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黄瓜种子中贮藏Ca2 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干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蛋白体、油脂体 ,Ca2 沉淀颗粒大量分布于胞质、胞间隙以及细胞质膜上。大多数蛋白体中有 1至数个圆球形或椭圆体形含Ca2 的球状晶体。相比之下 ,胚芽和胚根细胞中Ca2 较少。种子萌发早期 ,子叶中的贮藏钙及晶体溶解释放出的Ca2 部分转运到生长发育中的胚芽和胚根中。随着萌发的继续 ,胚根和胚芽细胞中的Ca2 不会持续增多 ,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黄瓜种子中贮藏Ca2+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干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蛋白体、油脂体,Ca2+沉淀颗粒大量分布于胞质、胞间隙以及细胞质膜上.大多数蛋白体中有1至数个圆球形或椭圆体形含Ca2+的球状晶体.相比之下,胚芽和胚根细胞中Ca2+较少.种子萌发早期,子叶中的贮藏钙及晶体溶解释放出的Ca2+部分转运到生长发育中的胚芽和胚根中.随着萌发的继续,胚根和胚芽细胞中的Ca2+不会持续增多,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冠果草种子萌发过程的组织化学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冠果草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中,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胚各部分的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子叶和下胚轴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则只贮藏少量的淀粉粒、蛋白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各部分的淀粉粒逐渐解体,至二叶幼苗期全部消失。蛋白体的降解有严格顺序,远离胚芽的细胞中蛋白体降解较早,胚芽附近细胞中的降解较晚,而且胚芽细胞中还有新的蛋白体形成。单个蛋白体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喙毛茛泽泻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和帽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地细胞中的淀粉,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只贮藏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蛋白体。  相似文献   

5.
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成熟黄精种子形态及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阐明黄精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1)成熟的黄精种子由外而内依次为种皮、胚乳和胚等3部分组成。其中种皮由一层木质化的细胞组成;胚乳占据种子的大部分结构,胚乳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细胞壁增厚;胚处于棒型胚阶段。(2)黄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棒型胚靠近种脐端分化为吸器、子叶联结和子叶鞘,靠近种孔的部位分化出胚根、胚轴和胚芽。(3)黄精种子萌发首先由子叶联结伸长将胚芽和胚根原基推出种孔,紧接着下胚轴膨大形成初生小根茎,吸器留在种子中分解吸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4)通过子叶联结连通吸器和初生小根茎,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由吸器-子叶联结这个通路转移到初生小根茎中,为初生根茎上胚芽和胚根的进一步分化提供物质保障。(5)黄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而且当年不出土。研究表明,黄精种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其生态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内蛋白体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干种子内存在仅由蛋白质基质组成无内含物的蛋白体,含有球状晶体的蛋白体和无含球状晶体和拟晶体的蛋白体。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体逐渐液泡化,其降解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1)内部降解类型:(2)周边降解类型;(3)内部和周边同时降解类型。文中还一步进行了不同降解类型与酶的分布,蛋白体存在部位和萌发时间进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建敏  孙德兰 《植物学报》2005,22(5):541-548
莲子叶细胞中储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主要为蛋白质、淀粉和淀粉质体DNA。这些贮藏物质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能量和养料。通过组织化学和显微镜观察, 研究莲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至具有4个节时, 子叶中贮藏物质消耗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 子叶中的贮藏物质不断降解,营养物质发生转运。蛋白体首先发生降解, 其大量降解主要发生在幼苗三叶期。淀粉质体降解时会聚 集成团, 之后体积逐渐减小, 最后完全降解。种子萌发后65天是子叶贮藏物质消耗末期, 淀粉质体DNA的含量比萌发后20天的三叶期明显减少。细胞壁的形态结构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 细胞壁发生的这些变化与子叶细胞间物质的运输有关。含多糖的球形颗粒通过维管束在子叶中运输。  相似文献   

8.
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时期营养物质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莲子叶细胞中储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蛋白质、淀粉和淀粉质体DNA.这些贮藏物质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能量和养料.通过组织化学和显微镜观察,研究莲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至具有4个节时,子叶中贮藏物质消耗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子叶中的贮藏物质不断降解,营养物质发生转运.蛋白体首先发生降解,其大量降解主要发生在幼苗三叶期.淀粉质体降解时会聚集成团,之后体积逐渐减小,最后完全降解.种子萌发后65天是子叶贮藏物质消耗末期,淀粉质体DNA的含量比萌发后20天的三叶期明显减少.细胞壁的形态结构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细胞壁发生的这些变化与子叶细胞间物质的运输有关.含多糖的球形颗粒通过维管束在子叶中运输.  相似文献   

9.
