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pergillusoryzae2336经两次紫外诱变后筛选出突变菌株UV21012-1。该菌株曲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倍;遗传性状稳定,传代5次曲酸产量基本不下降,而且发酵周期也比出发菌株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分离到Aspergillus oryzae13个菌株,其曲酸产量变化幅度16.6-48.6mg/ml,从中选出4个高产菌株。在1%酵母提取物和15%蔗糖培养液中30℃发酵培养,8 ̄10天菌体生长量和曲酸产量达到最大值,随后曲酸产量迅速下降。蔗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和曲酸产量影响甚大,最适蔗糖浓度为15%。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吡哆醇、叶酸和抗坏血酸有利于菌体生长并显著提高曲酸产量。将在YES  相似文献   

3.
分离到Aspergilusoryzae13个菌株,其曲酸产量变化幅度166—486mg/ml,从中选出4个高产菌株。在1%酵母提取物和15%蔗糖培养液中30℃发酵培养,8—10天菌体生长量和曲酸产量达到最大值,随后曲酸产量迅速下降。蔗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和曲酸产量影响甚大,最适蔗糖浓度为15%。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吡哆醇、叶酸和抗坏血酸有利于菌体生长并显著提高曲酸产量。将在YES培养液中培养10天的菌体重新悬浮于含15%蔗糖的YES培养液或02M磷酸缓冲液(pH65)中8—10天曲酸产量仍可达到45mg/ml以上。低温条件下制备的培养8—10天的Aoryzae菌体匀浆反应系统仅有痕量曲酸形成。  相似文献   

4.
曲酸生产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为出发菌株,经3次紫外线、1次^60Co、3次亚硝基胍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曲酸生产菌UCN7—17,配以最佳培养条件,发酵7d,曲酸产量由原来的0.926%,提高到6.3%。实验证明采用多因子复合诱变,能有效改变菌株对诱变因素敏感性,提高变异率,逐步提高突变株的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曲酸发酵的研究I.紫外线照射对黄曲霉产生曲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曲酸生产菌株黄曲霉 Aspergtllus flavus Link AS 3.2789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从73个突变株中选出UI 1202,产曲酸达34.7毫克/毫升,比原始菌株提高50.8%。再以UI 1202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从183个突变株中选出UII 1223,产曲酸达46.5毫克/毫升,比原始菌株提高78.8%。说明以紫外线为诱变剂,可以提高曲酸产量,并有积累诱变效果。将UII 1223在5000升发酵罐进行工业水平生产[实际装置4000升,搅拌速度160转/分,通风量每分钟1:0.5(体积:体积),温度31--33℃,发酵120小时左右],说明经二次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株性能比原始菌株有不少优越性,不仅提高了曲酸产量,而且性能稳定,不产毒素,降低了原料消耗,节约生产时间,已在生产中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6.
筛选了118株曲霉、获得一株黄曲霉8004。采用葡萄糖与蛋白胨为主要原料,8004菌株发酵产曲酸4%以上。发酵液通过过滤、浓缩可直接结晶。利用发酵方法制得的曲酸与硬脂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曲酸硬脂酸双酯、收率达80%以上。化妆品试验表明曲酸及曲酸硬脂酸酯具有增白与防晒作用。曲酸(kojic acid)化学名称5-羟基,2-羟甲基r-吡喃酮,1907年斋滕在米曲抽提液中发现(1)。1992年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重组单体ATH-1376与其双亲本AspergillusnigerAMS11,TrichoderonareeseiQM9414在菌丝生长、纤维素酶系合成和发酵原液协同降解滤纸纤维积累还原糖等方面的动力学特征。显示出所构建的两属远缘杂种优势工程菌株具有克服常规混合制曲或二次制曲生产局限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魏少鹏  徐楠  姬志勤 《微生物学报》2014,54(10):1155-1160
【目的】探明豇豆内生真菌F52的分类地位及不同碳源对曲酸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豇豆内生真菌F52进行分类鉴定;通过重结晶获得曲酸高纯度产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不同碳源对曲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曲酸产生菌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F52;葡萄糖与蔗糖组成的复合碳源曲酸产量最高,乳糖的存在不利于曲酸的生成;该菌株发酵液中曲酸含量可达24.44 g/L。【结论】Aspergillus flavus F52是一株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的曲酸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复合诱变对米曲霉产曲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法生产曲酸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原因之一是曲酸菌种产酸率较低,本文以平展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effusus)AS32为出现菌株,经UV和^60Co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一株高产曲酸变异株AUR163,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32℃摇瓶和30L罐发酵培养4天,产酸达6.8g/100mL。平均生产效率为17.0g/L.d最高可达30.5g/L.d比出发菌AS32提高190%以上,这表明UV和^60Co作诱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米曲霉的曲酸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PGDH^L生化突变型谷氨酸生产菌株选育的生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bm-3(icl^-,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的生化突变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一诱变,通过依据生人代谢所设计的选择培养基(L-阿拉伯糖平板与D-葡萄糖酸钠平板)对接的筛选方法,获得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H,E.C.4.2.1.12)忖突变型的生化突变型菌株Tbm3.18,该菌株经摇瓶发酵试验显示,比出发菌株Tbm-3提高产酸率8.9%和转化率8.1%,表明pgdh或pgdh生在变型菌株的选育,对  相似文献   

