包被等三种形式释放到质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间隙中;再经过细胞壁中乳汁道腔形成时断裂了的胞间连丝通道和扩散渗透两条途径,越过细胞壁分泌到乳汁道腔中。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也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蕨卵膜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类植物成熟卵的周围有一层卵膜,但其细微结构和形成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ilictroides)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的形成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蕨卵细胞在发育中期开始形成卵膜,卵上方的卵膜十分显著,是由多层嗜锇性内质网片层附着于质膜内表面形成的,成熟时卵上方的卵膜中心部分厚,向边缘逐渐变薄,在嗜锇性片层之间填充有嗜锇性物质.比较而言,卵下方及侧面的卵膜薄,由两层紧密连接的嗜锇性膜构成.首次阐明了蕨类植物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并对卵膜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水位变化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蝌蚪形态表型、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实验室内测定了水位恒定组以及水位快速、中速和慢速下降组37期蝌蚪发育至变态完成期的变态时长、身体大小和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位快速下降显著缩短了蝌蚪的变态时长(P <0.05),体长下降明显(P <0.05),体重和体宽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水位恒定组显著高于中速下降组(P <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水位加速下降导致登陆后幼蛙的个体变小,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代表的天然免疫能力变化趋势不同,应激反应能力增强,可能不利于幼蛙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蛤仔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精子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细胞器的演变规律。菲律宾蛤仔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由椭圆形渐变为辣椒状,细胞核的形态由椭圆形逐渐拉长,渐变为锥形。染色质的凝集经历:小颗粒团块状一较大颗粒均匀状一粗颗粒均匀状的过程。线粒体在演化过程中数量先增多后逐渐减少,嵴数逐渐增多,电子密度和体积逐渐增大。高尔基体在初级精母细胞期已经发育,随后的各期中发育良好,分泌旺盛。精细胞Ⅱ期,高尔基体分泌的潴泡开始融合,形成前顶体囊。精细胞Ⅲ期,高尔基体的分泌物仍不断融合。精细胞分化的后期,前顶体囊逐渐发育形成顶体。菲律宾蛤仔成熟精子呈长辣椒状,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构成。头部的顶体为细长柱形,末端渐细,电子密度较小;细胞核为锥形;中段线粒体4个,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 2”型结构。此外在成熟精子线粒体环横切面有一特殊“风车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形态结构及其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根据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胞质内有无颗粒以及颗粒大小、染色反应、折光性和形成方式的特点,血细胞分为胞质内无颗粒的无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具折光性和呈淡红色反应大颗粒的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无折光性和呈淡蓝色染色反应小颗粒的小颗粒细胞以及胞质内同时具有大颗粒和小颗粒二种颗粒特性的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小颗粒的形成方式是高尔基体成熟面小泡脱离后直接成为小颗粒,而大颗粒的形成方式是高尔基体成熟面小泡脱离后,数个小泡逐渐聚集成蜂窝状大颗粒,进一步发育成熟为均质大颗粒.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有颗粒的细胞是互相独立的,可能分别由无颗粒细胞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果料分泌囊发育和精油产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18.
DNA经转录得到前体 m RNA,进一步剪切加工修饰得到成熟的 m RNA。核糖核蛋白体与 m RNA串连成多聚核糖核蛋白体 ,并通过信号识别颗粒及其受体结合于粗面内质网膜上 ,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 ,经过加工修饰 ,以转运小泡的形式 ,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由大囊泡、小囊泡和扁平囊组成 ,呈弯曲圆盘状。凸面称形成面或顺面 ,朝向胞核 ,凹面称分泌面或反面 ,朝向细胞表面 ,小囊泡多位于顺面 ,由粗面内质网出芽而来 ,运送新合成的蛋白质到扁平囊中 ,并不断补充扁平囊的膜结构。蛋白质在囊腔中经进一步加工修饰 ,由扁平囊两端和…  相似文献   

19.
银杏精子细胞生毛体及其它细胞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毛体与嗜锇颗粒是银杏 (Ginkgobiloba)精子细胞中最具有标志性的结构。生毛体是细胞质内一直径为 3~ 4μm的圆球形结构 ,它由一个电子致密的核心和由此向周边发散出的辐射状中心粒组成 ,致密核心上具有微管结构的弱电子染色区域 ,并有微管从生毛体延伸到细胞质。嗜锇颗粒直径为 1 0~ 2 0μm,呈圆球状 ,位于生毛体和细胞核之间 ,其相对的另一侧存在纤维颗粒体。在精子细胞质内 ,特别是嗜锇颗粒和生毛体周围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丰富。银杏精子细胞核较大 ,在细胞核内 ,核仁结构呈球形 ,电子染色致密的颗粒区在周围 ,而纤维组分则在圆球的中间。在核膜表面布满了分布不均匀的核孔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墨兰幼叶和成熟叶不同部位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墨兰试管苗植株成熟叶片叶绿体基粒较发达,类囊本膜垛叠较紧密。幼叶叶绿体中少有亲锇颗粒,成熟叶的叶绿体中往往既有亲锇颗粒又有淀粉粒。幼叶中基粒数目比成熟叶的少,叶绿体也比成熟叶的小。幼叶的光合放氧速率比成熟叶的低。幼叶中叶尖部叶绿体最大而叶基部最小,但叶尖部的光合放氧速率比叶基部小。成熟叶中叶绿体大小及光合放氧速率区别不明显。通过对各部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放氧速率之间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