番茄种子及萌发过程中蛋白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番茄种子蛋白体的结构,类型及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未萌发种子蛋白体周围由一单层膜包裹,内部为蛋白质基质及分布其中的内含物3部分组成,根据内含物形态和性质上的不同可分为球状晶体,拟晶体和簇晶体3种形式,根据蛋白体所含内含物的不同,将蛋白体划分为5种基本类型:(1)基质蛋白体;(2)球状晶体蛋白体;(3)拟晶体蛋白体;(4)簇晶体蛋白体;(5)复合蛋白体。萌发过程中,蛋白体逐渐降解并液泡化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初生幼苗多胺氧化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垦农4号”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oxidase,PAO,EC1.4.3.6)的活性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O活性仅在种子萌发起始后(吸胀后24h)才检测到,然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PAO活性快速升高。但是,在萌发种子(吸胀后72h)和初生幼苗(吸胀后120h)中,PAO活性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在萌发种子中,PAO活性在胚根最高(5.17±0.91Ug-1FW),胚轴次之,胚芽再次之,子叶活性最低(0.12±0.03Ug-1FW);在初生幼苗中,PAO活性在下胚轴中最高(5.47±0.66Ug-1FW),幼根次之,顶芽再次之,子叶最低(0.10±0.03Ug-1FW)。这种差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建成有积极意义。运用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初生幼苗PAO在各部位的分布,发现PAO主要定位在顶芽细胞的液泡膜上、子叶细胞的细胞壁及其外侧表面、下胚轴细胞的细胞壁及其表面,且PAO与细胞壁表面结合较紧;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间隙、细胞膜、液膜上均有分布,但以液泡膜分布居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AO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有着较广泛的分布。首次报道PAO在细胞膜和液泡膜上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磁处理对芍药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场对芍药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电磁场分不同的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分别磁处理野生芍药种子和栽培芍药种子,种子磁处理后在培养皿中催芽,2个月后统计种子胚根萌发率和胚芽萌发率.结果:3000Gs的磁场处理1.5h能提高野生芍药种子胚芽萌发率和栽培芍药种子胚根萌发率,对于栽培芍药种子4000 Gs的磁场处理2h能够促进胚根和胚芽萌发.结论:一定强度的磁场能打破芍药种子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槐(Sophorajaponica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布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和小脂体。淀粉粒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粒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蛋白体及脂体所填充。淀粉粒及大多数细胞器消失。基于上述观察,还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同工酶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燕麦糊粉细胞在种子萌发0,1,2,3,4,5,6,7天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重点观察了有关燕麦糊粉细胞内的蛋白体和糊粉细胞的胞壁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形。种子未萌发时,糊粉细胞内的蛋白体含有浓密的蛋白质基质和植酸钙镁以及蛋白-糖复合体两种内含体。种子萌发时,蛋白体内的蛋白质基质和植酸钙镁逐渐消失,而蛋白-糖复合体的消失则稍为缓慢。到萌发7天时,蛋白体都基本转化为液泡。糊粉细胞的胞壁在种子未萌发时具有内外两层壁结构。但在种子萌发时,外壁逐渐被水解而消失;但内壁则保持不变。文中还描述和讨论了有关糊粉细胞内壁和外壁的一些特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定位的研究。常规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在开花后第10天(10 DAF),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物质开始在子叶细胞的液泡中沉积。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种子接近成熟(14 DAF),这时液泡中充满了蛋白质物质,转变成为大的蛋白体。利用了该种植物主要种子贮藏蛋白之一的12 s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探针,以蛋白质A-胶体金电镜技术对12 s种子蛋白进行了细胞内定位,证实了在液泡中积累的物质为种子贮藏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在拟南芥菜中,子叶细胞中的液泡是蛋白体的前体,肯定了蛋白体的发生起源于液泡的观点。