11.
曲酸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食品酿造业操作工人的双手总是显得白嫩这一现象,生物化学家受此现象启发并进行研究,发现豆酱、酱、酒、醋等的酿造过程中发酵菌曲霉菌(Aspergilussp.)产生了一种天然产物,经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分析,确定是一种5羟基2羟甲基γ吡喃酮化合物,定名为曲酸(KojicAcid)。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曲酸是皮肤细胞合成黑色素(Melanin)关键酶酪氨酸氧化酶的专特性抑制剂,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肯定了曲酸祛斑、阻滞色素沉着、使皮肤美白的独特功效。曲酸的应用,使美白祛斑化妆品更新换代,在国外各种牌号的含曲酸高档化妆品已相继投入市场。本研究生产的生物高技术新产品—曲酸制剂,为我国化妆品生产厂家开发高级曲酸化妆品提供优质廉价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微波诱变结合化学诱变选育酸性蛋白酶高产菌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酸性蛋白酶是酶制剂工业比较重要的酶种,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皮革、医药和酿造工业中[1~4],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本研究以宇佐美曲霉(Aspergilususami)白色突变株B1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亚硝基胍、硫酸锂复合诱变剂点试平板法诱变,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酸奶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诱变选育高产酸力菌株;首先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乳酸菌进行单因素诱变,确定紫外线照射剂量为150s,并得到一株产酸力为57.85°T的菌株,比原菌株产酸力提高了3.05%;NTG的诱变剂量是0.3mg/mL,处理时间为60min,得到产酸力为58.02°T的菌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52%。接着以紫外线和NTG对高产酸菌株进行了2轮复合诱变,最终得到产酸力达83.66°T的诱变株,较出发菌株产酸力提高了30.64%。  相似文献   

16.
对乳杆菌DM8909菌株质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氏乳杆菌乳酸变种(LactobacilusdebrueckiSupsp.lactis)是阴道正常菌群成员之一,探讨该菌株是否存在质粒对于研究乳杆菌耐药性具有一定意义。现将DM8909质粒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与培养基菌株德氏乳杆...  相似文献   

17.
对革兰氏阳性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H19和革兰氏阴性的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S19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进行了两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用链霉素作为抗性标记对融合子进行了选择。从17株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融合子中选出了一株连续传代八次产酸高且产量稳定的融合子15号。融合子15号具有两个亲本菌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8.
抗真菌多肽APS-1的分离纯化与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菌株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效。本文报道了S1菌株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的发酵液经过酸沉淀和有机溶剂抽提、SephadexG100与DEAE52柱层析等步骤后,抗真菌物质得到纯化,硅胶薄层层析显色为单点。该物质在275nm处有吸收峰,对蛋白酶有一定耐受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双缩脲反应也呈阳性。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一种异常氨基酸组成。推测该物质为一种环状多肽,命名为APS1。紫外光照射和高压灭菌处理后,APS1的抗真菌活性损失不大。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APS1对9种供试真菌的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完全抑制浓度因真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林肯链霉菌947-8(Streptomyceslincolnensis947-8)为出发菌株(产林肯霉素940γ/ml)。采用孢子热处理方法处理出发菌株孢子,得到变异株947-8s,产林肯霉素1080γ/ml。对947-8s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得变异株947-8x,产林肯霉素为1218γ/ml,且生产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20.
抗真菌多肽APS—1的分离纯化与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裴炎  彭红卫 《微生物学报》1999,39(4):344-349
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菌株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效。本文报道了S1菌株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的发酵液经过酸沉淀和有机溶剂抽提、SephadexG100与DEAE52柱层析等步骤后,抗真菌物质得到纯化,硅胶薄层层析显色为单点。该物质在275nm处有吸收峰,对蛋白酶有一定耐受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双缩脲反应也呈阳性。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一种异常氨基酸组成。推测该物质为一种环状多肽,命名为APS1。紫外光照射和高压灭菌处理后,APS1的抗真菌活性损失不大。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APS1对9种供试真菌的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完全抑制浓度因真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