本文还对应用胶体金电镜技术进行细胞内定位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脂酶活性皆发生了显著变化。子叶生长初期,缅胞中质体较多,并不断形成淀粉粒;脂酶活性低,脂体和蛋白体很少。子叶发育中期,子叶细胞质中出现大量体积较大的脂体,液泡中的蛋白体不断形成和增大,而且细胞质、内质网、蛋白体外膜、细胞质膜和细胞间隙上皆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子叶发育后期,脂体数量不再增加,但体积略有增大,间质透明度也有提高;蛋白体增大较小,但数量却进一步增多;细胞质中仍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至末期时,蛋白体形态变得不规则,甚至出现部分解体,其基质充挤脂体间隙;细咆中的脂酶活性减弱。研究表明,花生脂体起源于细胞质,蛋白体起源于液泡,子叶油分和蛋白质的积累足体内脂体和蛋白体不断发育的结果,细胞中脂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脂体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T001-T002
西瓜种子子叶内贮存物质开始积累时,细胞质内有大量核糖体、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片段和囊泡,种子脱水期至成熟期,细胞器的数量减少,成熟种子子叶细胞的细胞壁不连续,几乎观察不到细胞器的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的数目逐渐增多,叶肉细胞的质体发育成叶绿体,种子形成过程中,在子叶细胞大液泡分隔的同时,膨胀的内质网囊泡内积累蛋白质(直径0.1-0.4μm),这些小的蛋白质球体最终进入液泡形成大的蛋白体(直径1-3μm);萌发种子贮存蛋白质被水解的同时,一些脂体进入液泡并被分解,同时液泡融合;脂类物质开始积累的时间早于蛋白质,积累的量较蛋白质多,但在萌发种子中被彻底水解的时间晚于蛋白质,淀粉粒的数量在种子形成时减少,种子萌发时在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内都重新合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泉花10号,汕油71的春秋花生种子为材料,利用细胞化学方法,在环氧树脂厚切片中分别显示出下胚轴和子叶中的多糖、蛋白质和脂类,并对其数量、形态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春花生种子下胚轴细胞较大,且内部结构清晰,排列规则,发育充分,而秋花生种子成熟度较低.对于子叶细胞,在春花生中,其贮藏物质丰富含大量的脂体、蛋白体,排列紧密;而秋花生细胞内部结构疏松,液泡中尚未充满蛋白质,但淀粉粒似较多.这就从细胞学的角度解释了生产上采用春花生种子的优越性..另外,在方法上对环氧树脂厚切片中多糖、蛋白质、脂类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染色保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苑泽宁  石福臣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66-2470
在3种条件即不同萌发温度和光照、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不同盐浓度下,研究了互花米草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或黑暗条件影响,最适萌发温度为16/26℃(夜/昼)和25℃,萌发率高于90%;在-5℃、0℃、5℃、10℃的贮藏温度下,贮藏120 d的种子萌发率高于74%,表明种子能够安全越冬;当盐浓度为75~225 mmol·L~(-1)时,萌发率高于90%,150 mmol·L~(-1)的盐浓度较适宜胚的生长,胚芽鞘和胚轴的生长先于胚芽和胚根,盐溶液对胚轴、胚芽鞘的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小于胚根、胚芽,有利于已萌发的幼苗快速出土,适应多变的潮间带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开始至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约需195 d,其中幼胚的形态发育后熟约需75 d,随后30 d内是种子集中萌发的时期,其发芽率达到最高(53.33%);依据种胚发育形态的标志特征将此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S1~S7阶段):S1阶段种子未萌发,S2阶段种胚“露白”,S3阶段胚根突破种皮长超过1 cm, S4阶段下胚轴与胚根连接处形成弯钩结构,S5阶段“S”型胚形成及胚根前端膨大,S6阶段种子不仅具有膨大的胚根且已有侧根的分化,S7阶段子叶脱落,胚芽出土,真叶出现。(2)蒜头果种子在湿沙层积过程中,种胚胚长和胚率从S1阶段的(5.49±1.57)mm和(19.48±5.72)%分别增加至S6阶段的(67.92±2.94)mm和(240.75±15.29)%,胚率平均增加了12.4倍,显示蒜头果种子的胚需要经历后熟过程才能萌发,属于胚后熟型种子。(3)从...  相似文献   

20.
对饭包草大粒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结构变化、养分运输和肖耗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种子萌发时萌发孔盖张开,胚根、胚芽、胚轴、子叶鞘和子叶柄突破种皮生长,子叶片呈球状留在胚乳内吸收营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胚乳养分运输主要通过传递细胞运输、穿壁运输、胞间通道运输三种方式;细胞内养分消耗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多膜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